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辰;刘西玲;刘玥;刘鹏;陈丽;唐鹏;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lz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共纳入AD患者38例(AD组)和VaD患者40例(VaD组)。将同期于本院就诊的评估后认知正常的42例老年人纳入对照组。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浆Lp-PLA2水平,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血浆Lp-PLA2水平与AD、VaD的相关性。结果 AD组和VaD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VaD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AD组(P<0.05)。血浆Lp-PLA2水平升高与AD和VaD的高风险相关,且与VaD的相关性(OR=1.021;95%CI:1.010~1.032;P=0.003)大于AD(OR=1.010;95%CI:1.002~1.018;P=0.011)。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升高与AD、VaD高风险相关,检测血浆Lp-PLA2水平有助于痴呆的风险评估。
2018年04期 v.1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2 ] - 李琳;蒋智林;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Ba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同时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用该治疗方案。
2018年04期 v.1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3 ] - 段娜;韩芳;杨玉秀;陈开琴;
目的分析脑卒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神经内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对以上因素分别给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患者相关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培养分析仪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结果 8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共有39例(47.56%)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共检出多重耐药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青霉素及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0%,但其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均无耐药性。年龄>60岁、抗菌药物使用≥2种、存在意识障碍及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均为脑卒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生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脑卒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在预防上应依据其危险因素采取合理措施,同时临床上要依据患者病原学特征和药敏试验结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临床疗效。
2018年04期 v.1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7 ] - 袁秀娟;袭龙祥;陈爱军;孟学兵;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9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93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13例,感染率为16.3%;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口腔黏膜、胃肠道为主。年龄≥60岁、住院天数≥30天、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联合化疗、有侵袭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需依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防控措施,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8年04期 v.1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 王金钢;杨霖;吴剑坤;王宏蕾;
目的观察分析艾迪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紫杉醇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加用艾迪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_1占FVC的百分比(FEV_1/FV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损伤、神经毒性、过敏以及脱发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可有效提高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2018年04期 v.10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张光勇;魏雪;刘娇;徐利军;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1例疑有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的准确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与DSA对颈动脉狭窄1级、2级、3~4级患者的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CTA与DSA检出狭窄血管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97.26%。CT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结论 CTA作为评估颈动脉狭窄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较准确,与DSA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且该方法对患者无创伤,可作为评估颈部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2018年04期 v.1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周育夫;汪庚明;张亚军;孙谦;戚涛;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病变食管长度、不同肿瘤部位、不同肿瘤靶区体积、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直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否联合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肿瘤靶区体积≥64 cm~3、肿瘤位于胸下段、淋巴结转移及未联合化疗是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可延长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肿瘤靶区体积≥64 cm~3、肿瘤位于胸下段、淋巴结转移及未联合化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
2018年04期 v.10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2 ] - 李振磊;邹晓平;诸葛宇征;朱浩;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术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及预后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FP、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及3年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相比,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保证预后的前提下,可明显改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临床上应根据个体化原则,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2018年04期 v.1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1 ] - 赵良辉;徐中菊;
目的调查食管癌放疗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并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制订院内感染预防措施。结果食管癌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8.71%,以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居多。其中营养不良患者、放疗时间≥30天的患者、手术联合放疗患者及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癌症分期越高、放疗剂量越大,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肿瘤细胞远处转移患者院内感染率显著高于肿瘤细胞未远处转移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放疗时间≥30天、放疗剂量≥30 Gy、癌症分期Ⅳ期、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均是食管癌放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营养状况良好、使用抗菌药物、白细胞计数≥4×10~9/L是食管癌放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64例感染患者检出致病菌82株,其中细菌58株(70.73%),真菌24株(29.27%),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食管癌放疗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加强管理,以降低食管癌放疗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2018年04期 v.10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薛晓妮;丁欣;
目的探讨全产程分娩镇痛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程及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分娩的9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产妇于宫口开至3 cm时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于出现规律宫缩后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娩方式、各产程所需时间、应激因子水平变化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早期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晚期、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两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各产程持续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宫口开至3 cm时,观察组产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规律宫缩、宫口开至10 cm及胎儿娩出即刻,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5分钟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可减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维持产妇血压稳定,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自然分娩更加安全。
