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立;耿欢;刘水涛;姜川;邢更彦;
目的研究诱导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提高诱导破骨细胞的效率。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BMMs表面标记物,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共同诱导BMMs,4天后形成破骨细胞,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与鬼笔环肽染色鉴定诱导出的破骨细胞,通过骨板吸收实验鉴定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BMMs的CD11b阳性率为98.4%。经过4天诱导,BMMs激活、融合产生了大量的破骨细胞,呈TRAP阳性,鬼笔环肽染色可见纤维肌动蛋白环形成,骨板上形成大量不规则的骨吸收瘢痕。结论 RANKL诱导BMMs 4天可产生骨吸收活性较高的破骨细胞。
2018年01期 v.1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7 ] - 赵海卫;张其强;王科;赵俊杰;高振利;
目的探讨外周血前列腺癌抗原3(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因前列腺疾病于本院初次就诊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共120例男性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前列腺癌4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27例、非局限性前列腺癌19例),前列腺增生40例,前列腺炎24例,健康体检者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PCA3 mRNA的模板数,比较其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含量,探讨其与前列腺癌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PCA3基因仅在前列腺癌组(31/46)和前列腺增生组(4/40)中表达,在其余组中均未见表达;非局限性前列腺癌组患者外周血PCA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局限性前列腺癌组(P<0.001)。结论 PCA3基因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外周血PCA3基因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2018年01期 v.1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8 ] - 张玉祥;张争;辛殿祺;李学松;龚侃;何志嵩;周利群;
目的初步评价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rcinoma-associated 1,UCA1)基因定量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确定UCA1基因诊断膀胱癌的临界值,比较UCA1基因检测与尿细胞学检查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膀胱癌根治术的16位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UCA1基因表达水平,以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检测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68例膀胱癌患者和除外膀胱癌及其他泌尿系统移形上皮癌的64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尿液UCA1基因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UCA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绘制UCA1基因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比较UCA1基因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膀胱癌组患者尿液UCA1基因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癌患者UCA1基因平均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UCA1基因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0.05)。尿细胞学检查和UCA1基因检测诊断膀胱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6和0.754,初步确定UCA1基因检测诊断膀胱癌的临界值为0.762,UCA1基因检测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和19.12%,特异性分别为65.63%和100.00%。二者联合的诊断敏感性为83.82%,尤其在高级别膀胱癌中诊断敏感性达88.64%。结论与尿细胞学检查相比,UCA1基因定量检测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二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将UCA1作为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的监测标志物,以减少膀胱癌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使用膀胱镜的次数。
2018年01期 v.10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3 ] - 徐健;孙明强;李锦亮;李晓东;
目的分析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表达及其活性变化,探讨其在小儿热性惊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50例热性惊厥患儿纳入热性惊厥组,将本院同期35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DNMT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热性惊厥组患儿DNMT1、DNMT3A、DNMT3B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中DNMT1、DNMT3A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DNMT3B蛋白含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NM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DNMT蛋白、基因及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抑制表观遗传基因表达可能成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重要方法。
2018年01期 v.1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雒大健;宋建军;罗兵;杨桃;徐红;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检测结石梗阻性肾病伴肾周积水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为患者肾功能变化的评估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2例结石梗阻性肾病伴肾周积水患者,检测其手术前后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TP)、曲线上升支斜率(A)均逐渐降低(P<0.05),峰值强度(PI)、GFR均逐渐升高(P<0.05);患者不同时间点曲线下降支斜率(α)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UC、TTP、A与GFR均呈负相关(P<0.05),PI与GFR呈正相关(P<0.05),α与GF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测得结石梗阻性肾病伴肾周积水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GFR水平具有相关性,通过超声造影实时评估患者肾功能状态有望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2018年01期 v.1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夏一丹;谢兰;郑振荣;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联合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骨密度、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格列本脲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糖代谢水平、硬度指数(stiffnessindex,SI)、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I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高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ted partial thomboplastin time,APTT)均显著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和APT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窘迫、子痫前期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格列本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显著,可增加患者骨密度,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2018年01期 v.10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3 ] - 倪玉华;赵宝;邢志群;
目的探讨丁酰胆碱酯酶(butyrocholinesterase,BChE)基因K变异与老年非心脏手术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采用连续入组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100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术后谵妄患者纳入谵妄组,108例非谵妄患者纳入非谵妄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BChE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测定BCHE基因K变异基因型,并分析BChE不同基因型与BChE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谵妄组患者BChE活性明显低于非谵妄组(P<0.05),两组BCh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BChE活性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CHE基因K变异与老年非心脏手术术后谵妄无明显相关性。
2018年01期 v.1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2 ] - 庞国栋;李兴国;王恒;温汉春;
