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重点号专题_非小细胞肺癌

  • 液态活检的研究进展

    李雪飞;赵超;周彩存;

    由于转移性肿瘤内在的分子异质性以及肿瘤基因组的动态进化能力,使得通过活检等手段获取的肿瘤组织无法捕获肿瘤基因组的全部特征,一种新的诊断概念——"液态活检"在过去几年受到广泛关注。液态活检已然改变了肿瘤学的临床实践,通常用于指导靶向用药、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追踪药物耐药。目前正在评估基于血液分子谱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以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着重关注肺癌液态活检的最新进展,从液态活检的样本类型、常用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2018年07期 v.10 1-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PD-1/PD-L1抑制剂研究进展

    刘弋维;杨硕;任胜祥;

    化疗、靶向治疗及抗血管治疗显著改善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但长期生存,特别是5年生存率仍不容乐观。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认识的不断加深,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患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外,PD-1/PD-L1抑制剂与化疗、放疗、抗血管新生药物等的联合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本文从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两方面综述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的研究进展。

    2018年07期 v.10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1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2 ]
  •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进展

    岳萍;项轶;高蓓莉;

    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血管生成是原发性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关键进程和环节。目前发现的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蛋白,而VEGF和相应受体是血管生成相关分子机制中最核心的信号通路。针对NSCLC的靶向抗血管治疗主要作用途径为:直接阻止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抑制VEGFR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获得了NSCLC治疗的多个适应证,并在单独或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多项NSCLC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并进行疗效评估。

    2018年07期 v.10 1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5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61 ]
  • 肺癌早期筛查的研究进展

    张增利;施敏骅;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15.6%,其原因与缺乏筛查及约75%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有关。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筛查是目前肺癌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肺癌早期诊断及筛查最重要的是确定肺癌高危人群,其次是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痰液细胞学筛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自身抗体等。但各种方法均有局限性,只有优化组合目前的筛查方法和早期诊断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2018年07期 v.1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8 ]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赵静;储香玲;周娟;王琪;苏春霞;

    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匮乏且疗效欠佳。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敏突变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临床获益。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EGFR-TKIs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围绕EGFR-TKIs在NSCLC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8年07期 v.1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ALK抑制剂研究进展

    王永生;周彩存;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可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生变异或与其他癌基因融合,是肿瘤的致癌驱动基因。ALK抑制剂包括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及艾乐替尼,其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已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ALK抑制剂的耐药问题也较为普遍,新的抑制剂和其他靶向策略正在研发中。现对ALK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克服耐药的新策略进行综述。

    2018年07期 v.1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3 ]

信息窗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创刊于2008年9月,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集光盘版、纸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现为月刊,ISSN1674-7372,CN 11-9298/R,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36,光盘定价:20元/期,先后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收录。

    2018年07期 v.10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2018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道:第二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将于2018年11月8~11日在福建厦门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诚邀各位同道莅临会议。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顶天立地"工作计划的承接之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将在总结和传承第十届委员会

    2018年07期 v.10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2018、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8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道、各位嘉宾: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亚太心脏大会2018、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2018将于2018年10月11日至10月14日在中国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我们期盼与您共同分享这一饕餮盛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也通过了全国人大的审议。这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为推动和保障

    2018年07期 v.10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第4届亚洲儿科呼吸学会年会(APPS 2018)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儿科同道们、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大家好!第4届亚洲儿科呼吸学会年会(APPS 2018)将于2018年12月7~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我们谨代表本届大会组委会,诚挚邀请您莅临本次学术盛会。2015,我们聚首香港,开启了亚洲儿科呼吸学会的成立和起步;2016,我们再逢新加坡,见证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和学科繁荣;2017,我们南下印度,百位讲者台上尽展学术风采;2018,我们更期待与您相会

    2018年07期 v.10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2018第十二届国际再生医学和干细胞大会

