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述评

  • 体外冲击波及其关节镜复合疗法治疗骨关节炎及骨坏死的展望

    邢更彦;刘水涛;吴坤;刘彧;

    <正>骨关节炎和骨坏死都是骨科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且均缺乏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案,多数治疗为对症处理,因此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有限,不能阻断疾病的自然进程。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为近30年应用于骨科领域的新方法,在治疗肌腱末端病、跖筋膜炎、骨不连、早期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距骨骨软骨损伤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4];同时基础研

    2015年11期 v.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专题笔谈_冲击波医学的发展与思考

  •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慢性腱病的研究进展

    段小军;杨柳;黄合琴;

    <正>跟腱腱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因疼痛而影响运动功能。由于传统治疗措施症状缓解慢,且疗效不持久,患者满意程度不高~[1]。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已在国内外成为治疗腱病的新技术,使部分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免除手术或推迟手术~[2-5]。本文就ESWT在跟腱慢性腱病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1跟腱慢性腱病的传统治疗跟腱腱病是指跟腱出现非创伤性慢性病变,发

    2015年11期 v.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体外冲击波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应用进展

    王前源;邢更彦;

    <正>皮肤作为人体暴露于体表的重要器官,极易受到损害。而一些皮肤受损创面具有易发、多发、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特别是烧伤创面和糖尿病足溃疡,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易复发和感染,最终导致创面难以愈合。对于皮肤创面,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自体组织移植、异体组织移植以及使用人工替代物等。但在采取这些治疗措施后仍有部分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漫长,甚至无法愈合,由此产生的疼痛、心理障碍甚至肢体

    2015年11期 v.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背痛的研究进展

    吴坤;邢更彦;

    <正>腰背痛是指后背的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是现代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一项有关全球成人腰背痛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通过一些统计学方法的调查得出人群腰背痛的时点患病率为(11.9±2.0)%,月患病率为(23.2±2.9)%,年患病率为(38.0%±19.4)%,而一生的患病率为(39.9±24.3)%~[1]。一项对慢性腰痛的研究估计,持续性腰痛的相关发病率在成人中约为15%,

    2015年11期 v.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4 ]
  •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刘彧;吴坤;刘水涛;赵喆;邢更彦;

    目的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收集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组和对照组,冲击波组患者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外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腕关节功能评分(Cooney),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临床效果。结果冲击波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4周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1周时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后4周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冲击波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4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功能改善明显;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4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周及4周两组患者疼痛及功能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冲击波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优于外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94 ]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Meta分析

    王帅;刘水涛;杨军;娄靖;邢更彦;

    目的对国内外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四大国际公认数据库,查询有关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确定检索时间截点为2015年9月。通过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严格按照预先制订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合适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389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纳入本次评价。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92,95%CI(1.94,4.39),Z=5.13(P<0.0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D=-13.10,95%CI(-37.89,11.70),Z=1.03(P=0.30)]。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短时间内止痛效果和功能改善明显,但长期疗效还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2015年11期 v.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2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集光盘、纸版导读、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电子期刊,现为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36,光盘定价:20元/期,

    2015年11期 v.7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感染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感染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会议等,图文声像并茂,

    2015年11期 v.7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2016第九届世界癌症大会通知

    <正>癌症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未来20年中,估计每年癌症病例将由2012年的1400万上升至2200万,为此癌症领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由欧洲癌症预防组织(ECP)、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6第九届世界癌症大会将于2016年5月14~16日在上海举行。世界癌症大会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全球癌症领域的专业会

    2015年11期 v.7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肝脏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肝脏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

    2015年11期 v.7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第十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五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道: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第十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The 10th Chinese Symposium on Medical Oncology,CSMO)和第五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The 5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ists,CACO)!2015年的会议主题是:聚焦精准癌症医疗,完善肿瘤诊疗体系。内科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内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临床肿瘤

    2015年11期 v.7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启事

    <正>《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配纸质导读的血管外科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担任主编,著名血管外科学专家汪忠镐院士、王玉琦教授担任名誉主编。2014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015年11期 v.7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正>《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具有标准国内刊号(CN11-9332/R)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2095-5316)的正式发行的国家级创伤与急诊专业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福建省立医院承办,国内急诊与灾害医学学科带头人林才经教授担任主编,季刊,全年4期、大16开。本刊采用光盘多媒体和纸版导读相结合,以图文声像多

