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述评

  • 重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综合治疗

    魏文斌;王倩;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晚发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神经变性疾病。AMD以原发的进行性黄斑部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变性为特点,最终导致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下降[1]。在发达国家,AMD是引起50岁以上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它影响了近10%年龄>65岁及25%年龄>75岁的老年人[2]。除了年龄、基因易感性,还有许多危险因素可影响AMD的发病率,

    2014年08期 v.6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1 ]

专题笔谈_黄斑变性及其他眼部疾病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萱;魏文斌;

    <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进行性退化的黄斑疾病,它是导致欧美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该病大多始于50岁左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依据临床和病理特征,AMD可分为干性和湿性AMD。干性AMD(非渗出性、非新生血管性、萎缩性AMD)的特征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与Bruch膜之间形成玻璃膜疣,并伴视网膜地图状萎缩(GA)和异体视网膜色素

    2014年08期 v.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26 ]
  • 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杨婧研;魏文斌;

    <正>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指视网膜内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动静脉短路以及小的无灌注区形成,其血管属于终末血管系统,循环障碍与全身动脉压及静脉回流密切相关,受局部血管舒缩系统支配。任何病理性的破坏和血管梗阻等引起的组织缺氧均能导致组织坏死,丧失其感受和传导光刺激的功能。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包括视网膜血管改变(弥漫性或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以及视网膜动脉白鞘等)和视网膜病变[1]。视网膜病变又称

    2014年08期 v.6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3 ]
  • 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相关综合征

    张越;李冬梅;

    <正>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是一种少见的眼球异常性遗传疾病[1-4],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国外患病率为0.008%~0.032%[5],国内患病率为0.009%[7],无性别差异。先天性小眼球/无眼球是儿童期颜面部畸形的主要原因,可单独发生,亦可作为综合征的一部分,合并全身多系统畸形,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8]。在这种畸形面容和全身多系统异常发育的影响下,患者易存在

    2014年08期 v.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1 ]
  • 先天性小眼球和无眼球的临床特征及眼眶发育的干预治疗进展

    谢斌羽;李冬梅;魏文斌;

    <正>先天性小眼球是指眼球前后径小于正常范围,而先天性无眼球为眶内无眼球组织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眼部疾病,常伴有其他眼部病变,50%的小眼球和无眼球患者合并其他全身系统异常[1]。根据数个欧洲大样本研究统计,先天性小眼球的出生发病率为1.4/万,1.8/万和3.5/万,先天性无眼球的出生发病率为0.3/万~0.6/万[2],而我国的先天性小眼球及无眼球的发病率为1.18/万。我国先天性

    2014年08期 v.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2 ]
  •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的治疗

    周凌霄;高丽琴;魏文斌;

    <正>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是初发于眼内组织的淋巴瘤,相对少见,恶性程度较高,多为非何杰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少部分为T细胞或u细胞来源。PIOL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个特殊类型。PIOL可以仅有眼部表现,也可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约有15%~25%的PCNSL患者有眼部表现,1/3的PIOL患者有PCNSL表现,42%~92%的PIOL患者会发展为

    2014年08期 v.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信息窗

  •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示

    <正>《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承办并编辑出版的发育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30日,季刊,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5340,CNII-9335/R。2013年6月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14年2月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本刊以科学性、普及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用发育医学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指导临床、科研、教育、保健

    2014年08期 v.6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肿瘤代谢与营养”有奖征文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肿瘤代谢、营养与支持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规范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高营养治疗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决定联合举办"肿瘤代谢与营养"有奖征文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要求:1征文对象:全球临床工作者、基础研究人员及其他有兴趣的任何人员;2征文语言:中文;3征文内容:有关肿瘤代谢、营养与支持治疗的任何原创性研究或Meta分析;4文章要求:全文4000字左右(含参考文献),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500字(词)左右。摘要必须

