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论著

  • MCV、MCH、HbA_2在妊娠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莉艳;常清贤;靳旺杰;裘毓雯;陈翠华;黄莉萍;

    目的探讨简单有效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产前筛查策略,以提高妊娠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对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妇产科诊治的1800例产检孕妇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及血红蛋白(Hb)A2三个表型指标筛查结果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结果,总结妊娠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策略。结果将MCV单独作为妊娠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指标,其筛查的灵敏度为95.53%,特异性为60.21%,诊断符合率为86.11%;将MCV+MCH作为妊娠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指标,其灵敏度为95.45%,特异性为59.58%,诊断符合率为85.89%;MCV+MCH+Hb A2用于筛查妊娠期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灵敏度可达96.88%,对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灵敏度仅为77.24%,漏诊率较高。结论将MCV单纯作为妊娠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初级筛查指标,简单有效,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MCV初筛阳性者可进一步行Hb A2检测,进行分类筛查,Hb A2升高者同时行β/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确诊,Hb A2降低则可仅行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诊断。

    2015年12期 v.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3 ]
  •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胡艳;谭小勇;余红君;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7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认知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脱发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NK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Mo CA量表评分未见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保证临床疗效,避免认知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紊乱的加剧,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5年12期 v.7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2 ]
  • 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

    晁亚萍;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RVVC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症状体征评分、阴道分泌物炎性指标水平、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RVVC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2期 v.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4 ]
  • 廊坊地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及不同程度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金燕;吴红花;刘春霞;

    目的通过对廊坊地区妊娠期女性的调查,了解妊娠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不同程度贫血的危险因素及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订适宜的孕产妇围生期保健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产科就诊的126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缺铁性贫血孕妇348例,在其中选取120例纳入病例组,同时选取12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依据贫血程度将病例组孕妇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调查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初潮年龄、居住区域、文化程度、经济独立能力、产次、流产次数及产前保健情况,并观察病例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妊娠期女性1260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48例(2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及居住区域为孕妇缺铁性贫血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偏低及居住在农村的孕妇缺铁性贫血程度较重。病例组孕妇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胎儿窘迫、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针对于妊娠期女性,尤其是农村地区孕妇,广泛普及缺铁性贫血的保健知识、强化产前保健检查,对于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12期 v.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8 ]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变化

    李宝新;周雪;梁璇璇;常文龙;赵树霞;张云良;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变化。方法依据汉密尔顿抑郁调查量表将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组(A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多部位骨密度,计算两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和抑郁分值。结果 A组患者FPG、2hPG、HbA1c、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_3]水平及腰椎2~4、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B组(P<0.05);股骨颈及转子间骨密度、血钙磷和血脂水平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抑郁分值、糖尿病病程、FPG、2h PG、Hb A1c是A组患者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后骨代谢呈高转换型,且骨密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5年12期 v.7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3 ]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刘晓;高静;李晓岚;李新岩;王晨菲;张春雪;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糖尿病足患者共141条患肢行血管介入治疗。分析病变血管、Fontaine分级与介入治疗效果的关系。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踝-肱指数(ABI)变化及再狭窄率。结果髂动脉病变和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膝下动脉病变和多节段病变(P<0.05);141条患肢的治疗有效率为76.60%,根据Fontaine分级Ⅰ、Ⅱ级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69.05%,53.49%)(P<0.05),Ⅲ、Ⅳ级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术后各随访时间点ABI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7例患者出现治疗血管再狭窄及闭塞,再狭窄率为14.17%。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疏通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安全,微创,效果良好。该方法对髂动脉及股腘动脉治疗效果最好,Fontaine分级越低,治疗效果越好。

    2015年12期 v.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0 ]
  •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汪瑞霞;杨佳;张哲林;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n=154)及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135)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有吸烟史、饮酒史患者比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血清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脑梗死灶体积(梗死大、中、小灶)患者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梗死灶体积增大,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病情加重。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尿酸水平与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脑梗死防治及病情监测的参考指标。

    2015年12期 v.7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4 ]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动态观察

    宋爱霞;邱波;刘俊峰;薛茜;

    目的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2次/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及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LDL-C水平、CIMT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CI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降低患者CIMT,有效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2015年12期 v.7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48 ]
  • ERCC1、RRM1与BRCA1蛋白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李铁志;石彦涛;高少林;郑兆伟;张合林;

