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专题笔谈_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 痛风最新诊治指南解析

    张卓莉;

    <正>痛风是一种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在西方国家男性的患病率约为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沉积所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密切相关,是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直接导致了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

    2014年10期 v.6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2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57 ]
  • 新型影像学技术在痛风中的应用

    邓雪蓉;张卓莉;

    <正>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尿酸盐沉着于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慢性期痛风可在急性发作后若干年出现,表现为持续的外周关节炎,偶尔累及中轴关节,伴有痛风石和骨侵蚀。痛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典型的尿酸盐结晶。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而关节滑液穿刺检查为有创性操作,急性期尤其不易被患者接受,操作成功

    2014年10期 v.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3 ]
  • 高尿酸血症与肾损害

    赵娟;张卓莉;

    <正>高尿酸血症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代谢障碍导致的血尿酸水平升高。男性血尿酸浓度>417μmol/L(7.0 mg/dl),女性血尿酸浓度>357μmol/L(6.0 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0年间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增加近10倍。大多数高尿酸血症

    2014年10期 v.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68 ]
  • 痛风难治的原因和治疗现状

    王昱;张卓莉;

    <正>痛风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晶体沉积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炎症。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持续升高的尿酸超过单尿酸盐沉积的饱和度(约404μmol/L),从而形成晶体[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男性发病率为5.9%,女性为2%[2]。欧洲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3-5]。老年男性痛风发病率高达7%,8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为3%[4,6]。痛风是男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之

    2014年10期 v.6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9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93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

    2014年10期 v.6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年12期重点号安排

    <正>~~

    2014年10期 v.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集光盘、纸版导读、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电子期刊,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36,光盘定价:20元/期,2013年9月加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4年10期 v.6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2015东北心血管病论坛会议通知

    韩雅玲;

    <正>尊敬的各位同道:"2015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将于2015年4月17~19日在沈阳市召开。会议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承办,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和中国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以及东北多家大型医院协办)。本次由百余名国内外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出席的盛会,将结合行业热点设定以下分论坛:冠心病诊治论坛、心律失常诊治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诊治论坛、血栓防治论坛、慢性非传染性

    2014年10期 v.6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更正声明

    <正>本刊2014年第6卷第9期88页刊发的题为《低剂量螺旋CT对比X线胸片诊断肺结核的实效性探究》一文,作者单位更正为:放射科。特此声明。

    2014年10期 v.6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系列教学光盘出版

    <正>为了加快心血管介入年轻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操作技术,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系列教学光盘。《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该全集集目前国内30多位心血管介入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编制,共包括14张多媒体光盘,

    2014年10期 v.6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肝脏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肝脏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会议等,图文声像并茂,是广大肝脏病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本刊内容

    2014年10期 v.6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示

    <正>《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承办并编辑出版的发育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30日,季刊,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5340,CNII-9335/R。2013年6月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14年2月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

    2014年10期 v.6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肿瘤代谢与营养”有奖征文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肿瘤代谢、营养与支持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规范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高营养治疗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决定联合举办"肿瘤代谢与营养"有奖征文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要求1.征文对象:全球临床工作者、基础研究人员及其他有兴趣的任何人员2.征文语言:中文3.征文内容:有关肿瘤代谢、营养与支持治疗的任何原创性研究或meta分析

    2014年10期 v.6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正>《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具有标准国内刊号(CN11-9332/R)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2095-5316)的正式发行的国家级创伤与急诊专业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福建省立医院承办,国内急诊与灾害医学学科带头人林才经教授担任主编,季刊,全年4期、大16开。本刊采用光盘多媒体和纸版导读相结合,以图文声像多

    2014年10期 v.6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启事

    <正>《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配纸质导读的血管外科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担任主编,著名血管外科学专家汪忠镐院士、王玉琦教授担任名誉主编。2014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4年10期 v.6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论著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张桂云;王雪贞;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0例心功能Ⅰ或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F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15分钟)静脉注射地佐辛3 mg/kg(F组)和安慰剂(C组)各10 ml。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连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记录患者苏醒后、术后4、8、12、24、4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术前(T1)、手术2小时(T2)、术毕(T3)及术后24小时(T4)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浓度。结果 F组患者于苏醒后及术后4、8小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F组患者在T2~T3时点血清TNF-α含量低于C组(P<0.05);在T2~T4时点,F组血清IL-6含量及c Tn I浓度低于C组,血清IL-10含量高于C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减轻心肌损伤。

