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述评

  • 重视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

    刘梅林;

    <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最重要的疾病。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血脂异常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降脂治疗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明显降

    2015年05期 v.7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专题笔谈_老年血脂异常管理

  •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范琰;陈亚红;刘梅林;

    <正>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是心脑血管事件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对于ASCVD的防治至关重要,其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不同于年轻人,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存在特殊性。

    2015年05期 v.7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3 ]
  • 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陈亚红;刘梅林;

    <正>他汀类药物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重要药物。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降低、多种疾病并存,且常联用多种药物,较年轻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常因顾虑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而导致用药不

    2015年05期 v.7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3 ]
  • 老年人调脂药物与其他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田清平;刘梅林;

    <正>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脏器、组织结构及其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的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均发生变化。老年人往往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这些药物之间易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老年人的上述特点,严格掌握用药原则,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密切监测,以提高药物疗效,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1-3]。1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4]

    2015年05期 v.7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6 ]
  • 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一级预防的建议

    冯雪茹;刘梅林;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大量临床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用于ASCVD的二级预防,降低老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本文综述如下。1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一级预防证据Air Force/Texas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reve-

    2015年05期 v.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5 ]
  • 老年人他汀类药物治疗肌酶异常病例的诊治思路

    付志方;刘梅林;

    <正>1一般情况患者,男,72岁,主因"胸痛6年,加重2天"入院。患者6年前于劳累时出现心悸、胸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每天出现2~3次,持续1年,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示左前降支(LAD)近中段狭窄约50%,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狭窄约70%,未治疗。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中下段压迫性疼痛,予阿司匹林100 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 mg/d、辛伐他汀每晚20 mg治

    2015年05期 v.7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集光盘、纸版导读、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电子期刊,现为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

    2015年05期 v.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年12期重点号安排

    <正>~~

    2015年05期 v.7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示

    <正>《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承办并编辑出版的发育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30日,季刊,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5340,CNII-9335/R。2013年6月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14年2月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

    2015年05期 v.7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论著

  • 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张艺;王晓丽;代芬;

    目的了解本院体检科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的年龄>50岁的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查并分析其血脂水平。结果高脂血症总检出率为39.49%;61~70岁老年健康体检者高脂血症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体检者,且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健康体检者高脂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最高,为18.37%,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为13.49%,混合型高脂血症检出率为7.63%,三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男性各型高脂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60岁、男性、体质指数≥25 kg/m2、饮酒、高热量膳食摄入、吸烟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运动是高脂血症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检出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或消除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降低其发病率。

    2015年05期 v.7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5 ]
  • 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张春德;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常规抗心力衰竭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05期 v.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3 ]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陈少敏;武晋晓;焦秀敏;马艳霞;王亚双;彭永;吕肖锋;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仪检测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以CIMT=0.9 mm为切点,分为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36例,CIMT<0.9 mm)和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46例,CIMT≥0.9mm),对两组患者行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检测相关指标,并将其与C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 B组患者年龄、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血糖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ean 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MPPG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IM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A组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 CIMT与LDL-C、Hcy、MAGE、SDBG、LAGE、MPPGE密切相关(P<0.0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MAGE、Hcy、HOMAIR与CIMT独立相关(Y=0.094 MAGE+0.025 Hcy+0.440 HOMA-IR-0.039)。结论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05期 v.7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8 ]
  • 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李会玉;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为预防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的80例未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组患者采用相应降糖方案治疗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血肌酐(Cr)与尿微量清蛋白(UMA)定量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Cr与UMA是诱发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因采用预混人胰岛素治疗发生低血糖25例(31.25%),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治疗方案;因饮食不规律诱发低血糖33例(41.25%),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诱因。结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BMI、Cr和UMA等指标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2015年05期 v.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诊断的局限性

    栾丽娜;吴蓉;徐光;刘卉;赵丽霞;

