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震;周俊;韩聚强;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输血前、后的血清标本,依据不同输血剂量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的表达变化。结果输血前各组之间I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输血后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2未明显改变(P>0.05);大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2表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4表达较输血前明显降低(P<0.05);输血后大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4表达降低更加显著,具有显著差异(P<0.05);输血前大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10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10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输血后大、小剂量输血组患儿的IL-10表达较输血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成分输血可改变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应高度重视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输血方案及最佳输血剂量的选择。
2014年07期 v.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4 ] - 唐冰;刘晓桥;张萍;梁琴;肖姗姗;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PDA的患者84例,男性22例,女性62例,年龄1~57岁,平均(15.1±13.6)岁。PDA直径1.7~18.7 mm,平均(6.3±3.4)mm。所有患者全部成功施行封堵术。分别于术前、术后48小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TTE测定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48小时及以后较术前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肺动脉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及以后患者较术后48小时患者左室内径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DA封堵术不仅可以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在早期可以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左心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2014年07期 v.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 郑俊华;唐浩然;景丽英;朱承栋;
目的探讨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艾司洛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085,P=0.03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异常。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13.42%,对照组为14.7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45,P=0.832)。结论艾司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4年07期 v.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4 ] - 肖利军;王玉红;张佳莉;
目的考察团体治疗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8名急诊科护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4人。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持续8周的认知行为互动团体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护士工作倦怠测试得分差异。结果急诊科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得分较Malach常模高,而低个人成就感得分较常模低(P<0.05);干预组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低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前测,低个人成就感显著高于前测,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维度前后测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能显著降低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可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2014年07期 v.6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8 ] - 李春;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8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88例未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无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患者中,15例死亡者为死亡组,33例康复出院者为康复组。通过收集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康复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分析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衰竭组患者体质指数(BMI)为(20.29±1.01)kg/m2,每年发生COPD急性发作(AECOPD)次数为(5.64±1.09)次,极重度COPD比例为66.67%,发生酸碱平衡紊乱的比例为77.08%,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组(P均<0.05)。呼吸衰竭组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为35.42%,尿酸水平为(268.69±71.55)mmol/L,白蛋白水平为(29.21±1.09)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死亡组患者pH为(7.22±0.05),血钠水平为(130.06±2.54)mmol/L,血氯水平为(90.38±2.42)mmol/L,均显著低于康复组(P均<0.05)。死亡组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为(91.72±12.46)mmHg,血糖水平为(6.48±1.46)mmol/L,100%并发肺性脑病和心力衰竭,均显著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营养状况、AECOPD发作次数、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均是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
2014年07期 v.6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0 ] - 刘越童;马和平;李汉军;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86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氨茶碱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34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79.07%),而观察组中41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95.3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与对照组的11例(25.5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取氨茶碱联合多索茶碱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014年07期 v.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7 ] - 李元广;钟定;黄彩霞;
目的探讨补铁治疗对血清铁水平下降(<8.95μmol/L)的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血清铁水平下降的轻、中度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吸入噻托溴铵、口服氨茶碱、肺康复治疗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铁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血清铁、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补铁治疗1年后血清铁水平显著升高,CAT评分改善明显,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变。结论 0.1%血清铁水平下降(<8.95μmol/L)的轻、中度COPD患者,经补铁1年治疗后可以提高CAT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07期 v.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7 ] - 杜鹏;王倩;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光纤内镜技术及CT扫描技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优缺点及符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确诊的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对象分别于清醒状态下及诱导睡眠状态下行光纤内镜检查及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操作时间、操作费用、阳性符合率及其对OSAHS患者的上气道生理解剖结构学信息的获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光纤内镜及CT扫描技术,光纤内镜诊查费用及操作时间均少于CT诊查(P<0.05)。以PSG诊查作为OSAHS阳性诊断标准,病灶位置:软腭后区32例,会厌后区20例,舌后区12例。CT诊查OSAHS患者软腭后区、会厌后区及舌后区符合率均高于光纤内镜(P<0.05)。结论 CT诊查OSAHS阳性率较高,可获取上气道较多的解剖学信息,光纤内镜技术操作简单,诊查费用较低,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诊查方法。
