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述评

  • 冲击波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邢更彦;

    <正>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医生首次利用高能冲击波击碎泌尿系统结石,由此产生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使患者免于手术。1988年,Graff等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具有成骨作用。此后人们逐渐开始研究冲击波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一些骨科医学中心开始

    2014年06期 v.6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5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16 ]

专题笔谈

  •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艾全;邢更彦;

    <正>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高发的一种重要疾病,主要由于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降低和脆性增加导致。在近数十年里,骨质疏松性骨折被认为是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患者一生的骨折风险高达40%,骨折常常发生在脊柱、髋部或腕部,但是其他如肱骨或肋骨也会发生骨折。对于患者来

    2014年06期 v.6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3 ]
  • 体外冲击波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王帅;邢更彦;

    <正>股骨头坏死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从而引起软骨下骨变性、坏死,造成股骨头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退行性破坏[1]。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据统计,我国目前需要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约为500万~700万,且每年新发病例达20万[2]。股

    2014年06期 v.6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16 ]
  •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杨金红;邢更彦;

    <正>骨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负重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以中老年女性患者多见,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80%,该病的致残率高达63%。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骨关节炎是导致50岁以上男性丧失工作能力的第2号杀手,仅次于心血管疾病[1]。随着全球人

    2014年06期 v.6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2 ]
  • 体外冲击波通过激活Wnt/Ca~(2+)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余来;邢更彦;

    <正>1体外冲击波的定义及应用体外冲击波是由电子水压装置、电磁装置等压力瞬间急剧变化产生的一种机械性脉冲波,它产生的能量可经冲击波装置二次聚焦形成高能量冲击波,可在固体和液体物质中传播并发挥作用。体外冲击波对周围的组织细胞也有一定的作用,如可以

    2014年06期 v.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7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一本集光盘、纸版、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邮发代码:82-136,全国公开发行,光盘定价:20元/期,2013年9月加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4年06期 v.6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神经内科同仁: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9月18~21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同道踊跃参加此次盛会。一年一度的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重点学术活动,也是展示我国神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次会议将围绕神经病学在脑血管病、神经介入、

    2014年06期 v.6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第二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通知

    <正>第二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2014将于2014年10月16~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您拨冗参加,比肩国际医学巨擘,交流临床科研成果,分享学术创新精髓!本届大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

    2014年06期 v.6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201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与第1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通知

    <正>亲爱的同道们、朋友们:由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北京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共同承办的2014年中国高血压年会与第1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9月11~14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召开。会议将结合国内外高血压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最新中外高血压防治指南,通过对高血压以及高血压与

    2014年06期 v.6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第十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

    <正>随着影像导引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以及生物免疫治疗突飞猛进的发展,肿瘤治疗理念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改变。肿瘤治疗模式正在朝着人性化、理性化、个体化及建设性方向发展。以微创介入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为了推动肿瘤微创治疗的健康发展,使该项治疗技术更加规范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14年06期 v.6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2014首届世界骨科大会通知

    <正>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西安医学会主办,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承办的"2014中国西安首届世界骨科大会"将于2014年9月12~14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骨科学创新突破的新纪元"。大会将涵盖全体会议、骨科学突破性研究专场、骨科学最佳实践专场、骨科学技术创新专访等九大板块,包含70多场专题研讨会。大会将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

    2014年06期 v.6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仁: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内镜领域新技术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蓬勃发展,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承办的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将

    2014年06期 v.6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2014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检验界同道们:12月的上海,我们将迎来检验医学领域的一次重要学术交流会议——2014东方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这是对近年来检验医学领域临床与科研成果的大检阅!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助力检验医学的变革。基因检测、分子诊断、实验室自动化、床旁快速检测已成为目前检验医学的主流,在个体化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的检验医学将更加注重循证医学证据,分子检验将进一

    2014年06期 v.6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第二轮会议通知

    <正>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提升规范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将秉承CSCO根本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临床肿瘤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临床研究与创新,大力推动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进程和学科发展;继续举办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血液肿瘤、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与膀胱癌、妇科肿瘤、

