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彦丽;王全义;王信;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7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研究组患者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变化、远期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扫清数量、宫旁及阴道切除长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尿流动力学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1年较术后3个月显著回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I-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各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虽然手术流程更为复杂,但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5 ] - 陈丽霞;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LEEP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9 ] - 刘永平;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中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21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氧分压、氧饱和度、血小板计数、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比值(Pp/Ps)及围生儿与妊娠结局。结果轻、中度组心功能Ⅰ级患者多于重度组,心功能Ⅳ级患者少于重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氧分压、氧饱和度、血小板计数较轻、中度组明显降低,Pp/Ps较轻、中度组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足月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轻、中度组(P<0.05),早产、医源性流产、新生儿窒息、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足月分娩、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医源性流产、新生儿窒息、孕妇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是母婴安全的高危因素。肺动脉压力越高,孕产妇的死亡率、早产率、流产率及低体重儿出生率越高。但对于轻、中度肺动脉高压孕妇经过积极处理仍有望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2015年07期 v.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8 ] - 石永云;许传奎;吕发辉;王晓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子宫腺肌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开腹组(开腹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和腹腔镜组(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1次/天,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痛经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痛经改善率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2015年07期 v.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6 ] - 张卫强;刘克强;裴迎新;赵京;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改进方法在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16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8例术后采用单胸腔引流管引流,胸腔引流量≤300 ml/24h时拔除引流管(改进组),78例术后采用常规方法引流,胸腔引流量≤100 ml/24h时拔除引流管(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及拔管后胸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进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略低于常规组(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拔管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后单管胸腔引流是有效的,将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指征设定为引流量≤300 ml/24h是可行的,并不增加术后胸部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2015年07期 v.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5 ] - 汪湍;帅建军;李莉;蔡斌;晋婉露;文智;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FFDM及CDFI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于术前行FFDM及CDFI检查的435例乳腺癌患者和239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FFDM、CDF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一步分析FFDM及CDFI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结果 FFDM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高于CDFI,FFDM+CD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高于单独诊断。FFDM、CDFI、病理检查结果均一致的患者,乳腺良/恶性病变的FFDM及CDFI特征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及浸润、结构扭曲及钙化的比例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浸润及小分叶、回声不均匀、钙化、血流信号2~4级的比例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结论 FFDM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FFDM与CDFI联合检查对乳腺癌及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的诊断均优于单独诊断。乳腺病变中FFDM及CDFI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2015年07期 v.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 ] - 耿林;王万垠;王锐;胡涛;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对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炎性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110例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行鼻胃减压管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奥曲肽+鼻胃减压管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可积极改善腹部手术致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性指标及预后,快速缓解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 ] - 吴孝安;张书民;陈志刚;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calculus of intrahepatic duct,CID)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首次手术方法不同将本院收治的6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胆瘘、术后出血、腹腔囊肿)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切口感染以及术后1年随访的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均比较满意。
2015年07期 v.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8 ] - 薛峰;尹继炜;王伯庆;
目的分析不同外科治疗手段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为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手段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患者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生存率低于B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能够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短期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5年07期 v.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刘艳石;稽巍;闫智涛;王虹剑;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90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脂各项指标及hs-CRP表达水平。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与总胆固醇(CH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HD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2组各项血脂指标及hs-CRP异常检出率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高TG、高LDL-C是糖代谢异常者血脂代谢的典型特征,联合CHO、HDL-C、hs-CRP各项指标可以评估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受损情况,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5年07期 v.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9 ] - 范严严;刘媛;陈易华;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持续感染时间﹑病毒载量与宫颈癌病变的相关性,拟为宫颈癌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96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BS诊断系统为临床诊断标准,分析不同程度宫颈上皮病变患者感染HPV类型、持续感染时间、病毒载量的差异。结果 1在1096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率约为83.49%(915/1096),其中宫颈上皮病变所占比例较大,为80.47%(882/1096);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上皮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123,P=0.00),与病毒感染类型呈正相关(r=0.129,P=0.00);宫颈腺体病变与HPV感染无关,但感染后病变程度与HPV类型相关(r=0.167,P=0.023)。2不同程度宫颈上皮病变患者HPV病毒载量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无相关性,与低危型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88,P=0.00);在不同程度宫颈腺体病变患者中,未发现差异。