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勇;马长生;背景和目的女性房颤患者与男性相比,发生临床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表明女性房颤患者更难维持窦性心律,生活质量更差。因此,导管消融治疗策略引起广泛关注,但有关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女性房颤患者危险因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女性房颤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共1518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男性1054例,女性464例,年龄(58.05±11.08)岁。统计相关变量,分析基线资料。结果女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男性房颤患者相比,女性房颤患者年龄显著大于男性(P=0.002),合并高血压女性患者显著高于男性(P=0.04),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和瓣膜病的女性患者与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患者左房前后径显著增大(P=0.005)。结论女性房颤患者与男性相比,危险因素较多,发生远期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增加且预后较差。女性与男性具有不同的心脏电生理特点,并且在月经周期、妊娠和绝经等时期,具有各自不同于男性的心律失常特点。
2010年03期 v.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王彤;荀培;李海欣;陈可欣;刘红;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其与单侧乳腺癌(UBC)的预后。方法收集205例BPBC和1677例U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两者在病史背景、临床情况、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BPBC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5%;BPBC患者较UBC患者:40岁之前及绝经前发病比例高,初潮年龄早,初产年龄晚,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及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高,肿瘤直径>5cm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后三者为BP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罹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约1.6倍(OR=2.631);二者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BPBC远处转移率为20.0%,与UBC(23.1%)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322);UBC的5年、10年生存率为81.4%和72.3%,以第一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7.4%,10年生存率80.2%,与UB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41);以第二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0.0%,10年生存率72.4%,与UBC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437)。结论 BPBC与UBC的预后无显著差异。有乳腺癌家族史、肿瘤直径>5cm、既往乳腺病史及40岁前发病的乳腺癌患者是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格外重视术后对侧乳腺的监测。BPBC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预防BPBC的干预靶点。
2010年03期 v.2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