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专题笔谈_肌萎缩侧索硬化

  •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疼痛问题

    王一凡;樊东升;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脑皮质锥体细胞、锥体束、脑干运动神经元及脊髓前角细胞,临床上兼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由于损害部位不同,常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吞咽困难、锥体束征等,感觉系统一般不受累。ALS发病率约为1.5/10万,患病率约为4~6/10万,多数患者3年左右因呼

    2015年09期 v.7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后因素

    张斌;樊东升;

    <正>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选择性累及锥体束、脑干运动核团和脊髓前角细胞,临床表现为四肢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痉挛及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等。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亦无可治愈的方法[1]。尽管大多数国内外研究显示该病中位生存期为3~5年,但不同患者预后差异很大,约10%~20%的患者生存期>5年,

    2015年09期 v.7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邓畔;樊东升;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对其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2年本院神经内科ALS数据库资料,根据国际E1 Escorial诊断标准入选并随访全部患者,采用统一设计的病例报告表(CRF)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将用力肺活量(FVC)≥50%或临床尚无呼吸困难症状时开始使用NIPPV治疗的患者纳入早期使用组、FVC<50%或临床已有呼吸困难症状时开始使用NIPPV治疗的患者纳入晚期使用组。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变化信息。结果1697例ALS患者中,208例使用了NIPPV治疗,其中,有完整FVC或呼吸困难症状资料者147例,早期使用组47例,晚期使用组100例,两组患者在诊断分型、起病部位、确诊延迟时间、开始使用NIPPV治疗时的球部症状、体质指数(BMI)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将两组按1︰1进行巢式配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FVC 50%和呼吸症状作为使用NIPPV治疗的指标对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结论依据FVC 50%和呼吸症状作为使用NIPPV治疗的指标并未明显延长ALS患者的生存时间。

    2015年09期 v.7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集光盘、纸版导读、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电子期刊,现为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

    2015年09期 v.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2015第七届国际心脏病大会会议通知

    <正>展望未来,昂扬奋进,展翅腾飞,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学术和临床诊治发展,第七届国际心脏病大会(ICC)将于2015年12月4~6日在上海举行,我们非常荣幸地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走过硕果累累的六年,ICC将再一次走在心脏病学研究与交流的前沿,为国内专家、学

    2015年09期 v.7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年12期重点号安排

    <正>~~

    2015年09期 v.7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第三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关节镜及其冲击波复合疗法治疗骨肌疾病学习班

    <正>2015年12月19~20日北京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015-04-07-332国)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武警总医院承办、《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关节镜及其冲击波复合疗法治疗骨肌疾病学习班"将于2015年12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国研究型

    2015年09期 v.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征稿启示

    <正>《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承办并编辑出版的发育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30日,季刊,64页,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5340,CNII-9335/R。2013年6月被《中国核

    2015年09期 v.7 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肝脏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肝脏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

    2015年09期 v.7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启事

    <正>《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配纸质导读的血管外科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担任主编,著名血管外科学专家汪忠镐院士、王玉琦教授担任名誉主编。2014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5年09期 v.7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论著

  • 二甲双胍对缺氧状态下高血糖诱导N9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陈丽;李晓青;种莉;刘鹏;侯辰;张李娜;李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缺氧状态下高血糖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9小胶质细胞分为四组:正常血糖组、正常血糖+二甲双胍组、高血糖组、高血糖+二甲双胍组。正常血糖+二甲双胍组与高血糖+二甲双胍组细胞均加入2 mmol/L二甲双胍处理12小时,四组细胞均进行缺氧处理24小时(3%O2)。采用小干扰RNA(si RNA)靶向沉默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α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细胞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水平。结果二甲双胍对缺氧状态下高血糖诱导的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蛋白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高血糖组IL-6、IL-1β、TNF-αm RNA及蛋白分泌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二甲双胍组IL-6、IL-1β、TNF-α蛋白分泌水平低于高血糖组(P<0.05);正常血糖组与正常血糖+二甲双胍组IL-6、IL-1β、TNF-α蛋白分泌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沉默AMPKα1能够上调高血糖+二甲双胍状态下IL-6、IL-1β、TNF-α蛋白分泌水平,与仅转染si-control细胞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缺氧状态下高血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释放,而AMPKα1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15年09期 v.7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诊治分析