    <正>2018第十二届国际再生医学和干细胞大会(RMSC-2018)将于2018年12月7~9日在中国西安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塑造治愈的新希望。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生物医学新领域,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旨在通过干细胞移植、分化与组织再生,促进机体创伤修复、治愈疾病。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将改变传统对于坏死性和损伤性等疾病的治疗手段,为疾病的机理研究和临床运用带来革命性变

    2018年07期 v.10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美国心脏病学会亚洲区大会会议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美国心脏病学会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荣幸地邀请您参与并支持富有开创性与创新性的会议——美国心脏病学会亚洲区大会,会议将于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将秉承首届美国心脏病学会亚洲区会议的成功理念,由美国心脏病学会与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主办,进一步深入开展整个亚洲地区与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分会的紧密合作,并致力于提供与来自亚洲区上

    2018年07期 v.10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论著

  • XT方案和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SF-36评分的影响

    李宁;田涛;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XT方案)和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CEF方案)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简明健康问卷(short form of 36,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肿瘤内科治疗的7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CEF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XT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XT方案治疗乳腺癌效果好,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2018年07期 v.1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5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乳腺切除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的效果分析

    姜胤瑜;于文文;

    目的探讨乳腺切除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6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乳腺,乳腺切除后所有患者均选用腹部皮肤作为皮瓣来源进行自体皮瓣移植术。对照组患者采用无菌纱布敷于创面,常规引流换药,定期查看伤口状况并及时更换敷料;研究组患者皮瓣移植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持续引流,负压治疗7~10天后拆除敷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皮瓣坏死率、二次皮瓣移植率、皮瓣坏死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伤口愈合程度和美观性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皮瓣坏死率、二次皮瓣移植率、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皮瓣坏死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对伤口愈合程度和美观性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切除皮瓣移植术中同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降低乳腺切除后皮瓣移植的坏死率、二次皮瓣移植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皮瓣坏死程度,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07期 v.1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表现及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探究

    李团结;王洲;任永凤;李健;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8年2月本院病理确诊为非哺乳期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33例女性患者纳入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本院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50例女性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结果,探讨超声造影与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常规二维超声显示为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的病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均为Ⅳ类,包括ⅣA类2例、ⅣB类18例、ⅣC类1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显示病灶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信号的Adler分级为0级3例,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19例。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早增强、高增强的病灶,未发现穿支血管,其中75.8%(25/33)的病灶呈向心性增强伴清晰的边界,33.3%(11/33)的病灶出现灌注缺损,9.1%(3/33)的病灶出现蟹足样增强。78.8%(26/33)病灶的高增强区域位置局限,60.6%(20/33)病灶可以观察到Cooper韧带与皮下脂肪层间存在平行走行的血管;弹性成像改良评分:1分18例,2分6例,3分6例,4分3例。对照组:BIRADS分类均为Ⅵ类;病灶内CDFI信号的Adler分级为0级3例,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32例;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有关,39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造影后表现为病灶内造影剂分布不均匀,9例导管内原位癌患者造影后表现为不均匀且高增强、不规则、边界模糊,3例髓样癌患者造影后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造影剂分布均匀,且造影后肿块未见明显变化,但有穿支血管;弹性成像改良评分:2分2例,3分8例,4分40例。超声造影对全部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4.8%、88.0%、86.7%,超声弹性成像对全部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0.9%、80.0%、84.3%,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全部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9%、94.0%、94.0%。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结论非哺乳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无特异的临床特征,仅依靠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容易误诊,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协助其鉴别诊断,判断病灶的良/恶性。

    2018年07期 v.10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7 ]
  • 孕期体重管理与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李元元;马志敏;刘洁;朱希慧;孟丽婵;崔江梅;魏昂;李珊;

    目的分析孕期体重管理与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接诊的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44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体重管理的755例初产妇纳入管理组,未接受体重管理的688例初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孕期体重变化、分娩情况及产后盆底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及产后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管理组产妇分娩前体重、助产比率、盆底肌力测试≤3级的发生率、孕期体重增重幅度、新生儿体重、巨大儿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孕期增重在目标范围内的产妇比率和顺产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孕期体重管理能有效减少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损伤,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18年07期 v.1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9 ]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D4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分析

