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承来;李书华;
目的分析CCR5~Δ32及CCR5 siRNA共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作用。方法采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CCR5~Δ32及CCR5 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体外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发育成树突状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细胞内CCR5~Δ32、CCR5及HIV-1 p24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HIV-1 p24含量。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人源性PBMC后,细胞内CCR5表达下降,CCR5Δ32表达增加。HIV-1感染PBMC后,经修饰后的细胞中p24含量较低,而未修饰的细胞中p24含量持续上升。HIV-1感染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后,经修饰后的细胞中p24含量较低,而未修饰的细胞中p24含量持续上升。结论 CCR5~Δ32及CCR5 siRNA共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具有抗HIV-1的功能。但将修饰后的细胞回输入体内能否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以及载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如何评价,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4年09期 v.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郭爱平;杭兆康;李苏宜;
目的探讨分析RNA干扰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抑制效应的体外及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研究用Eca-109细胞,设计RNA干扰片断h-EGFR构建重组质粒pGensil-1-EGFR转染目的基因片段。测定EGFR蛋白/mRNA表达,挑选转染成功的基因修饰细胞株分别植入裸鼠体内,构建移植瘤模型,且随机分为未转染组与实验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裸鼠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HIF-1αmRNA表达,最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的重量及体积。结果 Eca-109中HIF-1α蛋白伴随氯化钴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HIF-1α蛋白水平在缺氧后12小时升高,24小时后降低,且持续减少。转染后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26.55%、9.48%、4.60%,依次降低,P<0.01。其中EGFR siRNA水平最低。转染后EGFR mRNA阳性表达率为24.30%、34.11%、34.05%,与未转染组(78.27%)相比显著降低(P<0.01)。经RTPCR分析,实验组裸鼠EIF-1αmRNA表达较少,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裸鼠HIF-1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1)。接种1周后裸鼠均出现肿瘤,实验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为(0.20±0.13)cm3,重量为(0.21±0.05)g,均显著少于未转染组。结论 HIF-1α蛋白的表达与氯化钴浓度及缺氧有关,RNA干扰缺氧诱导的HIF-1α只发生在蛋白水平,而非基因水平,RNA干扰技术可以成功抑制食管鳞癌细胞HIF-1α基因,阻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降低肿瘤恶性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2014年09期 v.6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7 ] - 马海峰;张强;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标准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33例(73.33%),重残3例(6.67%),植物生存1例(2.22%),死亡8例(17.78%);对照组患者治疗良好19例(42.22%),重残6例(13.33%),植物生存3例(6.67%),死亡17例(37.78%)。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2.22%),脑脊液漏2例(4.44%),皮下积液5例(11.11%),脑嵌顿3例(6.67%),癫痫3例(6.67%);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8例(17.78%),脑脊液漏9例(20.00%),皮下积液21例(46.67%),脑嵌顿11例(24.44%),癫痫13例(28.89%)。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并带蒂颞深筋膜瓣硬脑膜修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良好率较高、病死率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毕蔓茹;王晓韧;王威;陈立艳;颜炳柱;杨宝山;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亚型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116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 RNA均为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提取HCV RNA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感染途径、肝功能检查结果等进行登记分析。结果黑龙江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以1b型为主,占50.0%,其次为2a型。不同感染途径HCV患者间基因分型构成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疾病程度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CV RNA含量及脂肪变性发生率均高于2a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黑龙江地区流行的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并呈现一定的多样性,且HCV基因型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因型分型的检测对病情的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014年09期 v.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6 ] - 司慧远;靳雁斌;李晓娟;周平;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不同阶段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正确指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8例及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三组患者均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并随访观察。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定量、胆碱酯酶(CHE)、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ALT、AST、HBV DNA、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HBeAg、CHE、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代偿期及慢性乙型肝炎均具有较好的恢复肝功能、降低病毒载量的功效,且治疗各期肝硬化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2014年09期 v.6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0 ] - 李健;胡军武;
目的探究B超以及B超联合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MRI影像技术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行B超、CT、ERCP、MRI检查,比较各检查方法的正确诊断率。结果单独采用B超检查与B超联合CT、ERCP、MRI检查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肿块型:30例(73.17%)、37例(90.24%)、41例(100%)、41例(100%);结节型:9例(39.13%)、10例(43.48%)、17例(73.91%)、20例(86.96%);腔内乳头型:3例(27.27%)、4例(36.36%)、6例(54.55%)、10例(90.91%);胆管壁增厚型:1例(14.29%)、2例(28.57%)、2例(28.57%)、6例(85.7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B超、CT、ERCP、MRI等影像技术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的诊断率。
2014年09期 v.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6 ] - 曹琳琳;张庆庆;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行CT检查时,非目标部位内的敏感组织或器官在防护前后接受X射线剂量的变化,研究非目标部位防护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接受CT检查的患者,征得同意后将热释光计量仪分别放置于非目标部位敏感器官的皮肤表面,检测不同敏感器官对应皮肤表面的接受剂量;另随机选取60例患者,征得同意后用1.5个铅当量的铅橡皮对非目标部位进行防护,检测敏感器官对应皮肤表面的接受剂量。结果防护后非目标部位敏感器官对应皮肤表面接受剂量明显低于非防护后敏感器官对应皮肤表面接受剂量(P<0.001)。结论患者非目标部位防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对降低患者辐射损伤的发生率有重要价值。
2014年09期 v.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6 ] - 赵一虹;许卫东;
