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铁男;刘斌;张芷豪;高原;商冠宁;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术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行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术的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病灶的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图像导入三维医学影像工作站进行分割和重建,得到网格模型文件;通过"星图"混合现实影像系统输出获得全息影像数据。术者、患者及其家属在术前沟通中均佩戴混合现实眼镜在全息影像数据上模拟手术过程,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直观了解。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无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转移及死亡。患者及其家属对使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病情讲解和术前沟通的交流方式均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在促进医患沟通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2021年06期 v.13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宣之东;张雷;李秀娟;王彦荣;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阴性复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行TACE治疗的86例AFP阴性复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ACE术后6个月内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结果和血VEGF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其对TACE手术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全部86例患者TACE术后6个月的疗效为:完全缓解26例(30.2%)、部分缓解37例(43.0%)、病情稳定18例(20.9%)、病情进展5例(5.8%),治疗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FP、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计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肿瘤数量、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有无微血管侵犯、包膜不完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患者的达峰时间显著长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始增时间、等增强开始时间、低增强开始时间、术前血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患者术后7 d血VEGF水平、手术前后VEGF的差值均显著低于无效组(均P<0.05)。达峰时间、术后7 d VEGF水平、手术前后VEGF的差值对TACE疗效具有较理想的预测价值(AUC>0.7),其中手术前后VEGF的差值的预测价值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达峰时间、术后7 d VEGF水平、手术前后VEGF的差值均为TACE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果的达峰时间与手术前后血VEGF水平变化对AFP阴性复发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2021年06期 v.1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 谷申森;李芳;赵萍;曹峻;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推注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20 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血清疼痛相关递质和炎性因子水平、认知功能障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拔管后5 min、1 h、6 h,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P物质、5-羟色胺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γ-氨基丁酸、β-内啡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72 h,研究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切皮后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寒战、烦躁、无法耐受导尿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减轻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炎性反应程度,调节血清疼痛相关递质水平,减少认知功能障碍与不良反应。
2021年06期 v.13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李群;叶茂亭;冉紫蕴;蒙庆华;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3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心脏并发症,将其分为心脏并发症组和无心脏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06例患者中共67例于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发生率为21.9%,发生时间:术后7 d内35例(52.2%),术后8~14 d 22例(32.8%),术后15~30 d 10例(14.9%),并发症类型:心律失常39例,心肌缺血19例,心肌梗死7例,急性心力衰竭2例。各时间段内的心脏并发症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心脏并发症组(P<0.05),有吸烟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级、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无心脏并发症组(均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无心脏并发症组(P<0.05),术中出血量、收缩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高于无心脏并发症组(均P<0.05),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占比显著低于无心脏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麻醉方式、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1.9%,年龄越大、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越高,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越高,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降低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1年06期 v.13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龚智逊;徐英;吕莉萍;王一晴;
目的探讨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结构性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结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治疗。两组患者均干预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双上肢周径差以及干预前后患侧上肢淋巴流量、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量表)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22.64%)显著低于对照组(41.51%)(χ~2=4.330,P=0.037)。观察组患者干预2周、4周双上肢周径差均显著小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干预4周,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流量、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DASH量表上肢症状、上肢活动功能、日常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流量、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DASH量表上肢症状,上肢活动功能、日常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联合结构性康复训练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21年06期 v.13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 ] - 吴灵芝;曾莉;李荣青;张璐;章桂飞;吕彩虹;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ERAS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和患者出院时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水平(均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 ERAS干预在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满意,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2021年06期 v.1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 ] - 赵婉妮;杨振鹏;饶本强;石汉平;
