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专家述评

  • 重视器官捐献技术,提高捐献器官质量

    薛武军;

    器官捐献技术是提升器官移植质量的基础。当前我国器官捐献面临捐献率低、评估体系不完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挑战。重视捐献者及其器官评价、维护、获取、保存、修复等器官捐献技术,是提高捐献器官质量、保障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加强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OPO)的学科化建设,提升捐献团队的技术水平,实现器官捐献专业化实施,建立器官捐献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器官捐献技术体系建设的重点。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器官捐献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捐献器官的质量,特别是在扩大标准供者(extended criteria donor,ECD)比例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对保障捐献器官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2025年08期 v.17 1-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运动康复方案的现状与展望

    刘若琳;傅龙;顾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已成为当前的核心议题。规律进行身体活动,特别是运动训练,是延缓生理功能退化的关键手段,其对慢病防治与功能改善的作用已得到广泛验证。多组分综合训练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和认知训练,针对不同疾病和不同功能状态的老年人实施相应的结构化运动康复方案和生活方式干预策略,是维持与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老年康复方案的制定原则、组成、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介绍了3项成套方案,并预测运动效应机制的研究、可穿戴设备与远程康复服务技术的提升及促进全社会的参与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2025年08期 v.17 7-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在老年/unfit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

    杜玉峰;李春鸿;谢芳;闫金松;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髓系前体细胞快速克隆性增殖和分化受阻的高度异质性疾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其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HMAs)是通过模拟胞嘧啶在DNA复制中掺入DNA链,抑制DNA甲基转移酶使抑癌基因恢复正常的去甲基化状态,进而使细胞恢复正常的分化和凋亡。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是一种选择性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抑制剂,靶向于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细胞凋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11月加速批准Ven联合阿扎胞苷用于治疗年龄大于75岁或不耐受强化疗的初治AML患者。本研究旨在总结评价Ven联合HMAs在老年/unfit AML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Ven的耐药机制进行探讨。

    2025年08期 v.17 12-1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视臂丛神经病变的规范化电生理评估

    冯新红;袁伟;马鸿玥;

    臂丛神经病变作为一大类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因其解剖结构和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以及现有的检查手段有限,其诊断具有挑战性。深入理解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其不同组成部分对肌肉和皮肤的支配关系,规范神经电生理评估,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臂丛神经病变进行全面的定位诊断、损伤程度的判断和预后分析,对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臂丛神经病变的电生理评估方法、策略以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希望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2025年08期 v.17 20-2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进展

    蒋云;张劲松;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特发性炎性肌病,分为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抗体阳性IMNM、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 hydroxy-3-methylglutaryl-Co A reductase,HMGCR)抗体阳性IMNM和血清阴性IMNM 3个亚型。一系列研究表明SRP抗体和HMGCR抗体本身具有致病性。IMNM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为主的无力,下肢重于上肢;常见咽喉肌和颈肌无力;血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IMNM经常累及心脏和/或肺;血清阴性和HMGCR抗体阳性IMNM患者的同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心肌炎或恶性肿瘤的发生增加了IMNM患者的死亡率。IMNM病理表现为特征性的肌纤维坏死,肌纤维再生,少量炎细胞浸润,肌纤维膜表达MHC-1,肌纤维膜颗粒状C5b-9补体沉积。高达1/2的患者对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针对B淋巴细胞的靶向治疗对难治性IMNM可能有效。

    2025年08期 v.17 26-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重点号专题 神经肌肉疾病

  • 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证候分型量表研究

    时晶;魏明清;李婷;倪敬年;滕羽鸥;王建伟;龙子弋;曹天雨;黄毅君;樊东升;田金洲;