    2014年06期 v.6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第八届中国介入治疗论坛2014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们:大家好!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辽宁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和中国介入治疗论坛组委会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介入治疗论坛将于2014年8月29~31日在沈阳盛大开幕。会议将根据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下发的《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三个文件,相应地设立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及综合介入三个专题分会场,根据相应的学术专题热点内容,邀请国内及多名国外知名专家,为与会者展

    2014年06期 v.6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内科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正>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内科学学术会议定于2014年11月7~9日在杭州召开。此次会议是2014年内科学分会的重要学术活动,会议将以专题报告、优秀论文交流和疑难病例讨论为主,同时还将举办内科学继续教育学习班。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内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探讨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综合诊

    2014年06期 v.6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东方会续写传奇,再次直播新技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

    <正>OCC历来重视创新性,每年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在全国首次录播或直播一项新技术。2011年的OCC播放国内首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手术录像,2012年实时转播了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Mitra Clip),2013年直播了国内首例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而今年的OCC则在国内首次直播经皮心室重建术(PVR)的手术演示。

    2014年06期 v.6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会议通知

    <正>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1月5~8日在广东省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大会组委会诚邀您出席会议并参加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是2014年国内外糖尿病学术领域的收官之作,是融合本年度ADA、EASDD等会议精华内容及国内最高水平学术研究、最新进展的学术盛宴。会议将以"中国的证据、中国

    2014年06期 v.6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第二届中国冲击波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七届骨肌系统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学术会议通知

    <正>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武警总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承办,《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冲击波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骨肌系统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0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届时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就相关学科领域问题作专题讲演并深入讨论。这将是一场有深度、有广度的学术盛会,通过本领域

    2014年06期 v.6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第三届中国出生缺陷防控论坛的通知

    <正>为进一步推广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治措施,提高卫生计生人员的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水平,加强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领域的学术交流,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出生缺陷防控论坛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将于2014年9月在成都举办第三届中国出生缺陷防控论坛。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领导和国内外著名出生缺陷防控领域专家,就国内外出生缺陷防

    2014年06期 v.6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第二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通知

    <正>尊敬的专家、教授:当前,乳腺癌的发病率仍居全球女性肿瘤之首,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迁,我国的乳腺癌患病人数也在迅猛增长。对于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的着重点在于个体化、精准化地发展,《第二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也基于该主旨,将于2014年8月1~3日在北京举行,秉承"防治乳癌,量体裁衣"的大会主题。

    2014年06期 v.6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通知

    <正>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甚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以至于甲状腺癌这一恶性肿瘤引起了社会及业内的广泛关注。虽近年来经广大同仁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甲状腺癌的诊治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但目前关于甲状腺癌的诊治仍存在很多问题,不同地域和专业诊疗不规范且不统一,而甲状腺癌的诊疗强调早期诊断、个体化手术、术后放射性碘及内分泌治疗等,表明甲状

    2014年06期 v.6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专题论著

  •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腓肠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鲍勇;包兴华;丁旭;孙晓培;谢青;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治疗参数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及差异,为今后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提供临床试验参考。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设计的试验方法,选择12例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冲击波治疗1次,A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0 bar,频率8 Hz),B组参数为(参数设置为压力强度1.6 bar,频率20 Hz),冲击次数均为3000次,在经过10天的清洗期后,两组交换,原A组的患者接受B组参数冲击,原B组的患者接受A组参数冲击。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两组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ositive range of motion,PROM)、改良Tardieu量表(modified Tardieu scale,MTS)。结果两组的PROM和MTS中R1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P<0.01),MTS中(x)分级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PROM和R1,虽A组均数略低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单次气压弹道式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有即时的缓解作用,但其最佳治疗参数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4年06期 v.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4 ]

基础研究

  • 免疫抑制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促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

    高旭鹏;林师佈;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周围神经crush损伤模型,并按照分组要求分为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saline组)、局部添加NGF(NGF组)、尾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FK506组)、局部添加NGF联合尾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NGF+FK506组)。然后,借助于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电生理检测及神经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评估免疫抑制剂联合NGF促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结果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测试结果提示NGF组和FK506组的恢复效果优于saline组,与NGF+FK506组相比较差;电生理测试证明了NGF+FK506组的神经肌肉电生理恢复情况优于其他3组;神经病理学同样也证明NGF+FK506组的促神经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其他3组。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NGF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二者存在协同作用。

