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

  • 靶向CXCR4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新希望

    苏龙;

    急性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复发是其治疗失败的关键所在。骨髓微环境的保护作用在白血病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白血病细胞向骨髓归巢与定植受趋化因子受体(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调控。阻断CXCR4动员白血病细胞脱离其保护性骨髓微环境可有效促进白血病细胞被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杀伤。阻断CXCR4联合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急性白血病潜在的治疗方案,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疗效改善有限。因此,新的联合治疗策略仍有待更多研究探索,以进一步提高该治疗策略的疗效,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2022年09期 v.14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院士论坛

  • 人工智能赋能糖尿病管理

    宁光;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极为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恶性肿瘤队列研究(简称“4C”研究)发现,中国每年有2%的新发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数量巨大,是血糖正常受试者的近3倍。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之相结合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为“复杂疾病分段化”的糖尿病防治策略,即全程分段管理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

    2022年09期 v.14 5-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重点号专题_生物治疗

  • 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颗粒促进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

    何欣芮;赵旭;汪毅;马洁;袁伟;

    目的 研究碳-二氧化硅纳米复合颗粒(carbon-silica nanocomposite,CSN)对M2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BMDM)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颗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MSN)包覆葡萄糖,再经碳化制备得到CSN。利用红外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SN进行表征;CCK-8实验检测CSN对小鼠BMDM的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小鼠BMDM铺于6孔板,设置M0、M1、M2和M2+CSN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M1巨噬细胞中CD86、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M2型巨噬细胞中CD206、精氨酸酶1 (arginase 1,Arg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NOS和Arg1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CD80和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CSN由碳、氧和硅元素组成,元素比例分别为36.6%、35.5%和27.9%,呈均匀分散的球形纳米结构,直径分布为80~90nm。CSN在0、3.125、6.25、12.5、25、50μg/ml浓度下对小鼠BMDM的细胞活性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与M0组比较,M1组CD86、IL-6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1),iNOS蛋白表达升高(P<0.05),CD80表达升高(P<0.05);M2组CD20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01,P<0.01),Arg1蛋白表达升高(P<0.01),CD206表达升高(P<0.001)。与M2组比较,M2+CSN组CD86、IL-6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01),iNOS蛋白表达升高(P<0.05),CD80表达升高(P<0.05);CD206和Arg1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01),Arg1蛋白表达降低(P<0.05),CD206表达降低(P<0.05)。结论 CSN能促进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中M1/M2比例。

    2022年09期 v.14 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皮基质相互作用蛋白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马肖;张兴华;汪毅;解亦斌;

    目的 探讨上皮基质相互作用蛋白1 (epithelial stromal interaction 1,EPST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该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克隆形成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筛选出在人的胃癌组织中比相应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选取EPSTI1作为候选基因来进一步研究。对人的胃癌细胞进行稳定敲降EPSTI1基因后,应用Celigo细胞计数的方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应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以及Caspase3/7活性实验检测胃癌细胞凋亡能力的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EPSTI1在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TCGA数据结果显示EPSTI1在32对人的胃癌组织中比癌旁组织高表达。体外细胞学功能试验表明:敲降EPSTI1可以有效抑制人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的增殖及克隆形成,敲降EPSTI1可以激活胃癌细胞(AGS和SGC-7901)的Caspase3/7活性并促进其凋亡。临床标本检测发现:EPSTI1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结论 EPSTI1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其凋亡,在胃癌的进展中起到了促癌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胃癌的一个新靶点。

    2022年09期 v.14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构建胰腺癌预后和免疫治疗效果的风险评分模型

    魏训东;邓俊杰;左雯;马洁;汪毅;