    目的 研发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医证候分型量表,为ALS中医证候分型提供规范化的工具。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符合EI Escorial诊断标准(修订版)的ALS患者共622例,平均年龄(53.81±11.23)岁,男性382例,女性240例,男女比例1.59︰1。研究样本中400例患者用于证候分型量表研制,200例用于量表的信度、效度评价,22例用于重测信度和评价者间信度评价。采集一般资料、病史和四诊等信息后首先进行典则判别分析,构建症状判别模型,依据判断函数的变量系数进行归一化和扩大化处理,确定症状条目权重并构建量表。以3位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主治以上中医师的辨证结果作为参考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截断点并评价量表性能。结果 在400例患者中,共收集到201个症状,归类为内风、内热、阳亢、痰浊、血瘀、脾虚、肾虚、气虚、阴虚、阳虚10个证候因子。通过典则判别方法计算判别系数,并将其等比扩大至症状赋值范围(最小差值为0.5分)。最终确定每个因子(子量表)满分11分。在200例ALS患者中,采用ROC曲线,参考约登指数确定各证候子量表以3.5分为截断点时,各证候子量表的敏感度为72.30%~95.80%,特异度为79.80%~100.00%。ALS中医证候分型量表与专家辨证的一致性为74.00%~96.50%。各证候子量表Coefficient H为0.573~0.979,重测信度为86.36%~100.00%,评价者间信度为90.91~100.00%。结论 ALS中医证候分型量表具有较好的证候分型性能,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适用于ALS证候量化评分与临床应用。

    2025年08期 v.17 32-3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极晚发型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李佳一;刘冉;郝洪军;高枫;郑艺明;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极晚发型重症肌无力(≥65岁)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上升。本文总结了极晚发型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极晚发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如男性占多数、胸腺瘤合并率低等。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免疫衰老、遗传因素及神经-肌肉接头结构改变。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抗体检测、电生理检查和药理学试验等,并注意与其他老年神经系统疾病鉴别。治疗强调个体化策略,包括对症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急性加重期管理。总体而言,VLOMG患者预后较好,但因并存病多,需多学科协作管理。

    2025年08期 v.17 38-4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23例症状性足下垂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神经超声、磁共振特点及病因分析

    袁伟;郑肖肖;冯新红;

    目的探讨123例症状性足下垂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其病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4年12月于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就诊的症状性足下垂患者123例,系统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生活或工作习惯、病因及危险因素、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等资料,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23例患者中男85例、女38例,年龄17~88(54.3±16.8)岁,病程0.5 d至20年。单侧足下垂120例,双侧3例。急性起病26例,伴有明显疼痛20例,明显肌萎缩25例。122例患者完成神经电生理检查,120例阳性(98.3%),电生理诊断为腓总神经损害(小头上下)102例,坐骨神经损害7例,骶丛损害2例,L5神经根损害1例,L5合并S1神经根损害2例,L5合并腓总神经损害2例,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2例,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L3~S1水平)1例,右下肢神经源性损害(L3~S1水平)1例。86例患者完成神经超声检查,62例阳性(72.1%),超声结果提示腓总神经在腓骨颈与腓骨长肌间明显受压17例,腓总神经不同程度水肿37例,腓骨头骨痂卡压腓总神经4例,腓总神经旁静脉畸形2例,腓总神经肿瘤1例,腓总神经内囊肿1例;坐骨神经超声提示坐骨神经不同层级高度水肿4例。37例患者完成磁共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腰椎管狭窄9例,腰椎滑脱2例,胸椎管狭窄1例,颅内脑膜瘤1例,腰骶神经黏液室管膜瘤1例,脊髓脂肪瘤1例。结论症状性足下垂最常见病因是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的卡压或者腓总神经不明原因水肿、腓总神经束内结构异常等,少见病因有坐骨神经病变和L5神经根受损。更少见病因包括骶丛病变、下胸椎管狭窄、脊髓肿瘤、下肢起病的运动神经元病和脑膜瘤等,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提供明确的定位诊断信息,而神经影像(磁共振或神经超声)有助于进一步的定性诊断,对明确足下垂的病因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2025年08期 v.17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瑞马唑仑在不同年龄段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辅助镇静的半数有效量

    刘栩言;熊韬;刘程曦;曾娟;刘文捷;胡啸玲;曾志英;

