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专家述评

  • 菌群 肿瘤 治疗

    马洁;

    菌群已被证实与肿瘤密切相关。菌群不仅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影响临床治疗肿瘤的效果,而且与癌细胞转移存在紧密联系。对肿瘤及肿瘤组织菌群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开发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

    2022年10期 v.14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重点号专题_肿瘤

  • 头颈部滑膜肉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基于SEER数据库

    黎立喜;张娣;马飞;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头颈部滑膜肉瘤(synovial cell sarc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SH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同时,通过开发列线图来预测SCSHN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风险分层。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2004年至2019年期间来自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SCSHN患者的数据。利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确定其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OS和DSS列线图。此外,使用C指数、时间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及校准图验证了列线图的性能。结果 共纳入了16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岁。5年OS率和DSS率分别为71.0%和74.8%。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手术(84.9%)和放疗(6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SEER分期和是否接受放疗是OS和DSS的重要预后因素。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50岁、肿瘤直径>5cm和SEER分期为远处病变的患者具有较差的OS和DSS。基于多因素筛选出的预后因素,本研究开发了相应的列线图,并通过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以及校准曲线评估和验证列线图的性能,而且与传统的SEER分期系统相比,该列线图预测SCSHN患者的OS和DSS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好的性能。此外,基于列线图开发新型风险分层系统,可观察到高风险亚组患者的OS和DSS显著差于中、低风险亚组(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方面优于传统的SEER分期,可以对SCSHN患者的长期生存进行个体化预测,并根据风险有效地指导治疗。

    2022年10期 v.14 3-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体质指数与老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转移的关系

    张娣;黎立喜;马飞;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我国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998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国家癌症中心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65岁)。比较肥胖组(BMI≥28kg/m~2)与非肥胖组(BMI<28kg/m~2)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534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均为绝经后的女性患者。BMI<28kg/m~2的非肥胖组患者占总人数的74.9%,而BMI≥28kg/m~2的肥胖组患者占25.1%。与非肥胖组患者相比,肥胖组患者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比例更高(76.1%vs.65.8%,χ~2=4.989,P=0.026)。肥胖组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患者(91%vs.83.5%,χ~2=4.581,P=0.032)。此外,肥胖组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高于非肥胖组患者(22.4%vs.12.8%,χ~2=7.246,P=0.007)。然而,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的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孕激素受体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复发转移、肺转移及脑转移的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组患者与非肥胖组患者的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22,P=0.883)。结论 BMI≥28kg/m~2的老年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同时伴有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比例更高。

    2022年10期 v.1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循证护理在肿瘤心脏病患者教学查房中的实践研究

    赵芳;付恩锋;徐辉;余璐璐;王佳妮;周彦君;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心脏病患者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48例护士为研究对象,均分对照组和试验组(n=24),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方式,试验组采用以循证护理为导向的查房方式,每周1次,持续3个月,评价培训前后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士的循证护理方法掌握度、主动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循证护理为导向的教学查房可以提高护士循证水平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而为肿瘤心脏病患者实施相对安全有效的高质量护理。

    2022年10期 v.1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例特点分析

    汤艳芬;王宇;杨涤;袁柳凤;任爱民;薛天娇;刘刚;陈奇;赵雯;靳桂芳;刘岩岩;刘菁;陈融佥;陈丽;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的病例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334例患者,根据HIV感染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患有COPD分成三组,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HIV~+COPD~+组)、患有COPD但未合并HIV感染者(HIV~-COPD~+组)和HIV感染但非COPD患者(HIV~+COPD~-组)。对于HIV感染者,收集同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核糖核酸载量(病毒载量)、抗病毒药物开始使用时间及既往肺部疾病史情况。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t检验或ANOVA分析进行组间比对;对年龄等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U (两组样本)或Kruskal-WallisH (多组样本)进行组间比对;对病毒载量等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对。结果 年龄(H=68.603、P<0.001)和吸烟指数(H=51.489、P<0.001)在三组患者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在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中,吸烟率(χ~2=54.665、P<0.001)、职业(χ~2=68.470、P<0.001)、接触粉尘(χ~2=9.067、P=0.001)、慢性支气管炎(χ~2=50.545、P<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t=-2.386、P=0.005)和HIV感染途径(χ~2=90.862、P<0.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IV感染合并COPD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非COPD患者低,年龄和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感染合并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以及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

