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中秋;黄建峰;
目的探讨分泌蛋白DKK1(Dickkopf-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手术切除经病理学、细胞学等证实的NSCLC组织138例,非肿瘤性疾病肺部手术切除组织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KK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通过电话或走访的方式随访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结果 138例NSCLC组织中,DKK1的阳性率为58.70%(81/138);78例非肿瘤性疾病肺部组织中,DKK1的阳性率为33.33%(26/78),DKK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肿瘤性疾病肺部组织(P<0.01);DKK1的表达与NSCLC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血管浸润有关(P<0.05或P<0.01)。对81例DKK1阳性及57例阴性组织进行生存分析发现,DKK1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期为3~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2.8个月;DKK1阴性表达患者总生存期为4~5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8个月;二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DKK1阳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为2~16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4.0个月;DKK1阴性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为2~2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6.9个月;二者的无病生存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 NSCLC患者DKK1的表达增加,DKK1可作为诊断NSCLC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16年12期 v.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李晓莉;朱佳;马亚梅;陈红旗;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或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晚期胃癌患者依据其最终接受的化疗方案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40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5-FU化疗方案;B组患者39例,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FU化疗方案;C组患者37例,采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5-FU三联化疗方案。三组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且治疗2周后评定近期疗效,同时评估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和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组患者均随访至化疗结束后1年。结果 C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67.6%、89.2%)均高于A组(42.5%、67.5%)和B组(43.6%、69.2%)(P<0.05),但A组和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的疾病稳定持续时间、1年无不良事件生存期和生存率虽然略优于A组和B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三组CBR评价为有效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联化疗方案虽能获得显著的短期疗效,但患者不良反应较大,且未见显著的长期获益。3种化疗方案患者均可耐受,故应根据晚期胃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016年12期 v.8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李化龙;蔡树华;赵改梅;郭安定;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洛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红细胞计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VEGF水平和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059,P=0.4008)。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有效抑制患者体内VEGF水平,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2016年12期 v.8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张淑玲;孟哲颖;陈翠;胡兵;申锷;
目的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和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参数在蒽环类药物心肌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采用表柔比星治疗的40例乳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疗程的化疗,并将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超声心动图和VVI参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各时间段常规超声心动图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表柔比星累积剂量达到225 mg/m2(3个疗程后)时,左心室速度向量图出现明显异常,可出现心肌运动不协调,速度向量长短不一,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节段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化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化疗1个疗程后和2个疗程后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节段峰值应变和应变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I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心肌病变,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且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伤。
2016年12期 v.8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白东林;李沁;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后经腹腔镜手术对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45例。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开腹手术组(P<0.001)、远切端长度显著长于开腹手术组(P<0.001)。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0.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远切端长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016年12期 v.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9 ] - 王辉;董富存;田丽;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5例纳入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5例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海马区MRI,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海马区MRI相关数据。结果 1观察组患者左/右海马区及左/右枕叶的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海马高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颞角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3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与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变化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海马体积和杏仁核体积,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经MRI检查后,可清晰了解其脑血流量变化,通过观察两侧海马体和杏仁核萎缩程度,有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2016年12期 v.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 阿迪力江·艾麦提;艾山江·乌买尔江;陈凯;
目的分析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氨甲环酸组(74例)及联合组(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5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吸取脾血时间、术后第1天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联合氨甲环酸能够减轻手术对机体免疫和创伤反应的影响。
2016年12期 v.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陈利辉;魏珂;陈秀峰;李卫;孙浩;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和术后7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7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6.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28.33%(17/60)](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7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效果显著,对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影响小,且预后良好。