    唐华燕;唐朝晖;江拥军;黄洪林;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CD4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行同步放化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CD47表达水平。根据治疗前血清CD47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分析血清CD47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根据放化疗疗效将患者分为敏感组和抵抗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时期血清CD47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高表达组患者TNM分期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5),细胞分化程度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D47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结束时,敏感组和抵抗组患者血清CD47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_均<0.05);敏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血清CD47水平均显著低于抵抗组(P_均<0.0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CD47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细胞恶性程度及放化疗抵抗密切相关,是潜在的NSCLC临床标志物。

    2018年07期 v.1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地榆升白片对肺癌放疗患者升高白细胞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施玉梅;王秋临;汪志美;唐莉;汪春雨;

    目的分析地榆升白片对肺癌放疗患者升高白细胞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放疗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地榆升白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效果、白细胞减少情况、骨髓抑制发生率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放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试验组患者白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5),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患者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放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有效提高肺癌放疗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保护骨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8年07期 v.1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7 ]
  • 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贤兵;李福华;彭秀兰;刘雯;

    目的探讨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学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病科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6个月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IgA、IgM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CA125、CA199、CEA、AFP、IgG、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者IgA水平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2018年07期 v.1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2 ]
  • 肠化生皮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翟真真;王乐;尚淑平;刘娜;周连泉;

    目的探讨肠型胃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病变处胃黏膜肌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行电子胃镜和病理组织检查的102例患者,收集并保存其资料,将其中67例确诊为肠型胃癌患者纳入观察组,35例癌前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化生皮下肌成纤维细胞内TGF-β、α-SMA及Ki-6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肌成纤维细胞内TGF-β、α-SMA、Ki-67阳性表达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中瘤体大小≥5 cm、未侵及浆膜层、淋巴结未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患者的肌成纤维细胞中TGF-β、α-SMA及Ki-67阳性表达例数均显著增高(P_均<0.05)。TGF-β、α-SMA阳性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肌成纤维细胞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低分化癌变细胞中Ki-67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Ki-67与TGF-β、α-SMA的相关性值分别为0.626、0.754(P_均<0.05),TGF-β、α-SMA表达与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在胃黏膜细胞由良性发展为恶性癌细胞过程中,肠化生引起皮下肌成纤维细胞分泌的TGF-β、α-SMA与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对临床进行肠型胃癌的早期预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8年07期 v.1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郑双峰;张秀华;邵丽;

    目的分析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36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单孔多通道LRP治疗,将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基础疾病、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TNM分期、前列腺体积、反复穿刺情况、穿刺时间距手术间隔、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等一般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术后共有13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6%,其中泌尿系统感染10例,呼吸系统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有无反复穿刺、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为改良单孔多通道LRP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_均<0.05)。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45 cm~3、导尿管留置时间≥5天均为改良单孔多通道LRP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LRP术后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泌尿系统,但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高龄、前列腺肥大、合并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应加强术后感染的预防,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检查,及时拔除导尿管,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018年07期 v.1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7 ]
  • CT联合MRI对老年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评价探究

    张海容;张婕;宣绍成;龙拥军;唐子云;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PLC的10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TACE术后3~6个月行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DSA结果,比较CT、MRI及联合检查对患者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肿瘤包膜以及对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患者的病灶残留、复发检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TACE治疗后经DSA检查共有127个病灶,其中93个病灶残留或复发;34个病灶无残留或复发;DSA检查结果提示,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MRI及联合检查(P_均<0.05),且联合检查上述各指标均高于MRI,但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联合检查和MRI检查对术后肿瘤包膜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_均<0.05),且联合检查检出率更高;MRI及联合检查对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患者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P_均<0.05)。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老年PL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复发的检出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病灶包膜情况及不同碘油沉积下病灶残留、复发的情况,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2018年07期 v.1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5 ]
  •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