    2014年10期 v.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0 ]
  • 右美托咪定和曲马多用于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温显让;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及曲马多对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35例)和曲马多组(35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七氟醚全麻诱导,并于手术结束前20~30分钟对三组患儿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μg/kg右美托咪定、2 mg/kg曲马多。统计各组患儿在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期躁动评分,并比较各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等。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曲马多组患儿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较生理盐水组更为平稳。其中,在T1和T2时间点,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在T2和T3时间点,右美托咪定组和曲马多组患儿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曲马多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χ2=6.6101,4.0899,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和曲马多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t=12.0292,12.3114,P均<0.01;t=13.2458,13.7051,P均<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及曲马多能够降低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能够保持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4 ]
  • 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前的影响研究

    张占东;杨铁军;孔烨;马飞;张永磊;杨巍;姬社青;黄晋熙;花亚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为临床实施胃癌切除术做准备。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将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m FOLFOX6),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制剂。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实施胃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疗程后免疫指标、营养学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仅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NP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营养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NPS评分、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食欲不振、进食哽咽、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有利于增强免疫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和化疗耐受性,为手术做好准备,对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2 ]
  •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张海东;

    目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肝内血肿变化分别为(8.9±2.1)天、(3.2±0.6)天、(3.3±0.8)cm,与对照组[(15.7±3.8)天、(6.9±2.3)天、(1.6±0.5)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T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内血肿症状和ALT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2014年10期 v.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9 ]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曹燕;赵俊宏;梁厚成;田莹;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视野缺损值、诱发电位振幅、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视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较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0.01),且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视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4两组患者术前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诱发电位振幅、平均标准偏差模式均显著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为15.0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15 ]
  • 个性化膳食指导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李秀琴;景蓉;薛欢;吴亚雪;

    目的探讨个性化膳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9例,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和个性化膳食指导,根据1周后血糖大轮廓筛查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控制理想组(119例)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职业、教育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血糖控制理想组患者的职业、教育程度、依从性均优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知识强化和重复膳食指导,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值和饮食情况进行调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2014年10期 v.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5 ]
  • 诊断性刮宫术在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罗晓梅;李丽;

    目的研究分析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本院8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诊断性刮宫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性刮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70.00%(28/40),优良率为95.00%(38/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50%(19/40),55.00%(22/40)],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50.52±30.15)ml,经期天数为(5.7±2.3)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80.57±30.18)ml,(12.4±20.3)天],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57.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诊断性刮宫术是诊治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措施,该方法可以明确围绝经期出血的原因,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出血量,恢复患者的正常月经周期,安全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7 ]
  • 垂体后叶素治疗剖宫产术中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

    高霞;

    目的观察并探讨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加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子宫按摩、米索前列醇片嚼服、宫内卡前列素肌内注射、宫腔内纱条填塞以及子宫动脉结扎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有效控制子宫切除率,对女性生理功能与生殖健康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4年10期 v.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刘凯;杨学忠;胡茜;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ST2介导的细胞因子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变化,探索IL-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4例患儿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33、IL-4、IL-6、IL-5、IL-13、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5、IL-13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IL-6、INF-γ、TNF-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炎性肠病患儿肠道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是IL-33的主要来源,IL-33的增加会使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明显增加,而Th1型细胞因子(INF-γ、IL-6、TNF-α)明显减少。IL-33可有效缓解炎性肠病的进展。

    2014年10期 v.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 不同自然史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功能主要参数的变化

    陈娜;

    目的探讨不同自然史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肺功能的变化,了解特殊自然史患儿该病转归预后的特殊性,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0例,根据是否具有特殊自然史(属特应性体质)分为特殊组(n=80)和一般组(n=80),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行肺功能检查。治疗后6个月电话随访患儿气喘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急性期呼吸频率(RR)升高,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均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患儿RR均下降,TPTEF/TE、VPTEF/VE、Vt/kg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有特殊自然史的患儿较一般患儿恢复程度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特殊组患儿随访观察6个月的复发率为52.5%,显著高于一般组患儿(2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特殊自然史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恢复较一般患儿慢,且易复发,故应密切监测,继续巩固治疗以减少疾病复发。

    2014年10期 v.6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葡醛内酯片联合合生元益生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周长怀;石光莲;

    目的观察并评价葡醛内酯片联合合生元益生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60例腹泻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葡醛内酯片合并合生元益生菌治疗,同时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及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中重度腹泻患儿均存在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及心肌酶谱变化。治疗组患儿在临床疗效、病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葡醛内酯片联合合生元益生菌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优于果糖二磷酸钠与蒙脱石散。

