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小芸;廖敏;黄笑玉;张森森;
目的探讨麝香酮对氯胺酮诱导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元,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氯胺酮组、麝香酮(5μmol/L,10μmol/L,20μmol/L)+氯胺酮组。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海马神经元Wnt2、β-catenin m 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三组海马神经元内Wnt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氯胺酮组、麝香酮(5μmol/L,10μmol/L,20μmol/L)+氯胺酮组神经元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_均<0.01),麝香酮(10μmol/L,20μmol/L)+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_均<0.01)。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麝香酮(10μmol/L,20μmol/L)+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氯胺酮组(P<0.05,P<0.01)。Wnt2、β-catenin mRNA在正常对照组中表达最低,在氯胺酮组中表达最高;麝香酮+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中Wnt2、β-catenin mRNA的表达随麝香酮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麝香酮(10μmol/L,20μmol/L)+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中Wnt2、β-catenin m 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氯胺酮组(P_均<0.05)。Wnt2、β-catenin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中表达最低,在氯胺酮组中表达最高;麝香酮+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中Wnt2、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随麝香酮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麝香酮(10μmol/L,20μmol/L)+氯胺酮组海马神经元中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氯胺酮组(P<0.05,P<0.01)。结论麝香酮对氯胺酮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2、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2018年08期 v.10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1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国珍;徐志泉;周朝艾;冯小伟;
目的总结儿童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于本院诊断为LN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转归特点。结果 46例LN患儿起病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为(18.02±4.59)分;临床分型最常见为急性肾炎型(47.8%),不同临床分型LN患儿SLEDA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时急进性肾炎型LN患儿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临床分型患儿(P<0.05)。22例患儿行肾穿刺活检,Ⅳ型LN占36.4%,其次为Ⅴ型及Ⅳ+Ⅴ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6例,病情活动2例,肾功能不全7例,尿毒症2例,死亡10例。急进性肾炎型LN患儿预后较其他临床分型患儿差(P<0.05)。结论 LN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变化多样,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及肾脏病变程度不一致,早期积极和长期规范化治疗可改善预后。
2018年08期 v.1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喻婷婷;余静;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 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MMP-9、AECA、ANCA、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MMP-9、AECA、ANCA、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IL-10、MMP-9、AECA、ANCA参与了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发展,监测其水平变化对预测患儿早期冠状动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有利于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2018年08期 v.10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兆轩;江志泳;黄勇;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97例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未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精神行为异常、脏器功能损害、肌力异常、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白蛋白水平、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情况;采集两组患儿痰液标本并分离鉴定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试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97例患儿共培养出真菌11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4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29株)为主,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耐药率较高(32.81%),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高(48.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精神行为异常、脏器功能损害及肌力异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患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白蛋白水平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白蛋白水平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影响病毒性脑炎患儿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白蛋白水平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病毒性脑炎患儿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8期 v.1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华;张颖;江浩;徐晓东;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10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0例)、双支病变亚组(23例)及三支病变亚组(12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根据血清胱抑素C水平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胱抑素C升高亚组(16例)和胱抑素C正常亚组(39例),分析各亚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中三支病变亚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胱抑素C升高亚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胱抑素C正常亚组(P_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胱抑素C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源性再住院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对冠心病的心源性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18年08期 v.10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智睿;郎琢琳;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均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F-κB、IL-6、TNF-α表达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和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术后14天,观察组患者NF-κB、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管腔面积净获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复发率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抑制患者NF-κB、IL-6、TNF-α的表达,减少术后血管炎性反应和再狭窄的发生。
2018年08期 v.1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茜;张素娟;宋毓青;董茜;杨松;吴其明;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29例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冠心病合并梅素组)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本院住院的5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纳入单纯冠心病组。入选患者均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钙化、主动脉根部直径及升主动脉直径、血栓弹力图指标及常规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梅毒组患者主动脉反流、主动脉钙化发生率、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_均<0.05),升主动脉直径显著大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合并梅毒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_均>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梅毒患者应密切监测其是否患有梅毒性心血管病,合并梅毒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
2018年08期 v.1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娟;郑琼莉;贺立群;张帆;方勇;狄鸣;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sCD36及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7年1月至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洛伐他汀片治疗,安慰剂组患者口服安慰剂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清sCD36及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sCD36、IL-1、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治疗后(P_均<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安慰剂组治疗后(P_均<0.05)。结论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及sCD36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压。
2018年08期 v.1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峰;李艳;王茉莉;乔鸿飞;雷倩;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大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_均<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研究组患者心电图ST-T恢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控制其血糖水平,临床效果较好。
2018年08期 v.1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林莉;曹莉;廖若;