    2014年06期 v.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5 ]
  • 心肌梗死后MicroRNA-24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王磊;韩玮;罗建平;刘惠亮;

    目的对小鼠心肌梗死后MicroRNA-24(miR-24)的表达变化及其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方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定量检测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miR-24的表达水平;构建携带miR-24的慢病毒及脂质体,对心梗组织进行局部注射慢病毒转染miR-24及心肌原代细胞转染miR-24;测量并比较小鼠心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差异。结果qRT-PCR检测显示,结扎组在实验的第1、2周时心肌梗死区和周边区域中miR-24的表达水平下降,与假手术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4周时心肌梗死区和周边区域中miR-24的表达水平上调,恢复到假手术组的水平,两组之间miR-2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染慢病毒3天后,应用qRT-PCR方法定量心肌梗死局部miR-24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iR-24转染组小鼠心肌局部miR-24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空白慢病毒转染组心肌比较miR-24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空白慢病毒转染组和miR-24转染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传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都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减率(LVFS)都降低;LVEDD转染后降低,但在空白慢病毒转染组和miR-24转染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VESD转染后降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VEF和LVFS在miR-24转染组高于空白慢病毒转染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转染后2周,空白慢病毒转染组、miR-24转染组、模型组之间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两两比较显示miR-24转染组和空白慢病毒转染组之间的面积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miR-24低表达,能够抑制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善心肌功能。

    2014年06期 v.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临床研究

  • 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

    唐冰;刘晓桥;张萍;梁琴;肖姗姗;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ASD的患者120例,男性35例,女性85例,年龄3~73岁,平均年龄(27.3±18.9)岁;缺损直径为5~34 mm,平均直径为(17.5±7.4)mm。成功施行ASD封堵术的患者11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48小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48小时后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48小时后右房内径、右室内径、肺动脉内径较术前减小,术后1个月较术后48小时继续减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48小时后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减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ASD封堵术不仅可以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在早期可以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心脏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2014年06期 v.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2 ]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张奇峰;钟志雄;李斌;李存仁;张鹏飞;叶卓联;古献芳;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8例AMI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AMI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组1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干细胞移植]和对照组20例(仅行PCI)。患者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规使用利尿剂。移植组患者均在梗死相关血管行PCI术后进行干细胞移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评价观察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与6分钟步行试验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磁共振心肌显像检查,细胞移植前与移植后患者梗死区域减少,以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明显。所有移植组患者术后未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血流缓慢或无血流现象。术后体温、血压、心律正常。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14年06期 v.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波;王春艳;张玲玲;

    目的探究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抽取92例1型糖尿病患儿,经患儿家属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持续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于餐前给予人胰岛素注射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平均血糖、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儿血糖控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糖异常者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经过皮下持续人胰岛素输注的治疗方法收获了很好的效果,超越了以往的治疗方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2014年06期 v.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0 ]
  • 研究骨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

    郭启;张辉;王文爱;

    目的研究和分析骨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实施相关对策预防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8月1日本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和研究。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史、吸烟史、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细胞计数、切口类型、急诊与择期手术、手术时间等。结果共监测382例手术患者,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7例,感染率为1.83%。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和糖尿病史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切口类型、急诊、择期手术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相关(P<0.05)。结论骨科手术中,根据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制订实施相关的预防对策,以预防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促进患者康复。

    2014年06期 v.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4 ]
  •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早期干预对痉挛型构音障碍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鄢圣娟;

    目的探讨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早期干预对痉挛型构音障碍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痉挛型构音障碍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电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BI、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M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t=6.617,P=0.000;t=2.724,P=0.007);两组治疗后Frenchay构音障碍等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等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235,P=0.02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早期干预治疗痉挛型构音障碍脑梗死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2014年06期 v.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4 ]
  • 早期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周成;杨欢;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指导建议。方法将8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预后、血清不同时间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2小时、第7天及第14天的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检验,仅治疗后第7天与第14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治疗组17例(38.64%)明显低于对照组[29(65.9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对照组患者Ⅰ级少于治疗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短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并发症少的特点。

