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述评

  • 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焕发发育医学活力

    封志纯;

    <正>发育是指机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是人类繁衍即生育活动中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也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实践最基本的内容。发育医学是一个既古老又青春的生命科学领域。最早的发育医学范畴是生育学科,包括胚胎学、妇产科学、男性学和儿科学等临床生育学科,发育医学的内容分散其中。近代人体胚胎学可以视为临床生育学科的基础或前奏,通常以分娩前的子宫内发育现象为主要内容,包括精子、卵子的发生,成熟和受精,受精卵演变为复杂的多细胞胚胎的形态

    2015年06期 v.7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专题笔谈_发育医学

  • 精准医学大数据的分析与共享

    李艳明;杨亚东;张昭军;方向东;

    <正>2008年Google成立10周年,英国Nature杂志曾出版关于"讨论大数据处理的技术问题和未来挑战"的专辑,最早提出了"Big Data"的概念[1]。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各行业数据呈爆炸性增长,大数据处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经获得全球学术界、工业界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12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并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发展创新计

    2015年06期 v.7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1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68 ]
  • 母乳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鹏;韩树萍;

    <正>1母乳消毒的目标母乳消毒的理想目标是在杀灭各种病原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母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及有益菌群。在一些国家,母乳能否直接喂养或需经巴氏消毒取决于其病原体的污染水平和对婴儿的风险。如在德国,经巴氏消毒后捐赠的母乳中病原体浓度<103 cfu/ml可直接喂养出生体重≤1500 g的婴儿,而病原体浓度<104 cfu/ml则可喂养出生体重>1500 g的婴儿。研究表明,母

    2015年06期 v.7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早产儿呼吸管理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李秋平;封志纯;

    <正>呼吸管理是早产儿救治的基本手段。由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脱离母体后易发生各种肺部疾病,严重者可因呼吸窘迫致死,呼吸管理是早产儿存活与否的关键。半个多世纪以来,早产儿呼吸管理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取得了许多革命性的进展[1]。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得以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尽管如此,目前早产儿呼吸管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争议,早产儿存活后呼吸相关并发症尤其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2015年06期 v.7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1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集光盘、纸版导读、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电子期刊,现为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

    2015年06期 v.7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年12期重点号安排

    <正>~~

    2015年06期 v.7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示

    <正>《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承办并编辑出版的发育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30日,季刊,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5340,CNII-9335/R。2013年6月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14年2月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

    2015年06期 v.7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启事

    <正>《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配纸质导读的血管外科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担任主编,著名血管外科学专家汪忠镐院士、王玉琦教授担任名誉主编。2014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5年06期 v.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肝脏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肝脏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会议等,图文声像并茂,是广大肝脏病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本刊内容

    2015年06期 v.7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

    <正>1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1.1高血压流行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高血压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1700万,占慢性病死亡人数的

    2015年06期 v.7 2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9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0 ] |[阅读次数:182 ]

国际循证指南共识

  • 2015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概要

    王增武;董莹;

    <正>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anadian Hypertensive Education Program,CHEP)专家委员会每年都要基于最新的高血压文献,制定新的建议以指导高血压管理。尽管高血压影响约20%的加拿大成年人[1,2],但经过持续开展CHEP,加拿大的高血压控制率自1992年的13.2%提高至2007年的64.6%,而全球的高血压控制率仅为32.5%[1,3]。该

    2015年06期 v.7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5 ]

论著

  • 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梅静;陈晓芳;徐桂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及术后追加阵痛药物的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 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间点血糖水平,T1、T2、T3时间点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通过阻断交感神经传导,降低气腹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并能保持患者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0 ]
  • 不同基因型HCV临床意义及干扰素治疗效果探讨

    毕蔓茹;康岚;张坤;杨宝山;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临床意义及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差异,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116份抗HCV抗体及HCV RNA均为阳性的血清标本中,提取HCV RNA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同时统计分析干扰素治疗应答情况。结果本省HCV基因型以1型为主,其次为2型;不同感染途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基因型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疾病程度患者HCV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1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CV RNA含量高于2型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率低于2型患者,干扰素治疗用量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有效率高于2型患者。结论 HCV基因型与感染途径无明显相关性,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不同基因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具有明显差异,基因1型患者最差,可能与基因1型患者HCV水平高于2型及3型患者有关;大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可增加基因1型患者的疗效,对其他病毒学类型则无明显增加疗效的作用。

    2015年06期 v.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3 ]
  • 药物过敏史患者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同步造影不良反应分析

    丁波;过贵元;孙桂珍;高方;吴和文;钟国兵;