目的分析比较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行再程放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经放疗后复发行再程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复发后行再程放疗的效果、并发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患者接受再程调强放疗后总有效率为72.5%;所有患者癌细胞均得到控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持续5年随访,3年生存率为71.25%,5年生存率为21.25%,死亡率为41.25%。结论 1放疗后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行再程放疗后,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患者复发时间越早,再程放疗疗效越显著,鼻咽癌肿瘤靶区的划分和化疗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2014年09期 v.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 ] - 张朝红;黄玮;薛晓玲;王兰妮;孙晓丽;
目的探讨采用叶酸受体介导的宫颈特殊染色法(FRD)上皮组织特殊染色液对宫颈病变检查的临床价值,为早期及时发现宫颈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联合全国14家医院随机对妇科门诊检查的2000例妇女进行筛查,行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FRD染色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检测方法的诊断学评价标准。结果 FRD检出130例阳性患者,检出率为6.5%,灵敏度为83.06%,特异度为98.56%,漏诊率为16.94%,误诊率为1.44%,Kappa=0.821,P=0.000。TCT检出125例阳性患者,检出率为6.255%,灵敏度为86.29%,特异度为99.04%,漏诊率为13.71%,误诊率为0.96%,Kappa=0.850,P=0.000。HPV检出120例阳性患者,检出率为6.00%,灵敏度为79.84%,特异度为98.88%,漏诊率为20.16%,误诊率为1.12%,Kappa=0.806,P=0.000。三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FDR、TCT、HPV,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427,P=0.808)。结论三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比较TCT>FRD>HPV,但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RD与传统TCT、HPV检查具有相同的检出效能,但其具有更加方便、快速、经济的特点,值得作为一种快速筛检方法应用并推广。
2014年09期 v.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2 ] - 吴慧;刘艳云;强俊叶;
目的探讨哌替啶与异丙嗪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初次妊娠早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1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孕妇均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卡前列甲酯栓引导后穹窿置入,对照组孕妇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孕妇采用哌替啶+异丙嗪麻醉,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术中镇痛显效率(42.5%)及有效率(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0%,67.5%)(P<0.05,P<0.01),且术后2小时观察组孕妇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孕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3.8%(3/80)]显著低于对照组[15%(12/80)](P<0.05);观察组孕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7.5%(6/80)](P<0.05);观察组孕妇流产不全发生率[1.3%(1/80)]显著低于对照组[13.8%(11/80)](P<0.01)。结论在米非司酮与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基础上采用哌替啶与异丙嗪联合镇痛可有效减轻孕妇术中、术后疼痛程度,且能够有效减少孕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刘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肌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和包块缩小率>30%,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3.8112,P<0.01;χ2=9.6575,P<0.01);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7.8358,P<0.01;t=8.962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均显著下降(t=51.3005,56.4875,P<0.01),其中治疗组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9.9527,P<0.01)。结论与肌内注射甲氨蝶呤相比,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可有效调整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促进包块缩小,临床治愈率较高,治疗时间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朱颖;杨美霞;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11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和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止血时间、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好,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3 ] - 张孝珍;
目的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产后出血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止血效率和子宫切除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止血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止血效率高,同时对患者子宫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强俊叶;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硫化氢(H2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PIH患者作为观察组,43例无PIH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血清H2S水平;根据病情程度将观察组患者按妊娠高血压严重程度分为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比较不同程度PIH患者血清H2S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2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H2S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H2S水平显著高于重度子痫前期(P<0.01);观察组患者分娩前后血清H2S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2S水平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PIH的诊断提供相应证据,同时对于PIH病情监测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4年09期 v.6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9 ] - 汤淑斌;杜亚梅;郭青;林格芳;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结合中医药对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效果,为小儿紫癜性肾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紫癜性肾炎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在基础治疗、中医辩证分型、中医治疗原则等方面完全一致,对照组采用经方、验方,治疗组采用生物共振筛选组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药对小儿紫癜性肾炎的防治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基层推广;生物共振有利于中药的优选与组伍。
2014年09期 v.6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翁韶波;刘京生;张亚丽;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术治疗铸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铸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86.96%(40/46),明显低于对照组[95.65%(44/46)](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率分别为(106.12±21.56)分钟、(81.97±56.36)ml、0(0/46)与对照组[(155.42±47.62)分钟、(176.42±94.27)ml、6.52%(3/46)]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手术,采用经皮肾镜术治疗铸型肾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但该术式结石清除率较低,且治疗费用高,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2014年09期 v.6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崔春便;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的心电图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3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10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和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对比以上心电图指标在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碎裂QRS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21.57%,与病理性Q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碎裂QRS波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62%和78.57%,均显著高于病理性Q波(P均<0.05)。