目的探究中青年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行子宫肌瘤手术的560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60例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8.57%,以尿路感染居多(41.67%);病原菌检测分离出63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53.97%),革兰阳性菌23株(36.51%),真菌6株(9.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岁、中/重度贫血、使用抗菌药物、术后住院天数≥7天、术前阴道检查次数≥2次均为中青年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中青年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不容忽视,需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8年08期 v.1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芳;姜文;邢梅;王秀梅;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足月妊娠初产妇无痛分娩产程时间及术后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98例足月妊娠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导乐分娩镇痛,研究组产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分娩前、分娩后2小时、分娩后24小时)血清PRL水平、分娩前后血清tPA水平、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不同产程时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结果分娩后2小时和24小时,两组产妇血清PRL水平均显著高于分娩前(P均<0.05),且研究组产妇血清PRL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分娩后,两组产妇血清tPA水平均显著高于分娩前(P均<0.05),但研究组产妇血清t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月妊娠初产妇行无痛分娩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可增加产后PRL分泌量,抑制tPA水平升高,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疼痛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2018年08期 v.10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李燕华;何玮;吴小芳;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高龄(≥35岁)CS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与清宫术,观察组患者行阴道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联合UAE与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月经恢复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阴道流血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月经恢复时间、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蝶呤联合UAE能显著减少高龄CSP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较高。
2018年08期 v.1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乐;沈浩;许佳丽;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与牙髓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治疗患者拔除的55颗第三磨牙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牙齿15颗(正常组),龋坏牙齿20颗(龋坏组),牙髓炎牙齿20颗(牙髓炎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LRP3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LRP3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LRP3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牙髓炎组NLRP3表达明显强于龋坏组和正常组,龋坏组NLRP3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组。牙髓炎组NLRP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龋坏组和正常组(P_均<0.05),龋坏组NLRP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_均<0.05);牙髓炎组IL-1β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_均<0.05),但与龋坏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0.05);龋坏组IL-1β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_均<0.05)。NLRP3 mRNA与IL-1β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_(正常组)=0.312,r_(龋坏组)=0.301,r_(牙髓炎组)=0.287;P_均<0.05),NLRP3与IL-1β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_(正常组)=0.331,r_(龋坏组)=0.280,r_(牙髓炎组)=0.282;P_均<0.05)。结论 NLRP3在牙髓炎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牙髓的炎性反应。
2018年08期 v.1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朝晖;王巧倩;范林莉;龚红;
目的探讨3M玻璃离子粘接剂和U200自粘接树脂型水门汀粘接剂用于氧化锆全瓷冠粘接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需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90例患者的患牙(128颗)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3M玻璃离子粘接剂修复,B组患者采用U200自粘接树脂型水门汀粘接剂,对比两组的修复结果、修复后半年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边缘密合度、修复体颜色匹配、修复体完整性差异。结果修复前,两组患牙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0.05);修复后半年,两组患牙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修复前(P_均<0.05),两组患牙边缘密合度、修复体颜色匹配、修复体完整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两组患牙修复粘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M玻璃离子粘接剂和U200自粘接树脂型水门汀粘接剂用于氧化锆全瓷冠粘接效果均较好,两种粘结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无显著差异。
2018年08期 v.1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易梅;刘海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口腔癌根治术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采用汉化第4版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UW-QOL)进行访谈式自评调查回访评价患者术后12个月的生存质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肿瘤分期、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有无复发、颈淋巴清扫术均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_均<0.05),其中年龄≥50岁、肿瘤分期T_3~T_4期、术后放疗、术后复发及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均为影响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后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受多种影响因素,应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8年08期 v.1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孟祥栋;关涛;刘刚;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对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试验组患儿接受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并发症主要包括肘内翻、复位丢失、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试验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具有切口和创伤小、简便易行、固定性良好、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的优势,其对儿童长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极佳,适合临床使用。
2018年08期 v.10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敏;王芳;张海云;吴爱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骨密度、疼痛及骨代谢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lasma glucose,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_均<0.05),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降低而骨钙素水平显著升高(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8年08期 v.1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宏伟;江浩;周莉;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3.0T DWI扫描,比较同步放化疗前后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面积并分析其一致性,分析ADC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计算ADC临界值早期预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治疗前,ADC与ROI面积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为0.88、0.91,一致性极佳。298例患者中CR患者共118例,非CR患者共180例。治疗前CR组、非CR组患者的ADC分别为(0.876±0.105)×10~(-3) mm~2/s、(0.761±0.075)×10~(-3) mm~2/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11.021,P<0.001);分析ROC曲线图可得,ADC为0.790时,AUC最大,为0.775,以此ADC值作为预测CR的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3%、71.1%;治疗前ADC与治疗后患者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r=0.341,P=0.002)。结论鼻咽癌患者行3.0T DWI扫描,可根据ADC评估其同步放化疗早期疗效。ADC为0.790可作为3.0T DWI预测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完全缓解与否的临界值。
2018年08期 v.1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蒋愈娇;黄文美;文英芬;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5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记录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至少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 425例脑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3.9%,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42.4%)和泌尿系统感染(30.5%),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68.7%),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6株(23.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真菌5株(7.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存在意识障碍、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未感染组患者出院时的BI评分明显高于感染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感染组(P_均<0.05),出院6个月后未感染组患者的BI评分仍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但NIHSS评分与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会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2018年08期 v.1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艳群;李斌;王蛟颜;王兰花;罗淑平;