2018年04期 v.1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1 ] - 王晋;米阳;贺译平;刘丹;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与血清风险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女性纳入观察组,将同期成功分娩女性60例纳入对照组,未孕女性60例纳入正常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10、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水平差异,分析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与血清风险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IL-2、IFN-γ、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EGF、IL-4、IL-10、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正常组(P<0.05)。不明原因流产次数越多,研究对象IL-2、IFN-γ、TNF-α水平相对越高(P<0.05),IL-4、IL-10、EGF、TGF-β水平相对越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IFN-γ、TNF-α为不明原因流产≥3次的危险因素(P<0.05),TGF-β、EGF、IL-4、IL-10为不明原因流产<3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表达IL-2、IFN-γ、TNF-α和低表达TGF-β、EGF、IL-4、IL-10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危险因素。
2018年04期 v.1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9 ] - 赵宏喜;郭琳;卢林杉;潘珍妮;李艳红;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6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机器人组(66例)和腹腔镜组(100例)。机器人组患者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48小时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机器人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小时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能够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2018年04期 v.1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王金花;李利;
目的分析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secretory protein 4,HE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对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转归卵巢癌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门诊收治的174例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盆腔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卵巢癌组(72例)和良性病变组(102例),选取老年健康女性8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HE4和CEA表达水平,通过Cox回归分析HE4和CEA表达水平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预后转归的评估价值。结果卵巢癌组研究对象HE4和CE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不同卵巢癌类型患者血清HE4、CE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卵巢癌TNM分期患者血清HE4、CEA表达水平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良性病变组患者未复发71例,复发29例(其中8例患者转归为卵巢癌),复发患者HE4和CE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复发转归卵巢癌患者HE4和CE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复发未转归卵巢癌患者(P<0.05)。HE4、CEA是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术后转归卵巢癌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HE4和CEA高表达是老年慢性盆腔炎患者转归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2018年04期 v.1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彭晓恩;张兆龙;董慧咏;王宇;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和磷酸肌酸对重度烧伤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磷酸肌酸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各35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磷酸肌酸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三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zyme-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同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患者术毕及术后12、24、36小时CK-MB、cTnI、LDH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磷酸肌酸组患者术毕及术后12、24、36小时CK-MB、cTnI、LDH水平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磷酸肌酸组患者术毕及术后12、24、36小时CK-MB、cTnI、LDH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毕及术后12、24、36小时CKMB、cTnI、LDH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磷酸肌酸组(P<0.05)。生理盐水组患者术后36小时SOD水平明显低于术前,MD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磷酸肌酸组患者术后36小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MDA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磷酸肌酸组患者术后36小时SOD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36小时SOD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磷酸肌酸组(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磷酸肌酸组(P<0.05)。三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结论与磷酸肌酸相比,右美托咪定减轻重度烧伤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K-MB、cTnI、LDH水平,明显减少患者机体氧自由基的产生,且患者术中不会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
2018年04期 v.1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6 ] - 于春锐;马磊;张爱华;
目的比较胸腔镜术后羟考酮与地佐辛的镇痛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胸腔镜术后镇痛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行胸腔镜手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羟考酮组与地佐辛组,每组各36例。手术结束前20分钟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或地佐辛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Ramsay镇静量表(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拔管后5分钟、2小时、4小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地佐辛组(P<0.05);羟考酮组患者拔管后5分钟RSS评分显著高于地佐辛组患者(P<0.05);羟考酮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地佐辛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5分钟、用药即刻、用药后5分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术后患者应用羟考酮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均优于地佐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2018年04期 v.1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4 ] - 张进;殷臣竹;江雪;张兰;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与盐酸曲马多按需给药对骨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择期行上肢骨折手术且术后72小时内要求临时镇痛的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第1次使用镇痛药物时,根据不同用药种类将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组(39例)与盐酸曲马多组(38例)。记录患者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评估并记录术后1、6、12、24、48、72小时以及镇痛药物使用前和使用1小时后运动及静止状态下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使用镇痛药物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1小时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盐酸曲马多组患者VAS评分下降程度更明显(P<0.01)。盐酸曲马多组用药1小时后VAS评分降低≥3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帕瑞昔布钠组(P<0.05),且补救镇痛人数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术后急性疼痛的即刻镇痛,帕瑞昔布钠和盐酸曲马多按需给药均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不良反应少,但盐酸曲马多缓解术后疼痛效果更明显。
2018年04期 v.1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2 ] - 杨瑶瑶;吴桂鑫;罗晓亮;张禅那;惠汝太;王继征;宋雷;邹玉宝;