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40.2%,显著高于碎裂QRS波(P<0.05),而两项指标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在前壁和侧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P<0.05),三者在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三者在下壁、前壁、侧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碎裂QRS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指标,联合病理性Q波可进一步提高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年09期 v.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9 ] - 严鹏仲;昝文明;沈有录;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124例高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PCI治疗组,73例)与对照组(保守治疗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ECHO)量化评价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ECHO指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Vd)及收缩末期容量(LVV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I可明显改善高龄(≥80岁)ACS患者心功能状态,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应注意随访期间出血情况的发生。
2014年09期 v.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 王鲁奇;
目的调查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螺内酯及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培哚普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者分别为24例、17例、10例、5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4例、13例、26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合螺内酯及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
2014年09期 v.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5 ] - 周秀萍;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门诊体检疑似T2DM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200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28例、糖调节受损(IGR)组66例,T2DM组124例,并测定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1 HbA1c、FPG、2hPG、TC、TG和LDL-C水平在NGT组、IGR组和T2DM组逐渐升高,三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当HbA1c≥6.1%时,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FPG(r=0.732,P<0.05)及2hPG呈正相关(r=0.583,P<0.05)。T2DM组患者HbA1c与FPG(r=0.376,P<0.05)、2hPG(r=0.572,P<0.05)、TC(r=0.372,P<0.05)、TG(r=0.373,P<0.05)、LDL-C(r=0.366,P<0.05)均呈正相关。NGT组及IGR组患者HbA1c水平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HbA1c、血脂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血糖水平相关,通过对患者HbA1c和血脂水平的检测可为T2DM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09期 v.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7 ] - 陈娟;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对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8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胸腔穿刺(治疗前),留取胸腔积液4 ml,3500 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于4小时内检测。结果 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有关,患者心力衰竭程度越高,BNP水平越高,治疗后,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同时心力衰竭患者胸腔积液中浆膜腔积液BNP水平为(3730.07±1667.27)pg/ml,血浆中BNP水平为(4496.70±1657.22)pg/ml。肾衰竭患者胸腔积液中浆膜腔积液BNP水平为(826.81±210.83)pg/ml,血浆中BNP水平为(1110.44±372.15)pg/ml,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胸腔积液中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因所致胸腔积液中BNP水平(P<0.01)。恶性肿瘤与肺栓塞所致胸腔积液中BNP水平虽也较高,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NP对心源性胸腔积液诊断心力衰竭具有显著意义,BNP还可以作为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价值。
2014年09期 v.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冯许刚;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外科分型及相应手术方案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64例临床资料。男37例,女27例,年龄14~72岁,平均33.2岁。其中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Ⅰ级27例,Ⅱ级26例,Ⅲ级11例。接受囊内刮除术患者32例,囊外切除术患者32例。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均随访77.3个月(23~179个月),复发10例,囊内刮除组患者复发2例,囊外切除组患者复发8例。术后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囊内刮除组优良率为93.1%,囊外切除组优良率为74%。结论膝关节周围肿瘤各种手术治疗方案具有相应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及预后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014年09期 v.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5 ] - 张玉利;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对比X线胸片诊断肺结核的实效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与X线胸片,评价不同方法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效果。结果 150例肺结核患者中,经X线胸片诊断符合119例(79.3%),误诊17例(34.0%),漏诊14例(9.3%);经低剂量螺旋CT诊断符合147例(98.0%),误诊2例(1.3%),漏诊1例(0.6%);低剂量螺旋CT在空洞、卫星灶、支气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和胸水等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方面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胸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核克服了X线胸片分辨率低和肺部组织结构前后重叠遮挡的缺陷,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8 ] - 刘健敏;严鹏科;张超;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固定剂量阿立哌唑治疗8周,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药浓度,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量表评定疗效,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第2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与阳性症状(SAPS)、一般病理症状与基线数据相比均显著降低,第4、8周末各指标均显著降低,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呈显著正相关,第2、4、8周末血药浓度与PANSS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截至第8周末,7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51例,有效率为70.83%,但有效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在第4、8周末均较无效者显著升高。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相关性。
2014年09期 v.6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4 ] - 徐鹏亮;田双;
目的比较吡啶斯的明与左旋多巴单日复合与两日序贯激发生长激素对儿童矮小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矮小症患儿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单日复合组与两日序贯组,对两种治疗方法激发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激发试验后任一次测得的生长激素最高值为峰值)以及阳性率(生长激素峰值>10 ng/ml为阳性)进行比较。结果单日复合组患儿生长激素峰值为(16.44±6.96)ng/ml,阳性率为80%,均明显高于两日序贯组[(14.12±6.32)ng/ml,6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啶斯的明与左旋多巴单日复合能够有效激发生长激素分泌,对治疗儿童矮小症更为有效。