    2015年11期 v.7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通知

    <正>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6)将于2016年3月17~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理事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美国心血管研究基金会协办,支持单位包括Euro PCR、欧洲心血管介入治疗协会(EAPCI)、日本复杂心血管治疗学大会(CCT)、拉丁美洲介入心脏病学会(SOLACI)、韩国Cardiovascular Summit–TCTAP、美国心血管研究技术会议(CRT)、亚洲心血管介入治疗学会议(AICT)、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

    2015年11期 v.7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更正声明

    <正>现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年第7卷第9期P128~P130题为"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一文因作者个人原因将作者信息更改如下:郭向华1,2,魏蔚1,李健2,宋芹2,毛玉景2,刘艳2,张丽丽2,邵莉2(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免疫科,天津300071;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山东济宁272000)。

    2015年11期 v.7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论著

  • 卡铂缓释微球对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瘤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皋月娟;张大;陈敏;刘阳;江峰;张凯博;卓忠雄;

    目的通过检测瘤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变化,初步探讨卡铂缓释微球在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成年SD大鼠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卡铂缓释微球组,每组各30只。按照给药时间分为0、3、7、14、21天5个观察时间点,在每一时间点取三组大鼠瘤组织进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含量。结果开始给药时三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3、7、14、21天,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卡铂缓释微球组大鼠肿瘤细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开始给药时三组大鼠瘤组织BCL-2和BAX蛋白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3、7、14、21天,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卡铂缓释微球组大鼠BCL-2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BAX蛋白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卡铂缓释微球靶向给药可以增加肿瘤组织内BAX蛋白的表达,减少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015年11期 v.7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杨学超;郝小康;王一理;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正常宫颈和慢性宫颈炎患者(NNC组)、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组)、8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患者(ICC组)宫颈组织中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的表达。结果 NNC组、CIN组、ICC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IF-1α表达率分别为10.5%、38.1%、78.8%,E-钙黏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71.4%、31.3%,p53阳表达率分别为7.9%、30.1%、61.2%,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IF-1α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HIF-1α的表达与E-钙黏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87,P<0.025),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28)。结论 HIF-1α/E-钙黏蛋白可能在宫颈癌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53基因的失活可以调节HIF-1α/E-钙黏蛋白通路。HIF-1α、E-钙黏蛋白及p53可以作为宫颈癌诊疗的靶点。

    2015年11期 v.7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2 ]
  • 波动血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和肝脏损伤的影响

    李素娟;高凯旋;杨文娟;钱竹青;王猛;吴德平;

    目的探讨波动高血糖引起糖尿病大鼠肾脏和肝脏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N组(正常对照组)、D组(稳定高血糖组)、F组(波动血糖组),D组、F组大鼠均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F组大鼠每天错时给予胰岛素和葡萄糖造成血糖波动模型。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肌酐、尿素氮水平,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微量蛋白和尿蛋白定量,观察肾、肝脏显微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F组大鼠1天中的血糖浓度出现明显波动,D组大鼠1天中的血糖浓度基本处于高水平状态。N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5.10±0.32)%,D组为(10.50±0.69)%,F组为(10.13±0.96)%,D组与F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N组比较,D组和F组大鼠的肝指数均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P<0.01),D组和F组大鼠的AST、AL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D组比较,F组大鼠肝指数、AST、AL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N组比较,D组和F组大鼠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蛋白定量和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01)。与D组比较,F组大鼠24小时尿微量蛋白、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01)。三组大鼠肝脏和肾脏显微和超微结构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大鼠12周时肾、肝脏出现明显损伤,且血糖波动能够加重其损伤程度。

    2015年11期 v.7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1 ]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分析

    张静芳;胡海燕;韩秀清;何文;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28例患者症状好转,总有效率为96.67%;TB、ALT、DB、ALP、γ-GT及血清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肝功能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黄疸,缓解临床症状。