    侯瑞华;张建军;鱼海;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临床诊治要点,为制订临床诊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1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起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随访结果,探讨ALS的临床诊治策略。结果87.80%的患者为隐袭发病,78.05%的患者首发症状为肌无力,60.97%的患者发病部位为上肢,46.34%的患者表现为上肢肌无力,65.85%的患者有肌肉震颤表现,上肢肌萎缩(19.51%)、下肢肌萎缩(12.20%)和全身肌肉萎缩(12.20%)较常见。颅神经损害以舌咽、迷走神经损害(14.63%)常见,65.85%的患者表现为肌张力减低,65.85%的患者表现为锥体束损害。所有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5.38±10.51)天;死亡1例,37例患者的病情好转后出院,3例带呼吸机出院。随访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5例病情无明显进展,30例病情进展,5例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ALS是一种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肌电图等检查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2015年09期 v.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彭华;邱俊;易勇;丁常云;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38例纳入研究组,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其分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8分)65例,中型颅脑损伤(GCS评分9~12分)55例,轻型颅脑损伤(GCS评分13~15分)18例。另选同期本院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不同程度和不同预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重型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残疾和死亡及植物状态生存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而轻度残疾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水平有所提高,但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效控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减少患者继发性脑损伤,改善预后。

    2015年09期 v.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9 ]
  • 高压氧联合厄贝沙坦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

    马丽芬;刘彦君;苏振丽;郑瑜;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厄贝沙坦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高压氧干预,1次/天,10天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1次/天,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等降糖药物治疗。随访3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微血管病变及血糖情况。结果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逐渐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ng rate,UAER)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对照组患者UAER上升速度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下降速度快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Ⅰ期和1例Ⅱ期视网膜病变,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Ⅰ期、3例Ⅱ期和1例Ⅲ期视网膜病变(χ2=4.90,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更好地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2015年09期 v.7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2 ]
  • 胰岛素泵治疗重症糖尿病患者120例临床分析

    陈桂芝;陈亚倩;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重症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重症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及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维持达标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及睡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维持达标血糖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96,P=0.009)。结论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胰岛素泵更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和减少并发症。

    2015年09期 v.7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不同方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凌丽;

    目的对比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B组患者每日三餐前予以门冬胰岛素+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C组患者三餐前予以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三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FPG、2h 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FPG及2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组低于B、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Hb A1c、HOMA-I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92,P=0.072)。结论门冬胰岛素基础剂量与餐前剂量1︰1注射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能够更加迅速地控制血糖水平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1 ]
  • 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探究

    明亚玲;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孕周<12周)、B组(孕周13~28周)、C组(孕周>29周),比较三组患者妊娠结局、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母婴RPR滴度。结果三组患者足月分娩率、早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三组低体重儿、流产、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中均为正常新生儿,B组和C组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分别为2.85%和20.00%,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中RPR滴度<1︰8者比例最高,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及科学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梅毒患者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早产率以及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率,对新生儿预后意义重大,安全性高。

    2015年09期 v.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3 ]
  • 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酶水平的影响研究

    范小康;

    目的研究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14例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心率加快、呼吸加速、肺部啰音、烦躁的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伴心力衰竭,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患儿生命体征,逆转心力衰竭状态,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8 ]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马永梅;陈霞;王彩梅;樊英;薛坤;

    目的研究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减少抗生素整体用量,同时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年09期 v.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4 ]
  •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研究

    杨向东;徐建中;周凯;陈芳芳;

    目的探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与改良Duhamel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2012年本院收治并行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13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行改良Duhamel根治术的6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纳入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前准备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小肠结肠炎、肠梗阻、污粪与便失禁、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直肠后鞘不切开及切开范围较小的患儿小肠结肠炎及便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与改良Duhamel根治术相比,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术中应尽量完全切开直肠后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15年09期 v.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2 ]
  • 自体听骨与人工听骨植入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李树正;

    目的观察比较自体听骨与人工听骨植入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于本院行听骨链重建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按平行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自体组(自体听骨植入,41例)和人工组(人工听骨植入,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腔愈合时间、干耳发生率、气/骨导听力变化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腔愈合时间和干耳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自体组患者气导听阈值下降幅度大于人工组(P<0.05),气导提高20 d B以上耳数多于人工组(P<0.05),骨导提高率高于人工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人工组(P<0.05)。结论自体听骨植入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临床疗效优于人工听骨植入。

    2015年09期 v.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8 ]
  • 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彭莉;

    目的探讨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接诊的16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喉镜下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效果、嗓音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3年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简单型及复杂型息肉患者基音频率微扰、基音振幅微扰及声门嗓音指标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3年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声带息肉的远期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伴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肖斌;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伴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根据OSAHS及高血压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OSAHS伴高血压组(35例)、OSAHS组(32例)、高血压组(31例)及健康对照组(34例)。测定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人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水平。结果 n-CPAP治疗7天后,10例重度OSAHS伴高血压患者血清8-OHd G、ET-1及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血清e NOS水平显著升高(P<0.01),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OSAHS伴高血压组患者血清8-OHd G、ET-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OSAHS组、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清e NOS水平低于OSAHS组、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OSAHS组患者血清8-OHd G和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8-OHd G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1),而血清e NOS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患者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8-OHG、ET-1及VEGF水平在OSAHS伴高血压患者体内升高,而e NOS水平降低,提示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n-CPAP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OSAHS伴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降压措施。