2016年12期 v.8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荣国强;杨晓东;吴浩荣;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调查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行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5年,其中136例患者随访成功,将其中术后反复复发(≥2次)的患者36例纳入研究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在剩余100例患者中选取40例(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1次或未出现复发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结石数量、结石大小以及胆总管直径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手术史(OR=5.011,β=1.612)、乳头旁憩室(OR=4.142,β=1.421)、胆总管夹角(OR=14.315,β=2.661)、胆囊切除史(OR=1.736,β=3.143)是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乳头旁憩室(β=1.243,Waldχ~2=6.43,P=0.011)、胆总管夹角<45°(β=2.548,Waldχ~2=8.56,P=0.003)、有胆道手术史(β=1.788,Waldχ~2=11.779,P=0.001)是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胆道手术史、乳头旁憩室以及胆总管夹角是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手术后多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以期降低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后反复复发风险。
2016年12期 v.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 朱昀恒;徐军;李华萍;
目的探讨PAX1基因甲基化定量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121例高危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宫颈组(28例)、低级别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32例]、高级别病变组(CINⅡ~Ⅲ,34例)及癌变组[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s,ICC),27例]。收集各组患者的宫颈组织标本及宫颈刮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焦磷酸测序技术定量分析PAX1基因9个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PAX1甲基化与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关联性。结果癌变组、高级别病变组、低级别病变组、正常宫颈组PAX1基因9个位点的甲基化平均水平分别为4.66%、3.55%、2.10%、1.9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各组患者宫颈刮片和宫颈组织PAX1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癌变组PAX1甲基化发生率及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通过PAX1基因甲基化水平鉴别诊断宫颈癌和CIN,结果显示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1),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结论定量检测宫颈组织中PAX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能够有效诊断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且其表达与疾病分期有关。
2016年12期 v.8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7 ] - 于淼淼;杨露;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DNA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5例宫颈异常患者进行HR-HPV DNA检测和TCT,同时设计2种联合检测方法,分别为COM1(HR-HPV DNA→TCT)和COM2(TCT→HR-HPV DNA),并与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对比。计算各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HR-HPV DNA检测的灵敏度高于TCT和COM2(P<0.05),但与COM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4种检测方法中,HR-HPV DNA检测的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最低(P<0.05),COM1的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最高(P<0.05)。结论 HR-HPV DNA检测与TCT在宫颈癌的筛查中各具优势。先采用HR-HPV DNA检测进行筛选,再对其中的阳性患者进行TCT,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016年12期 v.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 ] - 李莉;
目的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 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76例。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gonist)巩固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LNG-IUS巩固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复发率,观察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LNG-IUS续用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总好转率为97.4%(74/76),显著高于对照组[82.9%(63/7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5.3%;对照组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9%,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1,P=0.74)。随访12个月,试验组患者主诉不良反应以月经模式改变为主,其次包括乳房胀痛、体重增加、下腹痛或腰痛、痤疮,LNG-IUS续用率高达96.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给予LNG-IUS巩固治疗,有助于迅速缓解患者盆腔疼痛和痛经等症状,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复发率低,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其主要不良反应,需引起临床重视。
2016年12期 v.8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3 ] - 林卫;全雪梅;朱希;江文宇;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5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预后良好90例,预后不良66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分、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水平、血糖水平、发病至入院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住院时间、GCS与脑卒中患者预后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其余均为危险因素,且Mo CA评分、MMSE评分、住院时间的危险度较高(OR分别为6.711、6.013、5.697,P<0.05)。结论年龄、受教育程度、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住院时间、GCS与脑卒中住院患者预后密切关联,其中,受教育程度为保护因素,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NIHSS评分、Mo CA评分、MMSE评分、住院时间、GCS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2016年12期 v.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3 ] - 付建忠;黄开梅;王锋;沈蓉;
目的评估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单抗组(阿司匹林治疗)、双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治疗),所有患者治疗7天后均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分别于入院时(起病48小时内)、治疗1周及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评估三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并于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检测三组患者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结果入院时三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单抗组和双抗组(P=0.014,P=0.039),BI评分高于单抗组(P=0.020),与双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双抗组和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单抗组(P=0.010,P<0.001),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双抗组(P=0.031);双抗组和观察组患者BI评分均显著高于单抗组(P=0.025,P=0.017),观察组患者BI评分高于双抗组(P=0.046)。治疗1周内,单抗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事件;双抗组和观察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但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1,P=0.999)。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三组患者PLT、APTT及IN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1.416,P=0.248)。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且安全性较好。
2016年12期 v.8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9 ] - 李晓林;陆国海;祖晓水;蒋逸秋;胡丹;