    目的分析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诊断乳腺癌的相关特征,阐明临床应用VTQ技术评价乳腺癌的潜在误诊原因。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集的1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和VTQ检查。以VTQ检查中乳腺病灶剪切波速度(SWV)为7.303 m/s作为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截断值。比较36例误诊患者和116例正确诊断患者的相关特征。采用χ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2例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癌142例,导管内癌10例。142例浸润性癌中,误诊27例(SWV<7.303 m/s)。10例导管内癌中,误诊9例(SWV<7.303 m/s)。导管内癌(9/10)相对于浸润性癌(27/142)更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P<0.01)。浸润性癌的各项特征分析发现:肿块最大直径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有明显相关性,而患者年龄、肿块深度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VTQ技术评价乳腺癌,导管内癌相对于浸润性癌更易被误诊为良性肿块,肿块最大直径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误诊有明显相关性。

    2015年05期 v.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4 ]
  •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临床对照研究

    李世樱;何庆兰;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7月经本院临床病理确诊的急腹症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方案与临床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腹部超声检查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部超声检查时间高于对照组,临床诊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延迟诊断率及选择CT、X线等其他诊断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诊断急腹症中符合率高,虽然腹部超声检查时间较长,但可以很大程度地缩短临床诊断时间,提高一次诊断率和降低CT、X线等其他检查的发生率,是诊断急腹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2015年05期 v.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94 ]
  • 不同筛查方案在新疆维族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李莉;刘巍;汪湍;蔡斌;

    目的对比不同筛查方案在新疆维族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706例新疆维族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根据筛查数据共设计临床扪诊、高频超声、乳腺X线摄影、高频超声+乳腺X线摄影、高频超声→乳腺X线摄影5种筛查方法,以病理学诊断及1年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平行盲法比较5种筛查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单一筛查方法中,乳腺X线摄影灵敏度最高,为80.95%,临床扪诊灵敏度最低,仅为57.14%;而乳腺X线摄影阳性预测值最低,仅为31.48%,临床扪诊阳性预测值最高,为52.17%;5种筛查方法中,高频超声+乳腺X线摄影灵敏度最高,为95.24%,阳性预测值最低,为29.85%;高频超声→乳腺X线摄影灵敏度高于单一筛查方法,为90.47%,其阳性预测值为55.88%,高于其余4种筛查方法。结论高频超声→乳腺X线摄影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其诊断效率及诊断费用可能更适合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乳腺癌筛查中进行推广。

    2015年05期 v.7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4 ]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比较

    周宪;舒小镭;何光雷;王颖;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7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SBRT组(n=36)和3D-CRT组(n=41),分别接受SBRT和3D-C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BRT组患者完全缓解(CR)明显高于3D-CRT组,部分缓解(PR)低于3D-CRT组(P<0.05),两组患者稳定(S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随访前2年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BRT组患者3年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3D-CRT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前2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BRT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3D-CRT组(P<0.05)。3D-CR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BRT组,其中两组患者张口困难和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颅神经病变和颈动脉破裂综合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BRT较3D-CRT更能够提高局部复发鼻咽癌近期疗效和3年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3年生存率,减少晚期不良反应,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2015年05期 v.7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 影响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武晓梅;

    目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入住本院的20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听力损害44例,听力正常164例。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1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组听力正常者与听力损害者体质指数(BMI)、腰围(W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等指标的差异,比较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振幅、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振幅及ABR阈上40 d BⅢ潜伏期。结果 1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糖尿病组听力正常者与听力损害者在WC、TC、TG、SBP、DBP、HDL-C、L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年龄、病程、BMI、Hb Alc、LDL-C、DN及DR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LDL-C、DN及DR;3糖尿组患者双耳低、中、高频纯音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患者左耳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右耳(P<0.05);4糖尿病组患者双耳中、高频DPOAE振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患者右耳DPOAE振幅均显著低于左耳(P<0.05);5糖尿病组患者双耳中、高频TEOAE振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患者左耳中、高频TEOAE振幅均显著高于右耳(P<0.05);6糖尿病组患者ABR阈上40 d B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波间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影响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因素以年龄、病程、LDL-C、DN及DR为主,应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监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以右耳更为常见,且以高频听力损害为主。