    2015年09期 v.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3 ]
  • 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淡利军;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机替代高压氧治疗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确诊为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机替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神志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志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危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采用呼吸机替代治疗,可有效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神志恢复及住院时间较短,迟发性脑病及后遗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4 ]
  • 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效果分析

    林朱森;刘树元;胡媛琴;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动脉压力(P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FVC、FEV1、Pa O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AP、Pa CO2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078,P=0.6485)。结论米力农能够有效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肺功能及心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王娜;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治疗的94例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情况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 CO2、Pa O2、p 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明显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Pa O2)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Pa 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 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7 ]
  •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

    程守斌;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营养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等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改善AECOPD患者营养状态,减轻体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2 ]
  •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 TLR4 表达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江磊;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对象50例为健康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表面TLR4、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根据预后情况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天和7天血小板计数(PC)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入院后3天PDW、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入院后7天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者自治疗至出院,死亡27例(37.5%)。存活组患者入院时、治疗7天后TLR4、PAC-1阳性表达率、降钙素原(PCT)水平、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TLR4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16,PAC-1的AUC=0.782,PCT的AUC=0.844,预测能力依次为PCT>TLR4>PAC-1。结论脓毒症患者TLR4表达上调伴随血小板活化,TLR4阳性表达率升高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一项辅助指标。

    2015年09期 v.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合的影响

    孙斌;刘娟丽;郑兴;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麻醉完成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后,试验组患者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4 ml/kg),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1 g/kg)。分别监测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分钟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脊液压(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CSFP),计算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记录尿量。采集两组患者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分钟时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 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 O2)及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rate of oxygen,CERO2)。结果与给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MAP、CPP均明显升高(P<0.05),CSFP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30分钟,试验组患者CSF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60分钟,试验组患者MAP、CP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各时间点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Sjv O2均明显增加(P<0.05),而Da-jv O2、CER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可明显降低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改善脑氧代谢。

    2015年09期 v.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三种外固定方法在连枷胸急救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周昆;闫焱;李冰;胡伟;刘霞;夏宗江;刘金耿;

    目的比较三种外固定方法在连枷胸急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连枷胸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钢丝针缝合组(22例)、手巾钳牵引组(25例)及多头带全胸壁带垫加压组(21例)。比较三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疼痛缓解,痊愈出院。钢丝针缝合组和手巾钳牵引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均优于多头带全胸壁带垫加压组(P<0.05)。钢丝针缝合组和手巾钳牵引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多头带全胸壁带垫加压组(P<0.05),多头带全胸壁带垫加压组患者优良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手巾钳牵引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肺部感染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巾钳牵引外固定法在患者受伤后即可行急诊手术,使肋骨骨折复位,迅速纠正胸壁畸形,明显减轻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是连枷胸外伤急救中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5年09期 v.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3 ]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性

    古广强;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JPDD,将其分为JPDD组(46例)与非JPDD组(44例),两组患者均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等检查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胆总管压(CBDP)、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的变化情况及随访1~5年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术前、术后3天,两组患者SOBP、CBD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天及1个月,两组患者SOBP、CBDP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个月,非JPDD组患者SOBP、CBDP均显著低于JPDD组(P<0.05)。非JPD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7天引流量均低于JPDD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TBIL、DBIL、ALT、GGT、AK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非JPDD组降低更明显(P<0.05)。非JPDD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JPDD组(P<0.05)。结论 JPDD与胆总管结石复发具有相关性,可能与JPDD术后胆总管压力升高、引流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2015年09期 v.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段泽敏;李高强;葛满意;方庆山;孙邦建;

    目的分析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和动力髋螺钉(DHS)组,每组各45例。LCP组患者采用LCP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均短于DHS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LCP组患者疼痛、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DHS组(P<0.05),但两组患者活动范围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2015年09期 v.7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2 ]
  • 不同评分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祝东强;