    目的分析药物过敏史患者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同步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接受视网膜荧光素血管造影和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且具有药物过敏史患者226例,观察并记录造影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等。结果 226例具有药物过敏史患者,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3例(10.18%),不良反应发生于静脉注射药物后1分钟内的患者为11例(47.83%),1~5分钟内9例(39.13%),5分钟以上3例(13.04%);23例不良反应中,男15例(65.22%),女8例(34.78%),不同性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0岁患者12例(52.17%),30~60岁患者8例(34.78%),≥60岁患者3例(13.04%),不同年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不同种类药物过敏史患者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过敏史并非眼底血管造影的禁忌证,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2015年06期 v.7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心血管疾病风险与食物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相关性分析

    刘晓燕;杨彬婕;何晓健;陈昌海;张丹;

    目的探究并分析心血管疾病风险与食物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137例于本院体检的50~70岁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统计研究对象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例数,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结束后,2137例体检者中65例并发心血管疾病,单因素χ2检验显示:高血糖负荷、高血糖指数、肥胖、吸烟、饮酒和负性情绪等因素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危险因素由大至小分别为:高血糖指数(OR=20.950,P=0.000)、高血糖负荷(OR=6.716,P=0.000)、肥胖(OR=2.808,P=0.000)和饮酒(OR=1.683,P=0.00)。结论血糖负荷和食物血糖指数可以作为进餐后血糖反应的两项重要指标,引入食物血糖指数、血糖负荷的概念对健康人群进行饮食教育能够改善人体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抵抗水平,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

    陈长春;高浩;赵春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Ⅰ、Ⅱ型稳定型骨折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Ⅲ、Ⅳ、Ⅴ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滑动加压髋螺钉对Ⅰ、Ⅱ型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效果相当,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Ⅲ、Ⅳ、Ⅴ型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滑动加压髋螺钉。

    2015年06期 v.7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8 ]
  • 倒打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效果分析

    刘烈东;高军红;

    目的探讨倒打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倒打髓内钉固定术(A组)和股骨远端髁钢板固定术(B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791,P>0.05)。A组患者优良率及疗效评分分别为86.54%、85.67分,B组分别为88.46%、86.1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倒打髓内钉和股骨远端髁钢板对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倒打髓内钉固定在生物力学方面较股骨远端髁钢板固定更具优越性。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15年06期 v.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5 ]
  • α-硫辛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研究

    郭文成;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4周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超声影像学脂肪肝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血脂、血糖水平与氧化应激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2015年06期 v.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4 ]
  • 食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分析

    张志芳;王开兰;金建琴;赵丽;

    目的探讨食管扩张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50例行食管扩张术,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症状复发情况。结果 5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为100%,吞咽困难程度改善为0级或Ⅰ级,其中0级45例,Ⅰ级5例。随访至6个月时,无一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未发现症状复发情况。结论食管扩张术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6 ]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大肠癌的关系分析

    刘德仁;于成功;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与大肠癌的相关性,为预防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4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大肠癌组,另选取同期40例经肠镜检查显示大肠黏膜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p感染状况及不同病理类型大肠癌患者Hp感染率。结果对照组Hp感染率、环氧合酶-2(COX-2)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大肠癌组(P<0.05)。不同病理类型大肠癌患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p感染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COX-2表达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015年06期 v.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3 ]
  • 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胃泌素族指标的影响

    王万川;杨清水;张晓斌;廖信芳;李柱;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胃泌素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7天血液学指标,术前及术后7天胃泌素族指标[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胆囊收缩素(CCK)及人胃动素(MT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白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前两组患者GAS、MTL、C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GAS、MTL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CCK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GAS、MT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3/15),对照组为33.3%(5/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D2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胃泌素族指标及血液学指标波动均相对更小,更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2 ]
  • 不同给药方式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临床效果研究

    袁艺;

    目的分析口服与肌内注射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7月明确诊断为先兆流产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31例。A组患者口服黄体酮胶囊,100 mg/次,2次/天;B组患者口服黄体酮胶囊,200 mg/次,2次/天;C组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次,1次/天,至症状消失停药;D组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20 mg/次,2次/天,至症状消失后减量为20 mg/d,1周后停药。比较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剂量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80.65%,B组为83.87%,C组为83.87%,D组为87.10%(χ2=0.48,P>0.05)。C、D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A、B组(P<0.05)。四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与肌内注射黄体酮具有相似的保胎率,但肌内注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2015年06期 v.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远期预后分析