    2015年05期 v.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杨欣;蒋代华;莫兰;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与同期确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真菌性鼻-鼻窦炎好发于≥40岁年龄段,病程一般<3年。两组患者性别、有用药史、有既往病史所占比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鼻塞、流涕、涕血、脓性分泌物和鼻腔新生物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头痛、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CT显示钙化斑、单侧鼻窦病变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骨质增生或破坏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涕血、CT钙化斑、单侧鼻窦病变是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获得的回归预测方程:Y=-7.32+1.14X1+4.12X8+4.53X14+2.95X15,其中涕血、CT显示钙化斑、单侧鼻窦病变的OR值远>1,是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强相关因素;组织学检查提示,54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16例为慢性侵袭性,38例为非侵袭性。结论年龄≥40岁、涕血、CT显示单侧鼻窦病变及钙化斑是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病可通过相关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2015年05期 v.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淋巴结转移率对各pT分期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

    封晓昆;韩悦;石英;陈德喜;郭洪亮;

    目的探究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R)对各p T分期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UICC/AJCC p N分期和MLR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同时分析MLR对各p 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及其分化程度均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Borrmann分型、p T分期、MLR分期和p N分期均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其中MLR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MLR各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MLR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MLR、手术根治程度、p T分期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 N各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具有差异性,p N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结论 ML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能够准确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且准确性高于p N分期,尤其对于p T2和p 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2015年05期 v.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4 ]
  • 乳头状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白建平;卢建跃;孙新增;张霆;

    目的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临床特点,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于本院接受甲状腺肿物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418例,选取其中接受诊治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HT的31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单纯乳头状甲状腺癌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有无HT患者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影像及病理学改变特点。结果合并HT的患者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率为29.0%(31/107),未合并HT的患者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0.3%(32/311);试验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率分别为3.2%(1/31)、64.5%(20/31)和71.0%(22/31),对照组分别为9.4%(3/32)、34.4%(11/32)和37.5%(12/32);试验组患者具有低回声、混合性肿物和多发性肿物表现的比例分别为80.6%(25/31)、9.7%(3/31)和80.6%(25/31),包膜侵犯和甲状腺外侵犯发生率均为25.8%(8/31),对照组分别为65.6%(21/32)、3.1%(1/32)、65.6%(21/32)、43.8%(14/32)、21.9%(7/3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合并HT的患者在临床特点上主要以甲状腺分泌功能改变、混合性和多发性肿物、包膜侵犯和甲状腺外侵犯为主要特点,HT患者应定期体检。

    2015年05期 v.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8 ]
  • 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3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周忠;陈丰;蒋林;

    目的探究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8例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骨折类型进行分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治疗方案等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并整理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16/46),髓内钉固定组为32.61%(16/46),保守治疗组为58.70%(27/46),人工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61%(38/46),髓内钉固定组为84.78%(39/46),均高于保守治疗组[71.74%(33/4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髋骨骨折合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多的高危因素,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制订治疗方案,治疗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05期 v.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8 ]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

    方莹;任晓侠;韩亚楠;陈一;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4例克罗恩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内镜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9.19%(33/37),高于对照组[83.78%(31/37)];观察组患儿内镜改善有效率为91.89%(34/37),优于对照组[86.48%(32/37)],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4/37),高于观察组[2.70%(1/37)],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5 ]
  • 湖北十堰地区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的调查研究

    曾彬;胡阳黔;姜红梅;刘祖明;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本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发病与年龄、性别、职业、季节、饮酒、吸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溃疡发生部位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5324例就诊患者中共确诊消化性溃疡761例,发病率为14.29%,其中胃溃疡243例,十二指肠溃疡398例,复合性溃疡120例。男性、体力劳动者、有长期吸烟饮酒史、Hp感染阳性、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较高。秋冬季节较春夏季节发病率高;老年人胃溃疡、复合性溃疡高发,而中、青年人十二指肠溃疡高发。胃溃疡以胃窦、胃角多发,十二指肠溃疡以大弯、前壁多发。结论湖北十堰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饮酒吸烟史、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Hp感染、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