2014年09期 v.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高光;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肝癌患者的病灶及肝实质进行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测量肝癌病灶和肝硬化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分数(HAF)、血容量(BV)、血流量(BF)和对比剂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灌注伪彩图。结果大小不同的肝癌病灶间灌注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60例患者中15例病灶≤3 cm,肝癌病灶的HAF、BV、BF值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实质(P<0.05);ROC曲线分析,BF临界值为140.363时,灵敏度为86.10%,特异度为60%;BV临界值为28.163时,灵敏度为79.30%,特异度为100%;HAF临界值为0.3026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结论CT灌注成像可早期检出肝癌患者,肝动脉分数的测定适用于早期肝癌测定,当临界值为0.3026时,对早期肝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
2014年09期 v.6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1 ] - 胡慧;单秀红;孙宏伟;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进行对照。结果 31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25例,其中单纯型15例,混合型10例,并且单纯型肿块多表现为清晰边缘及小分叶边缘(10/15),混合型肿块多表现为浸润边缘(8/1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少见征象不对称致密4例,阴性2例。31例乳腺黏液腺癌中(除2例单纯型及1例混合型未检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22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24例,C-erbB-2阴性23例,突触素(Syn)阳性5例,均以单纯型黏液腺癌多见,分别占82.4%、88.2%、94.1%和29.4%。结论乳腺黏液腺癌钼靶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不同亚型的黏液腺癌的影像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分子生物学特点提示单纯型黏液腺癌预后较好。
2014年09期 v.6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 郑英鹤;郝聚达;杜华;
目的浅析不同全麻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4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组(A组,52例)和硬脊膜外阻滞静脉全麻组(B组,52例);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术后30分钟、4小时、8小时、10小时、22小时、36小时及52小时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根据分值差异比较两组患者POCD情况,观察术后48小时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后、术中及术后身体功能性指标恢复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B组患者POCD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躁动、追加阵镇痛药物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术中、术后心率明显低于本组患者麻醉前及A组患者术中心率(P<0.05)。结论两种全麻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内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硬脊膜外阻滞静脉全麻方式与静吸复合全麻+气管插管相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
2014年09期 v.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1 ] - 李伟峰;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本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麻醉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90例。舒芬太尼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芬太尼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各时间点的血压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前(T0)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T1)两组患者SBP、DBP、HR较T0显著下降(P<0.05),舒芬太尼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插管时(T2)、拔管后(T3)两组患者SBP、DBP、HR较T0均有显著提高(P<0.05),舒芬太尼组上升幅度较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芬太尼而言,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2014年09期 v.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9 ] - 乔英;武海龙;
目的研究分析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使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为区分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观察组55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丙泊酚的使用剂量等。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采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达到明显的镇痛、麻醉效果,且术后恢复意识所需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不良反应少,颇具临床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
2014年09期 v.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4 ] - 蔡生之;张永振;管小青;
目的对比分析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具体情况。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胃穿孔患者51例纳入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以同期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清胃泌素(GAS)水平、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GAS、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有利于改善GAS水平、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可将其作为胃穿孔的有效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014年09期 v.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2 ] - 韩繁龙;张国来;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3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炎、神经恢复药物、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GY2672/0.3-16IV型高压氧舱在患者身心状况基本稳定后予以高压氧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中定向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和计算能力、回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和可控性高,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2014年09期 v.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谈媛媛;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源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SAP肠源性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第1、2、3组)每组30例患者采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并采用ApacheⅡ、BalthazarCT、Ranson评分系统评价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BalthazarCT、Ranson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00),四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8.732,P=0.016),第1组优于第2、3组及对照组,第2组优于第3组及对照组(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BalthazarCT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7.329,P=0.011),第1组优于第2、3组及对照组,第2组优于第3组及对照组(P<0.05);四组患者治疗前后Ranson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6.389,P=0.027),第1组优于第2、3组及对照组,第2组优于第3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SAP可有效控制肠源性感染,加快患者恢复,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2014年09期 v.6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吴素江;陈卿奇;许小康;吴桂珍;