    徐丹;洛若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排尿疼痛,切口疝与肠梗阻患者再次手术后恢复。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感染发生率低等特点,同时远期预后较传统开腹手术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0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7、IFN-γ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刘孟庄;王娟;阿克木江·阿西木;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SLE患者根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分为稳定期(SLEDAI≤9分)47例,活动期(SLEDAI>9分)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血浆中IL-17、IFN-γ的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IL-17、IFN-γ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活动期患者IL-17、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SLE患者IL-17、IFN-γ表达与SLEDAI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与无肾损伤者相比,有肾损伤的SLE患者IL-17、IFN-γ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4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IL-17、IFN-γ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IL-17、IFN-γ呈过度表达状态,且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IL-17有望成为SLE治疗的新靶点。

    2015年06期 v.7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4 ]
  • 急诊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对策研究

    杨琛;刘志;

    目的对急诊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预防对策,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自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1日本院ICU出现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的可能感染部位收集1800例标本,对其进行微生物培养及鉴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00例培养标本中,呼吸道标本为1467例(81.50%),血液标本为109例(6.06%)。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1455株(80.8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38株(35.44%),不动杆菌属368株(20.44%);革兰阳性菌为248株(13.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5.17%),粪肠球菌75株(4.17%);真菌97株(5.39%),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87株(4.83%)。结论本院急诊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工作中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并严格掌握侵入操作指征。

    2015年06期 v.7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3 ]
  • 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在抢救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姚建辉;路江鸿;

    目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积极液体复苏在抢救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多发伤伴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积极液体复苏(积极组)及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剩余碱(BE)、复苏所用的液体输入量、术前复苏时间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限制组患者液体输入量、术前复苏时间、PT、APTT、BE等指标与积极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限制组患者住院期间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16.28%、9.30%及11.63%,均低于积极组的34.88%、25.58%及27.91%(P<0.05)。结论对于出血未控制前的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缩短术前复苏时间,降低ARDS、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015年06期 v.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0 ]
  • 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抢救急性中毒性昏迷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岑斌;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抢救急性中毒性昏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急性中毒性昏迷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昏迷至清醒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昏迷至清醒时间<6小时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24小时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在6~12小时、12~24小时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55/56),对照组为84.91%(45/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抢救急性中毒性昏迷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加快患者清醒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 ]
  • 不同方法评价56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比较

    梁梅馨;林建军;黄培隽;翟璐璐;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及优越性。方法分别采用M型超声(M-mode echocardiography,ME)、二维超声(two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及RT-3DE测算PDA患者(PDA组,56例)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56例)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 PDA组患者LVMI及LVEDVI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DA组患者LVMI、LVEDVI及LVEF的ME测值大于RT-3DE测值,2DE测值小于RT-3DE测值(P<0.05)。结论与ME、2DE相比,RT-3DE可以准确测算LVMI,能更有效地反映PDA患者左心室功能。

    2015年06期 v.7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 ]
  •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前后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

    郭辉;陈静;郝建华;王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前后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超声检出深静脉血栓1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中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特点。结果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69例(50.4%),单肢病变56例(81.2%),其中左侧29例(51.8%),右侧27例(48.2%),双肢病变13例(18.8%);共156处肌间静脉丛血栓,其中比目鱼肌间静脉丛血栓111处(71.2%),血栓直径为(8.5±2.8)mm,累及长度为(4.2±1.1)cm;腓肠肌间静脉丛血栓45处(28.8%),血栓直径为(7.1±1.9)mm,累及长度为(2.1±0.7)cm,比目鱼肌血栓直径及累及长度均大于腓肠肌(P<0.05);急性期和慢性期血栓声像图特点不同,69例患者中47例符合急性期血栓声像图特点,治疗后超声复查21例完全再通,26例部分再通;22例符合慢性期血栓声像图特点,复查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判断血栓发生的部位、数量、时期、累及范围,超声复查亦简便易行,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是诊断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前后并发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2015年06期 v.7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0 ]
  • 胸腺五肽治疗伴并发症肺结核效果观察

    刘士甫;张鑫;赵磊;康书慧;曹金凤;高伟;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伴并发症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伴并发症肺结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结核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胸腺五肽+抗结核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个月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1、2、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8.3%、61.7%、73.3%,研究组分别为60.0%、75.0%、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第1、2、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3%、71.7%、60.0%,研究组分别为21.7%、23.3%、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五肽能够明显提高伴并发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6期 v.7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肺结核耐药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

    李津;陈其煌;潘燕玉;陈威震;林文锋;