    2014年10期 v.6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0 ]
  • 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分析

    王宏伟;孟召宇;吴超;

    目的分析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骨折类型将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SandersⅡ型组、SandersⅢ型组及SandersⅣ型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及跟骨角宽度、跟骨高度及长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2520,P=0.3512;F=0.3253,P=0.5421;F=0.7547,P=0.6759);治疗后三组患者跟骨角宽度均降低,而跟骨高度及长度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发生,且无再手术及关节融合者。结论外侧异形钢板固定联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患者术后足部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9 ]
  • 两种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对比

    张会勇;苏利国;冯文博;段家波;陈士利;李宴节;

    目的探讨克氏针外髁两针固定与克氏针内外髁交叉三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48例,按克氏针固定方式分为A组(62例)与B组(86例),A组患儿行克氏针外髁两针固定,B组患儿行克氏针内外髁交叉三针固定。术后对比两组疗效、愈合时间、患肢运动力学表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B组患儿提携角、屈伸丢失、前臂力量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患儿治疗优良率(97.67%)明显优于A组(85.48%)(χ2=7.234,P=0.015);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2.90%)显著高于B组(1.16%),差异显著(χ2=9.121,P=0.001)。结论克氏针内外髁交叉三针固定可以取得更稳定的支撑效果,疗效优于克氏针外髁两针固定,临床可考虑优先选择该术式。

    2014年10期 v.6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0 ]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刘丰;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外科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取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皮肤坏死和骨髓炎发生率、敷料平均维持时间、更换敷料次数和治疗费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χ2=3.92,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坏死和骨髓炎发生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8.89%和1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1860,P<0.05;χ2=6.4286,P<0.05);治疗组患者的敷料平均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14.7536,P<0.01);治疗组患者更换敷料次数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8.2170,P<0.01;t=8.2020,P<0.01)。结论VSD治疗骨外科创伤临床疗效显著,无术后并发症,治疗时间短且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0 ]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研究

    郑连生;向保国;林浩;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和B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例)。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优先选择治疗高龄、预期生存期相对较短、活动能力要求不高、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2014年10期 v.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9 ]
  •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李森;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均上升,后凸Cobb角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VAS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其中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2014年10期 v.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5 ]
  • 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贾峰;王富军;徐春玲;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医用臭氧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92,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7382,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8503,P<0.05)。结论医用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9 ]
  • 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再灌注的临床研究

    姚峰;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UST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8例UST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6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 I)改善情况,CK-MB、c Tn I达峰时间及30天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30天LVEF、CK-MB及c Tn I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小时CK-MB及c Tn I水平、治疗后30天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小时CK-MB及c Tn I水平升高更为缓慢,而治疗后30天LVEF增加更加明显;观察组患者CK-MB、c Tn I达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STAMI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且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4 ]
  • 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崔春便;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肢水肿情况,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27/4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0%(36/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LVEF、下肢水肿情况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患者咳喘改善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心率减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9/40),显著高于观察组[7.50%(3/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赵秋绒;翟向伟;赵江龙;高大中;杨朴;李梅;史伟东;曹亚斌;胡云平;

    目的评估曲美他嗪对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3次/天)治疗,疗程为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LVEF[(45.36±6.51)%]、6分钟步行距离[(512.44±180.10)m]、NT-pro BNP水平[(1425.0±1275.0)ng/L]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41.25±5.46)%、(435.49±116.17)m、(3150.0±2525.5)ng/L]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改善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增加其运动耐量。

    2014年10期 v.6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卓凤婷;张丽婷;高旭航;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有颈动脉病变分为非颈动脉病变组(54例)与颈动脉病变组(4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肾功能等指标,比较并分析三组研究对象MIF、TNF-α、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Α1c)、MIF、TNF-α、IMT水平及尿清蛋白/肌酐(Α/C)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非颈动脉病变组、颈动脉病变组患者FPG、HbΑ1c、MIF、TNF-α水平及Α/C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病变组患者IM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F水平与IMT水平、Α/C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399,P=0.000;r=0.547,P=0.000);TNF-α水平与IMT水平、Α/C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340,P=0.001;r=0.383,P=0.000)。结论 MIF与TNF-α在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

    2014年10期 v.6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7 ]
  •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研究