    目的 探索腰硬联合麻醉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不同年龄患者辅助镇静的半数有效量(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ED_(50))。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按年龄分成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0~<65岁)、老年组(≥65~85岁)。麻醉平面稳定后,以负荷量0.1 mg/kg注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微量泵1 min泵入),泵注完成后3 min使用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MOAA/S)评分判断镇静程度并即刻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综合这两项指标来判断镇静程度。使用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负荷量的给药剂量,具体给药剂量由上1例患者的镇静效果决定,直至出现7个转折点后(阴性转阳性)停止研究。术中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0.1~0.6 mg/(kg·h)剂量经微量泵注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40 min后停止泵注。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_(50)、95%有效剂量(ED_(95))以及95%可信区间(CI)。记录麻醉阻滞平面稳定时(T0)和负荷量给药3 min后(T1)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纳入66例患者,青年组20例、中年组24例、老年组22例。青、中、老年组ED_(50)分别为0.095 mg/kg(95%CI为0.076~0.119 mg/kg)、0.082 mg/kg(95%CI为0.066~0.100 mg/kg)、0.058 mg/kg(95%CI为0.045~0.072 mg/kg),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老年组ED_(50)低于青、中年组,青、中年组ED_(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镇静的ED_(50)有差异,老年组的ED_(50)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

    2025年08期 v.17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卵泡抑素样蛋白3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与胎盘生长因子的比值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黄丹;朱玲龑;杨正菊;曾晓玲;

    目的 探讨单独或联合检测卵泡抑素样蛋白3(follistatin-like protein 3,FSTL3)、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与胎盘生长因子的比值(soluble FMS-1ike tyrosine kinase 1/placenta growth factor,s Flt-1/PLGF),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预测价值及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定期产检且超声可疑FGR的单胎孕妇148例,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组(FGR组103例,非FGR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母体血清FSTL3、s Ftl-1 、PLGF水平,计算s Ftl-1/PLGF比值;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它们在胎盘中的表达强度[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及阳性率];追踪新生儿结局并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各指标与预后的关联,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血清各指标单独或联合预测FGR的价值。结果 FGR组血清FSTL3、s Ftl-1/PLGF比值均高于非FGR组,PLGF低于非FGR组(P<0.05)。FGR组胎盘组织中FSTL3、s Ftl-1的表达强度高于非FGR组(P<0.05),而PLGF的表达强度低于非FGR组(P<0.05)。相关性分析中,血清FSTL3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入住率均呈显著正相关,s Ftl-1 、s Ftl-1/PLGF与所有不良结局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PLGF与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FSTL3、s Ftl-1/PLGF单独及联合预测FG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he curve,AUC)分别为0.770、0.777、0.809。结论血清FSTL3联合s Flt-1/PLGF可有效提升FGR早期诊断效能,且与新生儿预后显著相关。

    2025年08期 v.17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神经阻滞对胸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及萌;张庆芬;丁维思;冯艺;安海燕;

    胸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会造成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降低生活质量等危害。神经阻滞技术作为多模式镇痛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改善胸科术后疼痛控制效能的同时,对呼吸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本研究通过系统综述方法,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基础研究成果,重点归纳总结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神经阻滞干预对术后肺通气功能、呼吸肌协调性的影响等。本文基于对近年相关研究进行分析,阐释其通过调控神经-免疫轴、改善膈肌运动功能及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等多重路径降低肺部并发症风险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况做了讨论,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旨在为优化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临床实施精准化区域麻醉干预提供循证决策支持。

    2025年08期 v.17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深度学习在牙体牙髓病中的研究进展

    任佳宁;格根塔娜;

    随着科技发展,深度学习融入医疗领域,在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它能辅助医生对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等进行全面分析,处理大量口腔影像和病例数据,精准识别病变特征,助力早期诊断。同时,依据数据辅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化流程,并凭借多维度数据预估疾病走向与治疗效果,为治疗调整提供依据。本文系统总结深度学习的应用并展望前景,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提升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08期 v.1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医学前沿专栏

  • 靶向髓细胞触发受体2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治疗前景

    李玲;冯新红;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萎缩和瘫痪,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亡,目前该病无法治愈,治疗以延缓病情和支持治疗为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所介导的神经炎症在ALS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髓样细胞上表达的触发受体2,即髓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跨膜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由小胶质细胞表达,参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迁移、活化、代谢和吞噬等过程。

    2025年08期 v.17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