目的通过分析携带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Arg870位点不同错义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探讨该位点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529例非亲缘关系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307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相关资料,完善临床评估,采用Panel二代测序检测MYH7、MYBPC3、MYL2、MYL3、TNNI3、TNNT2、TPM1和ACTC1基因,将发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其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结果 5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4例携带MYH7基因Arg870位点错义突变(2例Arg870His突变,1例Arg870Leu突变,1例Arg870Cys突变),上述基因突变在307例正常对照人群中均未检出。4例患者均为男性,室间隔厚度均>20 mm,均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至少1种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接受室间隔化学消融,3例接受永久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结论 MYH7基因Arg870His、Arg870Leu、Arg870Cys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可表现为相似的临床表型,在我国患者中发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提示Arg870位点发生的错义突变可能趋于恶性。
2018年04期 v.10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程晨;刘丽楠;王静;张晶;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8周后,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水平、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有效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8年04期 v.1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7 ] - 李文俊;刘葛君;吴兴;
目的探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固定系统治疗Evans V型转子间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Evans V型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投掷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钉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54.73±13.58)分钟∶(43.28±11.74)分钟,P=0.000];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318.47±74.38)ml∶(256.79±66.81)ml,P=0.000];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101.31±10.21)天∶(113.06±11.28)天,P=0.000]。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65±5.49)分∶(78.69±4.83)分,P=0.00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加压交锁髓内固定系统可改善Evans V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
2018年04期 v.1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陈骅;
目的分析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65例慢阻肺机械通气合并AAD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观察抗生素应用种类、疗程与AAD的关系。结果 165份样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3株(77.7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18.71%),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6株(3.5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患者年龄越大、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种类越多、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AAD的发生率越高(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合理选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能够有效降低AAD的发生。
2018年04期 v.1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丁盛;张建坡;徐岳林;马迎辉;翟伟韬;
目的探究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本院关节外科收治的35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定期随访。采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SF-36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年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1.07±11.27)分提高至(85.75±4.70)分(P<0.05)。术后1年SF-36评分中生理健康总测量评分由术前(25.64±3.77)分提高至(45.65±6.81)分(P<0.05),心理健康总测量评分由术前(40.25±5.25)分提高至(51.81±5.32)分。随访期间患者均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膝关节炎临床效果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2018年04期 v.10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3 ] - 王宝平;赵梦;葛青玮;张泓;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脂代谢、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诊断并治疗的56例T1DM患儿纳入观察组,并选取本院同期45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儿童25(OH)D、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ST)、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1N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血清钙及磷水平;采用骨密度仪检测患儿骨密度T值。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IGF-1、HDL-C、BALP、OST、P1NP水平及骨密度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与IGF-1水平具有相关性(r=0.342,P=0.011),25(OH)D水平和IGF-1水平与LDL-C水平均呈负相关(r=-0.317,P=0.036;r=-0.354,P=0.043),与骨密度T值均呈正相关(r=0.542,P=0.006;r=0.374,P=0.032)。结论 T1DM患儿IGF-1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具有相关性,能够通过25(OH)D影响患儿脂代谢及骨代谢,适当提高25(OH)D水平有可能改善患儿脂代谢及骨代谢状况,增加患儿骨密度。
2018年04期 v.1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7 ] - 何丽;
目的分析术前肺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肺癌切除术的110例老年肺癌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静态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指标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的静态肺功能和运动心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预后。
2018年04期 v.10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9 ] - 符霞;陈英;王波;符雅君;王如荣;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和抑郁与其术后应激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50分者纳入试验组(54例),评分<50分者纳入对照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4、7天外周血中应激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免疫相关因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4~+、CD8~+、CD4~+/CD8~+、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6]水平。根据SAS、SDS评分将试验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比较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患者应激因子和免疫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天和4天,试验组患者外周血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P7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7天,两组患者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D8~+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4、7天,试验组患者CD4~+、CD4~+/CD8~+、IL-2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e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与其CRP、HSP70水平均呈正相关,与CD4~+、CD4~+/CD8~+、IL-2、IL-6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增强其术后的应激炎性反应并降低其免疫功能,焦虑和抑郁程度与CRP、HSP70水平呈正相关,与CD4~+、CD4~+/CD8~+、IL-2及IL-6水平呈负相关。
2018年04期 v.10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6 ] - 张洪彬;鲁曦;朱育春;
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家猪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模型,观察不同腹内压对猪动脉血气分析值、血液酸碱度及电解质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思路。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家猪24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IAH组(8只)及ACS组(8只),在膀胱内压监测下向IAH组、ACS组猪腹腔内注入氮气制成IAH/ACS模型,比较对照组、IAH组及ACS组猪的动脉血气分析值、血液酸碱度及电解质水平。结果对照组、IAH组、ACS组猪p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HCO_3~-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猪腹腔内压力的升高,其动脉血pH、PaO_2、HCO_3~-均呈逐渐降低趋势,PaCO_2呈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IAH组、ACS组猪血液K~+和Ca~(2+)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猪腹腔内压力的升高,Ca~(2+)呈逐渐降低趋势,K~+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三组猪的Na~+、Cl~-浓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设计的猪ACS模型具有操作简单、腹内压力维持稳定、真实内环境模拟度好的特点,其致伤效应显著,可明显影响猪的循环呼吸功能、血液酸碱度及电解质水平,且随IAH的增加而加重,最终出现ACS表现。
2018年04期 v.10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