    殷红霞;覃君菊;甘耐炎;吕凯;陈海燕;李华贵;赵毅兰;

    目的分析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行经导管介入在X线下透视结合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的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E)/舒张晚期充盈峰(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封堵术未出现死亡病例,28例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现心房水平残余分流及术后并发症,2例手术失败患者均改体外循环开胸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对照组患者中25例手术成功,未发现心房水平残余分流及术后并发症,5例手术失败患者均改体外循环开胸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EVF、LVEDD、LVESD及E/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_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及E/A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并采用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未发现封堵伞移位、心房水平残余分流情况。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中央型房间隔缺损,具有位置固定、塑形良好及无残余分流等优点。

    2018年07期 v.1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9 ]
  • 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李庆臣;费忠化;文淑娟;刘朝亮;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拟行CABG的7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包括干预前准备及记忆能力、定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能力等认知能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MoCA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MoCA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2周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命名、延迟回忆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_均<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2周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延迟回忆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CABG患者术后认知水平下降,降低POCD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07期 v.10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负荷动态CT-MPI联合C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唐文才;黄菁慧;李传资;聂忠仕;王绥煌;

    目的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核素心肌灌注成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负荷动态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CT-MPI结果并测量17段心肌节段的灌注量化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 blood volume,M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以SPECT-MPI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比较两组间MBF、MBV、TTP的差异;评价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结果灌注正常组心肌节段MBF、MBV均显著大于灌注异常组(P_均<0.05),TTP显著短于灌注异常组(P<0.05);将SPECT-MPI结果作为参照,负荷动态CT-MPI诊断心肌缺血分别在患者、血管、节段三个水平上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其准确率分别为77.5%、85.0%及91.9%;CT-MPI与SPE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患者、血管、节段三个水平上Kappa值分别为0.600、0.775及0.868,且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结论负荷动态CT-MPI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CT-MPI联合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肌血流灌注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识别导致缺血的狭窄病变,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8年07期 v.10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张世亮;董文秀;房美;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血浆内皮素-1(plasma endothelin-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Hcy和ET-1水平变化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心输出量、Hcy及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1),心率、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及血清脑钠肽、爱帕琳肽、ET-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心绞痛周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Hcy水平,降低ET-1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07期 v.10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6 ]
  • 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青;刘昕;李万静;秦曙光;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后病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升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8年07期 v.10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

    聂燕华;张锡栋;张锐;葛建军;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合并右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76例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三尖瓣成形术组(42例)和三尖瓣置换术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周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并发症、三尖瓣反流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三尖瓣成形术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三尖瓣置换术组(P_均<0.001),两组患者胸液引流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_均<0.05),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三尖瓣成形术组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显著高于三尖瓣置换术组(P<0.05)。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治疗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均有一定风险,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相近,但三尖瓣置换术的远期复发率相对较低。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重度FTR合并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

    2018年07期 v.10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6 ]
  • 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程福宏;张小卫;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渭南市中心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研究组患者行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术后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_均<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8年07期 v.10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音;尹毅;杨小东;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成都第一骨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分析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耐药菌感染48例(9.23%),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00%和58.33%;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00%和60.0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00%和70.00%。年龄≥65岁、手术时间≥150分钟、住院天数≥30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及卧床时间>7天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肺部耐药菌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需按照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预防术后肺部耐药菌感染。

    2018年07期 v.10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3 ]
  •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

    任志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胸腰段OVCF行PKP治疗的患者73例(112个椎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椎体骨折数目将患者分为单节段组和多节段组(椎体骨折数目≥2个),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单节段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多节段组(P<0.05),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多节段组(P_均<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术前、术后2小时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术后2天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_均<0.05)。结论 PKP治疗单节段和多节段椎体OVCF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实用性。

    2018年07期 v.10 12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2 ]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刘圣烜;邹标;李雪松;舒赛男;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用药依从性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轮状病毒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用药依从性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_均<0.05),平均退热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轮状病毒含量均不断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2018年07期 v.10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3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2018年07期 v.10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