    2015年05期 v.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84 ]
  • 氩气刀联合冷冻、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气道内狭窄的临床效果

    熊畅;戢艳琼;王梅芳;唐以军;

    目的探讨氩气刀联合冷冻、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气道内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60例晚期恶性气道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氩气刀联合冷冻、全身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气道直径、气促指数、疗效、阻塞性肺炎及肺复张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Karnofsky评分、气道直径、气促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气道直径均高于对照组,气促指数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复张、阻塞性肺炎改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氩气刀联合冷冻、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气道内狭窄,可有效抑制恶性组织增生,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5 ]
  •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效果观察

    金洪梅;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变应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观察组患者口服酮替芬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为(4.35±1.57)天,对照组为(6.18±2.95)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2.38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和血清总Ig E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临床效果显著,起效较快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5期 v.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0 ]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丹;王学东;段钰萍;

    目的研究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流监测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研究组患者放置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并补液;对照组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根据中心静脉压指标对患者补液。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24小时和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氧合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上述指标差异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小时心率、中心静脉压、体动脉平均压与治疗前24小时比较均降低,氧合指数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ICCO可直观反馈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可根据其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对患者的补液治疗,有利于患者病情转归。

    2015年05期 v.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刘红菊;何志斌;虞雪融;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中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H组,每组各20例,ANH组患者于术前行ANH。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晶体输入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比较ANH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4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晶体输入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NH组患者血液稀释后、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ANH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采用ANH,对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临床,但其是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2015年05期 v.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4 ]
  • 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

    汪丽;胡阳琼;吴艳;汪丹;李平;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临床特点,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7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其SAP发生情况分为SAP组(184例)及非SAP组(1545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制订预防对策。结果 184例S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93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9.2%),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39.2%)、铜绿假单胞菌(28.0%)构成比最高,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16.7%、4.1%,另有2例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合并疾病、既往史、临床表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及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合并糖尿病、合并房颤、吸烟史、卒中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NIHSS评分≥15分、OCSP分型完全前缩环型(TACI)、后缩环型(POCI)及大灶脑梗死均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与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既往史、卒中类型等密切相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SAP风险的预测并行针对性预防有望降低其SAP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5期 v.7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9 ]
  • 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CXC趋化因子16对狼疮性肾炎预后的影响

    常雄;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CXC趋化因子16(CXCL16)对狼疮性肾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2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Cys C、Hcy和CXCL16水平,记录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变化及不同分型、不同预后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 C、Hcy及CXCL16水平均明显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Cys C、Hcy及CXCL1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Ⅳ型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Ⅲ型及Ⅴ型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中3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2%,其中Cys C、Hcy及CXCL16水平随患者生存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s C、Hcy及CXCL16水平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损伤程度,可作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2015年05期 v.7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2 ]
  • 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

    孙义;蒋先洪;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微炎症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每组各45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粪便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的浓度,并分析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浓度变化与hs-CRP间的关系。结果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患者hs-CRP、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浓度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但透析组及无透析组患者4种细菌检测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hs-CRP浓度作为因变量,菌群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变化对hs-CRP浓度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中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及微炎症状态,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浓度降低,大肠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升高;尿毒症患者肠道内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浓度改变可能影响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对肠道菌群及微炎症状态无明显影响。

    2015年05期 v.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4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杨大东;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确诊的150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血液系统损害特点。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血液系统损害)和观察组(血液系统损害),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情况、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阳性率及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150例SLE患者中,116例(77.3%)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其中贫血91例(60.7%),白细胞减少49例(32.7%),血小板减少58例(38.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疾病无活动例数明显减少,疾病轻、中和重度例数明显增多,观察组患者抗小核糖体核蛋白抗体(Anti-Sm)和抗核糖蛋白抗体(Anti-RN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抗双链DNA抗体(Anti-ds DNA)、抗Ro抗体(Anti-SSA)和抗La抗体(Anti-SSB)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并发血液系统损害常见,以贫血最常见。同时,存在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更严重,相关抗体阳性率和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更高,给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更大威胁。