2014年07期 v.6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毛良平;孙锎;张萍;
目的探讨康莱特辅助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26例确诊为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康莱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随访生存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7.6%,对照组为20.6%,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8.3%,对照组为49.2%,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6.5%,对照组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进行至少24个月的随访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89.4±164.1)天和(427.8±148.3)天(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68天,对照组为379天。结论康莱特联合辅助化疗可有效提升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
2014年07期 v.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4 ] - 王令成;祝伟;高顺翠;
目的对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5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探讨其通气前和通气后2小时和24小时治疗效果。结果常规治疗联合NIPPV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前后的相应指标有所变化,135例患者通气后2小时和24小时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均较通气前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通气后2小时和24小时pH、PaO2和SaO2均较通气前上升,PaCO2均较通气前下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常规治疗联合NIPPV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4年07期 v.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2 ] - 赵利敏;韩鹏;
目的对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2年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156例,术前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将结果与宫颈冷刀锥切术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结果一致率达96.8%,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χ2=3.25,P>0.05)。结论术前宫颈管内膜刮取术病理级别与宫颈冷刀锥切术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开展应用。
2014年07期 v.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9 ] - 李伟伟;曹红旭;
目的对自然妊娠和促排卵技术妊娠双胎的母婴围生期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随访的143例产妇,其中促排卵组65例,自然妊娠组78例,比较两组母婴围生期预后情况。结果自然妊娠组和促排卵组在产妇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在新生儿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组和自然分娩组母婴围生期预后无显著差异,因此促排卵技术妊娠双胎是安全的。
2014年07期 v.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曹红旭;张红兵;
目的对不同分娩体位对母婴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妇产科产妇156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2小时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χ2=5.20,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χ2=5.13,P<0.05),产后2小时出血率低于对照组(χ2=4.20,P<0.05),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χ2=3.85,P<0.05)。结论自主体位分娩较传统体位减轻了产妇分娩的痛苦,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分娩质量,在临床上应加以推广使用。
2014年07期 v.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0 ] - 王杏芹;蒋凤军;郑艳;高玲玲;刘利;
目的研究与分析缩宫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90例引产成功产妇为研究组,40例引产失败产妇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产妇临床一般资料和引产资料等,并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产妇孕次多、既往药物流产史、用药至宫缩规律时间长、用药至用药结束时间长、用药至分娩时间长、新生儿体重大等为引产失败单因素(P<0.05)。而孕次多、用药时间至宫缩规律时间长、新生儿体重大为引产失败多因素(P<0.05)。结论影响缩宫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失败的主要因素为孕次多、用药时间至宫缩规律时间长、新生儿体重大。因此,需加强对产妇妊娠情况的评估,并提高医务人员操作熟练性,保障引产顺利进行,减少引产失败情况发生。
2014年07期 v.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0 ] - 王锋;
目的分析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产程特点及预后。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持续性枕横位产妇126例,枕后位产妇103例,枕前位产妇125例,比较三组产妇产程各期时间、异常产程以及母婴并发症(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Ⅱ°以上、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结果除第三产程外,枕横位组和枕后位组产妇产程各期时间均明显长于枕前位组(P<0.05或P<0.01);枕横位组产妇活跃期停滞,枕后位组产妇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P<0.05或P<0.01);枕横位组、枕后位组产妇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新生儿Apgar低分以及枕后位组产妇阴道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P<0.05或P<0.0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产程延长,母婴并发症发生率高,应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2014年07期 v.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李玲;
目的探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转移率和复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和骨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4年07期 v.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2 ] - 王燕兰;
目的分析卵巢囊肿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止血方式分别给予缝合止血(缝合组)及未缝合止血(未缝合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及卵巢基质血流的变化情况及卵巢基质血流改善明显组囊肿大小与卵巢基质血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激素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同时不缝合组患者卵巢基质血流明显优于缝合组,且不缝合组患者卵巢基质血流与囊肿大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不缝合止血对于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术后卵巢基质血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身体恢复,且不影响患者的激素水平。
2014年07期 v.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潘瑞琳;叶国麟;廖富毅;梁翠琼;