目的探讨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在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置入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MIPO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以及术后1、3、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1.52±20.42)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95.07±18.16)分钟](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65.42±12.10)天]明显短于对照组[(80.11±10.46)天](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优良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72.21±7.69)分、(81.43±9.24)分、(90.08±9.68)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63.48±8.69)分、(75.10±8.87)分、(81.24±9.10)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3.3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IPO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较好,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016年12期 v.8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3 ] - 董锡臣;谢珅;贾擎;关鑫;高寅秋;岳红红;王硕;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脉冲射频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缓解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确诊为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腰交感神经节脉冲射频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28、84天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测量患肢小腿的皮肤温度。结果治疗后1、3、28、84天,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皮肤温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节脉冲射频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快速缓解患者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
2016年12期 v.8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5 ] - 武春银;柴小青;
目的比较脑肿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软件SAS 8.3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手术麻醉时间、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_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SjvO_2)。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手术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Sjv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Da-Sjv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均可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以维持稳定的脑氧供需平衡,而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可以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还可改善脑氧供状态。
2016年12期 v.8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7 ] - 刘鸿涛;牛晓丽;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对照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睁眼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分别于拔管前采用Riker镇静评分、拔管后5分钟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睁眼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Riker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克罗宁胶浆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减少患者术后躁动,但不影响苏醒质量。
2016年12期 v.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7 ] - 佟建宁;李睿;解芳;
目的研究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小儿泻速停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41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根据门诊就诊病历号随机分为联合组、泻速停组及对照组。三组患儿均采用轮状病毒肠炎常规治疗方案,联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和小儿泻速停颗粒,泻速停组患儿加用小儿泻速停颗粒。治疗5天后评价三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泻速停组总有效率(93.62%,91.49%)均高于对照组(76.60%)(P<0.05)。三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止吐时间比较依次为:联合组<泻速停组<对照组,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三组患儿白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IL-6、IL-8及TNF-α水平比较依次为:联合组<泻速停组<对照组,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小儿泻速停颗粒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肠炎症状持续时间,减轻炎症损伤,尽快恢复患儿肠道屏障功能。
2016年12期 v.8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李鸣远;孟岩;武云;米娜瓦尔·胡加艾合买提;赵春梅;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Treg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诊断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纳入观察组,并将本院同期无结核感染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reg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探讨Treg细胞在潜伏性结核感染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Treg细胞水平[(4.36±1.12)%]明显低于对照组[(5.46±1.62)%](P<0.05),而Th17细胞和Th17/Treg细胞水平[(0.21±0.04)%,(0.25±0.07)%]均高于对照组[(1.01±0.19)%,(0.21±0.04)%](P<0.05)。观察组患者白介素(IL)-17水平[(19.65±2.3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84±3.12)pg/ml](P<0.05),而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93±0.42)pg/ml,(3.98±0.36)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7±1.35)pg/ml,(4.93±0.42)ng/ml](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Treg细胞水平与Th17细胞和IL-17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32、-0.54,P<0.05),而Treg细胞水平与IL-10和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0.61,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潜伏性结核感染患者Treg细胞水平下降,Treg细胞水平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
2016年12期 v.8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3 ] - 苏丹;卢亚芳;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患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5例OSAHS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孟鲁司特组和手术组。根据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值)将上述患儿分为4个亚组:M1组(孟鲁司特+轻度患儿)、M2组(孟鲁司特+中重度患儿)、S1组(手术+轻度患儿)、S2组(手术+中重度患儿)。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程度腺样体肥大患儿睡眠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M1组和S1组患儿睡眠效率、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bstruetive apaea index,OA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微觉醒指数、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_2)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M1组患儿的AHI和LSaO_2均优于S1组患儿(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M1组和S1组患儿的睡眠障碍、身体症状、对监护人的影响及OSAH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OSA-18)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OSA-18各项指标评分和总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OSA-18各项指标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M2组和S2组患儿的睡眠效率、OAI、AHI、微觉醒指数、ODI及LSaO_2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S2组患儿的OAI、AHI、微觉醒指数、ODI及LSaO_2均优于M2组患儿(P<0.01)。治疗后M2组患儿的OSA-18各项指标评分和总分均高于S2组患儿(P<0.01)。结论对于轻度OSAHS患儿,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低氧血症,效果与手术治疗相近。对于中重度OSAHS患儿,孟鲁司特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2016年12期 v.8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6 ] - 张希;何金凯;赵琦;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36例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 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并将Mo CA评分<26分的患者纳入认知障碍组,Mo CA评分≥26分的患者纳入认知正常组,计算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并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436例患者中,185例Mo CA评分<26分,认知障碍发生率为42.43%。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患者视空间/执行能力、延迟记忆力、注意力及Mo CA总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0 kg/m2、农民、居住于农村、不参加社会活动及失眠是影响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与其年龄较高、职业、居住情况等不可控危险因素有关,也与BMI和生活方式等可控危险因素有关,明确患者存在的可控危险因素并实施早期干预有望延缓认知功能损伤,降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