    目的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在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极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胰腺癌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确定预后相关免疫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胰腺癌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进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以评估肿瘤组织浸润24种免疫细胞类型的比例。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分析确定关键免疫细胞类型,并用于建立风险评分模型(risk scoring model,RSM)。结果 RSM在TCGA队列中被验证为一种强有力的总体生存预后工具(P<0.05),1年、3年和5年总生存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64和0.887。此外,基于患者临床信息构建的列线图生成了拟合良好的校准曲线。通过分析免疫相关基因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发现胰腺癌TMB与RSM评分高度相关,RSM评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免疫治疗的预后进行预测。RSM的可靠性通过GEO数据库中的GSE62452和GSE28735数据集成功验证。结论 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方法可预测胰腺癌浸润免疫细胞图谱,基于浸润免疫细胞建立了一个有效评估胰腺癌预后和免疫治疗反应的风险评分模型。

    2022年09期 v.14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底腺型胃癌的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张兴华;岳冰;孙灿;张澍田;

    目的 总结新型胃癌——胃底腺型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于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现的20例胃底腺型胃癌病例,对临床表现、内镜特点、治疗及病理特征做了归纳和总结。结果 胃底腺型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白光内镜下表现为一种发生于胃底(65%)及胃体中上部(35%)正常胃底腺之上的黏膜下肿物样肿瘤,放大内镜下表现为渐进式由正常胃底腺黏膜逐渐过渡至腺管开口消失、“白区”异常鲜明以及血管异形型明显的病变区域,在超声内镜下表现为主体位于黏膜肌层的低回声占位,黏膜表层高回声似乎完整未中断,与黏膜下层分界欠清。病理方面,可见病变浅层有小凹上皮分布,深层见不规则的、相互融合的腺体,病变向深层延伸,突破黏膜肌层向下生长,部分侵犯黏膜下层。该型胃癌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pepsinogen (主细胞)和H/K-ATPase (壁细胞)区分为主细胞型、壁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临床上以主细胞型(76.5%)及混合细胞型(23.5%)多见。胃底腺型胃癌恶性度较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有效完整切除肿瘤。结论 胃底腺型胃癌是一种容易漏诊的新型胃癌,需要内镜医生借助放大胃镜、超声胃镜来加强识别能力,基层医院可借助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2022年09期 v.14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重点号专题_血液系统肿瘤

  • 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再分层研究进展

    张亚朋;高大;苏龙;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 (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CEBPA)基因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常见基因突变之一,可分为单突变与双突变。CEBPA双突变为AML预后良好指标之一,但AML为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根据CEBPA基因突变位点、合并基因突变、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等可对患者进行预后再分层,进而有助于建立新的预后分层体系。因此,探索CEBPA双突变AML再分层策略可能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2022年09期 v.1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录因子TWIST2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与预后意义研究

    李映;魏志锋;苏龙;高素君;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Twist相关蛋白2基因(Twist related protein2,TWIST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通过TARGET数据库中AML患者临床资料及RNA表达数据,研究TWIST2在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AML患者TWIST2表达水平与FLT3-ITD突变、inv (16)、FAB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分组密切相关(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示TWIST2表达水平可预测患者长期预后,最佳截点值为0.010,曲线下面积为0.621 (P=0.009),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55.3%。据此,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TWIST2高表达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均明显劣于低表达者。单因素分析示FLT3-ITD突变、CEBPA突变、细胞遗传学分组与患者EFS相关;FLT3-ITD突变、细胞遗传学分组、TWIST2表达水平与患者OS相关。多因素分析示FLT3-ITD突变、细胞遗传学分组与患者EFS有关,而FLT3-ITD突变、细胞遗传学分组、TWIST2表达水平与患者OS相关。结论 AML患者TWIST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为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

    2022年09期 v.1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蒙蒙;杜忠华;胡瑞萍;高素君;韩薇;

    γδ型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起源于T系定向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仅占T-ALL的0.3%~3.0%。恶性T细胞CD45RA/CD45RO表达模式以CD45RA-CD45RO+发生率最高,CD45RA/CD45RO过渡表达者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CD45RA/CD45RO过渡表达γδ型T-ALL,对其免疫表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断提出新的参考。

    2022年09期 v.14 50-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红外线热成像在皮瓣移植术后循环监测中应用的系统评价

    汪晓霜;

