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尊敬的各位心血管内科医师:您好!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将于2012年12月7~9日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召开。这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举办的全国性年度盛会。第二届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将以"参与分享自律提高"为主题,以"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为中心内容,紧密围绕抗栓、血脂、高血压与心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介入、影像等学术
2012年08期 v.4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2012年10月11~14日,金秋的北京,将再次迎来第二十三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The 23rd GW-ICC | APHC 2012)!本届大会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亚太心脏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等共同主办,首次聚齐于亚太的ACC、ESC、WHF、AHA/ASA、IAS、APHA等30多个国内外著名心血管学术组织和医院单位联合协办。
2012年08期 v.4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我刊2012年第4卷第3期"指南导读"栏目《2012美国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解读:非急诊住院患者高血糖的管理》一文(64~69页)中,表5(68页)中所有的"右旋糖酐"(指南原文为Dextrose)改为"葡萄糖",特此声明更正。
2012年08期 v.4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一、会议时间及地点会议时间:2012年9月15~16日会议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二层会议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二、参会人员本次会议欢迎全国心、脑血管及相关领域的各级医务人员踊跃参加。参会代表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Ⅱ类5分。
2012年08期 v.4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12年6月26日下午,第8届"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政部、总后卫生部、武警卫生部、兄弟学(协)会和医学界数位院士,以及各地医师协会、各专科医师分会、各专业委员会、各会员单位、各主办报刊代表,以及本届102位获奖医师,近600人参加了隆重的颁奖活动。第8届"中国医师奖"评选工作,经过全国各地医师协会、总后卫生部、武警卫生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评选推荐和中国医师协会初评、终评委员会评定等环
2012年08期 v.4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2012年7月1日,《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写启动会暨第一次专家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该指南的启动得到了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支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参与了《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教育指南)的编制工作。会议由高血压联盟主席吴兆苏、卫生部疾控局慢病处吴良有处长、高血压联盟副主席朱鼎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
2012年08期 v.4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12年7月9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解读《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和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孔灵芝副局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李立明教授等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孔灵芝副局长介绍,《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是我国首个慢性病国家级综合防治规划,紧密围绕"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的健康核心目标,建立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
2012年08期 v.4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2012年7月18日,卫生部就《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要把规范的执行情况与医师、护士和其他从业人员的年终考核、晋升、奖惩、绩效工资紧密衔接起来,记入个人考核档案。卫生部政法司副司长赵宁介绍,《行为规范》结合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新希望,整合、细化了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规定。该《行为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
2012年08期 v.4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12年7月11日,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2012’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扩展项目启动及工作部署会议在京举行。2011年该项目首次启动,在全国推选40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协作医院。截至2012年6月30日共筛查98275例,其中卒中高危患者43732例,约占总筛查人数的44.5%。随后,超过82%的人群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干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王陇德院士
2012年08期 v.4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水平;
<正>从20世纪中叶以来,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降低胆固醇在冠心病防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明确了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于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低LDL-C的强效药物,因而成为临床上降脂治疗的首选。1 强化降脂的证据2001年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发表第三次报告(ATP Ⅲ)强调,应
2012年08期 v.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军;
调脂药物的调脂外作用是指具有调节血脂的药物,在其临床治疗中产生对血脂成分的有效影响外出现的其他有益作用。其相关研究也是近年来血脂药物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首先,该概念诞生的基本背景与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密切相关。其次,调脂药物的调脂外作用的确客观存在,并有一定的分子作用基础,如他汀类药物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改善凝血及抗心肌重构功能等作用统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或非调脂作用。再则,调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之机制,主要与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有关外,调脂外作用也不无关系。最后,具有调脂外作用的调脂药物并非仅见于他汀,而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作用是证据最充分,效果最明显,作用更全面的调脂药物,从而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带来了新的概念。本文概述调脂药物的调脂外作用与机制,为更全面深入认识其临床意义提供参考。
2012年08期 v.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宇辉;刘国庆;
脂代谢紊乱是代谢性心血管病最主要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病理基础。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氧化及引起的炎性反应和泡沫细胞已是公认的As病理机制。然而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因其与As的关系至今也并不明确,且HTG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远远超过西方人群,因此对HTG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与临床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在HTG的基因修饰模式动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可能在高胆固醇研究之后使代谢性心血管病的研究变为甘油三酯的舞台。
2012年08期 v.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庞炜;张栩;李丹;朱毅;