    2015年05期 v.7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8 ]
  • 不同型别宫颈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程虹;林秀芬;

    目的分析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9~2014年本院经临床检查和病理确诊的8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宫颈腺癌40例,宫颈鳞癌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特征、妇科专项检查等。结果两组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盆腔部疼痛、无症状等临床表现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术前正确诊断率明显高于宫颈腺癌组;两组患者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脉管间隙浸、深间质浸润(>1/2肌层)、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阳性等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宫颈腺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妇科专项检查中宫颈糜烂、宫颈穹窿消失、接触性出血、宫旁组织增厚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宫颈赘生物、宫颈光滑、宫颈桶状增大、子宫增大等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宫颈腺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腺癌和宫颈鳞癌的临床表现不具有差异性;宫颈腺癌患者妇科专项检查异常情况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宫颈鳞癌患者,是导致术前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宫颈鳞癌术前正确诊断率较宫颈腺癌高,但术后病理特征异常情况所占比例较宫颈腺癌低。

    2015年05期 v.7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3 ]
  • 预置双J管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对输尿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霍乃晨;

    目的研究预置双J管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6月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术前预置双J管,77例术前未置双J管,应用SPSS 19.0软件,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研究数据。结果 80例术前预置双J管患者无一例发生输尿管损伤,77例术前未置双J管患者中5例发生输尿管损伤,术后置入双J管后好转出院,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术前预置双J管,能有效预防输尿管损伤。

    2015年05期 v.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5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韩琦;孔娜;伍钢;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标本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MMP-9、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42.3693、35.3032、34.4533,P<0.01);腺癌中VEGF、MMP-9、TIMP-1的表达水平高于鳞癌,但差异无显著性(χ2=2.0234、1.3189、2.8533,P>0.05);VEGF、MMP-9、TIMP-1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NSCLC中VEGF、MMP-9、TIMP-1表达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侵袭、转移情况,VEGF、MMP-9、TIMP-1表达在不同程度上相互作用促进NSCLC恶化。

    2015年05期 v.7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4 ]
  • 灯盏花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廉全荣;封臻;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10、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和灯盏花素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血流阻断1小时后,缺血再灌注24、48、72小时后,断头取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L-1β、IL-10、IL-18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川芎嗪和灯盏花素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皮层区和海马区IL-1β、IL-18和TNF-α的含量,同时升高大鼠脑皮层区和海马区IL-10的含量。且同川芎嗪相比,灯盏花素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皮层区和海马区IL-1β、IL-18和TNF-α的含量,升高大鼠脑皮层区和海马区IL-10的含量。结论灯盏花素可通过降低大鼠脑皮层区和海马区IL-1β、IL-18和TNF-α的含量,并升高大鼠脑皮层区和海马区IL-10的含量,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15年05期 v.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综述

  • 冲击波治疗痉挛的研究现状

    宋小慧;谢青;崔立军;纵亚;鲍勇;顾林;

    <正>痉挛状态是阻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国内外临床曾使用的干预措施包括口服药物、物理疗法、肉毒素、牵伸、小夹板、鞘内注射等[2-4],其中见效较快、效果最好的当属肉毒素注射,然而肉毒素注射疗法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措施,需要操作者具有很高的注射技术,使用过量会引起肌无力,患者的接受度不高。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干预措施弥补上述缺陷。最近有文献报道,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上运动神经元损

    2015年05期 v.7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3 ]
  •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无创性评估指标研究进展

    张龙;李建平;

    <正>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在于对高危个体的早期识别与干预,而危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基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循环中血清标志物,但这种危险评估的方法并不足以充分地预测心血管事件[2]。由影像学检查出的血管损伤被认为是长时间由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尚未认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较单一因素更加全面。早期血管老化的定义是大动脉随年龄的增加,

    2015年05期 v.7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8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

    2015年05期 v.7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