    目的 总结使用红外线热成像(infrared thermography,IRT)进行术后皮瓣监测的相关证据,并检查其适用性和可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搜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临床研究,2名评价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5篇研究,包含97个游离皮瓣。总结了IRT技术用于术后皮瓣监测中皮温混淆因素的控制方法、监测时机和时长、预测灌注失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信息。通过大量监测数据得到的标准进行预测,能够以93%的敏感性和96%的特异性比临床观察更早检测血管阻塞。吻合后与周围组织大于2K的温差也可能预测血管失败。结论 IRT可用于皮瓣监测,在各种情况下显示高精度;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充分证明IRT的潜力和建立更可靠的预测标准。

    2022年09期 v.14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在晕厥诊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张宏超;邹彤;

    晕厥是全脑灌注不足引起的突发、短暂、自限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其病因诊断有赖于一系列评估检查,但诊断价值有限。植入型心电监测仪是一种皮下植入型电子检测设备,具有记录时间长、持续提供监测、自动识别存档等特点。相比于传统诊疗手段,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对于不明原因晕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并且能够有效指导临床给予恰当干预。植入式心电监测仪的临床应用在国内起步较晚,近年有所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2年09期 v.1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抑郁对心肺适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徽;刘昕;徐伟仙;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抑郁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抑郁已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肺适能作为客观反映心肺健康的评价指标,与抑郁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抑郁对心肺适能的影响,揭示抑郁患者体力活动减少的潜在病理机制,并通过分析运动锻炼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和保护作用,研究心肺适能监测和运动疗法在临床中改善预后的价值。

    2022年09期 v.1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会议纪要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第五届编委会会议成功召开

    潘麒羽;周子一;

    <正>2022年9月2日,《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第五届编委会会议在京隆重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奚桓教授、北京医院副院长张烜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双龙编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期刊编辑出版中心主任范存斌编审、北京医院期刊编辑部主任于普林研究员、《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主任高超副编审以及在京的顾问、副主编和编委代表等多位领导专家出席。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由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马洁教授主持。

    2022年09期 v.14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执行顾问简介

    <正>韩雅玲,女,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兼心血管内科主任,全军心血管急重症救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及全科医师心血管诊疗能力提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会长,《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临床军医杂志》、Cardiology Discovery总编辑,美国Circulation杂志及其介入分册编委以及European Heart Journal编委等重要学术职务。

    2022年09期 v.14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读者·作者·编者

    <正>医学科技论文摘要撰写要求: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论著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要素组成。目的中需简要介绍研究的前提、目的及重要意义;方法中需简单描述研究类型、研究对象(说明纳入患者的具体医院等)或材料、分组、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不需要介绍具体统计学方法;结果中针对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简要列出主要的、有意义的或新发现的研究结果,指出临床与统计学的意义和价值;结论是针对结果的分析、评价和应用,不宜超出研究结果范围过度推论,同时指出结论的理论或实用价值。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参考文献,英文缩略语首次出现需注明中英文全称。中文摘要以35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需与中文摘要对应。

    2022年09期 v.14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保健医苑》杂志约稿函

    <正>《保健医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医院主办的医学科普杂志。《保健医苑》内容广泛,涉及医疗保健、疾病防治、健康养生、心理咨询、用药指导、护理知识等各个方面。一批长期从事医疗保健工作、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作者针对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疾病和养生保健等问题撰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多方位的健康指导和保健服务。《保健医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保健局在中央保健系统唯一推荐和使用的刊物”,读者对象主要是中央及地方保健对象和广大中老年读者。

    2022年09期 v.14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中国心血管杂志》

    <正>《中国心血管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

    2022年09期 v.14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正>《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9298/R,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 1674-7372,全国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36,被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收录。先后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收录。据2021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我刊2021年度影响力指数(CI值)为527.163,复合总被引频次(TC)为2934,复合影响因子(IF)为1.13,期刊影响因子(JIF)为0.973,5年影响因子(IF)为0.845,在52种医学电子期刊中排名第1位。

    2022年09期 v.14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正>《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是全国唯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学术性期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从事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临床和科研人员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疾病领域尤其是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2022年09期 v.14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