目的探讨短期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康复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Lovett肌力分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作业训练,观察组患者增加VR康复训练,两组均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Lovett肌力分级及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评分。结果干预后4周,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_均<0.05);干预后2周和4周,FMA上肢与下肢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_均<0.05);Lovett肌力分级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_均<0.05)。两组患者干预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FMA上肢与下肢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Lovett肌力分级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VR康复训练联合认知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短期应用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Lovett肌力分级及生存质量。
2018年08期 v.10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马艳琼;马晶;谢秀华;
目的分析并探讨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因良性终末期肝病而接受肝移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感染部位标本的培养和鉴定,探讨肺部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培养并鉴定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72.41%),革兰阳性菌8株(27.58%)。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低下、合并低蛋白血症(<30 g/L)、ICU留观时间长、术中输注大量血制品、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的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更易发生肺部医院感染(P_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合并低蛋白血症(<30 g/L)、ICU留观时间≥7天、术中输注血制品>4 L、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均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医院感染主要与合并低蛋白血症(<30 g/L)、术中输注大量血制品、ICU留观时间≥7天、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有关,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18年08期 v.1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晓;李玉华;白光英;王霞;丁留敏;
目的分析胸腺法新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治疗的83例严重脓毒症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及CRRT,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治疗。统计所有患者28天、90天病死率及总病死率;比较存活超过28天的患者ICU住院天数、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变化;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乳酸(lactic acid,Lac)水平变化;检测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比例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8天、90天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患者的总病死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天数[(22.6±10.1)天]短于对照组[(28.5±12.4)天],差异有显著性(P=0.049);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APACEⅡ评分、SOF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APAC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cr、BUN、AST、ALT及La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_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占比、CD4~+/CD8~+比例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_均<0.05),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CRRT较单纯CRRT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2018年08期 v.10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汪志强;康金科;周庆;马明杰;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laparoscopy 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治疗胃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1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患者实施TLDG(TLDG组),同期61例患者由同组医师实施LADG(LAD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LDG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吻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LADG组(P_均<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LADG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LADG组(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ADG组(P_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出血、吻合口瘘、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全身并发症及气腹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0.05)。结论与LADG比较,TLDG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短、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效果好、安全性高。
2018年08期 v.10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符仕宝;肖劲逐;何书明;陈宁;张善斌;车宪平;徐磊;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剜除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本院收治的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法(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与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切除组织重量显著重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下降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I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电切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IPSS评分,疗效显著。
2018年08期 v.10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石雪平;李雯;周晓亮;蔡薇;葛靖;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s ligation,EVL)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后及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为中度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HVPG>20 mm Hg且不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均行EVL治疗,评价EVL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EVL对HVPG的影响及HVPG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64例无静脉残留,根治率为65.98%,25例曲张血管明显缩短变小,血疱征或红色征消失,有效率为25.77%,3例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2~4周内出现呕血,无效率为8.25%。9例患者近期出现出血,后经调查为患者术后过早下床活动、过早进食硬质食物导致,及时进行制酸、扩容、降低门静脉压力处理后出血得到控制。2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术后发热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65%;患者并发症程度均较轻,除发热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外,其余患者均未进行特殊处理,患者临床症状自行改善。术后2~4周,出血复发患者HVPG为16~21 mm Hg,89例(96.74%)未出血患者HVPG为7.88~14.21 mm Hg,此外3例(3.26%)未出血患者HVPG分别为16.05、16.14、16.38 mm Hg。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HVPG是患者术后早期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82)。结论 EVL有助于降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HVPG,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高水平HVPG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HVPG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018年08期 v.1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海涛;唐瑶;冉琴;王敏;路遥;赖沙;黄旭蕾;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婴儿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婴儿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本院皮肤科诊治的1岁以下1294例过敏性皮肤病婴儿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过敏性皮肤病婴儿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排序依次为:鸡蛋清>花生>鸡蛋黄>小麦>大豆>小虾>鱼>牛奶;较强阳性(+++)和强阳性(++++)过敏原总阳性率排序依次为:鸡蛋清>牛奶>鸡蛋黄。观察组鸡蛋清、鸡蛋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鸡蛋清较强阳性(+++)和强阳性(++++)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最容易导致1岁以下婴儿过敏性皮肤病的食物为鸡蛋清、花生、鸡蛋黄、小麦、大豆,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食物为:鸡蛋清、牛奶、鸡蛋黄;6个月以上婴儿更易出现鸡蛋清、鸡蛋黄过敏,并且鸡蛋清的致敏性更强。通过检测过敏原可以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帮助。
2018年08期 v.10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