    2014年06期 v.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5 ]
  •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汤华;李刚;陈少军;周建;管玉华;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应用手术切除治疗的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显微镜下手术组和传统开颅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随访细胞瘤瘤体大小及复发率。结果术后显微镜下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P<0.01);术后1年随访中传统开颅手术组患者细胞瘤瘤体直径为(0.25±0.04)cm,显微镜下手术组患者细胞瘤瘤体直径为(0.22±0.01)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年显微镜下手术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应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4年06期 v.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2 ]
  • 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远期复发研究

    杨富强;史瑞娜;林贵军;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268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予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的切除程度、术后死亡率、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肿瘤复发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不同范围切除术后,患者KPS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WHO分级越高,其术后复发率越高;海绵窦侵犯患者术后复发较海绵窦未侵犯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脑膜瘤间变型及非典型性患者术后的复发率较良性脑膜瘤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鞍旁脑膜瘤患者首选治疗为显微手术全切除,海绵窦受侵患者术后应予密切随访观察,脑膜瘤间变型及非典型性患者的复发风险较大,应于术后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显微手术治疗鞍旁脑膜瘤远期疗效显著,应予推广。

    2014年06期 v.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9 ]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苑玉存;王芳;郭启;苗军;田强;雷学;

    目的临床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6.3±1.5)分,与观察组患者[(6.4±1.4)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为(4.2±0.7)分,观察组患者为(1.6±0.3)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预后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06期 v.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7 ]
  • 复方莪术油栓联合抗宫炎片治疗支原体感染性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马一兵;

    目的分析探讨复方莪术油栓联合抗宫炎片治疗支原体感染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支原体感染性宫颈炎患者4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予以复方莪术油栓联合抗宫炎片及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奇霉素单药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排液、治愈时间以及治疗10天后支原体阳性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出血、排液和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10天后支原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莪术油栓联合抗宫炎片及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性宫颈炎临床疗效好,且不增加临床不良反应,较单用抗生素治疗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6期 v.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4 ]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急救措施及效果分析

    江红;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急救措施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本院产科对DIC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9例DIC患者,对其病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产科DIC发病原因主要包括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宫内死亡和羊水栓塞等,对患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后其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急救前(P<0.01)。急救后,无1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患者由于急救后不能有效止血改行子宫切除术,46例围生儿得以存活,3例围生儿宫内死亡。结论临床治疗产科DIC患者时,首先必须找出其发病原因,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阻止凝血过程,维持微循环平衡和畅通,从而达到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2014年06期 v.6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0 ]
  • 腹腔镜下膨宫仪加压水冲分离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分析

    左丽洁;骆淑清;郭文艳;汪洁;张聪颖;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下使用膨宫仪加压水冲分离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膨宫仪加压水冲分离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保守手术取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率、宫内妊娠率较高,而持续性异位妊娠率及输卵管损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腹腔镜下通过膨宫仪加压水冲分离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临床优势,且相比传统术式取胚治疗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

    2014年06期 v.6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2 ]
  • 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探讨

    李萌;陈向利;黄超妹;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612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口服50 g葡萄糖和OGTT进行诊断。结果 GDM发生率为1.34%,糖耐量降低(GIGT)发生率为2.84%,年龄、不良妊娠史、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巨大胎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因素对GDM、GIGT具有显著影响(P<0.05),羊水过多、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对GDM、GIGT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上因素对GDM、GIGT影响显著,临床上应加强检测,以减少GDM、GIGT的漏诊率。

    2014年06期 v.6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3 ]
  • 血清β-HCG及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

    庄小瑜;

    目的研究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及胎心监护两种方法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足月妊娠孕妇710例进行胎心监护,根据监护结果分为3组:反应组、可疑组、无反应组。再根据血清β-HCG检测结果将每组分为两个亚组:血清β-HCG高者为1亚组,血清β-HCG低者为2亚组。结果无反应1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0<0.01)。联合使用胎心监护和血清β-HCG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2.5%、91.7%、93.6%,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胎心监护和血清β-HCG检测(P<0.05)。结论联合使用血清β-HCG及胎心监护可以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具有极高的预测价值。

    2014年06期 v.6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重度子痫前期及其发病孕周与母婴结局关系的临床研究