    目的探讨肺结核耐药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68例肺结核患者的病灶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214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人结核分枝杆菌198株,牛结核分枝杆菌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aus mycobacteria,NTM)12株,三种类型结核分枝杆菌所占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58株,牛结核分枝杆菌耐药1株,NTM耐药1株,三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12株,牛结核分枝杆菌与NTM均无耐多药病例,三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10种药物耐药率最高的为链霉素,最低的为对氨基水杨酸,二者耐药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时间与耐药率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依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理有效化疗方案。

    2015年06期 v.7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 血糖水平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

    周勇;程芳;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3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相同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结核表现,痰菌阳性率及治疗后痰菌转阴率。观察组患者依据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情况分为Ⅰ、Ⅱ、Ⅲ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糖水平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X线胸片各表现所占比例及痰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3、6个月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血糖水平控制与病灶吸收情况具有相关性(r=0.521,P<0.05)。Ⅱ、Ⅲ组患者病灶吸收率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抗结核疗效相关,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控制。

    2015年06期 v.7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门诊患者中重度慢性癌痛的疗效分析

    卢佳佳;苏乌云;呼群;云升;赵海燕;刘彩霞;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门诊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本院肿瘤内科癌痛门诊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的158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为7.0886分,治疗后为3.348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平均镇痛起效时间为44.1772分钟(20~70分钟,SD=12.3234),平均镇痛时间为11.3734小时(7~16小时,SD=2.2523)。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54例(34.2%)],恶心呕吐[22例(13.9%)],头晕[7例(4.5%)],尿潴留[4例(2.5%)],少数患者出现口干、嗜睡、谵妄、腹胀,上述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个别患者需干预处理及治疗。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癌痛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门诊规范管理意义重大。

    2015年06期 v.7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1 ]
  • 伊立替康联合长春瑞滨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

    覃莉;黄东宁;黄健;郑志勇;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长春瑞滨作为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肿瘤科以铂类或紫杉醇为基础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后肿瘤病灶进展的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伊立替康5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使用;长春瑞滨25 mg/m2,溶于4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第1、8天使用。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结果 31例患者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7例(22.6%),稳定(SD)10例(32.3%)、进展(PD)14例(45.2%),肿瘤反应率(CR+PR)为22.6%,肿瘤控制率(CR+PR+SD)为54.8%。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周(95%CI:9~15周),中位总生存期(OS)为23周(95%CI:12~34周)。未发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长春瑞滨可作为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

    2015年06期 v.7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1 ]
  • 膦甲酸钠联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

    侍小换;余展国;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9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研究,观察联用两种药物与单纯药物使用的疗效差异。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损伤面积、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皮肤损伤面积、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改善更为明显(P<0.05),但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8/30),与对照组1[73.33%(22/30)]、对照组2[76.67%(23/30)]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6.67%),与对照组1[8例(26.67%)]、对照组2[7例(23.33%)]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效果突出,用药安全,且患者复发率低,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余家俊;郭永连;李国灏;王勇;万志华;郭枫;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54例膀胱癌肿瘤组织及2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及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分析VEGF及TNF-α在膀胱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肿瘤组织中VEGF及TNF-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62.96%,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及TNF-α的阳性表达率(9.09%、13.64%)(χ2=13.8444、15.2239,P<0.01)。VEGF及TNF-α的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高级别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Tis~T1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2~T4浅表性肿瘤(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VEGF及TNF-α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及TNF-α在膀胱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其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VEGF及TNF-α表达水平可作为膀胱癌患者病情监测及判断复发的指标。

    2015年06期 v.7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1 ]
  • 莫西沙星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张静;刘跃建;

    目的观察研究莫西沙星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本院接诊的112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预后痰培养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10/56),对照组为33.93%(19/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预后痰培养转阴结果明显多于对照组,且阳性结果明显减少,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可靠,预后良好,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赵斌;刘娜娜;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稳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期和远期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7天,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4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远期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5年06期 v.7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21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于清;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红霉素,30 mg/(kg·d),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d),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67.2%)(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红霉素,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0 ]
  • 百蕊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魏彦敏;乔彦霞;齐卫斌;魏志素;张季伦;王素敏;韩丽萍;谢娟;安晓燕;

    目的研究百蕊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明确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口服百蕊颗粒联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对照组患儿单纯静脉滴注利巴韦林,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气喘、流涕、啰音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6天,观察组患儿体温和白细胞计数降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8,P=0.026)。结论百蕊颗粒联合利巴韦林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展。

    2015年06期 v.7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7 ]
  • 比索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血尿酸及心功能的影响

    王洪如;黄国明;乔怀宇;郑春辉;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尿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104),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血尿酸、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及心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有效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6期 v.7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0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

    2015年06期 v.7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