2016年12期 v.8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0 ] - 吴雏燕;詹玉明;江钟立;
目的肌电阻测定配合量表评定观察红外线联合中频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疼痛量化评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中频组、红外线组、中频+红外线组,每组各20例。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和肌电阻测量仪进行疼痛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疼痛部位肌电阻值以及痛点数量。结果治疗后,中频+红外线组患者PRI、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频组和红外线组(P<0.05)。中频+红外线组患者肩首、背中以及腰周部位的肌电阻转化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红色痛点数明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腰背肌电阻转化值与疼痛量表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红外线联合中频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肌电阻测定法联合PRI、VAS、PPI可为评估腰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提供量化依据。
2016年12期 v.8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0 ] - 赵扬;耿峻峰;澹台冀澂;谷志涛;胡定中;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及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胸科医院收集的共100例使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后行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类型、病灶最大直径、病灶形态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定位,定位成功率为100%,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定位并发症,平均定位耗时(21.3±4.5)分钟。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有分叶征、有血管穿行的小结节,其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最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小结节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OR=3.818,P=0.019)、病灶最大直径≥0.8 cm(OR=3.545,P=0.033)、有中心高密度(OR=4.091,P=0.011)及有血管穿行(OR=3.913,P=0.012)。结论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进行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像学表现中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及有血管穿行对鉴别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2期 v.8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0 ] - 陈冲;李贺;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口腔缺牙及修复情况。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体检的2182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其牙齿缺失及修复情况。结果 2182例老年人中,牙列缺失543例,缺失率为24.89%;牙列缺损1152例,缺损率为52.80%。农村老年人牙列完整率为0.57%,城镇老年人为32.53%,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老年人牙列总修复率为50.36%,城镇老年人为61.5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在修复类型构成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老年女性和老年男性的活动修复率均较低,联合修复率均较高(P<0.05);农村老年人固定修复率较高,城镇老年人联合修复率较高(P<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口腔缺牙率高,修复率低,口腔健康问题突出,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该地区老年人的牙齿保健意识。
2016年12期 v.8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项秀华;陈锦安;
目的探讨术后胶原蛋白外敷辅助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胶原蛋白外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和随访色素沉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24/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M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胶原蛋白外敷辅助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可有效促进色斑消退,提高面部肤色均一性,并有助于降低远期色素沉着风险。
2016年12期 v.8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虞玲;隋俊;黄菁;华云晖;
目的研究并比较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确诊的362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阳性检测率及Kappa系数。结果 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TPPA和ELISA的阳性检测率(77.07%,79.28%)均高于TRUST(44.75%)(P<0.05)。TPPA和ELISA的Kappa系数(0.97±0.15,0.83±0.12)亦高于TRUST(0.35±0.09)(P<0.05)。TPPA的阳性检测率和Kappa系数与ELIS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TRUST、TPPA及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TPPA和ELISA的检测结果可靠性更高。
2016年12期 v.8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付旭;秦晓霞;
目的探究氯氮平与氯丙嗪对维持治疗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诊治的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氯丙嗪治疗。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中国修订版韦氏记忆量表(Chinese Wechsler memory scale-revised,WMS-RC)以及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hinese intelligence scale of adults,CISA)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WMS-RC评分中认知总分、心智、图形记忆、再认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联想和理解记忆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IS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CIS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显著低于对照组[26.7%(8/30)](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
2016年12期 v.8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7 ] - 吕红博;曾凡业;王洪江;孙伟;阿迪力·萨来;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吉西他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吉西他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越高;吉西他滨0.20 mg/L组、0.40 mg/L组及0.80 mg/L组G0/G1期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百分数逐渐下降(P<0.05),G2/M期细胞百分数无变化(P>0.05),而S期细胞百分数逐渐增加(P<0.05)。吉西他滨0.20 mg/L组、0.40 mg/L组、0.80 mg/L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上述三组的STAT3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吉西他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阻滞细胞于S期,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下调STAT3蛋白的表达。
2016年12期 v.8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