    2015年11期 v.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脑瘫鼠行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逯霞;许健;闫宝锋;张晶晶;栾新平;木塔里甫;艾克拜尔;买尔阿芭;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对脑性瘫痪(脑瘫)鼠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5日龄(P5)Wistar大鼠8窝制作为脑瘫鼠模型,并行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观察手术前后脑瘫鼠左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脑瘫鼠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术前升高(P<0.01),阻抗指数均较术前下降(P<0.001);经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术前加快,脑血流量增加,阻抗指数下降(P<0.01)。结论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能够持续有效地增加脑瘫鼠脑血流量。

    2015年11期 v.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3 ]
  • 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分析

    于思淼;刘晓智;刘振林;

    目的探讨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脑外科收治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昏迷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50 ml温开水鼻饲,观察组患者给予生大黄粉温开水搅拌均匀后鼻饲,2次/日,连续治疗7天。鼻饲后夹闭胃管1小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腹胀、胃食管反流、消化道出血及胃液潴留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胃食管反流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饲生大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有利于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可降低临床病死、病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9 ]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84例临床分析

    陈梅;马刚;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5年11期 v.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8 ]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符婕;陈慧娟;栾莹;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在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6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处置不同分为A组(62例),B组(62例)和C组(40例)。A组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50 mg;B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50 mg/m2,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若给药4~7天后血β-HCG水平下降低于15%,则重复给药1次;C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重点比较A、B两组。结果 A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4%,B组为90.3%,C组为92.5%。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妊娠包块直径均显著减小,血β-HCG及孕酮水平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C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短,妊娠包块缩小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 NF-κb和PCNA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爽;李瑶;张斌;

    目的探讨分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宫颈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和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 NF-κB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9%、35.0%、52.0%、78.8%;PCNA在正常宫颈、CINI、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1%、50.0%、72.0%、90.9%;2 NF-κB和PC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3 NF-κB与PCN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9,P<0.05)。结论 NF-κB和PCNA可能参与宫颈病变过程,联合检测二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宫颈疾病的鉴别、诊断及评估等辅助手段。

    2015年11期 v.7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葡萄糖酸钙单用与合用米索前列醇对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申自玮;杨丽萍;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单用与合用米索前列醇并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行剖宫产产妇42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葡萄糖酸钙组、米索前列醇组、两药合用组及对照组,葡萄糖酸钙和米索前列醇均于术前给药,各组产妇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后肌内注射缩宫素。比较各组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葡萄糖酸钙组、米索前列醇组、两药合用组产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药合用组产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葡萄糖酸钙组和米索前列醇组(P<0.05),葡萄糖酸钙组产妇术后2小时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低于米索前列醇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合用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

    2015年11期 v.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4 ]
  • 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石晓霞;冯美宁;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随访3~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卵巢囊肿可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有效缓解其痛苦,且费用较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磁共振超短回波序列诊断软骨病变的优势评价

    李健;陈冠军;庄汝杰;

    目的评价磁共振超短回波序列诊断软骨病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3.0 T磁共振行常规T1WI序列、T2WI序列以及不同回波时间的超短回波序列扫描膝关节髌股关节面软骨区,根据软骨MRI诊断分级标准评价软骨病变情况,探讨超短回波序列在软骨病变诊断中的优势。结果 T1WI序列下髌股关节面信号异常40例,其中Ⅰ级27例,Ⅱ级13例;T2WI序列下髌股关节面信号异常34例,其中Ⅰ级20例,Ⅱ级14例;0.68 ms回波时间的超短回波序列下髌股关节面信号异常46例,其中Ⅰ级24例,Ⅱ级14例,Ⅲ级8例;0.07 ms回波时间的超短回波序列下髌骨关节面信号异常72例,其中Ⅰ级42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结论超短回波序列对软骨病变的诊断极具优势,且较短的回波时间对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更明确。