    目的检测ERCC1、RRM1与BRCA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制订相应化疗方案,观察其敏感性及疗效。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联合检测NSCLC组织中ERCC1、RRM1与BRCA1蛋白水平,根据检测结果,结合3项指标水平分别与铂类、吉西他滨和紫杉类抗微管药物敏感性成反比的原则,制订相应的针对性化疗方案(观察组),并与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联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对照组)对比,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与客观缓解率(ORR)。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ERCC1蛋白高表达(阳性)28例(50.91%),RRM1蛋白高表达(阳性)31例(56.36%),BRCA1蛋白高表达(阳性)25例(45.45%),未发现3项指标均为阳性的患者。观察组患者ORR和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ERCC1、RRM1与BRCA1蛋白能够为制订针对NSCLC患者的个体化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2015年12期 v.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3 ]
  • 数字化X线摄影与多排螺旋CT对肩胛骨骨折OTA最新分类的诊断价值比较

    宦宣容;蒋刚;刘辉建;陈均;徐利鸿;王欢;

    目的比较数字化X线摄影(DR)与多排螺旋CT(MDCT)两种检查方法对肩胛骨骨折OTA最新分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确诊为肩胛骨骨折患者的DR与MDCT图像。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作为参照,分析DR与MDCT对肩胛骨骨折的检出率、骨折各种类型的灵敏度及两种方法对骨折显示的差异性。结果 50例患者首次DR检出骨折38例(76%),阴性10例(20%),骨折可疑2例(4%),总阴性率为24%;MDCT检出骨折48例(96%),骨折可疑2例(4%)。DR、MDCT阳性率分别为76%、96%。MDCT对肩胛骨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DR(P<0.05)。50例首次检查DR阴性未分型12例,DR对肩胛骨骨折分型总灵敏度为76%,MDCT为96%。在各型骨折分类中,DR对肩胛骨体部型骨折的诊断灵敏度最高,低于MDCT的诊断灵敏度,但无显著差异(P>0.05)。在突起型骨折(17例)及关节盂型骨折(6例)的诊断灵敏度比较中,DR分区低于MDCT,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DR与MDCT检查对于肩胛骨骨折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灵敏度,对于肩胛骨骨折OTA最新分型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经DR检查诊断肩胛骨体部型骨折的患者可不必再行MDCT检查进行分型,对于节省医疗资源及X线照射剂量,确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价值。

    2015年12期 v.7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0 ]
  •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

    刘彩霞;白俊文;

    目的了解β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的临床检测方法,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β2-MG、CA153、CEA、CA125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β2-MG、CEA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Ⅲ期患者的CA153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患者手术前后β2-MG、CA153和CEA水平相比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β2-MG检测为基准的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联合检测并不能增加乳腺癌临床诊断的特异性。结论虽然4项指标联合检测不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性,但β2-MG、CA153和CEA检测对患者术后随访的意义不能忽视,且CA153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2015年12期 v.7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VDLP方案与VDCL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罗志华;杜晓娅;文静;

    目的分析比较VDLP与VDCL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采用VDLP方案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VDCLP方案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脱发和黏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脏器毒性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DL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略低于VDCLP方案,但采取VDLP方案治疗的患儿脱发及黏膜炎发生率较VDCLP方案低,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优先考虑VDLP方案。

    2015年12期 v.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效果探析

    路萍;

    目的探析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首次确诊并初次收治的204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Ⅰ~Ⅱ度及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显著,可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安全性好。

    2015年12期 v.7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王帅奇;赵和照;胡正川;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免疫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 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g 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IL)-6与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预后。

    2015年12期 v.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59 ]
  • 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程宏勇;孙烈;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IMA水平,分析IMA与ACS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IMA水平不断上升,平均IMA水平: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为(64.42±5.87)U/m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为(203.20±10.78)U/ml,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372.32±69.83)U/ml;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患者IMA水平显著高于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患者IM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至2014年12月30日,死亡10例,IMA水平为370.5~432.6 U/ml[(412.8±24.9)U/ml],未死亡患者的IMA水平为107.6~384.8 U/ml[(234.6±26.9)U/ml]。IMA(P=0.014)、高血压病史(P=0.04)、糖尿病病史(P=0.012)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A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IMA是AC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5年12期 v.7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经皮房间隔造口术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短期疗效

    潘文志;张晓春;张蕾;周达新;葛均波;