    2014年08期 v.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正>《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具有标准国内刊号(CN11-9332/R)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2095-5316)的正式发行的国家级创伤与急诊专业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福建省立医院承办,国内急诊与灾害医学学科带头人林才经教授担任主编,季刊,全年4期、大16开。本刊采用光盘多媒体和纸版导读相结合,以图文声像多种形式,介绍国内外创伤医学和急诊医学新进展新动向,交流医学理论与技术发展成果,促进创伤与急诊

    2014年08期 v.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年1~4期重点号选题征稿

    <正>《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一本集纸版、光盘版、网络版三网一体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院长担任主编,现为季刊,逢每季末的20号出版。本刊常设的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临床和实验论著、讲座与综述、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会议报道及手术视频。经《中

    2014年08期 v.6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一本集光盘、纸版、网络、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邮发代码:82-136,全国公开发行,光盘定价:20元/期,2013年9月加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已被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2012年扩刊影响因子为1.587,

    2014年08期 v.6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第十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通知

    <正>随着影像导引下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以及生物免疫治疗突飞猛进的发展,肿瘤治疗理念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改变。肿瘤治疗的模式正在朝着人性化、理性化、个体化及建设性方向发展。以微创介入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为了推动肿瘤微创治疗的健康发展,使该项治疗技术更加规范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拟于2014年11

    2014年08期 v.6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会议通知

    <正>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1月5~8日在广东省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大会组委会诚邀您出席会议并参加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是2014年国内外糖尿病学术领域的收官之作,是融合本年度ADA、EASD等会议精华内容及国内最高水平学术研究最新进展的学术盛宴。会议将以"中国的证据、中国的指南和临床实践"为主题,

    2014年08期 v.6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2 ]
  • 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仁: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内镜领域新技术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消化内镜事业的蓬勃发展,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承办的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将于金秋十月在济南山东大厦召开。

    2014年08期 v.6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更正说明

    <正>因2014 ADA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中有关GDM的标准出现笔误,故我刊2014年第6卷第1期——国际循证指南共识栏目中"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更新内容解读"一文(即该期第67页左侧第3段第3行)中"血糖水平≥10.0 mmol/L"更正为"血糖水平≥7.8 mmol/L"

    2014年08期 v.6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肝脏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肝脏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会议等,图文声像并茂,是广大肝脏病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本刊内容主要包括各种肝脏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临床诊断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本领域

    2014年08期 v.6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第二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通知

    <正>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长城会)由胡大一教授、German Di Sciascio教授创始于1989年。经过24年的历程,"长城会"从初始的百人介入培训会发展为今天覆盖亚太、面向世界的万人盛会;从单一学科发展为涵盖心血管从基础到临床、融相关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大会;从单一医院主办发展为与国内外著名学会和机构联合主办;从独家医院手术直播到国内外十余家医院跨国手术演示;从传统的会议形式发展为在线网络会议、多媒体互动、数字化会议管理及贯穿全年的东南西北中长城会,长城专题会议、百城

    2014年08期 v.6 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第14次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朋友们:"2014年中华医学会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将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承办。大会设有全体会议会场和多个分会场。在炎性肠病、胰腺病、胃肠动力与激素、幽门螺杆菌、肝胆病、消化介入等分会场基础上,新增整合医学、胃肠道微生态、老年消化病、功能胃肠病、儿童消化病、消化

    2014年08期 v.6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感染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感染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会议等,图文声像并茂,是广大感染病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本刊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感染病的病原

    2014年08期 v.6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第三轮通知

    <正>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提升规范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将秉承CSCO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推动国际、国内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特别鼓励、支持临床研究和创新,提倡规范化综合治疗,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年会同期将与ASCO、ESMO、JSMO、IASLC等国际知名学会联合共同举办国际专场,邀请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前来研讨报告,共商抗癌大计,推动亚太地区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合作与临床研究。同时与SITC、CAHON、USCACA联合举办肿瘤免疫专场,为全球的临床肿瘤学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2014年08期 v.6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论著

  • 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性腺轴动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马娜;罗来成;王永霞;