目的分析经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后11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共528例患者被诊断需行乳腺肿块切除术。采用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4例)和对照组(264例)。两组患者均行乳腺肿块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肿块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乳腺肿块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71.59%(189/264),优良率为93.56%(247/2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73%(126/264),64.77%(171/264)],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血肿46例、气胸16例、皮肤瘀斑54例、术后复发2例,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2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血肿54例、气胸21例、皮肤瘀斑63例、术后复发19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1.83±0.31)ml,出血时间为(3.61±1.25)分钟,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5.57±2.18)ml、(20.54±2.83)分钟],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且疗效更显著,复发少,安全性高,术后效果更加美观,值得在临床常规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2014年07期 v.6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6 ] - 王乾;戎小平;王园园;
目的探讨EV71手足口病患儿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S-100B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重症组,5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为普通组,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研究对象血清NSE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电泳法检测CK-BB表达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NSE、S-100B及CK-BB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重症组、普通组、对照组血清NSE、CK-BB、S-100B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NSE、CK-BB、S-100B表达水平高于普通组,重症组及普通组患儿血清NSE、CK-BB、S-100B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CK-BB和S-100B表达水平升高,其血清浓度与病情相关,检测血清NSE、CK-BB和S-100B表达水平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2014年07期 v.6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刘旭良;王兵;刘贻运;郑介柏;李俊龙;陈文雄;陈国勋;方雄明;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应用髓内钉和微创固定系统(LISS)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胫骨干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髓内钉组和LISS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均少于LIS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优良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髓内钉和LISS内固定均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良好选择,二者临床疗效相当,但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在手术创伤和负重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2014年07期 v.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3 ] - 何国志;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肾镜手术与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将108例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手术与新型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微创经皮肾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一次取石38例,二次取石12例,三次取石2例,取石成功率为96.2%;对照组患者一次取石21例,二次取石17例,三次取石6例,取石成功率为81.4%。在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62<0.05)。结论通过两种经皮肾镜手术联合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效果理想,患者康复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7期 v.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庞华;高洪波;孙晓光;刘海春;刘建通;张曙光;
目的探讨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及血清PSA测定,并对骨转移与PSA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为72.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患者的PSA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骨显像分级升高,血清PSA水平逐渐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PSA>20 ng/ml时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90.7%,而PSA≤20 ng/ml时,患者骨转移发生率为35.3%。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血清PSA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程度呈正相关。
2014年07期 v.6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8 ] - 梁勇;江庭彪;杨兵;
目的研究应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AF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由于实施联合手术,手术时间稍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患者术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好;两组患者术前椎体情况近似,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所提高,Cobb角下降,A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B组(20%)。结论 TSRH联合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效果好,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7期 v.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5 ] - 柴宝英;
目的结合早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该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40例,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合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7期 v.6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张建华;
目的研究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消化不良来本院就诊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保守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日人均进食量及排泄量、有无呕吐腹泻等症状,检测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疗效为优者占89.74%(70/78),优良率为96.15%(75/78),显著高于对照组[64.10%(50/78),79.49%(62/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日人均进食量为(9200±45)kJ,排泄量为(150±32)g,均高于对照组[(7256±60)kJ,(110±42)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呕吐者为3.85%(3/78),腹泻者为6.41%(5/78),低于对照组[19.23%(15/78),25.64%(20/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具有独特疗效,且具有养胃护胃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7期 v.6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衡南桦;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试验组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以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检查后,试验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胃蠕动明显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检查,可以使诊断更为精准,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014年07期 v.