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斌;刘栋;龙延滨;段降龙;刘思达;
目的探讨腹腔镜造口重建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7例行腹腔镜造口重建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180分钟,平均130分钟;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清肿及感染;3例患者出现腹胀,2~3天排气后缓解;2例患者出现下腹疼痛,给予止痛药物4天后缓解;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门诊随访8个月~4年,均未出现疝复发。结论腹腔镜造口重建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安全可行。
2015年10期 v.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2 ] - 王小林;马任远;杨中民;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迅速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且肿瘤标志物水平下降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2015年10期 v.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周健;辜国军;肖斌;秦易;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内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78,P=0.816)。术后随访3年,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有效清除区域淋巴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15年10期 v.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9 ] - 吴新军;张婷婷;匡玉庭;
目的探讨腹部功能锻炼对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腹部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和饮食,未行功能锻炼指导,正常生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造口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般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前出现任一排便信号时间及出现信号自主控制排便至排出粪便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功能锻炼可明显促进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功能恢复,减少术后造口并发症,且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0期 v.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9 ] - 钟利春;李昌平;
目的探讨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耐受性良好,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杆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可较强抑制病原菌生长,蒙脱石散可有效吸附、消除病原体,增强机体抵抗力。二者联用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程度,减轻细胞炎性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15年10期 v.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1 ] - 赫长胜;岳洪义;薛峰;董科;
目的分析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行规则性肝切除治疗的2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手术范围及临床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84.2±15.6)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4.7±19.9)ml,无术中输血病例,术中均一期切除病变肝脏,术后无结石残留病例,术后病理无恶性病变病例。术后2例患者并发胆漏,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无术后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6~48个月,无结石复发病例。结论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能够去除结石及病灶,切除病变肝脏,防止结石复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5年10期 v.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龚红霞;徐明娟;
目的探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及癌胚抗原(CEA)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卵巢癌且未接受手术的患者75例纳入癌症组,选取妇科良性疾病患者75例纳入良性组,选取健康女性75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E4、CA125、CA19-9及CE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上述4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癌的能力。结果癌症组患者血清HE4、CA125、CA19-9及CE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1),良性组患者血清HE4、CA125、CA19-9及CE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项检测中,HE4及CA125灵敏度明显高于CA19-9与CEA(P<0.05),HE4及CA125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A19-9及CEA(P<0.01);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诊断符合率与HE4及CA125单项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项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对Ⅰ、Ⅱ期卵巢癌的诊断能力均较低,联合检测对Ⅰ、Ⅱ及Ⅲ期卵巢癌的检出能力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结论联合检测HE4、CA125、CA19-9及CEA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同时联合检测对早期卵巢癌的检出能力较好。
2015年10期 v.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5 ] - 陈升平;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单胎初产妇3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将其分为A组(正常,2115例),B组(超重,678例)、C组(肥胖,318例)。根据孕期BMI增幅将其分为D组(898例)、E组(1712例)、F组(501例)。观察并比较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B组与C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E组与F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E组和D组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C组顺产率低于A组和B组(P<0.05);F组剖宫产率高于E组与D组(P<0.05),顺产率低于E组与D组(P<0.05)。结论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和剖宫产率相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孕期BMI并指导产前胎儿体重预测,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避免母婴损害。
2015年10期 v.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曹慧娟;邓文娟;沈七襄;蔡铁良;
目的观察胎盘因素诱发产后出血给予子宫峡部止血带捆扎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行剖宫产术的胎盘异常且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捆扎止血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剖宫产术中未使用弹性止血带,研究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行子宫峡部止血带环形捆扎止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术后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0,P>0.05)。所有患者均未失访,随访期内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且无显著月经失调发生。结论胎盘因素诱发产后出血给予子宫峡部止血带捆扎虽显著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极大地遏制了产后出血,显著减少输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2015年10期 v.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何伟;张莉娜;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进行ESD治疗,评估ESD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ESD,一次性剥离病变成功率为93%,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3.4±8.5)分钟,术后发生胸骨后疼痛45例、穿孔3例、迟发性出血1例、腹痛10例、进食梗阻8例,复发2例,再次行ESD。结论 ESD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值得临床应用。
2015年10期 v.7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 杨哲;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不能手术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ACE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以及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2015年10期 v.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4 ] - 高尔云;李敏;韩小虎;陈丽琼;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晚期大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CD4~+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雷替曲塞与奥沙利铂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0期 v.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范新凤;李艳玲;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易感因素及相关免疫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71例)和非肾损害组(79例),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胱抑素C(Cys-c)、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白三烯B4(LTB4)水平,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易感因素。结果肾损害组患儿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非肾损害组(P<0.05),CD8~+水平显著高于非肾损害组(P<0.05)。肾损害组患儿Cys-c、Ig A、LTB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损害组(P<0.05);两组患儿Ig G、Ig M、IL-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皮疹反复发生>1个月(OR=2.327)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易感因素。结论发生肾损害与非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ys-c、Ig A、LTB4、TNF-α等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皮疹反复发生>1个月是并发肾损害的易感因素。
