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洁;陈璐璐;胡帝;曾天舒;廖云飞;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孕24周起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的693例单胎自然受孕孕妇的临床资料,检测孕晚期孕妇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分娩后即刻脐血血糖及脐血胰岛素水平。分析孕中期50 g GCT血糖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50 g GCT血糖水平分组:剖宫产的发生率随孕妇血糖水平升高而逐渐下降(P=0.000)。随孕妇血糖水平升高,妊娠高血压、剖宫产、早产及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无固定优势趋势。但从第3组开始,患妊娠高血压的可能性递增,早产发生的可能性也呈递增趋势,剖宫产发生的可能性呈递减趋势,而第4组LGA发生率最高。FBG水平分组:剖宫产和早产的发生率在不同血糖水平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剖宫产发生的可能性随FBG的升高而递减,从第3组开始,患妊娠高血压的可能性递增,早产发生的可能性亦递增,而第5组LGA发生率最高。孕中期50 g GCT血糖水平与母亲胰岛素、脐血胰岛素、脐血血糖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孕晚期FBG水平与母亲胰岛素、脐血胰岛素、脐血血糖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02、0.080、0.159。按孕晚期FBG分组,母亲胰岛素及脐血胰岛素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在一定血糖范围内,LGA发生的可能性随孕中期50 g GCT血糖升高而升高。而随着孕期血糖升高,妊娠高血压及早产发生的可能性呈相似变化,剖宫产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2015年08期 v.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4 ] - 高静;李新岩;王敏哲;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年龄≥60岁、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8%~11%、单独使用甘精胰岛素或联合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沙格列汀+甘精胰岛素(Sax+Gl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Aca+Gl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BG)、Hb A1c、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FBG、2h BG、Hb A1c水平均较基线水平降低(P<0.05),低血糖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和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15年08期 v.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2 ] - 覃淼;
目的对比分析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56例合并高血压且需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A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B组患者给予喉罩置入,分别进行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血管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2、T4时刻,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与平均动脉压(MAP)均较其他时刻升高(P<0.05),且A组增幅更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脉博血氧饱和度(Sp O2)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喉罩置入下行全身麻醉手术,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造成的影响更小。
2015年08期 v.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潘桂芳;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疗效。方法将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出现寒战的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产妇采取相同硬膜外麻醉及体温护理措施。A组产妇给予异丙酚治疗,B组产妇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C组产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围术期三组产妇生理指标及抗寒战效果。结果三组产妇围术期各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寒战不同分级分布亦无显著差异(P>0.05);A组产妇抗寒战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且寒战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对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异丙酚具有与右美托咪定相近的安全性,但其抗寒战效果及起效时间优于右美托咪定。
2015年08期 v.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凌建忠;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七氟醚吸入诱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0.15 ng/ml)、Ⅱ组(0.20 ng/ml)及Ⅲ组(0.25 ng/ml),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分析三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10分钟(T0)、插管前(T1)及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T0时刻,三组患者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T0时刻相比,三组患者MAP及HR在T1时刻均显著下降(P<0.05);与T1时刻相比,Ⅰ、Ⅱ组患者MAP及HR在T2时刻显著升高(P<0.05),而Ⅲ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Ⅲ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NI<60的时间显著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 0.25 ng/ml舒芬太尼靶控输注可有效抑制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2015年08期 v.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6 ] - 于海;张宝和;徐洪涛;黄火高;王吉;连士杰;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的患病率,探讨MA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4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本院体检的1086例中老年人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测定受试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uria to creatinine ratio,ACR)。统计调查人群中MAU患病率,对可能影响ACR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受检者中MAU检出率为12.80%(139/1086),其中,男性检出率为12.18%(119/977),女性检出率为18.35%(20/109),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受检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空腹血糖(OR=1.533)、腰围(OR=1.033)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尽早干预,延缓肾脏病进展。
2015年08期 v.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5 ] - 陆秀琴;邹圣强;杨聪;潘洪秋;林征;
目的调查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患者身心状况和应对方式,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92例MDR-TB患者的身心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MDR-TB患者SCL-90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P<0.05)。MDR-TB患者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低于常模,"回避"和"屈服"评分高于常模(P<0.05)。结论 MDR-TB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对疾病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医务人员应帮助MDR-TB患者改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愈率。
2015年08期 v.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景莉;王秦;袁凯锋;吴鹏强;李晓明;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0例APL患者,按照不同诱导缓解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维A酸组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以及获得CR所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通过比较三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复发率,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结果维A酸组与ATO组患者CR均优于化疗组(P<0.05),患者获得CR所需时间均短于化疗组(P<0.05)。化疗组患者普遍出现口干头痛,部分患者存在骨髓抑制、皮疹等不良反应;维A酸组患者不良反应以高白细胞血症为主,同时出现维A酸综合征;ATO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化疗组患者复发率高于维A酸组和ATO组(P<0.05),5年总生存率低于维A酸组和ATO组(P<0.05),维A酸组与ATO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A酸联合化疗药物或ATO均能够获得较好的远期及近期疗效。