    2015年11期 v.7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3 ]
  •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金宇恒;杨光;郝玉刚;马也;张明;李福军;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时的置钉方法、生物力学稳定性、适用范围、并发症、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xis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每一椎弓根钉实施个体化置入。定期复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14.8个月。所有随访患者骨折脱位复位均良好,损伤节段恢复稳定,颈椎椎体高度、生理曲度等均恢复正常,融合率高达100%,内固定置钉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束后,脊髓功能评价平均提高1.11级,6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变化。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性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熟悉颈椎解剖结构,术中规范操作以及置钉个体化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5年11期 v.7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2 ]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孟磊;王和洪;刘宏滨;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及影像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带支具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11期 v.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 围术期临床干预对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曹兴;杨渝勇;邓淼;曹国永;

    目的探讨围术期临床干预对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1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后入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围术期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内皮素水平以及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当天抑郁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疼痛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临床干预能够降低后入路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11期 v.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0 ]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分析

    王霞;张瑞明;高权荣;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激素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及指导用药。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初次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患者术后激素水平,按照术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A组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患者行单侧腺叶与峡部切除。采集两组患者术后2、4、7及14天空腹静脉血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至TSH水平>2 m U/L时为止,此时采取TSH抑制治疗并指导用药。结果 A组患者术后TSH水平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升高且超过术前,术后第4天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B组患者术后TSH水平也出现一过性下降,术后第2天开始达最低谷随后升高,至术后第7天开始接近术前水平,术后2周超过术前正常参考值上限。两组患者其他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呈动态性变化,可依据这种变化来确定抑制TSH治疗的时间,但具体应参照个体情况,避免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2015年11期 v.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FNAB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在保定地区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张彩芬;杨久宜;李云瑶;宋佳;巩建萍;孔丹丹;许英杰;瓮沛杉;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活检(FNAB)联合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BRAF~(V600E))突变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保定地区甲状腺结节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经FNAB及BRAFV600E突变检测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FNAB检测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6.36%,BRAF~(V600E)突变检测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8.18%,FNAB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敏感度为89.66%,特异度为96.67%,联合检测明显优于FNAB检测(P<0.05)。结论 FNAB及BRAF~(V600E)突变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良好,且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以有效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

    2015年11期 v.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 ]
  • 成人急性阑尾炎与家族遗传因素的关系研究

    周俊宇;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阑尾炎与家族遗传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6例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1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综合整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调查急性阑尾炎患者家族遗传史、临床症状、阑尾炎病理类型、病原菌类型及实验室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统计两组研究对象急性阑尾炎家族遗传史的阳性率,并对比分析观察组有家族遗传史患者和无家族遗传史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急性阑尾炎家族遗传史阳性率为31.75%,对照组为1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有家族遗传史患者的平均年龄小于无家族遗传史患者(P<0.05);有家族遗传史患者发热、腹膜刺激征、化脓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的发生率高于无家族遗传史患者(P<0.05);有家族遗传史患者的平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无家族遗传史患者(P<0.05)。结论家族遗传因素在成人急性阑尾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可能是影响急性阑尾炎患者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及病情的重要因素。

    2015年11期 v.7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3 ]
  • 乳腺癌适形放疗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丹丹;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适形放疗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适形放疗的14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发生医院感染及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43例行适形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中,18例(12.59%)发生医院感染,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皮肤感染率。患者的年龄、是否化疗、化疗周期、白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照射剂量及照射野面积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接受化疗、化疗周期≥4周、白细胞计数<1.5×109/L、抗生素使用时间≥20天、合并糖尿病、照射剂量≥50 Gy、照射野面积≥120 cm2是引发乳腺癌患者适形放疗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适形放疗术后医院感染与是否化疗、化疗时间、白细胞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照射剂量及照射野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制订放疗方案及放疗过程中应考虑相关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尽可能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2015年11期 v.7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6 ]
  • p27和Cyclin E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帆;宋晓燕;李星智;刘俊峰;

    目的分析前列腺腺癌组织中p27和Cyclin E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HE染色法检测80例前列腺腺癌组织和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27和Cyclin E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前列腺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前列腺腺癌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p27、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T1~T2期与T3~T4期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与前列腺腺癌组织中p27、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27和Cyclin E在前列腺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前列腺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二者联合检测对前列腺腺癌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作用。