2015年10期 v.7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 杨轶男;朝鲁门其其格;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明确诊断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予阿司匹林口服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1000 mg/(kg·d),静脉注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黏膜充血、发热、皮疹、手足肿胀及淋巴结肿大的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更好地改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临床症状。
2015年10期 v.7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5 ] - 郑意;
目的观察血浆心肌营养因子-1(C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合并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HIE患儿50例按HIE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正常足月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浆CT-1、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水平;比较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CT-1水平,并分析HIE患儿血浆CT-1与血清CK-MB和CTn I的相关性。结果中/重度组患儿CT-1、CK-MB及CTn I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儿CT-1、CK-MB及CTn 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恢复期血浆CT-1水平均低于急性期(P<0.05),且血浆CT-1水平与血清CK-MB和CTn I水平呈正相关(r=0.564,P=0.000;r=0.624,P=0.000)。结论检测血浆CT-1水平有助于诊断HIE新生儿心肌损伤及判断HIE病情程度。
2015年10期 v.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陈红梅;柏振江;
目的评估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血乳酸水平的预测价值以及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截止预测值。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9例危重病患儿,收集患儿收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最初2小时内动脉血标本,测定乳酸水平,并计算入院后24小时内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结果 1109例危重病患儿中,115例(10.4%)于住院期间死亡。危重病患儿血乳酸水平中位数(四分位距)为3.2 mmol/L(2.2~4.8 mmol/L);859例(77.5%)血乳酸水平>2.0 mmol/L。调整年龄、性别和PRISMⅢ评分后(OR=1.27;P<0.001),入院时血乳酸水平与患儿死亡率显著相关(OR=1.38;95%CI:1.30~1.4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乳酸水平(OR=1.17;95%CI:1.07~1.29;P=0.001),高PRISMⅢ评分(OR=1.15;95%CI:1.11~1.20;P<0.001)以及低血清清蛋白(OR=0.92;95%CI:0.88~0.96;P<0.001)均是影响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乳酸水平对于预测死亡率的意义占曲线下面积(AUC)的0.79(P<0.001),与PRISMⅢ评分所占面积(AUC=0.82;P<0.001)相似,二者AUC比较,P=0.318。血乳酸水平最佳截止值为5.55 mmol/L时,其预测院内死亡率的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86%,且积极和消极的似然比分别为4.5和0.45。结论对于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较高的血乳酸水平是预测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0期 v.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文健;周泽云;
目的探讨血清人基质裂解素(ST2)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ST2水平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T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白细胞计数(WB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T2、hs-CRP水平与ES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T2水平与hs-CRP水平(r=0.52,P<0.05)、ESR(r=0.73,P<0.05)呈正相关。ST2、hs-CRP及ESR是COPD活动度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ST2可作为一种有效评估COPD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测因子,结合hs-CRP及ESR水平的检测更有利于评估COPD患者病情,准确拟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2015年10期 v.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 ] - 包红珠;马壮;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滤过治疗,比较血液滤过前后患者症状变化、电解质、p H变化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血液滤过后患者心率明显下降,血氧分压(PaO_2)和碳酸氢根(HCO_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B型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液滤过后患者血氯、血钙、p H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钾恢复至正常范围。血液滤过后,80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7例(83.75%),因自身原因未完成治疗9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5.00%。结论血液滤过可有效改善重症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0期 v.7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胡运朋;吴丰学;鲁婷;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对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出汗缓解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但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干、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10期 v.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5 ] - 艾山江·吾马尔;努尔买买提·艾则孜;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微量清蛋白尿(MAU)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B组患者认知功能均正常。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MAU水平,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病程、族别、甘油三酯、尿酸及空腹血糖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60岁前工作/劳动性质、文化程度及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均高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与MAU水平升高有关,且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有关。
2015年10期 v.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冉博;刘洪文;张锐东;张尊;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骶椎结核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A、B组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术后3天拍摄床旁腰椎正侧位片,观察内固定及植骨稳定情况,评估下床时间。随访2年,每3个月复查X线胸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肝肾功能。结果 A、B、C三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6.67%、88.24%和86.8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ESR、ESR恢复正常时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骶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丢失度数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评估腰骶椎结核患者术前病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操作简便,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可能更倾向于采用此种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2015年10期 v.7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冯缨缨;钟远;金俊;
目的探究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73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钙补充剂,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鲑鱼降钙素鼻喷剂,试验组患者予以唑来膦酸注射液,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I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M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D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027,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唑来膦酸能够有效增加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BM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0期 v.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4 ] - 陈泉;夏磊;程冠亮;杨秀;祝丹丹;
