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彦瑞;单磊;王东;刘洋;周君琳;
目的探讨外源性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_2)抗肢体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绑扎大鼠双侧后腿根部4 h然后放松2 h制作IR致急性肺损伤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肢体缺血操作,8只)、IR组(制备肢体缺血模型,8只)、IR+SO_2组(制备肢体缺血模型,并于再灌注前20 min给予SO_2供体Na_2SO_3/NaHSO_3腹腔注射,8只)和IR+SO_2+SB203580组(在IR+SO_2组操作基础上于再灌注前1 h给予SB203580静脉注射,8只)。试验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其肺组织及外周血,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质印迹法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因子表达、p38 MAP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情况等。结果 IR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加重,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凋亡指数、血浆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R+SO_2组大鼠肺组织学形态改变明显改善,凋亡指数、血浆和肺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表达均显著低于IR组(均P<0.05),血浆和肺组织中IL-10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均P<0.05),磷酸化p38 MAPK表达上调;IR+SO_2+SB203580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IR+SO_2组加重,凋亡指数、血浆和肺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表达均显著高于IR+SO_2组(均P<0.05),而血浆和肺组织中IL-10表达均显著低于IR+SO_2组(均P<0.05),磷酸化p38 MAPK表达减少。结论外源性SO_2对肢体IR致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介导了SO_2抗肢体IR损伤的分子机制,它的活化可以减轻IR损伤。
2021年04期 v.13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向往;杨顺;程亚博;陈柯屹;张静;
目的探究腕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与前臂静脉皮瓣在修复手部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手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动脉化前臂静脉皮瓣组(接受腕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和前臂静脉皮瓣组(接受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术治疗),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分、皮肤恢复情况、创伤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动脉化前臂静脉皮瓣组患者创伤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前臂静脉皮瓣组(P<0.05),严重色素沉着发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前臂静脉皮瓣组(均P<0.05),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显著小于前臂静脉皮瓣组(P<0.05),皮肤恢复正常比例和皮瓣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前臂静脉皮瓣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TAM评分较术前均逐渐升高(均P<0.05),动脉化前臂静脉皮瓣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AM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前臂静脉皮瓣组(均P<0.05)。结论与前臂静脉皮瓣修复术相比,腕掌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术用于手部创面修复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瓣成活率,加快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1年04期 v.13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毅刚;黄晓园;谭佳鸿;吴鹏;何良;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卵巢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HPA、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ACE2在恶性肿瘤的表达谱,结合GEPIA、Oncomine数据库进一步探究ACE2在卵巢癌的表达情况,通过生存分析和药物敏感性分析评估ACE2表达与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是常见的表达ACE2的恶性肿瘤,约20%的卵巢癌患者表达ACE2。4%的卵巢癌患者有ACE2突变,以扩增突变最为常见。在浆液性卵巢癌中,ACE2突变以扩增突变为主且有拷贝数增加,但其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卵巢癌亚型。对比分析发现,卵巢癌组织ACE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组织。ACE2高表达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ACE2低表达者(P<0.01)。紫杉醇敏感的卵巢癌细胞系ACE2表达水平最高,紫杉醇耐受的卵巢癌细胞系ACE2表达水平最低。结论 ACE2在卵巢癌中较为常见,常有扩增突变。ACE2高表达有利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2021年04期 v.1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利公;赵珊;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急性血液学毒性和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均于化疗结束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化疗前后生存质量、化疗前后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化疗期间急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 version,WHOQOL-BREF)评分、MDSC和Treg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化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SC和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急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良好,对免疫功能影响小,且急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
2021年04期 v.13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忠;贺延斌;李笃竽;
目的探讨低浓度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分娩镇痛的14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1例。给予对照组产妇0.125%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观察组产妇0.125%罗哌卡因联合0.5 μg/kg右美托咪定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0)、分娩镇痛后10 min(T1)、分娩镇痛后30 min(T2)和胎儿娩出后10 min(T3)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T0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VAS评分、第一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T1和T2时间点MAP和HR及T1、T2和T3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T0时间点(均P<0.05);对照组产妇T3时间点MAP和HR均显著低于本组T0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产妇T3时间点MAP和HR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T1、T2和T3时间点MAP和HR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T1、T2和T3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中镇痛效果明显,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缩短产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2021年04期 v.1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庚英;汪顺雨;杜忠东;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川崎病的诊断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36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CAL将入选患儿分为CAL组(57例)和NCAL组(279例),选取该院同期伴有发热并排除心肌损害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血浆NT-proBNP、BN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川崎病和CAL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对川崎病及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川崎病患儿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AL组患儿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NCAL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和BNP均是发生川崎病和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预测川崎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8和0.696,截断值分别为382.5 pg/ml和35.8 pg/ml,二者联合预测川崎病的AUC为0.895。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预测CAL的AUC分别为0.857和0.728,截断值分别为513.0 pg/ml和41.3 pg/ml,二者联合预测CAL的AUC为0.871。结论川崎病急性期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BNP相比,NT-proBNP对川崎病和CAL有更高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并未明显优于单独NT-proBNP。
2021年04期 v.13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静;孙涛;赵赢;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锻炼对康复期乳腺癌患者早期患肢功能和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锻炼,观察组患者术后行综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患肢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患肢功能优良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均显著小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且对患肢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存在不良影响,综合康复锻炼能够降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肢功能。
2021年04期 v.13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萌萌;张文杰;陈婷;孙潇;张宇清;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帕金森病患者姿势步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8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姿势控制系统功能、步态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并分析DBS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股四头肌肌力、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步速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静态跌倒风险指数(static fall index,SFI)量表评分、冻结步态问卷(freezing of gait questionnaire,FOGQ)评分、39项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Parkinson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39,PDQ-39)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步长均显著长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股四头肌肌力、BBS评分、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步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SFI量表评分、FOGQ评分、PDQ-39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步长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共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2%,包括精神症状6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构音障碍2例,肺炎2例。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睁眼困难、认知障碍、自杀行为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DBS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姿势控制功能与步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安全可靠。
