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专题导读

  • 重视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吴开春;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突出特点是病程长、迁延不愈,甚至终生患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我国IBD发病率明显增加,根据流行病学估算,到2025年我国IBD患者人数可能达150万例。IBD的诊断较困难,缺乏金标准,通常出现延误诊断或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或错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需要不断了解IBD的临床特征,

    2021年07期 v.13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重点号专题_炎症性肠病

  • 再谈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杨红;钱家鸣;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多方面综合判断,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而延误诊断则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延误IBD诊断的时长越来越短。但IBD是一类临床特点较为复杂的疾病,实现精准诊断尚需更多的研究提供数据和基础。本文将就IBD目前诊断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综述,期望可以更全面地认识IBD。

    2021年07期 v.13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进展

    林俊超;梁洁;吴开春;

    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作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较新方法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日益增多,人们对其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亦日渐加深。国内外研究显示,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可实现黏膜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和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外科手术率。随着生物制剂种类的增多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疗效更佳的新一代药物不断出现,本文就目前临床和临床试验进行中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进行综述,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

    2021年07期 v.13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狭窄型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胡帆;邱云;毛仁;陈旻湖;何瑶;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尽管随着药物治疗如生物制剂的应用,CD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短期控制,但患者的中远期结局并无明显改善,仍有约80%的CD患者需要接受1次或多次手术治疗,其中肠道狭窄及相关并发症是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已成为影响CD患者中远期疗效的最关键因素。因此,肠道狭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领域的热点。本文将从发生机制、评估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对狭窄型CD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2021年07期 v.1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最新进展——手术方式和技术

    韩剑秋;李毅;朱维铭;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因其严重的并发症往往离不开外科手术治疗,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决定了手术方式和技术的差异性,在IBD术者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下,IBD的外科治疗逐渐规范化。在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中,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术后复发是一项难题。近年来以肠管切除范围、吻合方式等为代表的手术方式和技术对疾病进展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结肠切除后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外科首选治疗方式;IPAA手术的部分分期方式,如二期手术和改良二期手术对UC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IBD手术治疗逐渐走向规范化,预示着IBD的认知和处理手段逐渐形成体系,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手术方式和技术的革新能够有效减少复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021年07期 v.1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进展

    沈骏;冉志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D的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显示,免疫系统异常激活、遗传易感性和黏膜屏障缺陷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可能在IBD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综合作用。现有的IBD治疗方案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遗憾的是,IBD目前很难被完全治愈,因此需要更多治疗方案应对不同患者。随着IBD的治疗进入再生医学时代,干细胞治疗显示出治疗前景。干细胞治疗包括造血干细胞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传统治疗无效时显示出改善患者临床疾病活动性潜能。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目的是破坏导致疾病的慢性"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并重新建立肠道对微生物的耐受性。在肛周瘘管型克罗恩病中,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目的是将间充质干细胞局部沉积在瘘管中,以减轻局部免疫反应并诱导伤口愈合。本文对即将应用于临床的干细胞移植方法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干细胞移植作为IBD潜在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2021年07期 v.1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中国循证指南共识

  • 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陈世益;胡宁;贾岩波;李箭;李棋;尚西亮;

    <正>1 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磨损、皲裂、溃疡、脱失,关节软骨下骨及周围骨反应、滑膜炎性反应、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关节功能下降的退行性关节病,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岁以上膝痛人群有超过50%为OA患者,75岁以上膝痛人群中的OA患病率超过80%[1,2]。OA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OA的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

    2021年07期 v.13 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3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2 ]
  •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正>2020年全球癌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已经超越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1],其发病率在中国亦呈逐年增高态势。乳腺癌防治是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也是探索并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随着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快速发展,乳腺癌的病死率已逐年下降,但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69万例乳腺癌患者死亡~([1])。

    2021年07期 v.13 4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3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肝内胆管细胞癌自噬相关长链非编码RNA预后模型的识别与建立:一项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的研究

    朱春宇;邹文博;刘荣;