    目的观察经皮房间隔造口术(atrial septostomy,AS)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erial hypertension,IPAH)的短期疗效,并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晚期IPAH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行AS,评估手术的短期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男2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29.2±4.7)岁,超声心动图测得造口内径为(4.1±1.2)mm。1例患者术后当天死亡,1例患者术中出现咯血。术后即刻,患者右心室舒张末压力[(15.8±5.8)mm Hg︰(10.2±5.4)mm Hg,P=0.03]、右心房平均压力[(17.5±4.3)mm Hg︰(13.5±3.1)mm Hg,P=0.02]及外周动脉氧饱和度[(94.5±3.8)%︰(86.5±5.4)%,P=0.01)]明显下降,左心房平均压[(6.1±2.5)mm Hg︰(8.8±2.7)mm Hg,P=0.02]、心输出量[(2.2±0.4)L/(min·m~2)︰(2.9±0.8)L/(min·m~2),P=0.01]、外周动脉平均压[(70.5±8.8)mm Hg︰(75.5±9.8)mm Hg,P=0.04]、左心房前后内径[(20.5±5.5)mm︰(28.5±6.8)mm,P=0.01)]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37.5±5.4)mm︰(40.2±5.8)mm,P=0.01)]明显增大。1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内径[(20.5±5.5)mm︰(27.5±6.2)mm,P=0.01)]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33.5±5.4)mm︰(38.4±6.1)mm,P=0.01)]较术前增大,6分钟步行距离[(115.2±108.6)m︰(201.2±125.8)m,P=0.01)]、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3.4±0.6)︰(2.8±0.6),P=0.04]和EQ5D生活质量评分[(50.4±10.5)分︰(68.5±11.3)分,P=0.01]明显提高。结论 AS治疗晚期IPAH具有明显的短期疗效。我国IPAH患者房间隔造口术合适的内径可能较国外小。

    2015年12期 v.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王梦影;何朝华;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6例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心室重构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Dd及LVEF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用于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的术后治疗,能够在有效维持术后窦性心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

    2015年12期 v.7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气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谢谦;林彬;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气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20 mg/kg+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B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且A组患者PaO_2、SaO_2和PaO_2/FiO_2均高于B组(P<0.01)。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B组患者血清GM-CSF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A组患者血清IL-6、IL-8、GM-CSF和TNF-α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A组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ARDS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

    2015年12期 v.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3 ]
  • ICU重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和预防措施探讨

    张建平;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ICU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13例重症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患者入住ICU期间是否并发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128例)和非血栓组(48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并对血栓组患者入住ICU第一日Caprini评分与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栓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血栓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显著低于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外科疾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血栓组(P<0.05)。外科疾病患者入住ICU第一日Caprini评分显著高于内科疾病患者(P<0.001);男性患者Caprini评分低于女性患者(P>0.05)。血栓组患者Caprini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GCS评分无相关性(P>0.05)。血栓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

    2015年12期 v.7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影响

    李文碧;

    目的探究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控制情况、肺功能和诱导痰炎性标志物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哮喘临床控制情况和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和FEV_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_1/FV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25%~75%之间用力肺活量时的呼吸流速(FEF_(25%~75%))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嗜酸细胞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茶碱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并能改善患者小气道功能及气道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2期 v.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0 ]
  • 肺功能检查对小儿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玉兰;郦银芳;张莉;

    目的评析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22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免疫接种的小儿12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小儿肺功能检查结果,并比较常规检测与肺功能检查诊断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及FEV_1占FVC比值(FEV_1/FV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残气量(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缓解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功能检查诊断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率分别为96.7%、93.4%,常规检查分别为78.7%、47.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有助于准确观察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情况,提高临床诊断率,为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015年12期 v.7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5 ]
  •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李忱瑞;许飞;孙伟;

    目的评价消癌平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配至试验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每组各44例。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远期疗效(远期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1例完全缓解(CR),28例部分缓解(PR),ORR为65.9%;对照组患者0例CR,18例PR,ORR为4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细胞癌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

    2015年12期 v.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7 ]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对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探析

    张广国;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儿21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手术结果,测定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24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血清CRP与PCT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率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前24小时血清CRP与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4小时两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48小时试验组患儿血清PC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试验组患儿血清CRP与对照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对机体CRP及PCT的变化影响较小,术后炎性反应轻,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2期 v.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91 ]
  • 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夏琴;

    目的对比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以及糖尿病饮食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降纤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足部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胫总神经和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优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2期 v.7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8 ]
  • 米诺地尔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强;谢振生;黎彩霞;

    目的探讨米诺地尔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脂溢性脱发患者为研究对象,组内按病程长短分层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氦氖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诺地尔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油腻、鳞屑等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脱发情况显著改善,新生毛发均显著增多,且观察组改善及增多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诺地尔酊联合氦氖激光治疗脂溢性脱发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油腻、鳞屑等临床症状,促进新发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2期 v.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5 ]
  •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蒋晨;宋艳;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2例(81眼)老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最佳矫正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等。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B组患者采用单纯激光治疗,C组患者采用单纯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疗效、视力变化和安全性。结果连续随访6个月,三组患者各时间点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视力优于B、C组。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C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减轻患者黄斑水肿,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015年12期 v.7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8 ]
  • SonicFill超声树脂充填系统修复磨牙龋损的效果观察