3不同程度宫颈上皮病变患者HPV持续感染时间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与HPV感染时间呈正相关,且与低危型HPV病毒载量相关性较高,但在宫颈腺体病变中未发现差异。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HPV感染类型、感染时间以及病毒载量与宫颈上皮病变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在感染低危型HPV的宫颈上皮病变患者中,病毒高载量与上皮病变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的预防性诊疗中,除对HPV进行定期筛查外,更应加强对HPV感染病史的详细分析以及病毒载量的调查,以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2015年07期 v.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2 ] - 陈瑛;刘彩宁;雷涛;朱利飞;高雁;汪越君;闫小妮;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孕中晚期正常胎儿静脉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其与胎儿右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产检的500例健康孕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据,记录并总结不同孕周胎儿腔静脉血流情况和三尖瓣瓣口血流速度,分析腔静脉频谱峰值、三尖瓣血流频谱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胎儿上、下腔静脉内径及显示长度与孕周呈正相关(P<0.01);S波、D波及A波流速均随孕周的增大而增加(P<0.05);下腔静脉与上腔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相似,但方向相反,下腔静脉血流速度略高于上腔静脉;孕中晚期正常胎儿三尖瓣瓣口血流速度E峰<A峰,E峰血流速度随孕周增加而增大,而A峰血流速度变化不明显,E/A值与孕周呈正相关(P<0.01);三尖瓣瓣环Ea值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呈线性正相关(P<0.01);上腔静脉D波速度与三尖瓣E峰、Ea峰呈正相关,A波速度与三尖瓣A峰值呈正相关,上腔静脉D/A与三尖瓣E/A值呈正相关,下腔静脉D波速度与三尖瓣E峰、Ea峰呈正相关,A波速度与三尖瓣A峰值呈正相关,下腔静脉D/A与三尖瓣E/A值呈正相关,下腔静脉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趋势同上腔静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孕中晚期正常胎儿腔静脉血流情况,可进一步判断其右心功能,胎儿腔静脉可伴随孕周增加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腔静脉内径与血流速度也随之增加,在评价正常胎儿右心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科学性,但右心功能异常评价指标尚未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2015年07期 v.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7 ] - 刘接班;李瑞花;张亚莉;
目的观察分析微移植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进行微移植治疗的40例老年AML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26.3%),部分缓解24例(63.2%),未缓解4例(10.5%),总有效率为89.5%。对38例患者随访2年,患者2年无病生存18例(47.4%)。治疗后,患者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环境状况及总体感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微移植方案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具有较高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较轻,是目前治疗老年AML新的有效方法。
2015年07期 v.7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6 ] - 王浩;谢佳;刘秋艳;刘锋;宋艳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78例明确诊断为M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均给予地西他滨治疗,A组患者给药剂量为15 mg/(m2·d),静脉滴注>1小时,每周5天;B组为20 mg/(m2·d),静脉滴注>1小时,每周5天;C组为25 mg/(m2·d),静脉滴注>1小时,每周5天;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VEGF水平低于A、C组(P<0.05)。A组显效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57.69%;B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46%,C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77%,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能够有效治疗MDS,剂量为20 mg/(m2·d)其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最佳。
2015年07期 v.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1 ] - 刘大双;梁莉;梁艳;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长期腹膜透析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后,评价患者营养情况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PD患者透析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4.2%,透析后6个月和12个月患者血清白蛋白(Alb)、体质指数(BMI)、中臂肌围(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较透析前均明显改善(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8.4%和29.0%,与透析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影响CAPD患者营养状况单因素分析初筛出9个相关因素,分别为年龄、抑郁程度、Alb水平、合并急性并发症、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蛋白质摄入量(DP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HCO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急性并发症、Alb<20 g/L、DPI<0.5 g/(kg·d)和hs-CRP≥3 mg/L为CA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急性并发症、Alb<20 g/L、DPI<0.5 g/(kg·d)和hs-CRP≥3 mg/L是CA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对患者的个性化管理、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是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2015年07期 v.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6 ] - 李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IMN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4/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IMN,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1 ] - 徐丹;王婧;廖华伟;刘晓惠;冯江超;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诱导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的AK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指标、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及AKI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素氮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NGA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小时、48小时40 mg阿托伐他汀组患者NGAL水平较20 mg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降低(P<0.05);40 mg阿托伐他汀组4例(8.0%)患者发生AKI,20 mg阿托伐他汀组10例(20.0%)患者发生AKI,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0020,P=0.0143)。结论 PCI术前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KI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周曼玲;魏翔;朱学海;潘友民;王海灏;
目的探讨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心脏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实施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62例患者中6例失访,其余56例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23例)、参考对照组(14例)和干预组(19例)。三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皮质类固醇激素)。空白对照组患者保持免疫抑制方案不变,不进行其他干预;参考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干预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同时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术后均随访6~24个月,评估三组患者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移植心脏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感染、高血脂、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参考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参考对照组患者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移植术后生存率和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并不会显著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但能明显减少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联合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能有效预防心脏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实惠的预防手段。