    2022年10期 v.14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熊玲兵;肖善花;黄剑锋;钟伟兵;段勇;张必龙;赵宇;江小杰;邱宇安;霍勇;黄绍烈;文丽生;张爱华;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 369例H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组)与1 03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然后将H型高血压组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H型高血压1组及H型高血压2组,比较两组的Hcy、年龄、性别、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S)、吸烟及饮酒史等。结果H型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CAS、Hcy、LDL-C、Cr、FBS 5个项目的比较,H型高血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型高血压1组Hcy、年龄、Cr、FBS显著大于H型高血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更高水平的Hcy可加重AS的程度。

    2022年10期 v.1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低剂量CT联合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及结石成分分析

    于宝玉;张斌;张博洋;傅顺斌;

    目的 研究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image domain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IRIS)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并对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泌尿外科泌尿系结石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均经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常规剂量CT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algorithm,FBP)重建;低剂量CT图像分别采用FBP和IRIS,将原始数据传入GE AW4.6工作站,选取结石最大层面根据CT原子序数法判定结石成分。比较两种剂量CT对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辐射剂量;比较低剂量CT图像FBP和IRIS重建平均噪声标准偏差(SD)、平均信噪比及CT判定结石成分的符合率。结果 常规CT检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符合率均为100.00%,低剂量CT分别为97.58%、9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辐射剂量为(2.96±0.21)m Gy,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的(18.63±2.75)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联合IRIS平均噪声SD为(14.42±1.37),低于联合FBP的(20.31±2.49);低剂量CT联合IRIS平均信噪比为(2.07±0.53),高于联合FBP的(1.3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结石取出后经红外光谱分析结石成分分别为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CT原子序数法分析草酸钙结石符合率97.83%(90/92),尿酸结石94.94%(75/79),磷酸铵镁结石90.91%(10/11),胱氨酸结石87.50%(21/24)。CT原子序数法结石成分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的Kappa值分别为0.517、0.473、0.562、0.459。结论低剂量CT联合IRIS可在降低辐射的前提下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使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基本达到常规剂量CT的水平,对结石成分的判定符合率较高,是泌尿系结石诊断和结石成分分析的有效方法。

    2022年10期 v.14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胰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孙永琨;苏爱江;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致命性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5%。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焦点。胰腺癌发病机制多为胰腺临床急性损伤后逐渐转为慢性期,最终诱发有害突变,在患者机体内出现恶性肿瘤,其被免疫系统识别后,会出现癌细胞与机体动态平衡、癌细胞被清除、癌细胞形成免疫逃逸3种后果。若早期突变的细胞被免疫炎症细胞破坏后,会形成免疫消除,而若消除未进行完全时,未消除突变的细胞与免疫系统间会形成动态平衡,之后当新的突变细胞连续累积,免疫反应出现严重失衡时,肿瘤细胞会出现抗性。胰腺癌免疫治疗方法包括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方法包括疫苗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动免疫方法包括抗体的导向治疗及过继性免疫治疗。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发现,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2022年10期 v.14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1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右心室心肌应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评估的新视角

    李鹏强;朱丹;王贵松;

    左心室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中的地位被广泛认可,而右心室功能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中亦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尤其右心室心肌应变作为早期评估右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敏感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右心室心肌应变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方面进行综述。

    2022年10期 v.14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病例报告

  • 散发型CEBPA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复发后克隆衍变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李映;张云蔚;宋飞;苏龙;高素君;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伴CEBPA双突变预后良好,但复发风险较高。本文总结3例经标准治疗缓解后复发的CEBPA双突变AML患者,通过对比初诊及复发后骨髓白血病细胞基因突变结果,进而探讨此类白血病复发后克隆衍变模式,以期为优化临床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2022年10期 v.1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明原因发热-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吴岑岑;徐媛;赵梦林;祖凌云;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科急症,与抗精神病药物或麻醉药物等使用相关,早期报道病死率高,提早识别疾病和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该病死亡率,本文报道1例与使用利培酮相关的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2022年10期 v.1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