2021年04期 v.13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一平;商必贵;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0年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接受PCNL治疗的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别纳入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78例患者中,共有32例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7.98%。32例患者均为细菌感染,共检出病原菌46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9.57%。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手术时间、重度积水、结石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 h、重度积水均为患者行PCNL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CNL术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合并症、手术时间、积水程度等,应注重高危感染患者的早期评估和干预,尽可能预防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2021年04期 v.13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从瑶;葛冰磊;俞善春;金纪伟;
目的分析老年骨肉瘤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半乳糖凝集素3(galactose lectin 3,Gal-3)、T细胞亚群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9年9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老年骨肉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该院6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VEGF、Gal-3、T细胞亚群和Ang-2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发病部位/肿瘤最大径/肺转移情况)骨肉瘤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EGF、Ang-2、Gal-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骨肉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其外周血VEGF、Ang-2、Gal-3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均P<0.05),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逐渐下降(均P<0.05);肿瘤最大径≥5 cm者、肺转移者,其外周血VEGF、Ang-2、Gal-3表达水平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者、无肺转移者(均P<0.05),其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后者(均P<0.05)。结论老年骨肉瘤患者外周血VEGF、Gal-3、Ang-2表达水平普遍升高,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且与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和肺转移密切相关。
2021年04期 v.13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育含;王欢欢;孟维鑫;王柏春;
目的研究黑龙江地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撕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TAAD撕裂患者240例,检测患者术后血液标本,根据是否出现血流感染将纳入患者分为阳性组(49例)和阴性组(191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AAD撕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TAAD撕裂患者术后发生血流感染49例,感染率为20.42%,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感染32例,占比65.31%,革兰氏阴性菌感染15例,占比30.61%,真菌感染2例,占比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二次气管插管、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心包纵隔管保留时间及深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均为影响TAAD撕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TAAD撕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临床监护,规范无菌操作,以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
2021年04期 v.1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付莹莹;刘芳;陈金萍;
目的分析结肠癌癌组织微RNA-21(microRNA-21,miR-2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结肠癌组织标本和距癌组织>5 cm的正常组织标本,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iR-21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miR-21相对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随访5年,记录患者生存时间,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miR-21相对表达量与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函数,采用Log Rank检验比较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结果结肠癌癌组织miR-2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肠癌癌组织miR-21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远处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肿瘤低分化、TNM分期高、miR-21高表达均为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miR-21高表达组患者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显著低于miR-21低表达组(P<0.05),总生存期显著短于miR-21低表达组(P<0.05)。结论结肠癌癌组织miR-21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预后存在关联,且miR-2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临床或可通过分析患者癌组织miR-21表达来综合判断其预后,为治疗和干预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13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锐;张书信;王艳逊;袁佳;刘仍海;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miRNA-182-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纳入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提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总R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NA-182-5p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其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miRNA-182-5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50 mm和TNM分期Ⅲ~Ⅳ期的miRNA-182-5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50 mm和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均P<0.05)。当miRNA-182-5p取诊断阈值为30.82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669~0.947,P=0.003),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灵敏度为84.76%、特异度为80.13%。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血清miRNA-182-5p表达上调,与疾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miRNA-182-5p有望成为诊断结直肠癌的潜在标志物。
2021年04期 v.13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曼妮;韩向阳;黄咏东;何周桃;王裕宣;张东艳;刘悦;
目的探讨胃癌化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化疗的胃癌患者80例纳入胃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化疗前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MIC-1、VEGF、CA19-9水平,并结合化疗疗效,比较疗效不同的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MIC-1、VEGF、CA19-9水平。结果胃癌组患者化疗前血清MIC-1、VEGF、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后,胃癌组患者11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2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1例无变化(no change,NC),26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化疗总有效率为28.75%(23/80)。化疗后,CR+PR组患者血清MIC-1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CR+PR组、NC组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化疗前(均P<0.05);PD组患者血清VEGF、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前(均P<0.05);化疗后,CR+PR组患者血清MIC-1、VEGF、CA19-9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CR+PR组、NC组患者血清MIC-1、VEGF、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PD组(均P<0.05)。化疗疗效与血清MIC-1、VEGF、CA19-9水平均呈正相关(r=0.391、0.827、0.784,均P<0.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MIC-1、VEGF、CA19-9水平呈高表达,监测血清MIC-1、VEGF、CA19-9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胃癌患者化疗疗效。
2021年04期 v.13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历涵;杨乐天;付平;
目的评价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的疗效,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所有金水宝胶囊治疗CKD的随机对照试验,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后,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并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163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CKD 3~5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肾功能,具体改善指标为:总有效率(RR=1.26,95%CI:1.19~1.33,P<0.000 01);尿素氮(MD=-1.72,95%CI:-2.32~-1.12,P<0.000 01);血肌酐(MD=-37.99,95%CI:-48.12~-27.87,P<0.0001);内生肌酐清除率(MD=6.16,95%CI:4.88~7.43,P<0.000 01);24 h尿蛋白定量(MD=-0.47,95%CI:-0.59~-0.34,P<0.000 01)。结论金水宝胶囊对CKD 3~5期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需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支持该结论。
2021年04期 v.13 127-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