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洪斌;张正秀;张颖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脂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ICAM)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TC、TG、LDL-C、P-选择素、TNF-α、hs-CRP、IL-1β、ICAM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019年04期 v.1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5 ] - 汤丰宁;龙勇;丁宁;李华;李长罗;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与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指南将其分为CKD 1~5期,同时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于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2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不同CKD分期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s ST2、IL-33、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水平。对其中70例CKD 5期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sST2、IL-33、NT-proBNP表达水平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分析s ST2、IL-33、NT-proBNP诊断CKD 5期患者心功能Ⅳ级的价值。结果 CKD 1~5期患者sST2、IL-33、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CKD 5期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KD 1~4期患者(P_均<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sST2、IL-33及NT-proBNP水平均逐渐升高,且不同心功能分级CKD 5期患者sST2、IL-33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_均<0.05)。s ST2、IL-33及NT-proBNP对CKD 5期患者心功能Ⅳ级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sST2和IL-33的诊断价值均显著高于NT-proBNP。结论 sST2、IL-33及NT-proBNP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受心功能影响,但NT-proBNP受肾功能影响较大,而sST2、IL-33受肾功能影响较小,因此使用sST2、IL-33评价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可能更有价值。
2019年04期 v.11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9 ] - 冉梦晓;陈辉;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老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凝血功能及体外循环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凝血功能、肾功能、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_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 h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体外循环凝血程度Ⅰ~Ⅱ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Ⅳ级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透析后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可减轻老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程度,改善肾功能,但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2019年04期 v.1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0 ] - 黄世彬;赵师仲;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复发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增强CT、Gd-EOB-DTPA增强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增强CT和Gd-EOB-DTPA增强MRI对患者TACE治疗后复发微小病灶及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 Gd-EOB-DTPA增强MRI对TACE治疗后复发微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增强CT(P_均<0.05),但二者的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Gd-EOB-DTPA增强MRI对肿瘤包膜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增强CT(P <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复发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同时能更有效地显示肿瘤包膜情况。
2019年04期 v.11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9 ] - 宋杰峰;张亚珍;符孔;李传资;
目的分析超声、CT、MRI对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术后3~5周超声、CT及MRI对患者肿瘤活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91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10枚,均经DSA检查结合临床随访确诊,其中DSA检出活性病灶37枚,检出率为33.64%;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CT及MRI对活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5.95%、72.97%、89.19%。超声和CT对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活性病灶的检出率均低于DSA(P_均<0.05),MRI和DSA对活性病灶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CT及MRI评估患者肿瘤存活的灵敏度分别为40.54%、54.05%、78.38%,特异度分别为97.18%、90.41%、94.52%,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6、0.824、0.515。结论 MRI能够为肝炎后肝硬化继发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肿瘤活性评估提供可靠参考,结合超声、CT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病灶信息,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
2019年04期 v.11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8 ] - 郭婷;宋新霞;汤肖肖;张敏;
目的探讨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耐药性肺癌患者273例,探讨其化疗中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分离并鉴定PICC感染病原菌,分析影响PIC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73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其中感染发生率最高(10.62%)。感染患者29例,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革兰阴性菌14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合并糖尿病、PICC留置时间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与PICC感染有关(P_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PICC留置时间≥30 d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PIC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耐药性肺癌患者化疗中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感染最为常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PICC留置时间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PIC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9年04期 v.1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 王婷;綦俊;唐龙;尹哲;田玲;童永红;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的Rand函数生成随机序号,按照此随机序号将入选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每组各60例。单纯放疗组患者行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在放疗前1 d给予紫杉醇150 mg/m~2、奈达铂75 mg/m~2;21 d为1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7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总体控制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 <0.05)。治疗后第1、2年,两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治疗后第3年,同步放化疗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 <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P <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预后,但能否将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9年04期 v.1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7 ] - 佀思聪;杨伟;罗鸿宇;王洁妤;刘佳;赵欢;
