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桑;卢永娟;黄向红;李辉莹;彭婀娜;刘双;谭小军;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移植能否修复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大鼠的子宫,研究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受损内膜的可能性。方法建立SD大鼠子宫内膜模型。将健康性成熟未交配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促排卵周期移植组、促排卵周期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非促排卵周期移植组、非促排卵周期PBS组,每组各4只,于3个动情周期后处死大鼠,取其子宫内膜标本,比较各组大鼠角蛋白、波形蛋白以及整合素β3的表达情况。结果 h UC-MSCs移植后12天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非促排卵周期PBS组(679.12±186.20)像素、非促排卵周期移植组(969.39±367.44)像素、促排卵周期PBS组(820.35±153.99)像素、促排卵周期移植组(841.58±242.32)像素,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h UC-MSCs移植后12天,促排卵周期移植组、非促排卵周期移植组、促排卵周期PBS组、非促排卵周期PBS组大鼠角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1551、0.00340、0.00229、0.00160,波形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2348、0.04758、0.02052、0.02552,整合素β3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0283、0.00531、0.00966、0.00154,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 UC-MSCs可能通过诱导作用和免疫调节特性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两个移植时期对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2016年09期 v.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0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3 ] - 许浩;杨汉东;闵新文;李东峰;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脂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予对照组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予观察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期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 M及Ig G]、血压、血脂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 A、Ig M及Ig 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BP、SBP、TC、TG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5%(3/74),与对照组[6.76%(5/7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其血脂水平,但对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好。
2016年09期 v.8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03 ] - 汪宇鹏;祖凌云;高炜;于雪;刘盛;张萌;
目的对北京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急症静脉输液方式的知晓现况,分析目前我国骨髓腔内输液应用不足的原因,为制订普及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具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和其他科室的临床医护人员共42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统计分析其对骨髓腔内输液及中心静脉输液的知晓情况、信任度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入选的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的知晓率为32.6%(137/420),而中心静脉输液知晓率为97.4%(409/420);知晓骨髓腔内输液适应证和操作流程者分别占4.0%(17/420)和3.8%(16/420),知晓骨髓腔内输液禁忌证者占22.6%(95/420);信任骨髓腔内输液者占49.5%(208/420)。其他科室(主要为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骨髓腔内输液知晓率[26.9%(52/193)]低于急诊科[40.8%(42/103)](P<0.05);不同职称医护人员骨髓腔内输液知晓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骨髓腔内输液知晓率由初级职称至高级职称呈升高趋势(分别:P=0.002,P<0.001)。其他科室高级职称医护人员骨髓腔内输液知晓率[31.7%(13/41)]低于重症监护室[72.7%(8/11)]和急诊科[66.7%(4/6)]同级别医护人员。当周围静脉2次穿刺均不成功时,70.7%(297/420)的医护人员考虑中心静脉输液,22.1%(93/420)的医护人员选择再尝试,仅有4.1%(17/420)的医护人员考虑骨髓腔内输液。调查的8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目前仅1家医院正在开展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结论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在我国医护人员中的知晓率及其在医院的开展率极低,亟待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2016年09期 v.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51 ] - 董锡臣;岳红红;高寅秋;贾擎;谢珅;关鑫;
目的研究麻醉前电针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6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电针组(3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静脉全身麻醉,电针组患者全身麻醉前30分钟行百会、内关电针干预并持续至术毕。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麻醉前1天及术后1、3、7天POCD和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术后1、3天,电针组患者POCD发生率分别为40.00%(12/30)、13.33%(4/30),对照组分别为66.67%(20/30)、43.33%(13/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天,电针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为(23.77±2.08)分、(19.69±1.70)分,对照组分别为(26.78±2.16)分、(23.41±2.18)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7天,电针组患者PONV总发生率[26.67%(8/30)]低于对照组[40.00%(12/30)](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患者术后转归,减少POCD发生。
2016年09期 v.8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9 ] - 张留福;汪国宏;穆燕芳;朱幼玲;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催乳素、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PD患者纳入PD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中老年非PD者80例纳入对照组。依据HoehnYahr(H-Y)分期将PD组患者分为早期(H-Y分期<2期,27例)、中期(2期≤H-Y分期<3期,28例)及晚期(H-Y分期≥3期,25例)三个亚组。入院后予PD组患者相应处理。分别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cy、催乳素、YKL-40水平,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上述指标与PD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结果早、中、晚期P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1.28±4.13)μmol/L、(23.43±7.67)μmol/L、(37.54±8.73)μ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2±3.01)μmol/L](P<0.05);晚期P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最高,其次为中期、早期PD组(P<0.05)。早、中、晚期PD组患者血浆催乳素水平及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YKL-4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MSE评分与Hcy(r=-0.8873,P<0.05)和YKL-40水平(r=-0.7479,P<0.05)呈负相关,与催乳素水平呈正相关(r=1.1022,P<0.05)。结论 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Hcy、催乳素、YKL-40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D病情越重,Hcy、YKL-40水平越高,催乳素水平越低,对于不同程度PD转归的判断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病情的评估。