    目的研究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动态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右归丸组。大鼠后肢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连续29天,制造肾阳虚证模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右归丸组SD雄性大鼠于第8天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右归丸煎液灌胃,连续22天。分别于第15、23、30天后采用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SD大鼠血清中垂体-性腺轴激素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的含量,并取垂体和睾丸称取重量。结果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动态变化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在实验早期(第15天),FSH与LH、T波动幅度不一致。结论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性腺轴的调整呈动态变化。

    2014年08期 v.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5 ]
  • 越鞠丸中不同工艺的栀子醇提物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石文静;张海楼;

    目的探讨越鞠丸中不同工艺的栀子(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和强迫小鼠游泳实验两种行为绝望法复制小鼠抑郁模型,对越鞠丸中不同工艺的栀子醇提物分别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结果越鞠丸中不同工艺的栀子(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醇提物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活性;焦栀子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结论越鞠丸中不同工艺的栀子(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抑郁活性,其中抗抑郁活性最高为焦栀子。

    2014年08期 v.6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腔镜辅助下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海;戚晓东;邱萍;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后保证化疗和随访的顺利进行,综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水平等方面的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相较于改良根治术优势明显,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术后患者身体康复情况较好,重拾自信心,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9 ]
  •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研究

    张道全;

    目的研究并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25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分别t=39.4500、22.3034、20.2564、28.4499、30.2355,P均<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其显著(χ2=33.3409,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用于切除乳腺良性肿块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等优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吴慧;刘艳云;强俊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初次妊娠早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1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孕妇术前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卡前列甲酯栓引导后穹窿置入,对照组孕妇术前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之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宫颈充分软化率为58.8%(47/80),显著高于对照[36.3%(29/80)](P<0.01);观察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为3.8%(3/80),显著低于对照组[15%(12/80)](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有效软化孕妇宫颈,从而减少术中操作对孕妇宫颈的刺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2014年08期 v.6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1 ]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

    周月华;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止血,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2 ]
  • 观察5-氟尿嘧啶联合异维甲酸治疗妇科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李玲;

    目的观察分析5-氟尿嘧啶联合异维甲酸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9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59例)、乙(55例)、丙(55例)三组。甲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异维甲酸治疗;丙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异维甲酸治疗。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经过14天治疗后,甲、乙、丙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1%(57/59)、94.55%(52/55)、96.36%(53/5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9%(2/59)、1.82%(1/55)、3.64%(2/5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丙组患者2个月内和4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10.91%(6/55)、1.82%(1/55),明显低于甲组[23.73%(14/59)、13.56%(8/59)]和乙组[21.82%(12/55)、14.55%(8/55)](P<0.05)。结论 5-氟尿嘧啶或异维甲酸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较为理想,但单独使用难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复发,两药联用可有效控制复发率,该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3 ]
  • 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后再孕的比较分析

    孙琳;

    目的对异位妊娠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观察分析两种方法对患者再孕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168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输卵管再通和再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出院时HCG含量、再次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和再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输卵管再通,提高再孕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2014年08期 v.6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6 ]
  • 卵泡刺激素刺激后相关并发症分析

    李伟伟;

    目的探讨卵泡刺激素刺激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本院经促排卵药物治疗产妇73例作为促排卵组,另随机选择未采用任何促排卵方法的产妇73例作为自然妊娠组,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χ2检验显示,促排卵组孕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流产及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组。结论卵泡刺激素刺激后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应对其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2014年08期 v.6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卢淑慧;

    目的通过与传统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手术对比,观察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产科就诊的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的6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分析手术可行性。结果两组患者估计术前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估计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出血效果良好,可行性高,且较传统手术可减少患者出血量及术中软产道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8期 v.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1 ]
  • 血清抵抗素与瘦素水平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王倩;杜欣莹;