    关宝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对母婴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将316例SP孕妇按照发病孕周随机分为早发型SP(EOSP)组和晚发型SP(LOSP)组,每组158例。根据发病孕周不同将EOSP再分为3组:A组56例,发病孕周<27周;B组52例,发病孕周28~31周;C组50例,发病孕周32~34周。对比产妇的临床症状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产妇血压、发病孕周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EOSP组总并发症明显少于LOS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EOSP组和LOSP组剖宫产率分别为72.2%、73.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OSP组终止妊娠的孕周早于LOSP组(P<0.001)。EOSP组胎儿或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LOSP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均<0.001)。A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转NICU、早产及围生儿死亡比例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B组上述指标发生比例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脐动脉S/D≥3的比例高于B组、C组,但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止妊娠孕周(OR=5.367,95%CI:2.451~11.755)、SP发病孕周(OR=5.778,95%CI:1.963~17.009)等因素和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为母婴不良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SP发病危急,病情进展快,对产妇和胎儿/新生儿影响较大,可造成严重不良妊娠结局。SP发病越早,母婴结局越差。SP发病孕周及终止妊娠时间是母婴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4年06期 v.6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早期围生保健对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的临床探讨

    叶彩霞;王淑华;王丽荣;别智敏;

    目的探讨早期围生保健对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共13 839例,观察和统计产妇早产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早产的相关原因,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产妇中早产851例(6.10%),足月产12 557例(89.94%),过期产553例(3.96%);引起产妇早产的因素有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多胎、高龄产妇、习惯性流产史及劳动强度大等,其中前3位因素主要为高龄产妇、胎膜早破和前置胎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产妇、胎膜早破和前置胎盘是前3位重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3.095、12.551、9.720。结论早期围生期保健可预防早产发生,降低早产发生率,减少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临床参考。

    2014年06期 v.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 输卵管堵塞导致患者不孕症的临床治疗现状及分析

    马海丹;袁永明;季新梅;

    目的探讨输卵管堵塞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46例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随访妊娠成功率等,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通液术+导丝、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成功通畅所占比例均高于80%,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单纯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成功通畅效果并不理想(50%);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通液术+导丝、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成功妊娠率均高于60%,而单纯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患者成功妊娠率仅为3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堵塞所致不孕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妊娠成功率较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加用导丝或术后给予中西医促排卵药物治疗,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8 ]
  • 不同用药方式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对比研究

    谭艳丽;杨健红;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硝酸甘油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被随机分为3组:A组(硫酸镁组),B组(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组),C组(硝酸甘油联合硫酸镁组)。A组患者单纯使用硫酸镁静脉滴注降压,B组和C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 mg硝苯地平口服(每6小时1次)或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分析3种不同用药方式的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血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和C组降压效果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自然分娩比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妊娠结局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B组和C组间各监测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或硝酸甘油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治疗,且二者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14年06期 v.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5 ]
  • 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近远期疗效分析

    包艳春;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2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和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变化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可靠,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2014年06期 v.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2 ]
  • 血栓弹力图检测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情况分析

    高筱红;王立革;赵慧慧;许丁;杨明;李丽亚;

    目的使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别服用国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进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后对其血小板抑制情况分析。方法随机入选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适合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101例)及进口氯吡格雷组(103例),两组患者分别服用对应药物治疗5~7天后,使用TEG检测全血的血凝块强度及血小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TEG检测时间无明显差异,国产氯吡格雷组患者TEG检测结果为全血交联的血凝块强度:(60.40±11.99)mm、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7.54±16.24)mm、二磷酸腺苷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46.41±26.85)%、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1.81±16.06)mm、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56.18±28.29)%;进口氯吡格雷组患者TEG检测结果为全血交联的血凝块强度:(61.94±8.41)mm、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8.07±15.46)mm、二磷酸腺苷途径的血小板抑制:(48.07±26.17)%、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凝块强度:(31.94±15.81)mm、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58.25±27.38)%,两组间血小板抑制功能的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服用国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进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应用TEG检测两种药物的抗血小板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2014年06期 v.6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7 ]
  • 高剂量他汀短程冲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杨志强;

