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凯;张庭荣;范雁东;赛力克;杜郭佳;吴鹏飞;更·党木仁加甫;
目的探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对老年垂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垂体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改善率为79.2%,对照组为64.0%;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改善率为93.8%,对照组为72.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对老年垂体瘤患者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8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邹茵;陆方阳;周志华;张计华;黄贵佳;麻发强;杨杭丽;吴宜财;
目的观察并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2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组患者(32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化疗第1天开始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4周继续接受原化疗方案巩固3周期。序贯放化疗组患者(3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化疗2周期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原方案化疗2~4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状况、肺癌症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为14.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5个月;序贯放化疗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为11.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食欲下降、咳嗽、胸痛、咯血、呼吸障碍症状评分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部分缓解例数、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序贯放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2016年02期 v.8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晓婷;赵郁;王轶楠;李海丽;王钧;肖建波;刘金慧;高秀娟;鞠思敏;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与胃癌转移或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法检测PD-1及PD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PD-1及PDL-1表达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N分期无明显关系,但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密切相关;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患者术前CEA水平、肿瘤N分期、LNR密切相关。LNR(P=0.013)、PD-L1阳性(P=0.002)、肿瘤浸润深度(P=0.05)是胃癌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阳性与患者术前CEA水平、肿瘤N分期、LNR密切相关,是胃癌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02期 v.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磊;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的检查结果计算PNI,探讨PNI与患者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平均PNI为45.8±11.9,随访期间死亡12例,PNI高的患者死亡率低于PNI低的患者,且PNI高的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NI低的患者(P<0.05)。脉管癌栓(P=0.04)、PNI(P=0.014)、肿瘤浸润深度(P=0.08)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高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低,PNI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02期 v.8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政;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效果,为胃肠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直径、形态以及良/恶性程度,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痊愈率为65.0%,死亡率为17.5%,复发率为17.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术前正确诊断的难度较大。外科手术与术后正确的治疗方式结合是治疗胃肠肿瘤的有效方案。
2016年02期 v.8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朱琦;熊华;张尧;陆红;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进行Hp根除后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方法以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差异,并比较治疗效果及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消化不良症状变化情况及PGⅠ/PGⅡ比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未根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根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17、PGⅠ及PG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根除组(P<0.05),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未根除组(P<0.05)。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患者治疗前消化不良症状严重指数(DSS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根除组患者DSS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根除组(P<0.05)。不同类型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差值及PGⅠ/PGⅡ比值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均以胃息肉组最高,萎缩性胃炎组最低(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G17、PG水平显著升高,而Hp根除后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G17、PG水平,临床可将血清G17、PG水平作为评价Hp根除效果的有效指标。
2016年02期 v.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楠;向应强;马辛;郑伟;翁永振;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技术对患者自知力及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8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干预组患者分组进行康复干预4周,对照组患者进行社区常规康复干预和健康教育。两组共269例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入组后分别于基线、随访6个月末、随访12个月末评定1次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结果 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患者IT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2干预组患者末次随访PSP评分较基线增加分值高于对照组增加分值(P<0.05);3干预组患者复发率和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其社会功能,有效预防复发并降低住院风险,具有社区推广意义。
2016年02期 v.8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姜丽;张金华;周英杰;
目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ytem,TESSYS)技术观察脊柱内窥镜下治疗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TESSYS技术在内窥镜下均行椎间盘造影、侧入路椎间孔扩大成形术、神经根松解、髓核消融以及突出物摘除。术后3个月嘱患者门诊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疗效(Macnab评分系统)。结果 30例患者中18例给予局部麻醉,7例给予椎旁阻滞,5例给予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麻醉。平均操作时间为100分钟。3例老年患者因内科并发症较多且合并肥胖,不适宜俯卧位,于侧卧位下完成手术;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疼痛放弃手术;其余26例患者均于俯卧位下完成手术。30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0 ml,最大出血量为23 ml。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2.1)分降为术后3个月(1.5±0.8)分(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 TESSYS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改善部分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症状。
2016年02期 v.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丽;李泉;沈苓;林欣;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不同髂筋膜间隙阻滞穿刺下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平行穿刺组和垂直穿刺组,每组各30例。平行穿刺组患者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垂直穿刺组患者采用垂直腹股沟韧带平面内进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注药时间和股神经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操作时间、超声成像时间长于平行穿刺组(P<0.05),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平行穿刺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股神经阻滞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阻滞后各时间点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率明显高于平行穿刺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使用自控镇痛(PAC)时间、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穿刺组患者阻滞后8、12、24、36、48小时曲马多累计用量均少于平行穿刺组(P<0.05)。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平行穿刺均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其中髂筋膜间隙阻滞垂直穿刺能够显著减少患者镇痛药物用量,提高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