    目的通过研究子痫前期孕妇及正常孕妇外周血中抵抗素与瘦素的含量及相关性,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病例组,另选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外周血中抵抗素及瘦素水平,ROC曲线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1病例组孕妇血清瘦素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抵抗素、瘦素水平升高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抵抗素>22.25μg/L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5%;瘦素>17.05μg/L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0%;二者联合监测能更好地预测子痫前期发病。

    2014年08期 v.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2 ]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潘超峰;杨永红;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止喘、抗感染及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2次/天,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χ2=10.243,P<0.01)。观察组患儿喘憋、气促、咳嗽、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儿声嘶1例,未给予处理,后自行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6 ]
  • 经皮穿刺引流术和体位引流应用于肺脓肿的临床疗效比较

    房体静;冉宝兴;严宏彬;张向宁;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引流术和体位引流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体位引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咳嗽消失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肺脓肿的总体疗效优于体位引流,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王庭学;龚建忠;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分析梗死前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性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急性溶栓治疗,B组患者行PTC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中,梗死前有无心绞痛患者在血管开通率、心肌酶峰值、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中,梗死前有无心绞痛患者在血管开通率、心肌酶峰值、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方面,存在差异但无显著性(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性溶栓中保护作用较为明显,在急性PTCA中的保护作用由于支架的置入而被掩盖;但急性PTCA治疗较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014年08期 v.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主动脉夹层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MMP-8、MMP-9的相关性分析

    陈锋;乔晋;

    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MMP-9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动脉夹层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3例未患主动脉夹层的自然人群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研究对象血样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CRP与MMP-8、MMP-9血清浓度水平,分析CRP与MMP-8、MMP-9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MMP-8、MMP-9阳性检出率及血清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中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CRP血清浓度值与MMP-8、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12、0.629,P均<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CRP与MMP-8、MMP-9血浆浓度水平升高呈正相关,具有积极意义。

    2014年08期 v.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 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联合腹部穿刺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作用

    吴多虎;

    目的研究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AST)联合腹部穿刺在腹部闭合性损伤(BAT)中的作用。方法运用FAST联合腹部穿刺对本院收治的196例BAT患者进行诊断,将检查结果与其对应的CT检查结果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经FAST检查分析,腹腔积液174例,经手术证实腹腔积液168例,准确率为96.55%;腹部损伤184例,其中包括脾脏损伤43例,肝脏损伤82例,肾脏损伤59例,经手术证实腹部损伤180例,准确率为97.82%。FAST联合腹部穿刺的检查时间为(2.1±0.4)分钟,检查费用为(146.3±35.1)元,显著低于CT检查[(16.5±6.3)分钟、(352.4±51.3)元],差异具有显著(P<0.05)。结论 FAST联合腹部穿刺在BAT患者诊断结果方面较为准确,相对于CT等检查手段更为快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李蕾;

    目的探究并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意识清醒时间、急诊留观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患者平均意识清醒时间、平均急诊留观时间和平均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性高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2014年08期 v.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5 ]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杨青云;黎雪松;赵长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低剂量组(20 mg/d)和高剂量组(40 mg/d),每组30例,疗程为1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降脂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疗效明显提高,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40 mg/d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8期 v.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3 ]
  • 强化个体知己管理对高校慢性病教职工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孔令伟;常玲;卢云涛;孙伟娜;谢兴伟;韩聚强;

    目的通过对某高校277例患有慢性病的教职工进行强化知己管理,探讨知己管理在高校教职工慢性病转归方面的影响。方法通过体检筛查某高校教职工中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生采取健康宣教、整体和个体干预、知己管理等,评价患者1年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对于高校患慢性病的教职工通过强化知己教育,显示2013年体检指标较2012年明显改善。结论强化知己管理对于高校教职工的慢性病管理行之有效,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适合用于推广高校社区医疗服务对慢性病的管理模式。

    2014年08期 v.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9 ]
  •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王鲁奇;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3个月后,复查Holter等相关检查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2例患者中,62例治疗有效,病情缓解,20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5.61%。治疗前后最长QT间期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最短QT间期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的QT离散度为(96±29)ms,显著高于治疗后[(64±17)ms](P<0.05)。4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轻微恶心欲呕症状,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使患者病情稳定,改善其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6 ]
  •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与老年心功能不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黄创;李霖;郭鹏;徐鸿远;陈艺钊;林文培;