    目的观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C组),每组45例,3组患者均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B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周,如未发生严重并发症,A组患者治疗不变,B组患者阿托伐他汀加至40 mg,治疗4周。检测相关炎性指标及血压达标率。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脂、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而高剂量B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短程冲击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斑块稳定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2014年06期 v.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9 ]
  • 研究老年中心型肥胖患者心血管代谢聚集与危险因素对流行特征的影响

    田光波;

    目的研究老年中心型肥胖患者心血管代谢聚集与危险因素对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我国于2012年在全国开展慢性病监测调查活动,通过体格测量、针对性调查以及相关临床检查收集引起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饮酒、吸烟、饮食、运动等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本试验选取以上活动项目中的老年人(年龄>60岁)为研究对象,共18 970人,中心型肥胖的标准为:女性腰围>80 cm,男性腰围>85 cm,分析不同人群、不同地区老年中心型肥胖患者的分布状况和不同肥胖程度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聚集状况。结果经过相关统计分析,中心型肥胖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9.8%,女性和男性发生率分别为56.9%和43.1%,肥胖发生率在男性中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男性学历越高,越容易发胖,但女性肥胖发生率和教育程度无明显关系;在地域分布方面,肥胖发生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腰围数值越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越高,说明中心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老年人中心型肥胖的发生率可达到50%,并且肥胖程度和心血管疾病的聚集程度呈正相关,根据此项研究结果可制订相应措施进行疾病预防。

    2014年06期 v.6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6 ]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洪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HbA1c的检查水平分为观察组(HbA1c>6.5%)与对照组(HbA1c<6.5%),两组患者均给予4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的复发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复发率、治疗4周后以及出院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6.5%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

    2014年06期 v.6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5 ]
  •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合肽素、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杜鹏;王倩;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血清合肽素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稳定期COPD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合肽素水平,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PCT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合肽素、PCT、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存活51例,死亡9例,对照组患者存活30例,死亡0例,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合肽素、PCT、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治疗前血清合肽素、PCT、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存活患者(P<0.01)。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ECOPD患者治疗后血清合肽素、PCT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合肽素、PCT水平异常升高,与患者病情明显相关,可以作为临床风险预测的辅助指标。

    2014年06期 v.6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应用中波窄谱紫外线联合氟米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研究

    彭子辉;

    目的研究应用中波窄谱紫外线联合氟米松乳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氟米松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脓疱个数、面积及皮肤受损面积均显著减少;联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氟米松组(t=8.7089,6.3326,5.0217;P=0.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胀痛、瘙痒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氟米松组(t=12.0828,8.5128;P=0.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水平下降,联合组患者下降程度优于氟米松组(t=3.5617,9.8857;P=0.0004,0.0000)。结论应用中波窄谱紫外线联合氟米松乳膏能有效减少掌跖脓疱病患者的脓疱面积、个数,减轻胀痛、瘙痒等症状,改善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G、补体C3的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14年06期 v.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 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叶珊珊;

    目的研究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于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36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颌间牵引术-牙弓夹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近似,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98±0.76)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3.62±1.25)个月],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咀嚼功能、开口功能及颌面部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观察组各项功能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2.65%;对照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80.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于颌骨骨折的疗效好,治愈率高,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患者的咀嚼功能、开口功能恢复快,颌面部对称,无畸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6期 v.6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6 ]
  • 经鼻内镜改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估

    黎雄文;李嘉;张鹏坚;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改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47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6例接受经唇龈沟切口径路囊肿切除术(传统治疗组),21例接受经鼻内镜改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改良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填塞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鼻塞程度VAS评分的差别。结果传统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4.2±4.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9.8±4.9)ml,术后疼痛程度、鼻塞程度的VAS评分分别为(8.3±0.7)分、(8.9±0.5)分。改良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4±2.5)分钟,术中出血量为(3.9±2.1)ml,术后疼痛程度、鼻塞程度的VAS评分分别为(0.9±0.2)分、(1.2±0.2)分。各参数在两组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治疗组患者术后填塞时间为48小时,改良治疗组患者术后填塞时间为0小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经鼻内镜改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具有手术简单且微创、术后无需填塞且不良反应少、围术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6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余昌兴;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针止血,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补液量、止血时间、持续便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补液量、便血持续时间及止血消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持续便血及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4年06期 v.6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的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王燕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护肝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和血清病理学指标,同时随访12、24、36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肝癌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清病毒学指标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eAg转阴率(54.9%)和HBV-DNA转阴率(58.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24、36个月,观察组的病死率和肝癌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合理营养规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其营养状况,降低肝癌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效果显著。