2015年08期 v.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梁艳艳;张孝常;李淑美;张芳;步云文;凌;郝云良;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化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变化、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VEGF及b F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b F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急性白血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08期 v.7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王政;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治疗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本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结肠癌根治术后常规输液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输入30%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同时辅助其他营养液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部分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06,P=0.012);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清蛋白、清蛋白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Ig A)明显优于对照组(t=14.316,P<0.001)。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供给,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15年08期 v.7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0 ] - 胡庆;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精确放疗的预后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治疗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33例术后精确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1、3、5年生存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对各组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633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其中1年生存574例(90.7%),3年生存375例(59.2%),5年生存289例(45.7%),平均生存期为(46.9±8.2)个月;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0 cm、淋巴结转移数量≥3枚及TNM分期Ⅲ/Ⅳ期是导致胸段食管癌术后精确放疗预后较差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术后精确放疗在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方面具有一定意义,而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较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应酌情增加上述患者的淋巴清扫区域和放疗范围,以减少癌细胞转移,改善其生存质量。
2015年08期 v.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黄彩英;
目的分析经导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4例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免疫功能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分级。结果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1个月后AST水平恢复正常,ALT、TBIL水平仍高于正常值。治疗后CD3+T、CD4+T、CD4+T/CD8+T均逐渐上升,CD8+T逐渐下降(P<0.05)。10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9例,稳定71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96.2%。多数患者不良反应分级集中于I级。104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8.1%(102/104)、89.4%(93/104)、74.0%(77/104)。结论 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5年08期 v.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周小锐;刘家国;赵猛;罗斌;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18例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38.7岁。AO/ASIF分型:C1型4例,C2型8例,C3型6例。对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手术疗效等进行评价。结果 18例患者均完成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5.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9.8个月,平均5.1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未出现鹰嘴截骨的相关并发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为63~98分,平均(87.4±5.3)分,优9例,良7例,可1例,差1例;肘关节屈曲80°~145°,平均(129.2±13.8)°,伸直5°~40°,平均(18.4±8.2)°;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优10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具有显露充分、直视下良好整复关节面、内固定坚强可靠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2015年08期 v.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李凯;
目的探究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9例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断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59例患者中感染15例,4例为浅表感染,11例为深部感染;15例中12例细菌培养阳性,其中3例为混合细菌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切口距肛门距离、糖尿病病史、肿瘤最大直径>10 cm、术中术后直肠破裂、应用内固定物、术后脑脊液漏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其余因素与切口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区曾接受放疗、应用内固定物、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时间、糖尿病病史、术后脑脊液漏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骶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避免或减轻以上独立危险因素,减少患者切口感染风险。
2015年08期 v.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9 ] - 马江卫;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外固定支架组及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外固定支架组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桡骨短缩优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治疗满意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283,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较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8期 v.7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1 ] - 王军;鲁敏;
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内固定方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掌背侧联合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影像学评价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影像学评价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2.25,P<0.05)。结论掌背侧联合内固定方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有效改善腕关节功能,加快骨折愈合进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08期 v.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李高;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联合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接受胸、腹腔镜联合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腔镜联合术组与开放手术组。腔镜联合术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治疗,开放手术组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3、5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0天用力肺活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年和3年死亡率。结果腔镜联合术组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3、5天VAS评分、术后10天FVC%、FEV1%、Sa O2、Pa O2、并发症总发生率、1年和3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8期 v.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王建;李庆士;李龙海;胡冬梅;董葆;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Ig A肾病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277例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肾脏病理检查,分析病理分型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轻度系膜增生性Ig A肾病、中度系膜增生性Ig A肾病、局灶增生性Ig A肾病伴缺血性肾损伤、局灶增生硬化性Ig A肾病伴部分新月体形成、局灶增生性Ig A肾病伴急性肾小管损伤、局灶增生性Ig A肾病伴部分肾小球硬化、局灶增生性Ig A肾病分别占11.91%、0.36%、3.61%、0.72%、3.61%、4.33%、63.54%,后五种分型Ig A肾病患者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前两种分型;不同病理分型Ig A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病理分型Ig A肾病临床表现差异较明显,及时行肾穿刺活检对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8期 v.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曹丹;何云;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碳酸钙组、碳酸镧组及联合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碳酸钙组和碳酸镧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碳酸镧组与联合组患者血磷水平均明显低于碳酸钙组(P<0.05),联合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均明显低于碳酸钙组和碳酸镧组(P<0.05),其余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磷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明显优于碳酸钙组及碳酸镧组,联合使用碳酸钙与碳酸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患者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
2015年08期 v.7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帕尔哈提·塔衣尔;再努热木·艾则孜;梁杰;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浆BNP、血尿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左心室超声参数正常组与异常组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分析其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LADd、LV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左心室超声参数异常组患者血浆BNP、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血尿酸水平、LADd和LV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LADd和LV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升高程度越大提示心功能越差,可以作为心功能的预测指标。
