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肠菌移植应用于肿瘤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

    郭智;刘姗;

    肠菌移植也称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近年来FMT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逐渐受到关注。FMT可通过重建肠道菌群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生态失衡、减少抗生素耐药基因定植,且对艰难梭菌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具有潜在疗效。研究显示FMT可显著提升肿瘤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可增强抗肿瘤疗效,但其机制仍需深入探索,临床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目前FMT临床研究存在明显局限性,普遍缺乏高质量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且标准化流程如供体筛选、剂量选择等尚未统一,直接影响证据等级及临床推广。本专家共识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了FMT在肿瘤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与局限性,提出18项具体陈述,涵盖FMT在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联合治疗中的应用推荐,强调需基于个体化治疗原则优化方案。

    2025年07期 v.17 1-1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家述评

  • 大语言模型辅助的中医药诊疗实践展望

    张舒;魏明清;李婷;倪敬年;时晶;田金洲;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中医药服务质量提升策略,通过分析大语言模型在中医药古籍文献理解、患者共享病例制作、个性化中药处方辅助以及医患沟通促进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揭示了其对中医药服务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文章着重强调了未来医生需掌握与智能设备协同工作的新技能,适应融入智能技术的诊疗新环境,并通过跨学科团队合作确保医学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总体而言,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为中医药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望推动中医药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发展,惠及更多患者。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应保持审慎态度,确保医生对模型输出的结果进行合理判断,并严格保护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

    2025年07期 v.17 15-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重点号专题 人体微生态

  • 肿瘤与人体微生态研究的发展简史与未来趋势

    高玲琳;易积鹏;向晓晨;郭智;王强;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威胁,随着对人体微生态了解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肿瘤与人体微生态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结论。本文对肿瘤与人体微生态研究的早期探索过程、现代科学奠基阶段以及多元化发展进行阐述,并从当前的研究热点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讨论,从人体微生态角度为肿瘤防治研究提供新方向。

    2025年07期 v.17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乳杆菌Biohalo 12对小鼠过敏反应的抑制效果研究

    姜子怡;朱洁;高玲琳;张立;陈梓晗;王强;

    目的 探究植物乳杆菌Biohalo 12在系统性过敏反应小鼠模型中的抗过敏作用。方法 选用24只6周龄体重相近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第1天腹腔注射2(μg)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在第14天和第28天腹腔注射6μg OVA增强致敏;空白组则在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组通过灌胃法每日给予4×10~9 CFU/只的植物乳杆菌Biohalo 12菌悬液,空白组、对照组每天喂食等量无菌纯水。分别于第1、14、28天采尾静脉血以检测OVA特异性抗体IgE、IgG1、IgG2a浓度评估过敏反应。实验于第35天结束,记录小鼠体重、肝体比和肾体比。用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抗体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10浓度,分离小鼠脾脏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 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小鼠的体重、肝体比和肾体比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和IgG1浓度显著降低,IgG2a浓度显著升高(均P<0.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浓度下降、IL-10浓度上升(均P<0.001)。此外,在OVA刺激培养条件下,小鼠脾脏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 植物乳杆菌Biohalo 12安全性良好,可通过降低致敏相关抗体(IgE、IgG1)以及IL-4水平,促进IFN-γ、IgG2a分泌,并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该菌株具备作为抗过敏益生菌的潜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究。

    2025年07期 v.1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惰性乳杆菌与阴道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

    魏丹;郭瑜;周永红;何荣霞;车团结;

    惰性乳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阴道乳杆菌,主要以过渡状态或中间状态存在于阴道微生态中,其生理特性及在阴道健康中的主要功能、作用机制与卷曲乳杆菌等明显不同。惰性乳杆菌可通过产生L-乳酸及溶血素,减少甚至不产生过氧化氢来影响阴道微生态环境,从而影响阴道健康。本文总结了阴道惰性乳杆菌影响阴道健康的机制,探讨惰性乳杆菌与阴道感染性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等妇产科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7期 v.17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钴胺素相关C型代谢基因c. 80A>G突变 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特征

    程沛迪;郑萍;陈倩;申梦瑶;程大伟;姬辛娜;冯硕;谢丽娜;李淑品;吴欢欢;刘婉婷;刘硕;

    目的 探讨钴胺素相关C型代谢(metabolism of cobalamin associated C,MMACHC)基因c.80A>G突变位点的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19例携带MMACHC c.80A>G突变位点的MMA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按起始治疗时间将病程≤1年开始治疗者分为早治疗组,将病程>1年开始治疗者分为晚治疗组。应用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4.0版(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4.0,Peds QL 4.0)量表对患儿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对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9例携带MMACHC c.80A>G突变的患儿中,c.80A>G纯合突变4例,占21.1%;复合杂合突变15例,占78.9%。18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诊断,余1例通过新生儿代谢筛查,于症状出现前确诊。在18例发病患儿中,贫血者14例,占77.8%;发育迟缓者13例,占72.2%;肾损害者11例,占61.1%。早发型(起病年龄≤1岁,11例)患儿肌张力增高或低下者明显多余晚发型(起病年龄>1岁,7例)患儿(54.5%比0,P<0.05)。早治疗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功能分项得分明显高于晚治疗组[(81.83±8.29)分比(65.61±15.93)分和(87.00±28.30)分比(58.33±36.15)分,P均<0.05]。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社会功能分项得分均与起始治疗时间呈负相关(r=-0.592,P=0.016;r=-0.555,P=0.026)。结论 MMACHC c.80A>G纯合突变患儿多为晚发型,携带MMACHC_(c.80A>G)突变的早发型患儿更易合并肌张力异常。尽早诊断并开始治疗,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改善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年07期 v.17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参与焦虑对咬合干扰致口颌面痛的促进作用