    目的探讨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老年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将收集的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心脏检查结果正常的同年龄段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NT-proBNP水平,动态观察NT-proBNP水平与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E/A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所有参考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试验组患者NT-proBNP水平、LVEDD、LVESD、Tei指数随心功能级别的升高逐渐升高,LVEF、LVFS、E/A比值随心功能级别降低逐渐降低,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VEDD、LVESD、Tei指数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影响大小顺序为LVESD、LVEDD、Tei指数。LVEF、LVFS以及E/A比值与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影响大小顺序为E/A比值、LVEF、LVFS。结论 NT-proBNP与老年心功能不全各项指标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级数越高,NT-proBNP水平越高。

    2014年08期 v.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0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

    聂洪玉;沈奕播;王丰;徐东兰;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气分析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32例作为A组,COPD稳定期患者25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26例作为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并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APTT、TT及P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Fbg、D-D、PaO2及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组患者Fbg、D-D及PaCO2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PaO2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Fbg与PaO2呈负相关(r=-0.213,P<0.05),与PaCO2呈正相关(r=0.264,P<0.05);A组患者D-D与PaO2呈负相关(r=-0.315,P<0.05),与PaCO2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对D-D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2014年08期 v.6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3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特征临床研究

    禹亚丽;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特征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根据体质指数将其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另选择25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分组研究对象之间的血脂和激素水平。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黄体生成素(LH)、胰岛素(INS)、雄激素(T)和泌乳素(PRL)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其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在该问题上表现更为突出,为此应针对此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早进行防治,避免更多的并发症发生。

    2014年08期 v.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1 ]
  • 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于征;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和阳性率,同时对比不同病程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为(58.96±8.69)mg/L,阳性率为46.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12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为(79.05±7.03)mg/L,阳性率为84.62%,均显著高于病程6~12年和病程<6年的患者(P<0.05);病程6~12年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为(34.16±5.42)mg/L,阳性率为46.51%,显著高于病程<6年的患者(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动态检测其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和病情评估均有指导意义。

    2014年08期 v.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
  • 经内镜不同电治疗方案对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颜德中;

    目的研究经内镜不同电治疗方案治疗胃结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100例胃结肠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频电治疗仪经内镜行息肉切除;观察组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仪经内镜行息肉切除。术后30天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判断是否复发。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成功切除息肉,无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完全恢复时间为(28±2.6)天,观察组为(21±2.4)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78%(39/50),显著高于对照组[56%(28/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结论采用等离子射频仪经内镜治疗胃结肠息肉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可作为胃结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6 ]
  • 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分析

    刘茂荣;赵传杰;

    目的对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胃肠外科急诊就诊患者94例,将其中行腹腔镜探查患者作为试验组,行剖腹探查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各47例。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检查结果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在手术操作时间方面两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急诊中腹腔镜探查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2014年08期 v.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1 ]
  •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研究

    王英磊;李忠海;刘庆鹏;谭桂耿;陈晔;孟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为肾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肾肿瘤患者,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热缺血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34.7±15.3)ml、手术时间为(5.7±1.3)小时、肠道恢复时间为(2±1)天、热缺血时间为(16.4±3.6)分钟、平均住院天数为(4±1)天;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12.3±14.7)ml、手术平均时间为(7.1±1.9)小时、肠道恢复时间为(4±1)天、热缺血时间为(32.7±3.5)分钟、平均住院天数为(12±2)天,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尿瘘1例、术后腹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而观察组患者仅有2例术后发生腹痛,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3 ]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的效果分析

    王明琼;黄春雨;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的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碎石机(Dornier1V型)体外碎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7%(49/60)和95%(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64.3%(38/56)和83.9%(50/5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例尿血,2例输尿管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8.3%(5/60),低于对照组[25%(15/5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5±3.2)分钟、平均住院时间为(7.2±3.2)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查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净率为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4%(48/6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不受狭窄处影响,安全高效,实用性强。