2016年09期 v.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 王锋;王少敏;马进取;刘子刚;胡小平;徐波;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脑卒中组,根据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55例)、中度组(42例)及重度组(21例)。同时,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进展性脑卒中将其分为进展组(31例)和非进展组(87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7、14天采集上述患者肘静脉血检测IL-6和hs-CRP水平。选取同期于本院查体健康者48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于体检当日清晨采集血液检测IL-6和hs-CRP水平。结果入院后第1、3、7、14天,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中度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非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进展组患者IL-6和hs-CRP水平随时间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于入院后第7天达到峰值。在不同时间点,进展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 IL-6和hs-CRP可用于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预测脑卒中进展,可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线索。
2016年09期 v.8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2 ] - 程建和;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多平面重组在老年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为老年颅底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1例老年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常规CT与MSCT诊断老年颅底骨折的准确率,并分析不同重组平面对颅底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诊断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骨折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以冠状面、矢状面为重组平面,其诊断颅前窝骨折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横断面(P<0.05),不同重组平面诊断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MSCT诊断老年颅底骨折的准确率较高,结合不同重组平面综合观察骨折情况,有望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016年09期 v.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尚娟;祝瑞;雷霆;
目的研究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与标准PEE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SAP伴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给予的PEEP水平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高水平PEEP>15cm H2O,35例)与对照组(标准PEEP<10 cm H2O,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ICU死亡率及出院后90天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入住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入住ICU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出院后90天,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2.86%),对照组死亡3例(12.00%),且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65,P>0.05)。结论高水平PEEP可明显改善SAP伴ARDS患者病情,缩短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但对死亡率的影响不显著。
2016年09期 v.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张永辉;熊建琼;张彦;张雷;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滤过联合纳洛酮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MODS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12、24、48小时血清白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后半个月及1个月预后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12、24、48小时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12、24、48小时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和1个月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和1个月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和1个月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滤过联合纳洛酮可降低MODS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2016年09期 v.8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 ] - 虎文燕;范艺馨;王黎;续小霞;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102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行常规指导,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术前1天和术后10天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ith 100Question,WHOQLQ-10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0天,干预组患者WHOQLQ-100评分和对治疗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016年09期 v.8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侯燕;周媛;王雪菲;毛新敏;
目的探讨分析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对照组产妇均为自然分娩,观察组产妇经拉玛泽减痛分娩指导后自然分娩,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产后乳汁分泌情况、产后心理状态、自然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妇产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0.56%)(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所需时间[(337.10±1.10)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506.08±1.10)分钟],其中,第一和第二产程所需时间[(301.28±1.10)分钟,(27.10±1.10)分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446.28±1.01)分钟,(54.40±1.03)分钟](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48、72小时乳汁分泌充足比率(8.33%,55.56%,95.5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25.00%,42.22%)(P<0.05);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23.89±3.70)分,(28.01±2.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77±3.68)分,(36.57±2.45)分](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妇产后出血率(1.11%,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1%,3.33%)(P<0.05),产后疼痛例数(12例)显著少于对照组(177例)(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能够有效缩短产妇自然分娩的时间,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2016年09期 v.8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9 ] - 周江英;查晓霞;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S)对药物流产不全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药物流产不全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行CDS检查,观察患者子宫二维声像图及血流特点,后行尿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检测。检查完毕后,所有患者均行清宫处理,所获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比较上述两种检查方法对药物流产不全后宫内残留物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72例患者中,67例(93.06%)可检测到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呈低阻型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0.36~0.55;且CDS对宫内残留物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HCG检测(P<0.05)。结论 CDS在药物流产不全后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能够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2016年09期 v.8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4 ] - 白小丽;杨伟娟;