    目的识别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预后和自噬进程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筛选影响ICC进展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原始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临床病理资料,从人类自噬数据库(human autophagy database,HADb)中提取自噬相关基因。采用共表达分析鉴定自噬相关的lncRNA,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和生存相关的自噬lncRNA,并建立最优预后预测模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风险评分对总生存率的影响。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用于描述风险模型区分患者的能力,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用于揭示参与生物学通路的预后特征。结果联合TCGA和HADb共提取出210个ICC自噬相关基因。基于Pearson共表达分析,筛选出1209个自噬相关lncRNA,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lncRNA NOP14-AS1和AL391056.1与ICC预后独立相关,并构建基于二者的预后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验证模型准确性良好,且通过PCA证实模型具有良好的风险判别能力。GSEA提示这2个自噬lncRNA参与补体与凝血级联通路。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的ICC自噬lncRNA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能力,并且为ICC患者未来的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

    2021年07期 v.13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膳食营养和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吴艳;赫晓磊;周叶;康晓艳;常海霞;

    目的调查并分析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膳食营养和饮食习惯,为新疆地区食管癌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因消化道良性疾病入院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按照食管癌患者民族不同,将其分为哈萨克族组(203例)和非哈萨克族组(92例);按照对照组民族不同,将其分为哈萨克族对照组(63例)和非哈萨克族对照组(37例)。向各组患者发放膳食营养和饮食习惯调查问卷,调查患者膳食营养结构、营养素摄入量、饮食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新疆不同民族居民发生食管癌的相关因素。结果哈萨克族组患者谷类、蔬菜、水果、蛋类、豆类摄入量和常喝酸奶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非哈萨克族组和哈萨克族对照组、非哈萨克族对照组(均P<0.05),常吃熏肉、喜食烫饭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哈萨克族组和哈萨克族对照组、非哈萨克族对照组(均P<0.05);非哈萨克族组患者谷类、蔬菜、水果、蛋类、豆类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哈萨克族对照组、非哈萨克族对照组(均P<0.05),常吃熏肉、喜食烫饭比例均显著高于哈萨克族对照组、非哈萨克族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蔬菜摄入少、水果摄入少、常吃熏肉均为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发生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常吃熏肉是新疆非哈萨克族居民发生食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与非哈萨克族居民膳食营养和饮食习惯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民族居民特点和习惯开展干预,从而降低新疆地区居民食管癌整体发病率。

    2021年07期 v.13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循环肿瘤细胞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

    韦传姑;陶石;黄红谦;蔡颖;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进展期NSCLC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TC,依据CTC水平变化情况判定患者疗效,以CTC水平降低为有效,以CTC水平上升或不变为无效;以RECIST 1.1评估疗效为标准,采用四格表评估CTC水平变化对经PD-1抑制剂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预测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治疗后CTC对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监测价值。结果 RECIST 1.1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56例(60.00%),纳入有效组,无效104例(40.00%),纳入无效组;CTC水平检测判定进展期NSCLC患者有效135例(51.92%),无效125例(48.08%)。有效组患者治疗后CTC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无效组(均P<0.05),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水平预测PD-1抑制剂治疗进展期NSCLC患者疗效的准确度为82.69%,灵敏度为78.85%,特异度为88.46%,Kappa检验两种评估手段的一致性为0.651。ROC曲线显示,治疗后CTC水平评估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709~0.826,P<0.001),截断值为7.80 FU/3 ml。结论 CTC与进展期NSCLC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效果有关,或可作为监测PD-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2021年07期 v.13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075例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苏丹;康颖;李鑫;

    目的分析1075例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075例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肠镜检查顺应性将其分为应答组和拒绝组,分别发放调查问卷,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肠镜检查知晓情况、肠镜检查接受度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075例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中,共有334例接受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为31.07%。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医保情况的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答组334例受试者共检出大肠癌155例(46.41%)。两组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对大肠癌症状、家族史危险性、肠镜检查必要性、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检查方法、疼痛及心理负担的接受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拒绝组认为预约费时费力、无检查时间、如肠镜检查免费则愿意参加、FOBT阳性1次人群占比均显著高于应答组(均P<0.05),定期体检未发现问题、大肠癌危险度问卷评估阳性+FOBT阳性2次人群占比均显著低于应答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女性、无医保、认为预约费时费力、无检查时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1次均为影响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已婚、知晓大肠癌症状、知晓大肠癌家族史危险性、知晓肠镜检查必要性、知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定期体检未发现问题、肠镜检查免费、大肠癌危险度问卷评估阳性+FOBT阳性2次均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大肠癌初筛阳性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检查结果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大肠癌筛查教育、普及肠镜检查、降低肠镜检查费用,从而提高大肠癌早期筛查率。