    刘咏梅;刘琼;柴艳婷;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老年早期高血压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单纯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饱和剂量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脉压差、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压、脉压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老年早期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辅助药物。

    2014年10期 v.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 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效果观察

    芦婷;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MAU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尿白蛋白/肌酐(A/C)比值、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MAU及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与对照组(5.1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治疗高血压合并MAU,能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郝向勤;郝亚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并发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为诊断和治疗PNS并发UTI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570例PNS患者中并发UTI的154例患者(试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154例单纯PN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分析PNS并发UTI的相关单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并发症、激素使用剂量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等,探究各项指标、单因素与PNS并发UTI的关系。结果 570例PNS患者中154例并发UTI,感染发生率为27.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尿蛋白、血清蛋白、脂蛋白a[Lp(a)]、免疫球蛋白G(Ig 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有显著变化(P<0.05);而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免疫球蛋白M(Ig M)和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则无显著变化(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TI发生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段的患者UTI发生率:少儿组>老年组>青壮年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使用免疫抑制剂、高剂量的激素以及合并其他疾病均能显著提高UTI的发生率(P<0.05)。结论低血清蛋白、低Ig G血症、高蛋白尿、高LDL和(或)Lp(a)可能提示PNS并发UTI的发生。年龄、并发症、有无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使用浓度可能是引发UTI的危险因素。

    2014年10期 v.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覃敏珍;黄培宁;唐国都;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按照临床标准将其分为急性轻症胰腺炎组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水平与正常值[(0.55±0.21)μg/L]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12.4611,P<0.05);治疗1、3、7天后,急性轻症胰腺炎组患者PCT水平明显低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53.1159,P<0.01;t=61.7751,P<0.01;t=92.1915,P<0.01)。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急性轻症胰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逐渐降低,而急性重症胰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一直较高,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血清PCT水平反映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程度,可用于早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防及治疗,方法简单,准确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2 ]
  •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丁国平;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行rt-PA早期(<6小时)静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36例常规予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者纳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l、7、2l、90天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BI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1天及90天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天时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72.2%,显著高于对照组(3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90天观察组患者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脑脑出血及脑梗死再发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2014年10期 v.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9 ]
  • 乌拉地尔和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曹正;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和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急诊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40例)和硝普钠组(40例)。乌拉地尔组:12.5 mg乌拉地尔+5 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注射;硝普钠组:50~100 mg硝普钠+5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乌拉地尔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低于硝普钠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拉地尔和硝普钠治疗高血压急症,均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0 ]
  • 双侧颈肩皮瓣修复颈前瘢痕挛缩畸形疗效探讨

    王运成;翟刚;吴永芳;

    目的探讨双侧颈肩皮瓣修复颈前瘢痕挛缩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2例烧伤后颈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切除患者颈前瘢痕,松解挛缩带,然后从侧颈向肩峰方向设计、形成双侧颈肩皮瓣,最后向内旋转交叉修复颈前创面。结果 22例患者采用的44个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优18例(81.82%),良4例(18.18%),优良率达100.00%。患者颈部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皮肤质软,外观及功能良好,供皮区瘢痕增生不明显,无一例继发性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无一例患者要求二期修整术。22例患者获随访1~5年,随访率达100.0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颈部活动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t=41.7592、21.2191、30.6134、16.7351、27.3986、54.2873,P均<0.01)。同时,经治疗后患者的颈颏角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t=62.2417,P<0.01)。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且疗效显著。结论双侧颈肩皮瓣血运可靠,能充分覆盖修复颈前部大创面,是修复颈前瘢痕的一种可行方法。

    2014年10期 v.6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2 ]
  • 烧伤早期康复治疗成本-效果观察

    肖继州;

    目的分析烧伤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烧伤患者84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烧伤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S和S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SS、SAS和BI的成本-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B超监测与口服米非司酮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分析

    尤丹晔;陶静西;梁喜;

    目的分析并探讨B超监测与米非司酮口服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孕妇6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孕妇全程B超监测,对照B组孕妇术后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孕妇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统计三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失调、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0例(0.00%),明显低于对照A组[6例(2.86%)]和对照B组[7例(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平均阴道出血时间[(6.12±2.13)天]明显短于对照A组[(10.34±3.03)天]和对照B组[(8.24±2.67)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恢复时间[(29.89±3.13)天]与对照A组[(30.05±3.12)天]和对照B组[(29.97±3.05)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不调6例(2.86%),明显低于对照A组[26例(12.38%)]和对照B组[31例(14.76%)],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可以更精准地对孕囊、胎盘、是否存在宫内残留组织进行定位,降低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更加彻底地将胎盘剥离,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快,尽可能地保留孕妇良好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B超用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韩秉;