目的探讨超早期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首次发病且于6小时内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软通道组(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硬通组(硬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6小时内行不同方式微创治疗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肿清除时间、血肿清除率及残余血肿体积。结果治疗后软通道组患者血肿清除时间显著短于硬通道组(P<0.05),同时间点残余血肿体积明显小于硬通道组,血肿清除率高于硬通道组(P<0.05)。软通道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同时间点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超早期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够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血肿压迫时间,减少继发性脑损伤。
2015年10期 v.7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9 ] - 陈晓玲;王洪武;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治疗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HCT、RBC、S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治疗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
2015年10期 v.7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5 ] - 仇丽敏;孙健;柏海;
目的分析微创Mc Keown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诊治的9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 Keown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肺炎、肺不张、吻合口瘘、胸腔积液、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Mc Keown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效果显著,可减少肺炎、肺不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且疾病根除率高,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
2015年10期 v.7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 ] - 张玲;张清禄;
目的研究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分级患者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加和组织学分级的下降而升高(P<0.05)。研究组腺癌患者血清SCCA水平显著低于鳞癌患者(P<0.05),CA125、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5)。研究组腺癌患者血清SCCA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鳞癌患者(P<0.05),CA125、CA19-9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与宫颈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
2015年10期 v.7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 赵文轩;王山军;张瑞娟;苏海生;罗思宁;刘海玲;王增贤;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维A酸相关孤独受体γt(RORγt)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 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重度组)及同期本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三组研究对象静脉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BMC RORγt和Foxp3 m 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和重型组患者PBMC RORγt和Foxp3m RNA表达水平较高(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重度组比较,重型组患者Foxp3 m RNA表达水平较低而RORγt m RNA表达水平较高(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而TGF-β水平显著下降(P<0.05)。RORγt m RNA表达水平与IL-17和TGF-β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Foxp3 m RNA表达水平与IL-17和TGF-β无相关性(P>0.05)。结论 RORγt和Foxp3 m RNA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失衡可能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的原因之一。
2015年10期 v.7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钟燕梅;殷海;冯钰;吴家森;刘柏松;
目的分析比较CO_2激光手术与常规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探讨不同类型声带息肉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184例声带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激光组(CO_2激光手术治疗,86例)和常规组(常规喉镜手术治疗,9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嗓音学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激光组患者术后声带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复杂型息肉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CO_2激光手术与常规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疗效相似,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2015年10期 v.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0 ] - 陈玉湘;马丽娜;薛静;
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本院眼科门诊收治的64例(7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泪道逆行置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6.34±4.12)分钟,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跟踪随访6个月,患者均预后良好,治疗总有效率达97.22%。结论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效果确切,且手术操作相对便捷,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0期 v.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9 ] - 曾秀育;贺修君;刘莉莉;蒋冬梅;
目的探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对膀胱镜活检钳的消毒效果,分析消毒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10年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在膀胱镜活检钳消毒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消毒失败的危险因素。并选取本院2011年购入的240件同批膀胱镜活检钳,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件,分别使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戊二醛浸泡法灭菌,比较两组膀胱镜活检钳的消毒效果。结果 2007~2010年本院共使用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消毒膀胱镜活检钳1852次,其中失败81次(4.4%)。器械存在水滴、残留污点、保护油残留、未使用特卫强包装是导致消毒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膀胱镜活检钳灭菌有效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灭菌周期、污染率、化学物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膀胱镜活检钳灭菌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器械磨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镜活检钳使用寿命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使用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器械成本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在膀胱镜活检钳的消毒中发挥了高效、快速、无毒无污染等多种优势,有利于器械的保护和消毒供应工作的开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失败风险较低,且失败原因均可控,推广可行性高。
2015年10期 v.7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闫骏;朱小军;斯钦布和;王国强;黄勇;吴莉;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15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42,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冲洗时间短、导尿管留置时间短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有效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0期 v.7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1 ] - 崔宝林;任晓菊;
目的分析MHV-3诱导小鼠暴发性肝衰竭机制研究及夏枯草总三萜的改善作用,为肝衰竭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将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夏枯草总三萜组和PD98059组。腹腔注射MHV-3建立小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分析注射MHV-3后各组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肝脏组织中MEK/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ERK信号通路蛋白Ras、Raf、MEK、ERK1/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D98059组和夏枯草总三萜组小鼠上述炎性因子和ERK通路蛋白的异常表达得到明显恢复(P<0.05)。结论夏枯草总三萜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MEK/ERK信号通路和炎性反应减轻小鼠暴发性肝衰竭。
2015年10期 v.7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