    2021年07期 v.13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可溶性CD23、肝素结合蛋白表达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杜虹;王平忠;胡海峰;王晓艳;姜泓;李璟;连建奇;王临旭;

    目的探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CD23(soluble CD23,sCD23)、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表达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轻型组(21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0例)和危重型组(40例)。将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HFRS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健康者的血清sCD23、HBP表达水平。观察血清sCD23、HBP在不同分型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HFRS患者血清sCD23、HBP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sCD23、HBP和常规实验室指标对HFRS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各型HFRS患者急性期血清sCD23、H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同型恢复期和对照组(均P<0.01),且血清sCD23、HBP表达水平均随着疾病加重而逐渐升高(均P<0.01);各型HFRS患者恢复期血清sCD23、HBP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各型间血清sCD23、HB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FRS患者血清sCD23、HBP表达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白蛋白(albumin,ALB)、血尿素氮、尿酸、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其中与APTT、Fib、WBC、PLT、ALB、AST相关性较强(均|r_s|>0.50,均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sCD23、HBP预测HFR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95%CI:1.415~9.408,P<0.01)、0.882(95%CI:1.440~14.627,P<0.01),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血清sCD23、HBP的异常表达与HFR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疾病早期预测指标。

    2021年07期 v.13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鲁礼明;吴艳丽;张洪欣;武文;卞宏杰;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ACI患者纳入ACI组,选取该院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对比ACI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缺损程度ACI患者血清Hcy、HDL-C、hs-CRP及血浆D-D、Fib水平,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ACI的临床价值。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血浆D-D、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血清Hcy、hs-CRP及血浆D-D、Fib水平均越高(均P<0.05),血清HDL-C水平均越低(均P<0.05)。ROC曲线表明,5项联合检测诊断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灵敏度为83.81%,特异度为90.00%。结论 ACI患者血清Hcy、hs-CRP及血浆D-D、Fib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下降,且与病情进展相关,上述指标联合检测能够为ACI的诊断提供参考。

    2021年07期 v.13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研究

    陶磊;夏明武;李若梅;

    目的探究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的成像质量及对头颈部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颈部CTA扫描(管电压120 kV,碘海醇350 mgI/ml);观察组患者接受头颈部低千伏(管电压100 kV)低浓度造影剂(碘克沙醇320 mgI/ml)CTA扫描,并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平均CT值、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平均基底动脉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平均噪声、碘摄入量、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患者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CNR、平均噪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CT值、平均基底动脉SNR、碘摄入量和有效辐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对患者头颈部钙化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SA(P<0.05)。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诊断血管狭窄与DSA检查具有一致性(Kappa=0.829,P<0.001)。结论头颈部低千伏低浓度造影剂CTA扫描可获得与高电压高浓度造影剂CTA扫描相当的成像质量,并能有效减少患者碘摄入量和有效辐射剂量,对头颈部动脉钙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对血管狭窄的诊断与DSA一致,有利于协助患者的临床诊治。

    2021年07期 v.13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熊静薇;李丽萍;张利东;刘杨;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辅助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单纯CSEA组、低剂量DEX组和高剂量DEX组,每组各40例。低剂量DEX组采用0.25 μg/(kg·h)DEX辅助CSEA,高剂量DEX组采用0.40 μg/(kg·h)DEX辅助CSEA。比较3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硬膜外用药量,以及麻醉前5 min(T1)、麻醉后10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术毕(T4)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醛固酮(aldosterone,ALD)和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DEX组和高剂量DEX组患者硬膜外用药量均显著少于单纯CSEA组(均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3组患者HR、MAP,ANG Ⅱ、PRA、ALD和CD3~+、CD4~+/CD8~+水平的时间、组间及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相比,单纯CSEA组患者在T2、T3、T4时刻HR均显著加快(均P<0.05),MAP均显著降低(均P<0.05),低剂量DEX组和高剂量DEX组患者T2、T3、T4时刻HR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T1相比,三组患者T3、T4时刻ANG Ⅱ、PRA、ALD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单纯CSEA组患者T3、T4时刻ANG Ⅱ、PRA、ALD均显著高于同期低剂量DEX组与高剂量DEX组(均P<0.05)。T3、T4时刻高剂量DEX组患者血清CD3~+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T1时刻(均P<0.05)。高剂量DEX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CSEA组与低剂量DEX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DEX辅助CSEA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当DEX达一定剂量后,增加用量会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不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2021年07期 v.1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强化功能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上肢功能和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阮仁芝;李燕;杨晓庆;