2015年08期 v.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2 ] - 杨德庆;曲红光;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6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缩短,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并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5年08期 v.7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1 ] - 李妘;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处理子宫肌瘤后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单发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采取子宫全切术,B组患者采取次全子宫切除术,C组患者采取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6、12、24个月A、B组患者FSH和L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E2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C组患者术后FSH、LH及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6、12、24个月A、B组患者FSH和LH水平均高于C组,E2水平低于C组(P<0.05)。结论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具有明显影响,降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子宫肌瘤患者选择子宫切除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引起性激素分泌失衡。
2015年08期 v.7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2 ] - 陈玉花;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正常率和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宫术与电切术均为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术式,但宫腔镜下电切术可显著缓解症状,术后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治疗术式。
2015年08期 v.7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6 ] - 张雪琳;景阳;
目的对老年鼻出血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老年人鼻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本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120例老年鼻出血患者(病例组)进行调查,并按照1︰1比例另选本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120例非鼻出血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鼻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鼻出血患者主要分布于71~80岁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冬季患病人数构成比最高,其次为春季;出血部位主要为鼻中隔利特尔区,合并一种或多种疾病的患者比例为67.50%。病例组患者伴随疾病中血液病、高血压、鼻部炎症、糖尿病、鼻中隔利特尔区偏曲、鼻咽部肿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病、高血压、鼻部炎症、鼻中隔利特尔区偏曲、鼻咽部肿瘤是老年鼻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群鼻出血好发于71~80岁年龄段,春、冬季发病率较高,伴随血液病、高血压、鼻部炎症、鼻中隔利特尔区偏曲、鼻咽部肿瘤是老年鼻出血的危险因素。
2015年08期 v.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4 ] - 何菁;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在先天性内斜视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内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内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调整缝线的内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斜视角变化、眼位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前斜视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患儿斜视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过矫率及欠矫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正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95,P=0.682)。结论可调整缝线技术能够改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08期 v.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侯宏亮;王丽;李娜;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在单牙种植术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及对患者修复体牙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牙种植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使用引导骨再生膜材料不同分为钛膜(TM)组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ADMM)组,比较两组患者引导骨再生与牙种植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种植体修复6个月后牙龈生长状况。结果 ADMM组患者植骨厚度与骨厚度均显著厚于TM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TM组(P<0.05)。ADMM组患者膜暴露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M组(P<0.05)。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DMM组患者龈缘对称率显著高于TM组,牙龈退缩长度显著短于TM组(P<0.05)。两组患者PI评分均未出现4分者,ADMM组患者PI评分显著高于TM组(P<0.05)。结论 ADMM引导骨再生成功率高,患者牙龈恢复良好,牙龈美容效果好,是一种适宜人体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膜修复材料。
2015年08期 v.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陆爽;邓洁;李艳;张明谦;
目的探讨micro RNA-155(mi R-155)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急诊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CS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对照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正常组。取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分离获取单核细胞。采用Trizol RNA提取方法和micro RNA快速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单核细胞及血浆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检测mi R-155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mi R-155的表达差异;同时结合各组研究对象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B型利钠肽(NT-BNP)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临床资料探讨mi R-155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病后2、6、12、24小时血浆及单核细胞中mi R-155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血浆IL-17、NT-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及单核细胞中mi R-155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均显著降低,同时血浆IL-17、NT-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提示mi R-155通过参与炎性反应在ACS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08期 v.7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马科党;李美红;
目的调查分析白癜风患病人群常见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白癜风患病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皮肤科就诊的978例白癜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入选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情况、患者一级亲属患病情况等。结果 978例白癜风患者中,有家族史患者174例(17.8%);有家族史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无家族史患者,平均病程长于无家族史患者(P<0.05);白癜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荨麻疹、斑秃、银屑病患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白癜风患者一级亲属中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荨麻疹、斑秃患病率均高于普通人群;有家族史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荨麻疹、斑秃、银屑病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患者(P<0.05)。结论遗传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与白癜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白癜风可能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2015年08期 v.7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6 ] - 吴静;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小儿慢性癫痫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4例慢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818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572,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小儿慢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卡马西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防治小儿慢性癫痫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08期 v.7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4 ] - 周蜜娟;章荣;易小荷;李艳;李威;
目的探讨音频电透泼尼松龙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音频电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音频电透泼尼松龙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音频电透泼尼松龙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8期 v.7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