目的探究血浆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展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D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医院招募的DM志愿者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F将其分为DF组(DM合并DF,3例)和DM组(DM不合并DF,6例)。分析两组患者血清样本的circRNA和mRNA表达谱,找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的功能,并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与DM患者相比,DF患者血浆中有279个mRNA高表达,353个mRNA低表达,33个circRNA存在差异表达。circRNA FBXO7、ATM和LMBRD1,mRNA RUNX1和TLR6与DF的关系密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溶酶体通路、Chagas病通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通路和甲烷代谢通路在DF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在DF与DM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RNA,这些差异表达的RNA通过溶酶体通路、Chagas病通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通路和甲烷代谢通路对DF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
2021年06期 v.13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7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覃慧群;龙利;
目的探究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并记录血液透析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IDH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IDH的影响因素。结果透析3个月,90例患者共24例(26.67%)发生IDH,纳入IDH组,其余患者纳入无IDH组。透析1 h、2 h、4 h,IDH组患者心率均显著高于同期无IDH组(均P<0.05),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同期无IDH组(均P<0.05);透析2 h、4 h,IDH组患者胸腔液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无IDH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滤量、超滤率、心输出量和左心室肥厚均为患者发生IDH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发生IDH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大,超滤量、超滤率、心输出量和左心室肥厚均可影响IDH的发生。
2021年06期 v.13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沈括;李世梅;李文倩;华青措;杨红艳;李仲龙;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的表达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ILD,将入选患者分为PSS合并ILD组(63例)和PSS未合并ILD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GF-β1和KL-6水平变化,分析TGF-β1与KL-6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TGF-β1和KL-6对PSS合并ILD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SS合并ILD的危险因素。结果 PSS合并ILD组患者血清TGF-β1和KL-6水平均显著高于PSS未合并ILD组(均P<0.05)。血清TGF-β1与KL-6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TGF-β1诊断PSS合并IL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截断值为42.83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3%和41.67%;KL-6诊断PSS合并IL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截断值为410.39 U/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6%和37.50%。单因素分析显示,TGF-β1和KL-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GF-β1和KL-6均为影响PSS合并ILD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SS合并ILD患者血清TGF-β1和KL-6水平呈高表达,且与PSS合并ILD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PSS合并ILD的有效指标。
2021年06期 v.13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王秀梅;王芳;包迎来;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联合拉贝洛尔对早发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压、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脂质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LPO)及艾帕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12例早发型P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孕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照组孕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后1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LIF、LPO和艾帕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孕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孕妇SBP、DBP、血清LIF、LPO及艾帕素水平在时点、组间、时点与组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 d、7 d,研究组孕妇SBP、DBP、血清LPO及艾帕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血清LI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不仅可有效改善早发型PE患者的血压,且对患者血清LIF、LPO及艾帕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2021年06期 v.1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林克菲;陶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分娩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52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分娩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529例产妇中,444例(83.93%)经阴道试产成功,纳入成功组,其余85例经阴道试产失败者纳入失败组。失败组产妇年龄≥35岁、产前体质指数≥30 kg/m~2、子宫下段厚度≤3.9 mm、新生儿体重≥4 kg的占比均显著高于成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产前体质指数、子宫下段厚度和新生儿体重均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给予产妇个性化干预,对提高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6期 v.1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 ] - 张立娜;王骧;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和血脂水平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孕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发生HDCP,将其分成观察组(发生HDCP,36例)和对照组(未发生HDCP,88例)。比较两组孕妇血清β-HCG、PLGF和血脂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早期孕妇发生HDCP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β-HCG、PLGF和血脂水平对HDCP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β-HC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和脂蛋白a(lipoc-protein a,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PLG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β-HCG、TC、TG、LDL-C、ApoB、LPa、PLGF、HDL-C均是孕早期孕妇发生HDC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β-HCG、PLGF、TC、TG、HDL-C、LDL-C、ApoB、LPa及8项联合诊断HDC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948、0.660、0.750、0.656、0.622、0.641、0.600及0.999,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3.690 U/L、44.860 pg/ml、4.782 mmol/L、1.362 mmol/L、1.516 mmol/L、3.151 mmol/L、0.800 g/L、293.555 g/L及44.036,灵敏度分别为88.9%、88.9%、41.7%、50.0%、91.7%、36.1%、47.2%、88.9%及97.2%,特异度分别为90.9%、94.3%、86.4%、100%、47.7%、89.8%、93.2%、39.8%及100%。结论孕早期血清β-HCG、PLGF对HDC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血脂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HDCP的诊断价值。