    韩晓倩;张巧红;魏美荣;

    目的观察SonicFill超声大块树脂充填系统在恒磨牙龋损微创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3例患者的205颗龋损的磨牙,随机分为三组。A组:SonicFill超声树脂充填系统充填;B组:P60树脂充填;C组:银汞合金充填。术后1年及2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检查充填物和牙体牙髓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操作时间。结果 A组患者充填1年和2年后成功率分别为94.55%和82.98%,与B、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为20分钟,患者满意度为94.12%,与B、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SonicFill超声树脂充填系统在恒磨牙龋损微创修复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易于接受,对牙体牙髓组织损伤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2015年12期 v.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 置管溶栓与传统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研究

    龚秸明;杨其鹏;卫志庆;

    目的比较置管溶栓与传统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采用置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100例仅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患肢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通畅率、病理性反流率、肢体再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疗程短,静脉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2015年12期 v.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浸浴疗法治疗老年人烧伤的效果分析

    田代雄;吴小蔚;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浸浴疗法治疗老年人烧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6例老年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烧伤部位、烧伤深度等因素配对,按照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分为试验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浸浴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浸浴疗法治疗),每组各93例,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每次换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伤口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不同烧伤程度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患者第10天换药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浸浴疗法治疗不同程度老年人烧伤,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浸浴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年12期 v.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

    曹义娟;顾娟;王一波;王鸣;权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00例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未作任何处理,研究组(56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Gn R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激素水平变化、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分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对照组,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Gn RHa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妊娠率。

    2015年12期 v.7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梅京松;李圣平;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体外循环10分钟(T_1)时均显著增加,术后1天(T_2)达到最高点,术后3天(T_3)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CD3~(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T_1时均显著降低,T_2时达到最低点,T_3时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T_1时均显著降低,T_2时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T_1时均显著增加,T_2时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CD8~+水平T-1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6、IL-8、IL-10水平T_1、T_2、T_3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IgG、IgA、IgM水平T_1、T_2、T_3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生脉注射液可显著改善体外循环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2015年12期 v.7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效果分析与观察

    袁博;

    目的分析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多体位间断非密闭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平均操作时间、脱管和管口溢药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临床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改良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可缩短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死亡率,保障患儿生命及健康安全。

    2015年12期 v.7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王静;

    目的探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低Hcy组,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mkin量表评分评价预后。同时将120例患者分为高血糖组和低血糖组,比较其预后。结果入院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入院后3个月,高Hcy组中NIHSS<4分,Rankin评分为0~2分患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入院后3个月,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患者入院后3个月Rankin评分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排除和矫正其他因素后发现,高Hcy血症是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79;95%CI:0.867~3.457;P=0.049);将患者入院后3个月昏睡和昏迷定义为预后不良,排除和矫正其他因素后发现,高血糖是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4;95%CI:0.968~3.365;P=0.0219)。结论 Hcy及血糖水平对后循环脑梗死预后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2015年12期 v.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2 ]
  •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邹兴武;陈园园;金春;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与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3月1日至2013年3年31日本院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胸腔积液ADA活性,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患者胸腔积液ADA活性分别为(64.0±18.4)、(62.0±19.0)、(59.0±17.6)、(50.0±14.5)、(52.8±14.0)、(39.1±12.0)、(41.9±32.8)U/L,年龄相差越大,胸腔积液ADA活性差别越大(F=24.381,P=0.000);≥50岁以上组患者的胸腔积液ADA活性与20~29岁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与胸腔积液ADA活性呈负相关(r=-0.942);胸腔积液ADA活性>45 U/L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界值,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1.59%、93.18%、90.63%、82.61%、66.67%、53.85和45.4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ADA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是ADA活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选取不同的ADA临界值来诊断结核胸膜炎可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2015年12期 v.7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6 ]
  • 可手术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吴洁;胡惠芳;

    目的探讨可手术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情况,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老年乳腺癌TNM分期以Ⅱ期最多见,占52.38%;肿瘤直径以2~5 cm所占比例最高,占55.95%;腋窝淋巴结以N0所占比例最高,占40.48%;病理分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94.05%;分子分型以Luminal A型较多,占39.28%。本研究队列5年无病生存率为88.1%,总生存率为89.3%。TNM分期为Ⅲ期、肿瘤直径>5cm、腋窝淋巴结状况为N3、分子分型为Basal-like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本型其他分层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分子分型影响可手术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2015年12期 v.7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4 ]
  • 柚皮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刘明辉;高星;