目的探讨使用高、中、低剂量硫酸镁(MgSO_4)预处理和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20只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假手术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30只)、不同剂量MgSO_4(20、40、80 mg/kg)预处理组(30只,每一剂量组均为10只)、不同剂量MgSO_4(70、140、280 mg/kg)治疗组(30只,每一剂量组均为10只)。预处理组小鼠缺血前腹腔注射不同剂量MgSO_4,治疗组小鼠于再灌后即刻腹腔注射不同剂量MgSO_4。观察各组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其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ATP酶的活性。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评估并记录各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和治疗组小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中、高剂量治疗组与预处理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均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P<0.05或P<0.01)。不同剂量治疗组小鼠脑组织中NO含量及T-NOS、iNOS活性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小鼠脑组织iNOS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假手术组、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小鼠脑组织中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高剂量预处理组小鼠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中、低剂量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假手术组、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及不同剂量治疗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高剂量治疗组与假手术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小鼠旷场实验和悬挂实验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MgSO_4预处理和治疗可能通过降低T-NOS和iNOS活性和减少NO合成而增加ATP酶的活性,减轻神经元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18年01期 v.10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0 ] - 李丹凤;苏丹;马晶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采用肺癌根治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针对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积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下肢不对称肿胀、病理分型、COPD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分级、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水平、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白细胞计数、心血管病病史、静脉曲张病史等可能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共有17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7%。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时间≥5天、下肢不对称肿胀≥1 cm、GOLD分级3~4级、TG水平≥1.7 mmol/L、D-二聚体水平≥500μg/L均为COPD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率和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2018年01期 v.1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6 ] - 沈志明;刘衬云;赵双全;林锦乐;
目的分析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RMPI)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42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非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MPI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信号强度、首过时间及首过最大上升斜率。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中,38例梗死部位心肌灌注延迟;对照组40例患者中,10例发现低灌注区。观察组患者均可见明显的心肌内高信号(延迟强化灶),心肌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区首过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区首过最大上升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MPI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其特征性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首过时间延长、首过最大上升斜率降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8年01期 v.10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9 ] - 刘媛媛;田学峰;霍红;杨艳;车琳;辛春梅;高松涛;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该院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再灌注后1、6、12、24小时,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而IL-10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心功能分级越高,TNF-α水平越高(P<0.05),IL-10水平越低(P<0.05)。结论 TNF-α和IL-1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指标。
2018年01期 v.1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5 ] - 杨小红;刘娜;刘晓云;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研究组患者采用门诊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模式。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频率、强度等均保持一致。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end diameter,LVESD)、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E-point of septlal separation,EPSS)等心功能指标;采用简明健康问卷评价患者的健康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E/A,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及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SD、EPS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但门诊康复训练模式效果更显著,不仅可根据运动功能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康复训练,还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指导其早日回归社会。
2018年01期 v.1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 王大鹏;高萍;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联合序贯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序贯透析治疗。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FINS、HOMA-IR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ement,SGA)评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血清清蛋白(albumin,ALB)、血清前清蛋白(prealbumin,P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序贯透析可有效清除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炎性介质,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2018年01期 v.1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4 ] - 刘丽楠;王素莉;程晨;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社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天津市某社区4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集中系统管理,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0例。试验组患者按照足溃疡发生危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给予患者系统的分阶段糖尿病强化教育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观察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早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作用。