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8 ] - 张永军;薛润梅;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进行CT扫描测定血肿和水肿体积,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表(MMES)、巴氏指数评分(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肿和水肿体积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减少,MMES和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脑血肿和水肿状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2014年07期 v.6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4 ] - 张良红;张亮;唐显俊;谭秀琼;林少容;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脑血管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使用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脑血管造影患者169例,分为对照组(49例)、前列地尔组(52例)、试验组(6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前列地尔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10μg前列地尔,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给予患者静脉滴注2次10μg前列地尔,检测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连续3天及第5天的血清肌酐、胱抑素C水平,术前及术后72小时出现尿蛋白的例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4、48、72小时及第5天血清肌酐、胱抑素C升高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前列地尔组患者第48、72小时及第5天血清肌酐、胱抑素C升高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尿蛋白发生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列地尔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第48、72小时血清肌酐、胱抑素C升高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脑血管造影术前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肾功能,降低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7期 v.6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潘显辉;刘彦伟;姜楠;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对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颅内动脉及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情况。结果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以颈内动脉开口处闭塞或狭窄最为常见(19/23),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以椎动脉开口处及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最为常见(17/18),脑梗死患者前、后循环动脉均以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最为常见(χ2=43.51,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患者前循环TIA以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为主,后循环TIA以脑动脉颅外段闭塞或狭窄为主。结论采用DSA评估病变血管以及侧支代偿情况准确全面,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诊断筛选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应将其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诊断筛选的重要依据。
2014年07期 v.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1 ] - 熊志云;艾文兵;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8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感染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4.2±0.3)分、2.56%(1/39)、(62.2±10.2)分钟、(10.5±2.3)天、(4.5±0.9)天、(3.2±1.3)天,与对照组[(3.1±0.5)分、15.38%(6/39)、(97.8±11.3)分钟、(19.8±3.6)天、(8.6±1.1)天、(6.7±2.1)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2014年07期 v.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3 ] - 于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伴高凝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INS伴高凝状态的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LMWH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PT、Fib、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24hpro、ALB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24hpro、ALB及T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24hpro、ALB及T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瘀斑或瘀点,无需特殊处理均可自愈。结论 LMWH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INS伴高凝状态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2014年07期 v.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8 ] - 任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13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取胰岛素用量干预,对照组未采取胰岛素用量干预,比较对照组患者不同时段血糖值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透析2小时、3小时、4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透析前1小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透析后1小时、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4小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透析后1小时、2小时血糖水平与透析前1小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透析0小时、1小时、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透析3小时和4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易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透析过程中减少或停用胰岛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低血糖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7期 v.6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2 ] - 禹亚丽;
目的对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内分泌与病理免疫组化类型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垂体微腺瘤患者84例,对其进行内分泌、影像学和病理检查,分析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出现内分泌症状76例(90.47%),免疫组化阳性组内分泌症状发生率[92.59%(75/81)]较免疫组化阴性组[33.33%(1/3)]高,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92,P<0.05),表明内分泌症状与免疫组化结果相符。血清泌乳素(PRL)阳性组血清PRL增高及闭经、溢乳或月经失调发生率高于PRL阴性组;生长激素(GH)阳性组血清GH增高及巨人症或肢端肥大发生率高于GH阴性组。结论垂体微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结果与病理免疫组化类型相关,可用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诊断率与治疗率。
2014年07期 v.6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4 ] - 郭天剑;龚峻梅;吴必嘉;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干细胞表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免疫干细胞表型,并记录治疗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免疫干细胞表型CD34+的患者比例最高(71.39%),其次为CD33+、CD64+患者;免疫干细胞CD33、CD64、CD34、CD19呈阳性的患者治愈率均低于其表型呈阴性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t=11.1682,9.5098,10.6997,7.2341;P=0.0008,0.0020,0.0011,0.0072);免疫干细胞表型CD34+CD19+患者的治愈率高于CD34+CD19-的患者;而CD34+CD64+患者的治愈率低于CD34+CD64-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t=6.9115,6.3096;P=0.0086,0.0120)。结论不同免疫干细胞表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愈率不同,免疫干细胞表型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密切相关。