目的分析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产妇1243例为研究对象,由专业医师组织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将入选产妇分为顺产组(824例)和剖宫产组(419例)。治疗前后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分别测定所有产妇的盆底收缩压、静息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比较两组产妇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顺产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收缩压和静息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顺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可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2016年09期 v.8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7 ] - 王金凤;陈升平;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培养情况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1140例妊娠晚期胎膜早破的孕妇纳入胎膜早破组,选取本院同期1054例妊娠晚期无胎膜早破的孕妇纳入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孕妇宫颈分泌物的培养情况、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低体重儿和新生儿死亡等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769例孕妇宫颈分泌物培养提示带菌,对照组660例孕妇宫颈分泌物培养提示带菌,且两组孕妇菌群分布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多见,胎膜早破组孕妇宫颈分泌物中乳杆菌、不动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6.78%和1.43%,对照组分别为13.79%和0.3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分泌物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为35.92%,对照组为23.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胎膜早破组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死亡、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阴道菌群以假丝酵母菌居多,阴道菌群失衡导致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等的发生率增加。
2016年09期 v.8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卢剑华;吕欣;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8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应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逐渐升高。麻醉后2小时、术后第1天及第3天,观察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CD4~+和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后2小时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皮质醇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麻醉后2小时、术后第1天和第3天,观察组患者皮质醇与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有效对抗手术应激产生的免疫抑制,减轻手术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
2016年09期 v.8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74 ] - 赵素平;姚溪;张健;康洁;万莉;李晓青;史丽萍;
目的观察肠道水疗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便秘且需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患者在肠道水疗基础上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80例)患者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评分[(8.05±0.9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3±1.03)分](P<0.05),肠道气泡评分[(1.05±0.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2±0.07)分](P<0.05),腹痛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9.8%)(P<0.05)。结论肠道水疗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安全、高效、舒适且肠道清洁度较高的肠道准备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中。
2016年09期 v.8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9 ] - 王芳;陈随才;曹娜娅;
目的研究醋酸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8例。联合组患者采用醋酸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高血糖素、血清一氧化氮(NO)、门静脉血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及48小时再出血率。结果首次给药2小时后,联合组患者胰高血糖素及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48小时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较短,有效保护患者胃黏膜,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侧支循环及胃底静脉曲张,防止再次出血。
2016年09期 v.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87 ] - 石磊;于法涛;谢智慧;
目的探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回输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TACE+RFA+CIK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ACE+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对照组为87.18%(34/3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及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年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K细胞回输联合介入疗法可通过增加早期肝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其肝功能,进而提高患者无进展生存率。
2016年09期 v.8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魏小娣;樊婷;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治疗前后脑脊液与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硫化氢(H_2S)水平变化情况及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脑脊液与血清中H_2S和N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脑脊液与血清中H_2S和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及病原菌清除效果,抗炎作用较单一头孢曲松钠更显著,联合用药多为一过性不良反应,且患儿可耐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2016年09期 v.8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5 ] - 刘伟;董健;宫蕾;
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家长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改善ASD患儿家长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本院2010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8例ASD患儿的家长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20例健康儿童家长(于ASD健康宣教时确认入组)纳入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调查分析两组儿童家长的生活质量,并比较观察组不同性别患儿、不同病程患儿、不同职业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家长GQOLI-74评分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SD患儿家长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家长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性别、患儿病程、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是家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SD患儿家长生活质量普遍较差,且多种因素可导致其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重视ASD患儿家长负性情绪并针对其存在的危险因素实施合理干预,有望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为ASD患儿康复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016年09期 v.8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6 ] - 王侠;王小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补液等常规治疗,并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6与IL-17水平及治疗后每日排便次数和肠道菌群失调分度。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9.77%(30/43),观察组为93.02%(40/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儿IL-6、IL-17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4天,观察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Ⅰ度为44.19%,Ⅱ度为48.83%,Ⅲ度为6.96%,对照组分别为60.47%、25.58%、13.95%,其中Ⅱ度菌群失调的分布比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治疗的第3天起,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菌群失调状况显著改善、大便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混悬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效果好,可缓解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状况,降低继发肠道细菌感染的风险。