目的探究影响消化内镜医师诊断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32例老年胃炎患者,并对其行内镜检查、病理检查以及综合检查,以综合检查为准,比较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单独采用内镜检查的诊断率低于病理检查和综合检查,并且单独采用内镜检查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低于采用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应将内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相结合,以提高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
2014年09期 v.6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5 ] - 叶永青;冼宏;
目的探讨床边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老年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老年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床边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Z=-2.159,P=0.031);治疗后1小时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小时,12小时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与治疗后1小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气道出血、发绀、鼻咽部不适。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8%,对照组为2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5.314,P=0.021),经对症治疗及综合护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得以缓解。结论采用床边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肺炎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2014年09期 v.6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 杨奉民;
目的研究免疫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免疫恢复情况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关抗感染及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免疫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分别为(1.98±0.41)L、(2.83±0.66)L,明显高于对照组[(1.69±0.44)L、(2.42±0.74)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较为明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肠内营养可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合理需要,帮助患者调节肺功能及血气水平,增加患者免疫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 吴海松;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前列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变化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前列地尔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9期 v.6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 张丽;张进尊;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肾衰竭(CRF)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CRF并发CHF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CRF无CHF患者40例作为对照A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B组,单纯CHF患者40例作为对照C组,检测并对比四组研究对象BNP、CRP水平及观察组患者在不同CKD分期、NYHA分级时BNP、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C组患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相同CKD分期,不同NYHA分级的BNP、CRP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同NYHA分级、不同CKD分期时BNP、CRP水平随CKD分期升高无明显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BNP、CRP水平检测对CRF并发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4年09期 v.6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8 ] - 涂峰;张艳;杨程;许辉;李综友;周颖;陆景红;
目的分析脑梗死再发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脑梗死且已治愈的患者82例,根据患者空腹时血浆中Hcy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血浆中Hcy水平升高患者作为观察组(53例),Hcy水平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跟踪随访,观察脑梗死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水平为(14.76±4.21)μmol/L,观察组为(23.41±6.0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中脑梗死再发9例(31%),观察组患者中脑梗死再发31例(5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再发与Hcy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高Hcy是引发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09期 v.6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张永君;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骨科接受治疗的IFF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FNA固定62例(PFNA组);DHS固定56例(DHS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优良率为87.10%(54/62),DHS组为82.14%(46/5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DH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显著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FNA及DHS固定对老年IFF均有显著疗效,但PFNA的适用范围更广,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2014年09期 v.6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9 ] - 许燕红;
目的综合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病因及预后。方法总结135例眼外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眼位、眼球运动、复视检查、CT、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新斯的明检查等确定发病原因,并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分析患者预后。结果眼外肌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74.81%)、头晕(63.70%)、恶心(54.07%)、发热(49.63%)、眼位偏斜(35.56%)、眼睑下垂(25.93%)、眼球活动障碍(20.74%)、血糖升高(17.78%)等;病因依次为糖尿病(17.78%)、颅脑外伤(15.56%)、血管疾病(12.59%)、炎症(10.37%)、重症肌无力(9.63%)等;随访2年后,21例(22.96%)复发。结论眼外肌麻痹临床症状复杂,病因多种多样,患者预后较好。
2014年09期 v.6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4 ] - 肖磊韧;
目的探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3年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颌骨牵引金属丝骨间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周咬合关系不良、张口受限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骨折线均于第16周基本消失,观察组患者咬合关系不良与张口受限的发生率及术后体重减轻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体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能够有效治疗下颌骨骨折,术后患者骨愈合良好,在咬合关系与张口度方面与牵引固定术比较,具有显著优势。
2014年09期 v.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王铁燕;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止血后3天内、3~30天内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后3天内和止血后3~30天内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35%、0%,明显低于对照组(19.57%、8.7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22%)与对照组(17.3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出血,安全有效,可以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9期 v.6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