    目的研究不同评分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本院行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际结果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采用计算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POSSUM)系统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预评分,统计不同区段的并发症预测发生例数,结合实际研究中各区段并发症实际发生例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的实际/预测比(O/E)。根据所有患者的整体死亡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对比两组的改良POSSUM(P-POSSUM)、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手术严重性评分(OS)及生理学评分(PS)评分。结果有并发症组患者POSSUM、O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两组患者P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40.5%,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为48.6%,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490,P=0.482)。死亡组患者P-POSSUM、OS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P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为2.7%,实际死亡率为5.4%,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50,P=0.55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OS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P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PACHEⅡ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显著高于实际死亡率(χ2=4.168,P<0.05)。结论 POSSUM评分系统能够准确预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POSSUM评分系统对术后死亡率的预测较为准确,APACHEⅡ评分系统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死亡率无预测价值。

    2015年09期 v.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小剂量肝素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临床效果分析

    张国庆;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血必净。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对照组加用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转归。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D-二聚体(D-D)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SCr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活动性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机体炎性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分析

    袁媛;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左氧氟沙星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8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疗程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四联抗结核标准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治疗组患者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胸腔穿刺抽液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胸腔穿刺抽液量及治疗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于四联抗结核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长疗程左氧氟沙星治疗,与加用短疗程疗效相当,但前者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5年09期 v.7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樊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有血尿史且高度怀疑为膀胱癌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与纤维膀胱镜检查并取组织标本活检,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膀胱癌的检出情况及对膀胱癌不同病灶的发现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诊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果 60例患者中行纤维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后共54例确诊为膀胱癌,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检出膀胱癌患者50例,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与纤维膀胱镜对三角区、右侧壁及左侧壁膀胱癌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50.0%,正确指数为74.0%。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膀胱癌的检出率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5年09期 v.7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林洁;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在宫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接受TVS检查疑似宫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TVS与宫腔镜检查、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TVS宫内占位性病变无病理改变诊断率为10.29%(7/68),宫腔镜检查为14.65%(12/6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学宫内占位性病变无病理改变诊断率为25.00%(17/68),与TVS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TVS诊断符合率为83.61%。血流阻力指数(RI)<0.50的患者恶性宫内占位性病变发生率为66.67%(4/6),RI≥0.50、静脉血流信号、无血流信号的患者恶性宫内占位性病变发生率为1.61%(1/6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VS诊断宫内占位性病变准确度相对较高,且无创、无痛、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宫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对于RI<0.50的宫内占位性病变患者,需结合病理学进一步明确诊断。

    2015年09期 v.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PCI术前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屈宗杰;周大燕;苏勇;王浩;徐强;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应用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本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术前根据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于入院72小时内接受PCI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 TNI)、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及PCI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三组患者CK-MB及hs-CR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患者c TNI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高剂量组患者ALT明显高于术前;高剂量组患者hs-CRP及c TNI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LDL、TC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高剂量组患者LDL达标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χ2=6.524,P=0.012)。三组患者PCI相关的心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患者PCI相关的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

    周发杨;张敬东;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点阵CO2激光治疗4次。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92例患者痊愈18例(19.57%),显效30例(32.61%),有效31例(33.70%),无效13例(14.13%),总有效率为85.87%。不同病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总有效率升高,不同治疗次数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均有红、肿、局部灼热感、轻微疼痛等不适,3例出现轻微感染性脓疱,采用金霉素眼膏外用3天后缓解;1例出现色素沉着,2个月内消退;1例出现持久性潮红,2个月后消退。结论点阵CO2激光治疗面部凹陷性痤疮瘢痕安全有效,推荐采用多次治疗方式。

    2015年09期 v.7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2 ]
  • 血培养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张帆;李从荣;

    目的探讨血培养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临床表现、血培养及治疗结果。结果 72例患者中出现发热64例(88.89%)、脾大27例(37.50%)、栓塞8例(11.11%)、心功能Ⅲ~Ⅵ级22例(30.56%)、死亡4例(5.56%)。41例伴基础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退行性心瓣膜病9例。33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赘生物部位:二尖瓣9例(27.27%)、主动脉瓣8例(24.24%)、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5例(15.15%)、肺动脉瓣7例(21.21%)、三尖瓣4例(12.12%)。血培养阳性患者39例(54.17%)、阴性患者33例(45.83%),其中链球菌感染18例(25.00%)、葡萄球菌感染14例(19.44%)、粪肠球菌感染5例(6.94%)、真菌感染2例(2.78%)。结论超声心动图对病变部位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血培养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细菌感染类型及药物敏感性,对于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积极作用。

    2015年09期 v.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张昆;邹梅;张蓉;韩智晓;苏相飞;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功能量表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症状量表及单一症状量表中疼痛及失眠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体健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可有效改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15年09期 v.7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1 ]
  •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郭向华;魏蔚;李健;宋芹;毛玉景;刘艳;张丽丽;邵莉;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间断性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细胞及免疫因子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补体C3水平、ANA阳性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细胞及免疫因子水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09期 v.7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0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

    2015年09期 v.7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