目的探讨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8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将其分为T2DM组(87例)和T2DM+NAFLD组(94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Vaspin水平,通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分析Vaspin与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体质指数、FPG、FINS、HOMA-IR、Vaspin、ALT、AST、GGT、TG、T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_均<0.05)。T2DM组患者Vaspin水平与FINS水平均呈正相关(r=0.216,P=0.050),与FPG及GGT水平均呈负相关(r=-0.222、-0.385,P=0.042、0.001)。T2DM+NAFLD组患者Vaspin水平与GGT水平呈负相关(r=-0.317,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FPG、ALT、GGT及Vaspin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可能在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04期 v.1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8 ] - 朱颛顼;赵旻;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NK细胞、CD4~+/CD8~+比值、CD3~+CD4~+、CD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_均<0.01),CD8~+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_均<0.01),CD4~+CD25~+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1),但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能够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疗效。
2019年04期 v.11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 ] - 何桦;陈昀;杨小杰;
目的探讨实施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行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82例纳入异位妊娠组,同期成功宫内妊娠的孕妇106例纳入宫内妊娠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T后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不孕年限、原发不孕、男方因素、体质指数、移植胚胎个数、染色体异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_均> 0.05),而盆腔手术史、既往异位妊娠史、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_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手术史、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既往异位妊娠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障碍及输卵管因素均是ART后发生异位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在行ART前应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评估,以降低AR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2019年04期 v.11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4 ] - 王金花;李晓红;李利;
目的探讨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16例SCH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高剂量组(高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108例)和低剂量组(低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108例),随机选取该院同期108例健康孕妇纳入健康组,比较三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及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结果高剂量组和健康组孕妇的流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_均<0.05)。三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新生儿畸形率、Apgar评分、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结论 SCH可增加孕妇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对新生儿TSH水平产生影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SCH孕妇的妊娠结局,临床可加强孕妇早期TSH筛查并给予药物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2019年04期 v.1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3 ] - 但慧芳;任秀华;杨艳英;龙海丽;江英;涂红梅;
目的探究抗阻运动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生物电阻抗改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放疗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抗阻运动干预,对照组患者无特殊干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生物电阻抗改变及预后。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患肢液体明显少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_均<0.05),患肢肘上10 cm处周径和患肢肘下10 cm处周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放疗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抗阻运动干预,可以明显减少上肢液体含量,减轻上肢淋巴水肿,提高肌肉力量,改善预后。
2019年04期 v.1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1 ] - 季超;黄河;王梦桥;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4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_均<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_均>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_均<0.05),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2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随访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在改善预后方面较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术更具优势,但前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长,且需注意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2019年04期 v.11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3 ] - 姜胤瑜;于文文;
目的分析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54例合并糖尿病、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换药、二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炎症指标及切口感染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清洁时间、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95.06%)显著高于对照组(86.30%)(P <0.05)。处理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0×10~9/L患者比率、体温>37℃患者比率、切口感染评分均持续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处理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皮下持续负压引流能够有效控制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进展,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切口感染处理方法。
2019年04期 v.11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 张晓晴;杜逸亭;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的184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新生儿窒息后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肌钙蛋白T(troponin T,cTnT)水平及循环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VEGF、HSP70、CK-MB、cTn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_均> 0.05),治疗后VEGF、CK-MB、cTnT水平均明显下降(P_均<0.05),HSP70水平均明显上升(P <0.05),但观察组患儿VEGF、CK-MB、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5),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_2)均无明显差异(P_均> 0.05),治疗后HR、R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_均<0.05),SpO_2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_均<0.05),观察组患儿RR、HR、SpO_2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心电图异常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5),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可将其作为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用药。
2019年04期 v.11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牛曼曼;程雁;