2015年07期 v.7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范灵;陈俊名;淳林;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腹腔镜组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CME,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中间入路根治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切面评级、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系膜内面、系膜平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固有肌层平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4,P>0.05)结论腹腔镜CME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 杨军琪;张有为;李小宏;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清创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4%(40/51),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3.6±4.1)天;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2/5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6.0±3.8)天;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疗效确切,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9 ] - 刘春喜;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72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超声骨刀行颌骨囊肿切除,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骨科手术器械行颌骨囊肿切除。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一期愈合,无瘘口或裂开发生。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率及术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囊腔缩小幅度、骨质增生厚度及骨密度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囊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8.1269,P=0.0044)。结论超声骨刀治疗颌骨囊肿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避免伤及颌面部重要解剖结构,且近期疗效确切,远期也可极大遏制囊肿复发。
2015年07期 v.7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邓金勇;李艳莉;
目的观察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修补根管侧穿、髓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68例根管侧穿、髓底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研究组患者应用MTA实施穿孔修补术,对照组患者应用光固化氢氧化钙实施穿孔修补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76/8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60/84)](P<0.05)。穿孔直径<2 mm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8/48),显著高于穿孔直径≥2 mm患者[77.78%(28/36)](P<0.05)。医源性穿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7/47),显著高于龋源性穿孔患者[78.38%(29/37)](P<0.05)。结论 MTA修补根管侧穿、髓底穿孔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穿孔直径<2 mm的患牙及医源性穿孔的患牙治疗方面具有极显著的临床价值。
2015年07期 v.7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 岳丽娟;侯新丽;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放疗科和肿瘤内科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分次放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分次放疗同步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放疗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近/远期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6.0%(96/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0%(87/100)](P<0.05)。两组患者颈部皮肤损害、口腔黏膜损害及鼻腔黏膜损害发生等级、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能够改善临床效果及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9 ] - 王丽强;杨秀婷;林思彤;玄延花;
目的探析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胸段食管癌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8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深部热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效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28/43)](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43/43),对照组为90.70%(39/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失访病例。研究组患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癌灶扩散率分别为62.79%、25.58%、25.58%,对照组分别为51.16%、27.91%、32.5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可显著提高胸段食管癌近期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治疗本身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食管癌的远期疗效无明显提升作用。
2015年07期 v.7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6 ] - 郝琎琎;邱奕宁;金润铭;
目的观察治疗剂量的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肝脏毒性。方法观察本院儿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使用培门冬酶化疗的48例ALL患儿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并动态监测患儿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48例患儿中28例出现肝损伤,其中22例有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肝肿大及黄疸为主;应用培门冬酶治疗前后,患儿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蛋白等无明显变化;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第1周升高,第2周明显升高,第3周恢复正常;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水平第2周轻度升高,清蛋白水平第2周轻中度下降,且均能于3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培门冬酶治疗儿童ALL引起的肝损伤以消化道症状及肝脏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肝损伤程度较轻,经治疗一般均能恢复正常,但应动态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
2015年07期 v.7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3 ] - 贾娟;邢铁艳;薛世民;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全身组、吸入组及对照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全身组患者口服甲泼尼龙,吸入组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患者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治疗7天后评价三组患者的通气功能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全身组与吸入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身组与吸入组患者治疗后通气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全身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吸入组与对照组(P<0.01),而吸入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老年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能够达到与口服糖皮质激素相同的效果,同时对血糖控制不存在明显影响。
2015年07期 v.7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9 ] - 张玉红;
目的对比不同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效果,并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分析药物成本-效果(C/E)。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CAP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C、D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B组患者给予盐酸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C组患者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D组患者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7天,结束后比较四组疗效并分析C/E。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50%(33/40),B组为85.00%(34/40),C组为95.00%(38/40),D组为95.00%(38/40),四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C/E最低,为4.68,B组为5.35,C组为5.48,D组最高,为21.58,A、B、C、D组的药物C/E依次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B、C、D组患者的敏感度依次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CAP的C/E最低,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加替沙星ΔC/ΔE最低,是最佳的替代选择。
2015年07期 v.7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闫卫军;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急诊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7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和BN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明显升高,两组BNP均明显降低,观察组LVEF和BNP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复发率为4.44%,死亡率为2.22%;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复发率为26.67%,死亡率为2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高,心力衰竭复发率和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7期 v.7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