    2015年11期 v.7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GP88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马明福;王玻玮;刘志强;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颗粒蛋白(GP88)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2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GP88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GP88表达水平在4个检测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入院后24小时内血清中GP88表达水平与观察组患者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GP88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灵敏度为73.98%,特异度为92.7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GP8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发病后24小时GP88表达水平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且在该时间点检测GP88水平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有可能成为未来辅助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项新指标。

    2015年11期 v.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0 ]
  • 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高琳;

    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环游子宫肌瘤或顽固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后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后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分析采用不同药物麻醉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麻醉状态,且麻醉时间适中,仅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较试验组患者进入麻醉时间更长,且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也较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2015年11期 v.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9 ]
  • 右美托咪定对局部麻醉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患者血压、心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马华山;刘金山;田玲;董传珍;陈立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局部麻醉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患者血压、心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择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2、T3、T4及T5时刻MAP和HR较T1时刻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T2、T3、T4及T5时刻MAP和HR均高于T1时刻(P<0.05);T2、T3、T4及T5时刻观察组患者MAP和H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及T5时刻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麻醉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镇痛,患者血压及心率平稳,并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2015年11期 v.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0 ]
  •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电解质、血糖、pH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陈晶;孟香果;张兆龙;杨艳超;

    目的观察和分析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电解质、血糖、pH及乳酸水平的影响,以指导血液回收技术的应用。方法纳入本研究的40例手术患者均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检测分析术前动脉血(动脉组)和术中回收血液(回收组)红细胞中的Na~+、K~+、Ca~(2+)、血糖、乳酸及pH水平变化。结果与动脉组比较,回收组红细胞中血糖、K~+、Ca~(2+)浓度显著降低(P<0.001),Na~+浓度显著升高(P<0.001),但乳酸和pH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血糖浓度的降低可能影响红细胞能量代谢,回收血液需及时回输;可通过更换清洗液或血液回输时适当补充损失的离子和稀释过高的离子改变回收血液中电解质浓度。

    2015年11期 v.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 腹部外伤患者院前评估指标与预后间的关系

    黄元林;陈建洪;

    目的通过分析腹部外伤患者入院前血压、血氧、外伤至手术间隔时间、术前休克时间4项指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明确院前急救重点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同时对预后作出初步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40例腹部外伤患者病历资料,统计入院前血压、血氧、外伤至手术间隔时间、术前休克时间4项指标,采用常规和趋势χ2检验,分析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1低血压组患者死亡率为83.3%,正常组为41.6%,高血压组为48.6%,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低血氧组患者死亡率为76.9%,正常组为44.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外伤至手术间隔时间>12小时组患者死亡率为70.6%,≤12小时组为27.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4术前休克时间>6小时组患者死亡率为85.4%,≤6小时组为5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4项指标均是腹部外伤患者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腹部外伤患者外伤至手术间隔时间超过12小时、术前休克时间超过6小时、低血压和低血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2015年11期 v.7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强化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研究

    黎叶飞;卢辉和;盛臻强;郑扣龙;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氨氯地平5 mg/d,对照组患者仅予安慰剂,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胸痛频次、冠状动脉血流状况、血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6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并获得有效节点数据,干预组患者胸痛频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冠状动脉慢血流状况显著改善,e NOS水平显著上升,hs-CRP及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胸痛发作及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其机制可能与药物联合治疗保护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体内炎性反应有关。

    2015年11期 v.7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4 ]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NT-pro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陈晓洋;阿地力江·托呼提;

    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右心室起搏位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将其分为右心室心尖(RVA)起搏组(48例)和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 RVS组患者术后30天LVEF较术前增加,LVPWT、LVEDD较术前降低;RVA组患者术后30天LVEF较术前减少,LVPWT、LVEDD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0天RVS组患者LVEF高于RVA组,LVPWT、LVEDD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RVS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RVA组(P<0.05)。结论 RVS起搏较RVA起搏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6 ]
  • 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李媛霞;刘惠君;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66例纳入观察组,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将其分为A组(无心律失常,83例)、B组(伴房性心律失常,103例)和C组(伴室性心律失常,80例)。另选取同期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动态血压监护及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C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最低;B、C组患者动态血压各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最高。B、C组患者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心律失常分级呈负相关(P<0.05),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随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加剧而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表明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和动态血压监测可预测高血压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