    2014年06期 v.6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1 ]
  • 采用PHILOS与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研究

    叶文清;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自锁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PHILOS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5±3.5)周,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2±3.9)周,观察组早于对照组(t=2.247,P=0.027);观察组患者前驱上举、外旋度数大于对照组患者(t=2.691,P=0.008;t=3.088,P=0.00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84%,优于对照组(81.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103,P=0.03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12.50%,差异无显著性(χ2校正=0.490,P=0.483)。结论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采用PHILOS自锁钢板的复位、固定、早期活动等疗效均优于LPHP,且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4年06期 v.6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0 ]
  • 弹性髓内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效果对比观察

    冯建忠;

    目的研究对比弹性髓内钉与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84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为弹性髓内钉组(40例)与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组(4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结果弹性髓内钉组患儿所需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弹性髓内钉组治疗优良率为97.5%,高于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组(93.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法对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和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取出内固定物简单且无需住院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6期 v.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吴红;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术后引流量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3.6±19.3)分钟、出血量(432.1±32.7)ml、收缩压(136±37)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3±9.7)分钟、(213.5±28.7)ml、(123±2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32、6.835、7.95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为(93.25±4.5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2.76±3.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98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73,P<0.05);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在相对年龄小、体质强、对髋关节功能有较高要求的人群中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6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16 ]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庞军;王建伟;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48例与B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适宜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

    2014年06期 v.6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9 ]
  • 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黄菲;徐继培;汪曙燕;马艳丽;

    目的比较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将8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各40例,Ⅰ组患者在闭合复位后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Ⅱ组患者在切开复位后行钢板内固定术。结果Ⅰ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Ⅱ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观察结果和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不仅复位良好、固定可靠,且手术用时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2014年06期 v.6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6 ]
  • 28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许爱国;郭晓东;华军霞;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本院20例,外院转入8例)的发病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28例患者除1例失访外,其他患者均愈合良好,最短14个月未出现胆管炎及吻合口狭窄梗阻性黄疸情况。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后应进行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2014年06期 v.6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6 ]
  • 微生物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转变的临床分析

    李伟;

    目的研究微生物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转变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原发性感染患者80例(试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未感染者80例(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组。将试验组患者根据不同感染类型分为总感染组、单纯感染组和混合组;按不同感染细菌类型分为葡萄球杆菌属组、链球菌属组、肠球菌属组、克雷伯菌属组以及真菌感染组。结果总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T4细胞、T8细胞、T4/T8值、DP-T细胞、DN-T细胞以及B细胞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单纯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T4细胞、T8细胞、T4/T8值、DP-T细胞、DN-T细胞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混合组与对照组比较:T4细胞、T8细胞、T4/T8值、B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单纯感染组和混合组比较显示:DP-T细胞、DN-T细胞、B细胞以及NK细胞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葡萄球菌属组中T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链球菌属组中B细胞、NK细胞以及DN-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肠球菌属组中总的T细胞和T4细胞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克雷伯菌属组中总的T细胞、T4细胞、T4/T8值、DP-T细胞以及B细胞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真菌感染组中总的T细胞、T4细胞、T8细胞、T4/T8、DP-T淋巴细胞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感染方式以及不同感染菌属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

    2014年06期 v.6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5 ]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探讨

    陶四玉;王瑜芬;张静;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在该病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Th17、Treg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Th17细胞水平和Th17/Treg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reg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中IL-17、IL-23、I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TGF-β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h17细胞与IL-17、IL-23、IL-6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TGF-β表达无相关性(P>0.05);Treg细胞与TGF-β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IL-17、IL-23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IL-6表达无相关(P>0.05)。结论临床中Th17、Treg细胞极有可能参与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并且相关细胞因子参与Th17、Treg细胞的调控与炎性反应,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作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4年06期 v.6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 药物治疗部队战士上呼吸道感染128例临床对比研究

    蔡宇;