2016年09期 v.8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4 ] - 阿地拉·阿布里孜;岳华;依力夏提·依麻木;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8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高通量组(44例)与低通量组(44例),并分别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应用荧光光谱法检测两组患者前臂内侧皮肤组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水平,分析AGEs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通量组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5.91%(7/44)]显著低于低通量组[25.00%(11/44)](P<0.05);治疗后1年,高通量组患者的生存率[93.18%(41/44)]高于低通量组[81.82%(36/44)],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年,高通量组患者的生存率[84.09%(37/44)]明显高于低通量组[61.36%(27/44)](P<0.05)。经荧光光谱法检测AGEs水平,两组中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患者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 nm~2和0.87 nm~2,均高于两组中无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61 nm~2和0.51 nm~2)。高通量组患者AGEs水平[(6.59±1.22)μg/ml]显著低于低通量组[(11.09±2.38)μg/ml](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保障其远期生存质量;检测AGEs水平对未来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并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情预测及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2016年09期 v.8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9 ] - 李振军;王建;李龙海;胡冬梅;董葆;
目的探究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膜性肾病患者14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41例膜性肾病患者中,农民占65.25%,其他职业占34.7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46~66岁年龄段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0.14%)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肾炎综合征(17.02%)和单纯蛋白尿(2.84%)表现的患者(P<0.05);Ehrenreich-Churg病理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所占比例(41.84%和44.68%)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所占比例(12.06%和1.42%)(P<0.05)。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电子致密物沉积部位以基底膜上皮侧为主,占85.82%,与基膜内(51.77%)和系膜区(43.97%)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成分3(C3)沉积为主,占90.78%,与Ig A、Ig M、C1q沉积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膜性肾病高发于46~65岁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分期以Ⅰ期和Ⅱ期为主,肾组织免疫荧光以Ig G及C3沉积为主。
2016年09期 v.8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4 ] - 田代雄;吴小蔚;
目的观察并探讨谷氨酰胺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 GH)治疗重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采用烧伤常规治疗+rh GH+谷氨酰胺治疗,B组患者采用烧伤常规治疗+rh GH治疗,C组患者采用烧伤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谷氨酰胺、空腹血糖、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21天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谷氨酰胺、Ig A、Ig G水平均高于C组(P<0.05),且A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21天,A组和B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均高于C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率高于B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rh GH可以提高重度烧伤患者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谷氨酰胺水平,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有效促进Ig的合成,加快创面愈合。
2016年09期 v.8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王晶;
目的探讨腹股沟皮瓣移植术修复上肢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上肢深度烧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术,对照组患者行前臂、胸或髂腰等部位带血管蒂皮瓣逆行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皮瓣断蒂时间[(22.00±2.70)天]显著短于对照组[(28.80±2.20)天](P<0.05),上肢肌张力和手部肌张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14±0.37)分,(1.56±0.61)分]低于对照组[(2.85±1.35)分,(3.42±1.64)分](P<0.05)。结论腹股沟皮瓣移植术对上肢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效果较好,损伤小,成功率高。
2016年09期 v.8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 黎国红;王述进;齐婷;马磊;牛瑜;
目的分析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UM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血糖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 PG、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血糖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肾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UMA、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3例发生低血糖反应,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低血糖反应,1例发生过敏反应,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536,P>0.05)。结论西格列汀能够全面、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同时对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09期 v.8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 邓旎;廖天安;谢莉莉;
目的比较固定修复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治疗无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无牙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试验组患者采取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固定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P<0.05);试验组患者口腔功能和固定情况主观评分[(92.74±4.85)分,(90.02±4.53)分]均高于对照组[(77.14±2.91)分,(72.98±6.72)分](P<0.05);试验组患者修复不良事件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95%)(P<0.05)。结论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治疗无牙颌具有稳固、美观、舒适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年09期 v.8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倪琳杰;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TPN药物的规范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各科室2015年6~12月TPN处方8722张,统计分析各处方的组成成分。结果 8722张TPN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3张(1.98%),存在糖脂比不合理(23.12%)、热氮比不合理(24.28%)、电解质用量不合理(32.95%)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19.65%)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个体化TPN处方审核系统,以进一步规范TPN处方配置。
2016年09期 v.8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