结果试验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严重性和危害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每周足部主动护理率、饮食控制率、经常运动率、自我血糖监测>1次/月的患者占比、体质指数达标率、血脂达标率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筛查、早诊断,从低危者着手,以中、高危者为重点预防对象,早期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患者积极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糖尿病足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1期 v.10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8 ] - 陈红;张希;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284例妇科恶性肿瘤并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处理,低、中、高剂量组患者分别于术中复合使用0.1、0.2、0.4μg/(kg·h)右美托咪定直至手术结束,比较四组患者围术期肾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术后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四组患者血浆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高于术前(P<0.05),血肌酐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2小时,高剂量组患者血肌酐水平低于中剂量组(P<0.05);术后24小时,中、高剂量组患者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患者术后24小时、高剂量组患者术后2小时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24小时,高剂量组患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中剂量组(P<0.05)。气腹120分钟内,中、高剂量组患者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尿量明显多于中剂量组(P<0.05);术后120分钟内,四组患者尿量均多于气腹120分钟内(P<0.05),中、高剂量组患者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尿量明显多于低、中剂量组(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患者术后1天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天(P<0.05),术后1天,低、中、高剂量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患者术后1天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完成时间明显长于术前1天(P<0.05),低剂量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患者术后1天TMT完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术后认知障碍总发生率依次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可增加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期尿量,抑制NGAL水平升高,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2018年01期 v.10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4 ] - 刘红梅;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探讨FIB、CRP和血小板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7年3月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48例纳入观察组,并根据切面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CAL组(27例)和NCAL组(2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选取本院同期3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患儿血浆FIB、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浆FIB、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L组患儿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NCAL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NCAL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较CAL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血浆FIB、CRP水平及血小板计数与CAL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是评估川崎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2018年01期 v.10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7 ] - 刘琳;刘冰熔;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静脉曲张组(135例)和非静脉曲张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肝硬化病因、并发症、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临床表现、输血量、实验室检查指标、基础疾病、危险因素等。结果非静脉曲张组男性40例(88.95%),平均年龄为(52.8±12.7)岁,主要肝硬化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组呕血者占比均显著低于静脉曲张组(P<0.05),出现咖啡样呕吐物者占比、输血量和血尿素氮水平、基础疾病中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占比、非甾体抗炎药和抗凝药使用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静脉曲张组(P<0.05)。结论与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出血比较,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和呕血,常伴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非甾类抗炎药及抗凝药物可能是肝硬化患者发生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8年01期 v.10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 颜小杭;张义;
目的探究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克罗恩病及肠结核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25例克罗恩病及30例肠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进行CT检查,比较其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及CT检查结果。结果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出现血便及腹部包块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P<0.05);克罗恩病出现腹泻症状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和肠结核(P<0.05);肠结核出现发热、盗汗症状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和克罗恩病(P<0.05)。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好发于回肠[20例(95.24%)]和回盲部[14例(66.67%)];克罗恩病同样好发于回肠[23例(92.00%)]和回盲部[10例(40.00%)]例;而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27例(90.00%)]和结肠[14例(46.67%)]。3种疾病均可致肠壁增厚,CT结果显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单层偏心增厚和淋巴结肿大表征突出;克罗恩病则多节段性病变和假憩室征像较为明显;肠结核多表现为分层增厚和中空淋巴结。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发病部位相似,但临床表现及CT检查结果有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综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以降低疾病的误诊率。
2018年01期 v.1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8 ] - 黄秋婵;区映研;
目的探究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检测患者病毒核酸与分型及特异性抗体IgG与IgM。结果登革热好发于20~39岁,占49.22%,发病高峰在9月;登革热在工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1);登革热在有蚊虫叮咬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蚊虫叮咬史人群(P<0.01);登革热在有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P<0.01)。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热度最高峰值为40.5℃,平均热度最高峰值为39.1℃,以不规则发热为主;87例(67.97%)患者出现皮疹,食欲减退者92例(71.88%),恶心呕吐者46例(35.94%),腹痛腹泻者27例(21.09%)。128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标本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IgM抗体阳性者112例,IgG抗体阳性者35例,且IgG抗体阳性者的IgM抗体均为阳性。128例登革热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2例阳性标本;其中DENV-1型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分型(P<0.01)。结论广州市登革热发病以DENV-1型病毒多见,且临床症状典型,早期诊断并予以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1期 v.10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2 ] - 杨勇;陈伟强;李玻;陈达建;黄云;韦兴泽;唐勇;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对照组患者除未接受脑外室引流外,其他治疗同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统计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3、7天,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无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小脑出血,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控制性脑室外引流,能够调控患者的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2018年01期 v.1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