    目的探究痰热清和利巴韦林治疗部队战士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8例上呼吸道感染的部队战士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0.5 g/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注射,1次/天;观察组患者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 ml/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注射,1次/天。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7天)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痊愈时间、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鼻塞及流涕症状的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起效快,疗程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6期 v.6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2010~2013年高校大学生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椋;

    目的了解北京交通大学2010~2013年学生水痘流行情况,为制订防控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该校学生水痘病例资料汇总,参考临床诊断,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3年该校共183例水痘患者,均为散发轻度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8.59/万,4年的发病率为13.63/万~23.12/万,2010年最高,2012年最低,主要发病时间集中在3~5月份和11~12月份,波及14个院系,全年(除8月份)均有病例发生,其中本科生发病率为29.35/万,硕士生为4.88/万,博士生为3.97/万,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病人群集中在本科大一、大二新生(18~21岁)。男女比例为2.45:1,其中男生发病率为24.46/万,女生发病率为12.17/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校近年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本科新生为高发人群,是防控工作的重心。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大学生群体健康。

    2014年06期 v.6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8 ]
  • 盐酸氨溴索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鲁;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4年06期 v.6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0 ]
  • ICU中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研究

    梁科;黄宗校;杨杰文;

    目的探讨ICU中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CRBSI)的病原学研究,分析其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同时评估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300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ICU 30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中老年患者中发生CRBSI38例(12.7%),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20例,发生CRBSI 9例(7.5%);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05例,发生CRBSI 12例(11.4%);股静脉穿刺置管75例,发生CRBSI 17例(22.7%);股静脉穿刺置管感染率最高,与锁骨下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8例共培养病原菌46例,其中G+球菌29例(0.63%),G-杆菌13例(28.3%),真菌4例(8.7%);CRBSI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糖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中G+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而G-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感染与留置部位、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5天、糖尿病、年龄>70岁以及行机械通气等因素相关(P<0.05),性别与感染无关(P>0.05)。结论 ICU中老年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易发生相关血流性感染,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尽可能降低其危险因素,早期给予防治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2014年06期 v.6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9 ]
  •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王爱菊;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给药时间不同分为A组(晨药组)与B组(晚药组),各45例,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平均血压、日间及晚间平均血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夜间平均血压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为非杓型血压,治疗12周后B组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夜间给予替米沙坦可有效提高杓型血压率,对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2014年06期 v.6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sTRAIL、HMGB1和IL-23的影响

    谢映红;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关注治疗对血清中可溶性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高迁移率族蛋白B(HMGB1)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89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同时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sTRAIL、HMGB1和IL-23的影响。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TRAIL、HMGB1和IL-23的表达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TRAIL、HMGB1和IL-23的含量,减少由于炎性细胞因子增高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

    2014年06期 v.6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6 ]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张华;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预防肺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80例老年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A组)以及对胸段硬膜外阻滞的复合静脉全麻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组(B组);术前检测呼吸功能变化,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拔管后呼吸功能变化显著,B组变化不大,A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和自控硬膜外镇痛更有助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在术后恢复呼吸功能,并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2014年06期 v.6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2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文献报道应用体外冲击波技术促进骨折愈合以来[1],国内外有关该技术治疗骨肌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并已成为研究热点[2-14]。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及完善,该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15]。由于该疗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在骨肌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广

    2014年06期 v.6 170-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133 ]

综述

  • 消化内镜专科医师整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林寒;王洛伟;李兆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很多新型内镜和相关技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消化内镜操作的安全性,现有的内镜检查培训制度亟待改革。在消化内镜培训中采用整合医学模式教学,将与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病理学、超声学等知识与内镜操作相结合,强调消化内镜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扎实临床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消化内镜专科医师。

    2014年06期 v.6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0 ]

波科病例心论坛

  • IVUS指导下2例左主干叉口病变介入治疗

    王炜;

    <正>1病例一患者,男性,63岁,主因"劳力性胸闷1年余"入院。既往:原发性高血压10余年,最高血压达207/110 mmHg,间断药物治疗,未监测血压;有长期吸烟史。入院查体无特殊表现。心电图未见异常。心脏超声示"室间隔稍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0%,左室内径(LV)

    2014年06期 v.6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

    2014年06期 v.6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