    目的探讨和分析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的B超诊断情况,同时研究瘢痕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9例剖宫产产妇采用B超检查,并根据PCSD定义将其分为对照组(宫壁瘢痕完整)和试验组(宫壁瘢痕缺损)。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剖宫产次数和阴道试产等情况。结果采用B超检出PCSD的概率为61.62%(61/99)。试验组产妇出现的瘢痕位置距宫颈内口(5.69±1.89)mm,与对照组[(6.49±2.20)mm]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妇后位子宫占65.57%(40/61),与对照组[31.58%(12/38)]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产妇年龄、阴道试产以及剖宫产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B超检查诊断PCSD检出率高,瘢痕位置与宫颈内口较近,且引发PCSD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后位子宫。

    2014年10期 v.6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5 ]
  • 磁共振波谱及扩散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潘高争;刘宜军;李朋;周琳;赵宁;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8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RS、DWI、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增强扫描进行检查,通过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及强化图像特征的分析,评价各感兴趣区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ho、NAA/Cr、脂质(Lip)/Cr、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差异。结果病变呈现等长或略长T1、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显示15例患者病灶呈均匀性明显强化,3例呈现不均匀强化。淋巴瘤实质区Lip/Cr、Cho/Cr、Cho/NAA值明显高于瘤周水肿区(P<0.01);瘤周水肿区Cho/Cr、Cho/NAA值明显高于健侧对照区(P<0.01)。ADC值在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健侧对照区呈递减趋势。结论 MRS和DWI可以明确显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变化,是临床应用价值很高的诊断技术。

    2014年10期 v.6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3 ]
  • 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较大肝癌的临床研究

    刘玉海;王静;王焕珍;高世海;王强;

    目的探讨经皮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PEI)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较大肝癌(直径5~10 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和静脉镇痛,对照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RFA,观察组患者行PEI联合RFA。统计两组患者肿瘤坏死率,复发率和治疗6、12、18、24个月后的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41例(77.36%),部分坏死12例(22.64%),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39例(73.58%),部分坏死14例(26.4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9.43%,对照组为13.2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6、12、18、24个月后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有包膜的瘤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瘤体内PEI联合RFA治疗较大肝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2014年10期 v.6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3 ]
  • 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江歌丽;朱宁生;周鑫;何笑冬;熊忠讯;于峰;曾晓华;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90例,均给予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客观缓解率(ORR)为17.8%,临床获益率(CB)为68.9%;内脏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内脏转移患者;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显示,内脏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以潮热、恶心最为常见,程度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安全有效。

    2014年10期 v.6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1 ]
  • 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的临床研究

    吕行;张进儒;宁鹏;赵强;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持续热灌注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4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均静脉滴注紫杉醇75 mg/m2(21天方案),试验组患者排出腹腔积液后恒温腹腔持续性循环灌注顺铂(设定温度45℃),对照组患者排出腹腔积液后灌注顺铂。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3周为一疗程;治疗后3周、3个月和6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浓度并观察恶性腹腔积液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53.7%,对照组有效率为30.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CEA浓度在治疗3个月后明显下降,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持续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疗效肯定,且血清CEA浓度明显下降。

    2014年10期 v.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9 ]
  •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金刚;张奇夫;杨新平;田玉新;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失败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8例持续常规膀胱灌注化疗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的NMIBC患者均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6例。A组患者给予1000 mg吉西他滨灌洗,B组患者给予2000 mg吉西他滨灌洗,C组患者则继续采用原化疗方案灌洗。分析三组患者2年肿瘤复发率、复发进展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患者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68.75%,75.00%)明显高于C组(18.75%),通过log-rank test检验,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246,P=0.620)。三组患者2年肿瘤复发进展率分别为25.00%、18.75%、25.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53,P=0.881)。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25%、25.00%、37.5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82,P=0.748)。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严重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疗效显著,降低高危NMIBC复发率,但对膀胱肿瘤进展无明显预防作用,且不同剂量间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2014年10期 v.6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4 ]
  •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王梅;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鼻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2%,对照组为78.9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鼻塞评分为(2.31±1.02)分,鼻痒评分为(1.87±0.96)分,喷嚏评分为(3.54±1.26)分,流清涕评分为(3.08±1.17)分;对照组患者鼻塞评分为(4.52±1.64)分,鼻痒评分为(3.45±1.88)分,喷嚏评分为(4.87±1.97)分,流清涕评分为(4.36±1.58)分,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发生鼻出血3例,鼻黏膜干燥4例,口苦5例;对照组发生鼻黏膜干燥5例,口苦3例,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3 ]
  • 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大林;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伏立康唑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和米卡芬净组,比较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伏立康唑组治疗有效率为64.18%,高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57.38%)及米卡芬净组(59.6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伏立康唑组和米卡芬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3.88%和23.08%)低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73.77%)(P<0.05),伏立康唑组和米卡芬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及米卡芬净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理想,但伏立康唑和米卡芬净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综合研究