    目的观察柚皮素(naringenin,NG)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HO-1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G分别作用于K562细胞12、24、48小时,采用MTT法检测NG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G对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NG在不同浓度下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后,HO-1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光密度分析其结果,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G 0、100、200、400、800μmol/L体外培养K562细胞12、24、48小时,NG 100~400μmol/L对K562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0.05);在同一浓度下,NG对K562细胞生长呈时间依赖性抑制(P<0.05);同一浓度NG作用下,NG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同一培养时间NG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率随N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提示NG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K562细胞与不同浓度NG培养48小时,随着NG浓度的升高,K562细胞的HO-1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0.884,r=-0.864,P<0.05),HO-1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50,P<0.05)。结论 NG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K562细胞HO-1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2015年12期 v.7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集光盘、纸版导读、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等多位一体的国家级电子期刊,现为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11-9298/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372,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36,光盘定价:20元/期,页码:120P/期。

    2015年12期 v.7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2016第九届世界癌症大会通知

    <正>癌症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未来20年中,估计每年癌症病例将由2012年的1400万上升至2200万,为此癌症领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紧迫。由欧洲癌症预防组织(ECP)、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6第九届世界癌症大会将于2016年5月14~16日在上海举行。世界癌症大会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全球癌症领域的专业会议之一。本次大会交流内容包括七个专业性论坛,旨在展示癌症研究领域各方面最新、最惊人的发现。此

    2015年12期 v.7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第十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五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道: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第十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The 10th Chinese Symposium on Medical Oncology,CSMO)和第五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The 5th Annual Meeting of Chinese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ists,CACO)!2015年的会议主题是:聚焦精准癌症医疗,完善肿瘤诊疗体系。内科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内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临床肿瘤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每年都有大量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在既往成功举办八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的基础

    2015年12期 v.7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通知

    <正>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6(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9月22~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次会议为一类学术年会,与会代表预计5000余人。一年一度的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是国内呼吸病学界水平和规格最高的学术会议,也是展示我国呼吸病学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具有重要影响力、呼吸同道广泛参与的业界盛会。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同道踊跃参加此次盛会。

    2015年12期 v.7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肝脏病学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登载有关肝脏病的专业论著、专家讲坛、临床病例讨论及学术会议等,图文声像并茂,是广大肝脏病工作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掌握最新技术的有效工具。本刊内容

    2015年12期 v.7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第十五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通知

    <正>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8月31至9月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第十七届国际内分泌大会同期举办。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内分泌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讨论、病例讨论、内容丰富并结合临床热点话题的专家见面会、论文交流及中青年英文演讲比赛等内容,期间还将进行丰富多彩的继续教育讲座。欢迎各位同道积极投稿参会,现将会议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2015年12期 v.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2016第十三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通知

    <正>由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神经介入研修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脑血管病论坛将于2016年4月9~11日在北京召开。十余年来,中国脑血管病论坛已成为中国脑血管病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本届论坛将继续秉承"辩者,言之信也"的理念,因为我们始终坚信,中国脑血管病论坛的责任就在于为医者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平台,就在于将看似针锋相对的激辩精彩呈现,使之完美阐释医道的精华。

    2015年12期 v.7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2016第1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仁:由我国南方各省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港澳地区心血管病专科学院联合主办,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社承办的第1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4月7~10日在广州举行,我们非常荣幸地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本届南方会在继承以往成功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病防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介绍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

    2015年12期 v.7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通知

    <正>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 2016)将于2016年3月17~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CIT 2016大会将延续"未来十年——合作、创新、转变"的主体,3天半的会议日程将为您提供超过1200个讲座,和40余例示教演示转播;盛大的CIT 2016开幕式及全体大会将于2016年3月18日的上午举行。会中还将发布CIT年度最新临床试验、众多国际知名学术组织将与CIT举行精彩的联合学术活动;内容涉及冠心病、瓣膜和结构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及相关药物治疗诸领

    2015年12期 v.7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征文通知

    <正>第十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10~(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16)将于2016年5月26~2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上海市二十余家医院共同承办。大会设有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脏节律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肺循环疾病论坛、心血管影像论坛、转化医学论坛、血栓相关疾病论坛、华语国际论坛、

    2015年12期 v.7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

    2015年12期 v.7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