    2015年11期 v.7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9 ]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永锋;刘博;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需手术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为重型组,另选取同期30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8分<GCS≤12分)为中型组,3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2分<GCS≤14分)为轻型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三组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统计分析重型组患者围术期GCS评分和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变化,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其GCS评分和GOS评分的关系。结果重型组患者Ig A、Ig G、Ig M、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低于中型组和轻型组(P<0.05),CD8~+水平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P<0.05),且重型组患者术后5、7、10天的Ig A、Ig G、Ig M、CD3~+、CD4~+水平、CD4~+/CD8~+比值、GC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CD8~+水平低于术前(P<0.05)。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患者术后1天GCS评分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3.86±1.42)分、(9.61±2.87)分和(13.48±0.23)分。术后3个月重型组患者GOS评分为1、2、3、4和5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7.14%、76.19%、9.52%和4.76%。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Ig A、Ig G、Ig M、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其GCS评分和GO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CD8~+水平与其GCS评分和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脊液Ig A、Ig G、Ig M、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下降,CD8~+水平升高,且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其GCS评分和GOS评分相关,可用于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程度和预测预后。

    2015年11期 v.7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0 ]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L-17和YKL-40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廖培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与慢性鼻-鼻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26例伴鼻息肉患者为A组,24例无鼻息肉患者为B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17、YKL-40水平,并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YKL-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但A、B组患者血清IL-17、YKL-4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CT评分和鼻内镜评分均高于B组(P<0.01);IL-17表达水平与CT评分、鼻内镜评分呈正相关(r=4.521,4.281;P=0.019,0.021),YKL-40表达水平与CT评分、鼻内镜评分呈正相关(r=4.872,4.269;P=0.012,0.025),IL-17与YKL-4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4.926,P=0.007)。结论 IL-17、YKL-40的表达与患者是否伴鼻息肉无关,而与慢性鼻-鼻窦炎的病情有关。IL-17与YKL-40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及进展中协同发挥作用。

    2015年11期 v.7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

    聂晖;韦红;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相关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在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呼吸生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儿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9例处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急性期的住院患儿及经治疗后处于缓解期的患儿(观察组)分别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并与同期70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婴幼儿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P<0.05),每千克体重潮气量(TV/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低于对照组(P<0.05);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观察组患儿急性期RR高于缓解期(P<0.05),吸呼比(TI/TE)、TV/kg、TPTEF/TE、VPTEF/VE、TEF25%、TEF50%均低于缓解期(P<0.05);PEF、TEF75%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观察组患儿缓解期TI/TE、TPTEF/TE、VPTEF/VE、TEF25%、TEF50%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病情跟踪观察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6 ]
  •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王永满;陈峥;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3%)(P<0.05),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14.4±2.1)天]显著短于对照组[(21.4±2.4)天](P<0.05)。结论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用常规治疗。

    2015年11期 v.7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IL-6、IL-10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李玉妹;张谨超;刘彦玲;谢春艳;多亚莉;李生君;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清中溶血磷脂酸(LPA)、D-二聚体(D-Di)、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DVT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和慢性期,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研究对象晨起空腹状态下血清LPA、D-Di、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LPA、D-Di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治疗15天后明显升高,亚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持续降低,慢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LPA、D-Di和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或预警DVT的分子标志物,血清IL-10可能具有抗炎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2015年11期 v.7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 ]
  • 恩替卡韦辅助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秦如松;江应安;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辅助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4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对症及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加用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胆红素(TBIL)、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清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不及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CD3~+、CD4~+及CD8~+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辅助血浆置换能够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其HBV DNA定量,且有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及预后的提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B型钠尿肽和CA125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雷磊;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和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64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与86例健康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血浆BNP、CA125水平,分析BNP、CA12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心源性组患者血浆BNP、CA125水平均高于肺源性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血浆BNP、CA125水平高于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血浆BNP、CA125水平高于Ⅱ级(P<0.05)。联合检测BNP和CA125诊断灵敏度为92.68%,特异度为95.35%,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01)。结论 BNP和CA125联合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以鉴别诊断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1期 v.7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8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

    2015年11期 v.7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