    曲志峰;陈文理;温志强;张华;

    目的综合性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恢复良好33例(75%),显著高于对照组[23例(53.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重度残疾2例(4.55%)、植物生存1例(2.27%),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18.60%),6例(13.95%)],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8例(18.18%)、肺部感染2例(4.55%)、营养不良2例(4.5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例(39.53%)、8例(18.60%)、9例(20.93%)],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9例(20.93%)死亡,显著高于观察组[2例(4.5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轻度残疾情况和泌尿系统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后,GOS评分恢复良好者增多,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分析

    刘杰;李霞;庄慧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美多巴,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注射硫酸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χ2=4.81,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硫酸镁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10期 v.6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0 ]
  • 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梁龚山;杨阳;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2例。A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B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C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A组和B组(59.38%、68.75%),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导具有显著性(P<0.05),C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低于A、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3%,C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单独用药更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大力推广。

    2014年10期 v.6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8 ]
  • 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引起心动过缓的比较研究

    谢世传;王少勤;李小碰;

    目的分析等效剂量的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时引起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3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舒芬太尼组(Ⅱ组)和瑞芬太尼组(Ⅲ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3分钟(T2)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三组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的SBP、DBP、MAP、HR在T2时间点时较T1时间点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组患者的SBP、DBP、MAP、HR在T1~T2时间段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T1时间点,Ⅰ组和Ⅲ组患者的SBP、DBP、MAP、HR与Ⅱ组患者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T2时间点,Ⅲ组患者的SBP、DBP、MAP、HR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组8例(25.80%),患者发生心动过缓,明显高于Ⅰ、Ⅱ组[2例(6.45%),1例(3.2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期的应激反应抑制作用不佳,瑞芬太尼能够引发严重的心动过缓,舒芬太尼不仅能够有效维持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而且无明显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其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更安全。

    2014年10期 v.6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7 ]
  • 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

    肇博;左长京;董爱生;王小姣;彭烨;李晓红;茅娟莉;潘文舟;徐登仁;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百分率。结果 254例患者中确诊肿瘤骨转移111例,无肿瘤骨转移143例。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93.6%)、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100%)、正确诊断百分率(93.3%)均高于全身骨扫描(42.3%、74.8%、95.7%、92.5%、56.7%)。结论评价肝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更具有增益价值。

    2014年10期 v.6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1 ]
  • 十堰市婴幼儿年龄与发育进程特点研究

    易燕;柴艳婷;陈燕;

    目的探讨十堰市婴幼儿年龄与发育进程的特点。方法以十堰市1~66个月1253名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由监护人完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中文版调查。结果自第34个月后,农村地区婴幼儿在沟通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总评分显著低于城市婴幼儿;不同性别的婴幼儿在不同月龄段存在差异。结论应重点关注对农村地区婴幼儿沟通、精细动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对不同性别的婴幼儿能力发展规律展开进一步讨论。

    2014年10期 v.6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大肠癌组织中Galectin-3与MMP-2、TI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英健;赵恩宏;苏锐;侯雷;刘志满;申兴斌;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Galectin-3与MMP-2、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1 Galectin-3、MMP-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而TIMP-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最低;2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深、低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Galectin-3、MMP-2的表达明显升高,而TIMP-2的表达则明显降低;3在大肠癌组织中Galectin-3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Galectin-3、MMP-2与TIMP-2表达的失平衡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2014年10期 v.6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综述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潘翠珍;舒先红;周达新;潘文志;葛均波;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房颤患者和抗凝疗法禁忌证的增多,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真正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治疗的新领域,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引导及术后评价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经导管左心耳封堵器有两种:WATCHMAN封堵器和Amplatzer Cardiac Plug

    2014年10期 v.6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