目的分析早期足月分娩的危险因素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生的735例足月活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胎龄将其分为早期组(早期足月儿,37~38周,280例)、完全组(完全足月儿,39~40周,395例)及晚期组(晚期足月儿,41~41~(+6)周,6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早期足月分娩的危险因素,并分析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分娩次数> 1次、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胎膜早破及多胎妊娠均为早期足月分娩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早期组新生儿脑损伤、器官发育异常、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早期组(P_均<0.05)。结论分娩次数> 1次、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ICP、胎膜早破及多胎妊娠的产妇易出现早期足月分娩,与非早期足月儿相比,早期足月儿脑损伤、低血糖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尽可能在围生期消除早期足月分娩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并发症,积极做好防治工作。
2019年04期 v.11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张宇晶;赵明明;刘炎炎;赵红丽;孔德胜;张颖;洪珞珈;
目的探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54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1β、IL-6及vWF水平、CD28和CTLA-4阳性细胞百分率、外周血CEC数目,分析血清IL-1β、IL-6、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CTLA-4、CEC及vW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CD2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EC和vWF水平与IL-1β、IL-6及CTLA-4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_均<0.05),与CD28水平均呈线性负相关(P_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6、CTLA-4、CD28、CEC及vWF可能参与了重型血友病A的发病过程,IL-1β、IL-6、CTLA-4、CEC及vWF促进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而CD28抑制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4期 v.1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王磊;王丹宁;汤晔华;张家友;廖德宁;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4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率分别为56.82%、13.64%、18.18%、11.36%。44例发生医院感染者病原体培养共发现病原体9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00%、16.30%、16.30%。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前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有较强耐药性,后者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较高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性较高,对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年龄≥6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Ⅲ级、住院天数≥7 d、血浆白蛋白水平<30 g/L均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熟悉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明确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2019年04期 v.11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4 ] - 李玲;王峥;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AD患者80例纳入病例组,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评估受试者的营养状况。将AD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病例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030,P <0.05)。营养不良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营养正常组(P <0.05),体重、体质指数、MMSE评分、ADL评分及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营养正常组(P_均<0.05)。AD患者MNA-SF评分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1,P <0.05)。结论 A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其程度随着认知功能减退逐渐加重。年龄、体重、蛋白水平、ADL评分及认知功能均是A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2019年04期 v.11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4 ] - 郭涛;张敬悌;明星;
目的比较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与经腹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bilateral Wilms tumor,BW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采取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活检确诊为BWT的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经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16例)和对照组(经腹肾肿瘤切除术,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情况(住ICU天数、住院天数、肾功能恢复时间、血肌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存时间及生存结局。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ICU天数、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血肌酐水平、肾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48例患儿中32例完成全部治疗,10例带瘤生存,2年生存率为68.2%。研究组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8个月(95%CI:22.8~33.1个月);对照组患儿为22.7个月(95%CI:14.2~31.8个月),两组患儿生存结局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相较于经腹肾肿瘤切除术,经腹膜后肾肿瘤切除术治疗儿童BWT,可缩短手术时间、住ICU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使患儿尽早恢复肾功能,是治疗儿童BWT的可行手术方式。
2019年04期 v.11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王玲;罗伟;任婷婷;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与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康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发声时间、声音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手术疗效、治疗前后嗓音学指标[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声门噪声能量(normalized noise energy,NNE)]、术后1 d创伤相关指标[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发声时间、声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_均<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住院天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基频微扰、振幅微扰、NNE均较术前降低(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血清HSP72、HMGB-1、PGI2、β-EP、NP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5)。结论与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比较,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更佳,能有效促进嗓音功能恢复,缩短手术和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
2019年04期 v.11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4 ] - 张彦;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并发ARDS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12 h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包括心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及入院28 d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率、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CVP、MAP及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_均<0.05);且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率、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_均<0.05),CVP、MAP及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8 d死亡率为19.51%(8/41),显著低于对照组[48.78%(20/41)](χ~2=7.810,P <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休克并发ARDS患者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2019年04期 v.1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