    张垚君;李源;莫思怡;刘婧雯;徐啸翔;曹烨;

    目的 研究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CRHR1)在焦虑促进实验性咬合干扰(experimental occlusal interference,EOI)致口颌面痛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了115只Sprague-Dawley(SD)大鼠焦虑水平,得出SD大鼠焦虑谱并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建立分型标准。选取高焦虑(high anxiety,HA)和低焦虑(low anxiety,LA)大鼠进行EOI建模,咀嚼肌机械摆头阈值(head withdrawal threshold,HWT)评估EOI后口颌面痛的发展过程(每组7只大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OI后6 d VTA DA神经元CRHR1表达量差异(每组6只大鼠)。确认HA大鼠对EOI更敏感后,对HA大鼠进行EOI建模,在体电生理学评估EOI后6 d激活VTA DA神经元CRHR1对神经元放电频率(每组10个神经元,来自5只大鼠)和VTA场电位(每组14个通道,来自5~7只大鼠)的影响;激活VTA DA神经元CRHR1后评估EOI后HWT的变化(每组7只大鼠)。结果 SD大鼠的焦虑水平可被分为HA、中焦虑(moderate anxiety,MA)和LA三类(P<0.001)。HA大鼠在EOI后口颌面痛敏发展更快(P<0.01),VTA DA神经元CRHR1表达量更低(P<0.001)。激活VTA DA神经元CRHR1使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上升(P<0.05),VTA场电位部分改变(P<0.05),HWT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VTA DA神经元CRHR1参与焦虑对EOI致口颌面痛的促进作用。

    2025年07期 v.17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疗效分析

    孙玙贤;王玉峰;高静韬;杜建;刘宇红;高孟秋;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核病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2 783例,通过进行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因素分析,以探索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疗效。结果 在探索与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因素的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女性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可能性低于男性(OR:0.69,95%CI:0.51~0.92)。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的参与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风险低于未服用者(OR:0.38,95%CI:0.28~0.51)。结论 在接受抗结核治疗1个月内服用双环醇可以显著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

    2025年07期 v.1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矫治低、中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杨义苹;吴小梅;李爽乐;马超;李港逸;白桂桃;

    目的 比较分析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原位磨镶术(excimer laser corneal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低、中度近视且接受FS-LASIK或LASEK手术的患者163例,比较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以及2种术式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散光矫正准确性。结果 低、中度近视组FS-LASIK与LASEK术后1周及1个月UDVA、CD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患者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在±0.50 D以内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8,P=0.063);低、中度近视组FS-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预期矫正散光、实际手术矫正散光、矫正指数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度组差异矢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近视组差异矢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2,P<0.05)。结论 FS-LASIK及LASEK矫治低、中度近视术后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中度近视组FS-LASIK矫正散光的精准性较LASEK存在优势。

    2025年07期 v.17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军;张玥;安震;刘效敏;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不仅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而且具有较高的远期复发风险。基于VTE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患者人群研制有针对性的预测VTE复发风险的评估工具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VTE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按照其适用人群进行分类,综合分析比较各预测模型的特点,以期为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VTE复发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17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红细胞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何克宇;戴姝畅;张强;张敏;徐婧;

    输血是拯救全世界数百万受血者生命的重要干预措施。提高血液储存效率和延长存储红细胞的可用时间,是解决血液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为减少红细胞存储损伤,在红细胞储存技术方面,不断有创新技术涌现:海藻糖、假交替单胞菌胞外多糖被作为新型冷冻保护剂,替代传统保护剂甘油,可缩短解冻时间,提高冷冻存活率;多种新型抗氧化剂、纳米材料等被作为红细胞保存液添加剂,可改善储存期红细胞携氧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延长红细胞储存时间。此外,传统血袋中微塑料、增塑剂等成分的危害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因此血袋成分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5年红细胞储存技术的研究报道,为提高储存血液质量提供新思路。

    2025年07期 v.17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光动力疗法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杨洋;曲琳卓;金丽华;关宏锏;

    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预期寿命。现有肝移植、手术切除、经皮消融以及经动脉和全身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并未给肝癌患者带来预期疗效。近年来,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温和的局部治疗方法,以微创治疗的方式,利用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诱导目标肿瘤组织中的细胞死亡,在浅表或管腔肿瘤患者的消融治疗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光动力疗法的一些固有缺陷和外在因素限制了其在深部肝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此,本文旨在总结光动力疗法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光动力治疗中的挑战,并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以期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7期 v.17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学前沿专栏

  • 肠菌移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挑战

    郭智;刘晓萱;

    <正>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庞大、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基于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的影响,以及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向临床转化。肠菌移植也叫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重建肠道微生态的有效方法,FMT将健康供者的肠道菌群制成合适的制剂递送到患者肠道,通过重建患者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生态失衡、减少抗生素耐药基因定植,

    2025年07期 v.17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