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碧莲;张欣欣;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快速的病毒复制和清除的动态过程,每日有大量病毒产生和消失。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促进了病毒动力学的数学分析。数学模型是使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对研究对象(原型)的一种抽象或简化。有学者应用数学模型研究抗病毒药物作用下HBV在人体内感染、复制、释放、清除
2008年02期 v.1 4-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万谟彬;
<正>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迅速,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增多,可供临床选择的机会增多,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成为临床面临的新问题。尽管对于所有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初治患者而言,所有已经批准的抗病毒药物都是一线治疗药物,都可以选择。但是,对任何一个具体的患者,毕竟应当有一个最佳或优先的选择方案。药物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包括患者本身的因素、药物的因素以及对疾病和药物的理解程度、与医生的配合程度、经济承受能力等,这些都是在药物选择中应当加以考虑的。
2008年02期 v.1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王凯;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受HBV感染者接近20亿,其中约4亿为慢性感染者。HBsAg疫苗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HBV感染,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慢性HBV感染者,进行有效抗病毒治疗,能够诱导疾病缓解,延缓或阻断肝
2008年02期 v.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白启轩;贾继东;
<正>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也是慢性肝病的共有病理变化。肝纤维化的特征改变是肝脏中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如若病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加重,肝小叶正常结构遭到破坏,中心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间隔、假小叶形成,即发展为肝硬化[1,2]。肝硬化不仅可导致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等并发症,还可发展为肝细胞癌。有报道显示,肝硬化5年后发展成肝癌的概率达17%,而10
2008年02期 v.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4 ] - 杨永平;
<正>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肿瘤,在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三。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超过50万例[1]。我国每年发生肝癌的人数达60余万。在过去的20多年中,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具有早期诊断难、发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临床特点。手术切除一直被认为是可能治愈肝癌的唯一方法,但70%~80%的患者确诊肝癌时已为中晚期,无手术切除时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近年发展的非手术治疗技术可延缓甚至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肝癌非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述。
2008年02期 v.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7 ] - 张大志;
<正>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肝衰竭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不断进行探索,但迄今尚无一致意见。1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1.1定义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肝脏作为全身物质代谢的中心,其
2008年02期 v.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董家鸿;赵之明;
<正>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手段已经问世四十余年。在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的终末期肝病。在所有肝移植受体的病因中有80%直接与HBV感染有关。但是,此类患者面临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的风险,严重影响移植效果。欧美上个世纪80年代研究显示,若无合理肝移植后HBV感染的预防,移植物可在3~6个月再感染,术前HBV复制活跃的受体1年乙肝复发率超过96%,3年生存率仅为44%,因此,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和复发的预防对于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重要价值。
2008年02期 v.1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陈成伟;
<正>临床上药物性肝病或称药物性肝损(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屡见不鲜,但尚未引起人们和临床医师足够而广泛的重视。大多数临床DILI不能被明确区分,且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因此,有关DILI的诊断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长期以来,我们对有关DILI的诊断一直存在困惑。一方面,DILI发病时间存在很大差异,临床表现与用药的关系也常较隐蔽,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其次,由于医院体制的问题,消化科医生常把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转送入感染科,而不少肝脏病相关医师的诊断兴奋点在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或所谓的病因未定的病毒性肝炎,常忽视药物性肝炎的存在。再者,至今为止,确实没有一个很好的确诊方
2008年02期 v.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 范建高;朱永湘;
<正>他汀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早期干预、强化降脂、长期用药"理论的提出,他汀的安全性问题也倍受关注。当前,对他汀肝脏毒性的过分担忧已影响到高脂血症的常规治疗,而对安全性的正确评价则有利于风险管理和心脑血管获益[1~11]。虽然横纹肌溶解和肝毒
2008年02期 v.1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