2014年07期 v.6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石永久;彭明;莫华梅;马进;许立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先天性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临床怀疑为先天性椎弓峡部裂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进行实时多平面重建(MPR)及高级三维容积漫游(VRT)等图像重组。同时对患者的普通X线片(DR片)、VRT图像及MPR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MPR图像检出存在椎弓峡部裂部位最多达98处。轴面图像可以准确地分辨出"环裂征"。MRP图像能够在椎弓峡部裂斜矢状面显示"猎狗项环征"征象。VRT图像与真实的解剖结构几乎相同,可以使椎弓峡部裂立体呈现。MPR图像在62例怀疑为先天性椎弓裂的患者中检出率最高,与DR片和VRT图像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RT图像的检出率较DR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椎弓峡部裂的诊断比较DR片检查更具优势,MRP图像检出率最高,其次为VRT图像,可作为临床先天性椎弓峡部裂首选的影像诊断技术。
2014年07期 v.6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5 ] - 马国才;史静;王远胜;闵振兴;段雪辉;
目的探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内脏氧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2分钟(T1)、手术持续1小时(T2)、手术持续2小时(T3)以及手术持续3小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pH、动脉血氧分压(PaO2)、碱剩余(BE)以及血乳酸浓度(Lac)。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分钟时HR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2分钟时MAP变化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持续3小时后Lac、BE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pH水平变化在手术持续2、3小时时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全身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机体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较小,且对于长时间麻醉,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够明显缓解内脏氧合失当等问题。
2014年07期 v.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3 ] - 黄文彩;罗红英;蒋友明;陈璇;余洁玲;方爱娟;付文金;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抗-HBc单独阳性与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对本院2010~2013年门诊、住院部收治的5700例患者,通过荧光分析仪予以乙肝三系定量检测。将其中96例抗-HBc单独阳性患者分为两组:D组患者:63例,年龄>50岁;X组患者:33例,年龄<50岁。两组患者均予以HBC-DNA定量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D组患者抗-HBc单独阳性的定量检测值明显小于X组患者(P<0.01)。X组患者中17例HBVDNA定量检测呈阳性(51.5%),D组患者中有10例HBV-DNA定量检测呈阳性(15.9%)。两组患者HBV-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P<0.01)。同时,D组10例患者HBV-DNA阳性定量结果范围为(1.54×103~3.25×105)copy/ml;而X组17例患者HBV-DNA阳性定量结果范围为(2.55×103~6.27×108)copy/ml,两组患者定量结果范围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D组患者HBV-DNA的lg值检测与抗-HBc定量阳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028,P>0.05);但是,X组患者HBV-DNA的lg值检测与抗-HBc定量阳性之间存在相关性(r=0.679,P<0.05)。结论临床对HBV抗-HBc单独阳性患者,建议再结合HBV-DNA检测。同时,年龄<50岁HBV患者单抗-HBc定量阳性与HBV-DNA的lg值检测结果呈正相关。
2014年07期 v.6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胡敏;梁西就;
目的探究常规体检人群中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制订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眼科检查,比较体检过程中发现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和没有相关疾病者的临床特点,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研究体检对象共27 500人接受了眼科检查,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80例。所有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没有突出的症状主诉,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出现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概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中42.5%合并高血压,5%合并糖尿病,17.5%合并白内障,5%合并肾功能不全,65%合并血脂水平异常,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特发性黄斑前膜有关的因素主要为年龄以及高脂血症(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另外高脂血症患者出现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概率较常人高,对于有高危因素者需要更加严格注意,最大程度地保障健康,发挥体检的作用。
2014年07期 v.6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刘华;周斌;
目的对口腔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口腔种植技术的患者3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种植系统、植入部位、植入方法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结果不同种植系统下疗效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入部位分布于不同牙区;采用不同方法可对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植骨;种植后出血发生率最高(10.6%),其次为感染、下唇麻木以及牙齿增生。结论口腔种植技术在其应用范围和临床效果方面,具有传统假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4年07期 v.6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4 ] - 陈丽丽;喻锦成;林任;符俏;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使用临床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实施规范的康复训练,在患者入组时和6个月后分别使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进行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5.52±14.36)分,显著高于入组时[(22.77±11.50)分],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4.25±21.25)分,显著高于入组时[(28.19±15.36)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7期 v.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8 ] - 米莉;罗明;
目的探讨采用阿立哌唑片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有精神分裂症且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后确诊为伴抑郁症状的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片与文拉法辛缓释片进行联合治疗,8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HAMD评分、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开始治疗后第2、4、8周时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阿立哌唑片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见效较快,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2014年07期 v.6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2 ] - 陈仁德;邓向辉;陈香;
目的探究文拉法辛在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20~40 mg/d),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75~225 mg/d),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疗效进行评价,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判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58.00%),HAMD、HAMA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对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起效快于氟西汀,适宜临床推广。
2014年07期 v.6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7 ] - 薛前海;王胜华;
目的对自动化容积成像(VCAD)在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孕妇的胎儿心脏超声结果。结果 VCAD检查时间均比二维超声及时空关联成像-超声断层显像(STIC-TUI)检查时间短,VCAD自动获取切面与二维超声获得切面的合格率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87,P>0.05)。结论 VCAD可以较快地获取胎儿心脏筛查各切面的信息,且可以保证图像质量,是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较好选择。
2014年07期 v.6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