    目的分析强化功能训练对肩袖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上肢功能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强化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各40例,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分别予以强化功能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见关节不稳、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且均获得有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量表各项目评分和总分、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显著大于本组术前(均P<0.05);强化训练组患者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量表各项目评分和总分、SF-36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训练组(均P<0.05),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常规训练组(均P<0.05)。结论强化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肩关节功能、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改善康复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2021年07期 v.13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刘颖;余蓉;辜德英;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9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OSAHS组和无OSAHS组,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同时根据MoCA量表评分将全部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89例患者中共有23例(25.8%)存在OSAHS,OSAHS组患者MoCA量表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定向力、延迟回忆等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显著低于无OSAHS组(均P<0.05)。89例患者中共有50例(56.2%)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家庭平均年收入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受教育时间显著短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糖尿病占比、OSAHS发生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均P<0.05),BD病程显著长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时间、OSAHS、HAMD评分、血浆Hcy水平均为B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OSAHS会增加B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OSAHS、受教育时间、HAMD评分、血浆Hcy水平均为B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1年07期 v.13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琼海市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龙海燕;陈虹甸;王世祥;

    目的分析影响琼海市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31例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别纳入产后出血组和对照组,计算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并比较两组产妇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琼海市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31例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中,38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48%,其中78.95%(30/38)发生于产后2 h内;产妇出血量为1082~1517 ml,平均(1195.48±226.04)ml。两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流产史、宫缩乏力、前置胎盘产妇占比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高血压、流产史、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均为影响琼海市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琼海市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包括妊娠高血压、流产史、胎盘因素等,应针对高危产妇开展全面和科学的预防与干预。

    2021年07期 v.13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康复的影响

    马小丹;何瑞香;刘慧;贾莎莎;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RMS)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术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PBMV的106例RM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谵妄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和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的改善。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 d MoCA量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定向力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其中20例(18.9%)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组患者年龄、合并心房颤动比率、Wilkins评分、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均P<0.05),平均年收入、受教育年限、二尖瓣瓣口面积(mitral valve area,MVA)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均P<0.05)。认知功能损害组患者手术前后LAD、MVA及SF-36总分的改善率均显著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均P<0.05)。结论 RMS患者PBMV术后认知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认知功能损害与年龄、合并心房颤动、Wilkins评分等多个因素有关,认知功能损害能影响患者的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2021年07期 v.13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关于《PARP抑制剂相关性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随机对照试验的安全性荟萃分析和WHO药物警戒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的解读

    曾靖;尹如铁;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在多个瘤种,特别是卵巢癌中显示出确切的有效性和可靠的安全性。然而,一些罕见和迟发的不良事件,包括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病例的出现提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必须提高警惕。由于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Morice等通过系统回顾和安全性荟萃分析,以评估与PARP抑制剂相关的MDS和AML的发生风险和发病率。并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药物警戒数据库(VigiBase)进行分析,了解与PARP抑制剂相关的MDS和AML病例的临床特征。笔者对该研究进行了解读,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PARP抑制剂迟发性血液毒性并及时识别与处理。

    2021年07期 v.13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王子文;高娟;赵小妹;李恳;齐凡星;刘国敏;殷树欣;刘理顺;黄晓;李建平;

    大量研究表明,在普通人群中,即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适度升高,也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的基因结构改变使之催化活性减弱,间接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然而,MTHFR基因突变与AS导致的相关疾病的关系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这一新领域探索AS的发病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本文就MTHFR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AS及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因AS导致的缺血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2021年07期 v.1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稿约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稿约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2021年07期 v.13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