<正>代谢是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化学变化的总称,代谢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基础。因此,对代谢物的分析向来就是研究生命活动分子基础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代谢组学是通过检测、量化和编录代谢组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生物过程分子基础和机制的科学。它以组群指标分析为起点,以高通量检测和多元统计数据挖掘为手段,通过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
2012年08期 v.4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唐婷婷;程翔;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种原因(缺血、负荷过重、炎症等)导致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为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多种因素的影响,CHF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而生存率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心室重塑。现已明确,神经-体液的过度激活是心室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因而针对神经-体液因素的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2012年08期 v.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瑞霞;李建军;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1-3]。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的氧化修饰被认为是AS形成的关键启动因素[4]。研究表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的
2012年08期 v.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王艺璇;蔡军;
血管内皮细胞(EC)为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的连续单层细胞,在体内不断地受到血流动力作用。血流动力学因素可以通过影响EC的形态和功能,影响EC的增殖和凋亡,以及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消除等方面,参与血管结构和功能重建。流体剪切力和拉伸应力可调节早期基因的表达,参与调节血管张力、诱导血栓形成、控制细胞生命周期以及血管炎性反应;还可刺激EC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使血管张力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流体力学改变均能引起血管损伤。
2012年08期 v.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 ]
- 陈娟;郭俊;杨锴;黎莉;陈曼华;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断的价值。方法纳入207例患者,入院后进行hs-CRP检测、64层螺旋CT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13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83例,根据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值将ACS组、SAP组罪犯血管处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分析患者入院后hs-CRP浓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结果 SAP组与ACS组比较,两组在各项临床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在SAP组,钙化斑块数量显著高于ACS组;在ACS组,软斑块及纤维斑块数量均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3.394,P<0.001);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之间,不同性质的斑块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在64层CT检测到软斑块或纤维斑块,而临床分型为ACS组,患者的hs-CRP浓度最高(5.70±0.82 mg/ml),而在64层CT检测到钙化斑块,而临床分型为SAP组,hs-CRP浓度最低(0.38±0.05 mg/m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hs-CRP水平检测,可提高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对对冠心病分型的准确性。
2012年08期 v.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铁民;张梅;田军;张建起;陈少伯;吴振军;赵鹏;刘军翔;梁国庆;岳继华;
目的探讨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08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本院单中心63例行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及临床效果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重建)的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共有66处钙化病变,63例患者中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7.9%);5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2.1%)。17例(27%)合并糖尿病,52例(82.5%)合并高血压。66处病变中60处(90.9%)旋磨联合球囊扩张及DES支架植入,4处(6.1%)旋磨加球囊扩张未植入支架,2处(3.0%)仅旋磨,未植入DES支架是由于血管直径<2.25 mm。手术成功率为96.8%。1例残余狭窄大于50%,另1例左主干患者术后12小时心源性死亡,考虑为可能性支架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8~12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结论在药物支架时代,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治疗钙化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取得很高的手术成功率。
2012年08期 v.4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洪波;祝之明;
<正>1背景肥胖和高血压是两项经常合并存在的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早在19世纪20年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肥胖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肥胖列入疾病名单,并认为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截至2005年,全球人口中已有23%为超重人群、10%为肥胖人群[2];而2010年美国国家营养卫生调
2012年08期 v.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士伟;周玉杰;
<正>自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SCAI)、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美国胸外科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AATS)、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Nuclear
2012年08期 v.4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兆平;
<正>在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更新了冠状动脉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指南之后,随着证据的积累和认识的深入,2011年再次对上述指南进行了更新[1]。与2006版指南相比,2011版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增加的内容1.1全新的项目:抑郁和康复虽然针对抑郁的
2012年08期 v.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李新立;徐东杰;
<正>2011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联合发布了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指南[1],总结8年来的研究成果,对2003年公布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从HCM的流行病学、定义、基因筛查、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策略、危险分层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限于篇幅现简要解读如下。1HCM的流行病学及定义HCM的患病率为0.2%,美国大约有60万患
2012年08期 v.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明;郑博;
<正>2003年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公布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旨在规范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流程,提供优化的治疗建议。2010年7月NICE基于最新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对2003年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进行了更新(以下简称新指南),内容涉及心力衰竭的诊断、药物及侵入性治疗以及心力衰竭的监测和康复治
2012年08期 v.4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