2021年06期 v.13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 揣芳;郭亚利;王鑫;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胎盘蛋白-13(placental protein 13,PP-13)、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5,SFRP5)水平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接诊的GDM患者187例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产检的健康孕妇15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PP-13、SFRP5水平及妊娠结局。根据妊娠结局将研究组孕妇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和妊娠结局良好组,分析PP-13、SFRP5对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孕妇血清PP-13、SFRP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54例(28.88%)孕妇妊娠结局不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空腹血糖均是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P-13、SFRP5均是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PP-13、SFRP5、空腹血糖、HOMA-IR指数预测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91、0.822、0.824、0.644;4项联合的AUC为0.958,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8.0%。结论GDM孕妇血清PP-13、SFRP5水平呈低表达,可能参与GDM的发生,且影响妊娠结局;空腹血糖、HOMA-IR指数、PP-13、SFRP5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
2021年06期 v.13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张沫;孙筱璐;许连军;王丽梅;秦莹;刘婕;吴桂鑫;阮洁云;王继征;蒋文;宋雷;王东;康连鸣;
目的评估并比较不同性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771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结果,随访并记录终点事件(心力衰竭或死亡)。比较不同性别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入组患者中男性1174例,占66.3%。与男性相比,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晚(P<0.001),发病至就诊时间更长(P=0.042),有猝死家族史、初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流出道梗阻、应用利尿剂、行外科流出道疏通术的患者比例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更高(均P<0.05),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比例、肌钙蛋白I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更低(均P<0.05),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最大室壁厚度均更小(均P<0.05),左室流出道压差更高(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男性(P<0.001)。性别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或死亡的危险因素(HR=2.158,95%CI:1.389~3.353,P=0.001)。亚组分析发现,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女性与男性的心力衰竭或死亡的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而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女性心力衰竭或死亡的发生风险高于男性(P<0.001)。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女性患者心力衰竭或死亡风险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发病后就诊晚及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比例高有关。临床工作中应增加对女性患者的关注,早期诊治,并给予针对性用药。
2021年06期 v.13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杨阳;崔晓容;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筛查患者衰弱情况,按照衰弱检出情况,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衰弱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 18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检出率为29.51%(54/183)。衰弱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症和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BMI<18.5 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抑郁均为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衰弱检出率,影响因素包括高龄、营养状况不佳、心功能下降、不良心理状态等。
2021年06期 v.1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 麦莉;刘瑞瑛;
目的探究血清趋化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95例CHF患者纳入患病组,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纳入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趋化素、PPAR-α表达水平,并检测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等心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趋化素、PPAR-α表达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趋化素、PPAR-α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患病组患者血清趋化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PAR-α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趋化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PPAR-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患病组患者LAD、LVEDD、LVMI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LVEF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清趋化素表达水平与PPAR-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55,P<0.05);CHF患者血清趋化素表达水平与LAD、LVEDD、LVMI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PPAR-α表达水平与LAD、LVEDD、LVMI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趋化素高表达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趋化素低表达组(P<0.05),PPAR-α高表达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PPAR-α低表达组(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趋化素、PPAR-α表达水平与老年CHF患者预后有关,可能是CHF临床预后的潜在生物指标。
2021年06期 v.13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 ] - 金小芹;张静;杨林飞;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9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颈动脉IMT值,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正常组(IMT<0.9 mm,32例)、增厚组(0.9 mm≤IMT<1.2 mm,31例)和斑块组(IMT≥1.2 mm,27例)3个亚组。再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NT-proBNP、NEU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浆NT-proBNP、NEU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血浆NT-proBNP、NEU水平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SBP、TC、TG、LDL-C、NT-proBNP、NE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组、增厚组患者血浆NT-proBNP、NEU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5),且斑块组患者血浆NT-proBNP、NEU水平均显著高于增厚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NEU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r=0.805、0.758,均P<0.001)。血浆NT-proBNP、NEU预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的AUC分别为0.776、0.747,灵敏度分别为85.4%、64.6%,特异度分别为61.9%、78.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80,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79.6%。结论血浆NT-proBNP、NEU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程度均密切相关,患者颈动脉IMT越厚,血浆NT-proBNP、NEU水平越高。血浆NT-proBNP联合NEU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1年06期 v.13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