2016年02期 v.8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立学;汪桂香;刘燕;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IgA、IgM、IgG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免疫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2016年02期 v.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薛世民;贾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扎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布地奈德+扎鲁司特组(布地奈德联合扎鲁司特治疗)和布地奈德组(单纯布地奈德治疗),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哮喘常规内科治疗方案,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布地奈德+扎鲁司特组患者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P<0.01);布地奈德+扎鲁司特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4、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布地奈德组(P<0.01);布地奈德+扎鲁司特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布地奈德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扎鲁司特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缓解哮喘症状。
2016年02期 v.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铁志;石彦涛;刘瑞林;马晓钰;高少林;郑兆伟;张合林;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苷磷酸化酶(TP)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检测技术研究食管癌组织中VEGF、TP以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此类细胞因子和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低分化、癌组织浸润至浆膜患者的CyclinD1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以及癌组织未浸润至浆膜患者。VEGF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浆膜浸润与否、肿瘤直径以及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P<0.05);TP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远处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GF、TP以及CyclinD1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分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2期 v.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淑艳;夏海英;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腹主动脉瘤但未发生破裂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病死率为52.50%,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4.587,P=0.000)。经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可知,瘤体直径≥5 cm对腹主动脉瘤破裂影响最大(OR=3.894),其次为瘤体非对称性(OR=3.483)、瘤体膨胀率≥0.5 cm/年(OR=2.984)、年龄≥70岁(OR=2.803),伴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冠心病对腹主动脉瘤破裂影响较小(OR=1.864、1.603、1.392)。结论年龄≥70岁、瘤体直径≥5 cm、瘤体非对称性、瘤体膨胀率≥0.5 cm/年、伴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冠心病均为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重视与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
2016年02期 v.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惠敏;毛国红;曾科;聂帆;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重度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例确诊的重度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和对照组(开放式外剥内扎痔切除术治疗),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远期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痔脱垂、便血、肛门坠胀、肛门瘙痒的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潮湿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重度痔较开放式外剥内扎痔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2016年02期 v.8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龚辉;朱东波;丁剑锋;盛小明;
目的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院53例胫骨中下段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MIPPO治疗20例患者纳入MIPPO组,经ORIF治疗33例患者纳入OR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Johner-Wru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1~30个月,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MIPP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P<0.01),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ORIF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末次随访的Johner-Wruh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PPO和ORIF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效果均较满意,但MIPPO操作更为简单,创伤较小,利于骨折愈合。
2016年02期 v.8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郭霞;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患者使用0.9%生理盐水复苏,B组患者使用4%高渗盐水复苏,C组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复苏,D组患者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复苏。观察记录四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达标率、病死率、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四组患者复苏后6小时内EGDT达标率和康复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林格液用量最多,但与其他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四组患者研究液体用量和复苏液体总量总体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复苏后血浆脑钠肽水平呈下降趋势,复苏治疗6小时后四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总体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复苏后6小时和72小时,D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患者复苏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较复苏前均有所下降,其中C、D两组下降较明显(P<0.05);D组患者复苏后72小时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且28天病死率明显低于A、B、C组(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复苏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状态且保持较少复苏液体用量,并可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改善预后。
2016年02期 v.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建容;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普罗布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血清脂联素(APN)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APN、oxLDL、hs-CRP、MMP-9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调节血脂、抗炎及抗氧化等方面作用更为显著。
2016年02期 v.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平;张新宇;樊东升;李小刚;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2016年02期 v.8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婷;腾飞;谢秀丽;李佩玲;戴旭;
目的探讨能谱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图像质量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拟行CCT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行能谱CCTA扫描,B组患者行常规CCTA扫描,A组图像分别经FBP和40%权重的ASIR重建,B组图像行常规FBP重建;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检查中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三组图像质量。结果 A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ED均低于B组(P<0.05),ED降低了约18.46%。A组和A1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968,P=0.015),A组和B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296,P=0.015),A1组和B组患者桥血管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P=0.982)。B组与A1组桥血管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A组(P<0.05)。A1组和B组图像质量、桥血管的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能谱CCTA联合ASIR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对桥血管的评估与常规扫描模式差异不明显,且可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2016年02期 v.8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艳;周宁;
目的探讨镇痛治疗对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或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给予降糖治疗及针对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的必要外科处理及神经营养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镇痛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镇痛治疗后患者NRS、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治疗后患者8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在有效降糖、必要外科处理的基础上合理使用镇痛治疗能够更好地减轻糖尿病足或糖尿病末梢神经损害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016年02期 v.8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冉勇;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差异,观察肿瘤CT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的Kappa系数为0.692,说明术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值分别为(40.28±5.39)、(45.27±9.28)和(49.29±10.11)HU,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期呈轻度强化,而门静脉期扫描可进一步强化,呈渐进性填充。结论 CT检查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
2016年02期 v.8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