    2014年08期 v.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3 ]
  • 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晓兵;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2012年本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开窗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JOA与V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X线椎管间隙与椎间孔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切口开窗术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相比传统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与疼痛改善效果更明显,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5 ]
  • 影响桡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赵永宽;侯冠华;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不稳定性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8例,分析影响桡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桡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术前等待时间、内固定物类型;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年龄<65岁患者较≥65岁患者术后疗效好,术前等待时间<13天的患者较≥13天的患者术后疗效好,内固定物为锁定加压钢板较T型钢板术后疗效好。结论年龄、术前等待时间和内固定物类型是桡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病年龄早,尽早手术,有利于该病的治疗。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较T型钢板疗效显著。

    2014年08期 v.6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刘正刚;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组患者采用MIPPO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材料均采用锁定钢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MIPPO组患者失访4例,切开复位组患者失访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2.83个月,随访12个月时进行踝关节评分(kofoed),MIPPO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MIPPO组优良率为94.44%(34/36),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87.88%(29/33)](P<0.05);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切开复位组为10%(4/40)。结论胫骨远端骨折采取MIPPO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MIPPO术后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2014年08期 v.6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0 ]
  • 替吉奥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分析

    兰守丽;

    目的探讨替吉奥在晚期复发性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晚期复发性食管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放疗,随后治疗组患者采用替吉奥方案治疗,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替吉奥1000 mg/m2+生理盐水100 ml,滴注6小时。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联合奈达铂治疗,第1~5天每日静脉滴注20~30 mg/kg氟尿嘧啶,第1~3天每日静脉滴注奈达铂25 mg/m2。一周期为21天,所有患者至少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9例,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62.5%。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呕吐、肝肾损坏症状较轻,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治疗复发性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8 ]
  • Sox2转录因子在肺癌患者体内表达的临床价值分析

    席菁乐;崔斐;谢剑明;黄娜;王淳邻;

    目的研究Sox2转录因子在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肺癌患者120例,检测其体内Sox2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患者癌组织中Sox2阳性表达率为90%,表达水平得分为(5.19±0.87)分,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Sox2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得分(χ2=166.9565;t=46.1893;P=0.0000);鳞癌患者癌细胞内Sox2阳性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大细胞癌;腺癌Sox2阳性表达水平最低;鳞癌、大细胞癌Sox2表达水平与腺癌、小细胞癌相比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癌细胞低分化程度的患者体内Sox2阳性表达水平最高,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Sox2阳性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肺癌高、中、低分化组差异显著(t=5.7745,8.6034,4.2127;P=0.0000)。结论肺癌组织Sox2转录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Sox2转录因子在不同病理分型、不同癌细胞分化程度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不同,通过检查Sox2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对肺癌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4年08期 v.6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9 ]
  • 普萘洛尔小剂量口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王洁;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小剂量口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54例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0~1.5 mg/kg,顿服,1次/天,连续用药,服药期间住院7~10天,出院后继续服药,出院后每隔2周复诊1次,观察、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颜色、质地等变化,并及时处理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根据4级评分法评价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154例血管瘤患儿经普萘洛尔口服治疗24~48小时后,患儿瘤体张力不同程度减小、颜色变浅、体积变小,治疗5~7天变化最明显。154例患儿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其中疗效Ⅳ级(优)27例(17.53%),Ⅲ级(好)87例(68.52%),Ⅱ级(中)38例(24.68%),Ⅰ级(差)2例(1.30%)。长疗程治疗效果优于短疗程(P<0.05);深部血管瘤治疗效果优于较浅表型血管瘤(P<0.05);但不同部位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76例(49.35%),心率减慢154例(100%)、睡眠状况改变46例(29.87%),均未对治疗产生严重影响,经对症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普萘洛尔小剂量口服治疗婴儿血管瘤,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8期 v.6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3 ]
  •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全瓷冠在前牙残冠及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李伟;赵国廷;徐革英;

    目的探讨在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与全瓷冠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前牙残冠、残根患者106例,根管治疗后修复,并根据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与全瓷冠修复,对照组患者使用铸造金属桩核与烤瓷冠或全瓷冠修复,对比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修复体脱落率与桩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前牙残冠、残根修复中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与全瓷冠,固位良好,颜色与外观维持良好,对周围组织刺激较小,能够有效减少修复体的脱落与折断,明显提高修复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程度,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年08期 v.6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 ]
  • 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黎昌江;杨静;

    目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次就诊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眼压、视力以及前房深度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1.0)个月,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眼压降低且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距离、房角粘连范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视力,增加术后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距离,重新开放粘连房角。

    2014年08期 v.6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2 ]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尼瓦尔·阿布都克里木;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2013年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视力提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中央房前深度较观察组浅(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矫正视力、眼压与中央房前深度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观察组为5.0%(2/4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够有效治疗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见效快、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2014年08期 v.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11 ]
  • 比较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对成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闫素梅;

    目的比较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成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年龄为18~30岁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随机分为布地奈德(BUD)组和曲安奈德(TRI)组,每组各78例。在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d的基础上,BUD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256μg/d,TRI组患者使用曲安奈德鼻喷剂220μg/d。应用鼻炎症状评分体系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评分越低症状越轻。结果治疗4周后,BUD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略低于TR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成人中-重度AR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可能更具药物经济学优势。

    2014年08期 v.6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0 ]
  •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纪铁梅;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548例,男297例,女251例,按照编号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给予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并评价患者的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 1组患者的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2、3、4组,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组患者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1组患者的主要事件发生率高于2、3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4组无显著差异(P>0.05);1组患者的次要事件和总事件发生率高于2、3、4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为1.7~2.5 mg可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该抗凝强度更适合我国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2014年08期 v.6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郭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分别采用二维超声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与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诊断正确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螺旋CT的诊断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二维超声的结石检出情况对比,输尿管第一狭窄处以及第三狭窄处结石均有较高检出率,但对于上段平对第三腰椎水平及附近、下段第二、三狭窄间以及第二狭窄处的结石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检查(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4年08期 v.6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4 ]
  •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

    周英华;谢云;黄晓新;

    目的观察比较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与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超声心动图差异,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LVH患者作为LVH组,选择同期40例HCM患者作为HCM组,另选择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左室心肌重量(LVmas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Td)、L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与LVH组、HCM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VH组和HCM组患者的LVmass、LVSTd、LVSTd/LVPWT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临床诊治高血压性LVH与HCM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符合率高于心电图。

    2014年08期 v.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烧伤感染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探讨

    吴忠好;包校伟;袁华;刘洋;黄帮华;

    目的探讨在临床药师的配合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烧伤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68例)与研究组(7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临床药师的配合指导下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14.718、28.576,P=0.000、0.000);研究组患者中2例(2.88%)发生脓毒症,对照组患者中10例(14.71%)发生脓毒症,对照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χ2=6.099,P=0.014),研究组患者中1例(1.43%)发生二次感染,对照组患者中8例(11.76%)发生二次感染,对照组患者二次感染率高于研究组(χ2=6.044,P=0.014)。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患者减少烧伤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08期 v.6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3 ]

综述

  • 重症监护病房空气质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安育林;王艳;肖利军;封志纯;

    <正>近年来,关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美国为5%~10%[1],国内统计数字为9.7%~16.45%[2,3]。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基础疾病病情严重,机体免疫力下降,侵入性诊疗操作较多,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4]。此外,医院感染还与ICU室内空气质量密切相关[5]。国外调查表明,ICU空气中浮游菌数为7.0×l02~1.8×103 cfu/m3有发生经空气感染的危险[6]。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7]要求ICU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在治疗周期中动

    2014年08期 v.6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2013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4年08期 v.6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