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平;戈伟;
目的探究厄洛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脑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1015年8月本院接诊的9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NSCLC诊断标准,且通过DNA等基因突变检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厄洛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和对照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脑转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肺癌相关症状及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42/45)︰75.55%(34/45)](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脑转移7例(15.56%),显著少于对照组[16例(35.56%)](P<0.05)。结论厄洛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脑转移,临床疗效满意。
2017年03期 v.9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平;王林娟;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行PICC化疗的537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537例肺腺癌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37例,发生率为6.8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计数、穿刺肢体以及是否使用预防剂量抗凝药物对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穿刺静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穿刺头静脉、FIB水平≥4 g/L及BMI≥25 kg/m2是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50岁的女性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69%,显著高于35~50岁女性肺腺癌患者(5.15%)(P<0.05)。结论女性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高于男性肺腺癌患者,且年龄>50岁的女性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临床操作中应尽量选择贵要静脉为穿刺点,改善肥胖体质并保持FIB水平<4 g/L,以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2017年03期 v.9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曹芳芳;肖菊香;
目的分析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不良反应和预后,探讨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2例初治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1年疾病进展情况及生存率,比较两种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673,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为(8.94±1.28)个月,对照组为(9.25±1.33)个月,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1.265,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6.07%(37/56),对照组为62.50%(35/5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75,P>0.05)。结论较顺铂而言,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SCLC可取得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化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是一种疗效可靠且安全性更佳的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关注。
2017年03期 v.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玉莲;李运明;秦杨;周怡;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探讨其对预后和生存期的影响,为早期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NSCLC患者纳入试验组,另选择本院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通过比浊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凝血活酶时间(thromboplast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计数。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凝血功能与患者生存期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PT、INR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P<0.05),APTT、PTA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FIB、D-D水平及PLT计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T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龄、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不同肿瘤直径的患者其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PT、APTT、INR延长,PTA下降,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FIB、D-D水平均显著升高,APTT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0.3±18.2)个月。LogRank生存比较研究法提示:PT和INR延长、PTA下降及FIB水平升高均影响NSCLC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P<0.05),其余指标与生存期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FIB水平升高和INR延长均为缩短NSCLC患者生存期并导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NSCLC常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男性患者及淋巴结转移均会显著增加血液高凝状态,其中PT、INR、PTA及FIB水平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但仅FIB水平和INR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年03期 v.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晓侠;聂明辉;刘新伟;王志学;董龙;李汝泓;于铁莉;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经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周关节松解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双侧肩关节松解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阻滞,B组患者给予含右美托咪定的罗哌卡因阻滞,C组患者在罗哌卡因阻滞的同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比较各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情况、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镇痛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臂丛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患者阻滞持续时间最长。A组和B组患者麻醉前(T_1)、阻滞后10分钟(T_2)、手术开始即刻(T_3)、术毕(T_4)4个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T_2和T3时间点,C组患者HR和MAP较T_1时间点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同期A组和B组水平(P<0.05)。三组患者上述4个时间点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镇痛时间最长、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最低。结论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延长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且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影响较小。
2017年03期 v.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叶泽君;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术后疼痛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盲选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单纯静脉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后5分钟警觉-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评分、苏醒后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术中知晓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OAA/S评分和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术中知晓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可缩短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降低苏醒后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静脉麻醉。
2017年03期 v.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许琳玲;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 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和腹腔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2例,按照盲选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36例)和研究组(单纯腹腔镜手术联合Gn RH-a治疗,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妊娠情况及复发率,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6、CA125、TNF-α、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患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 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2017年03期 v.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毛彬;洪莉;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分娩住院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号(1~168号),将奇数号产妇纳入对照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将偶数号产妇纳入研究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电测肌电值、尿失禁发生率、子宫脱垂改善效果及产后3个月性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肌力>Ⅲ级的产妇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肌力>Ⅳ级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0度子宫脱垂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产妇性高潮、性交痛、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产妇的盆底肌力和产后性功能,有效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2017年03期 v.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艳楠;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3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于本院住院分娩的1281例GDM孕/产妇(GDM组)以及同期1281例正常孕/产妇(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增加值、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分析GDM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GDM患病率为17.1%,首诊漏诊率为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GDM的高危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是影响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MD组孕妇平均孕周为(38.57±1.46)周,正常组平均孕周为(38.92±1.26)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DM组孕/产妇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巨大儿出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GDM首诊漏诊率较高;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DM孕/产妇分娩孕周缩短,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巨大儿出生率均升高。
2017年03期 v.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海英;汪英男;王海燕;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9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B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功能指标。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EF)、二尖瓣口血流速度(mitral orifice blood flow velocity,MV)、三尖瓣口血流速度(tricuspid orifice blood flow velocity,TV)、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aortic valve blood flow velocity,AV)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EF、MV、TV、AV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以及hs-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患者TC、LDL、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HDL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A组2例患者复发心绞痛,3例患者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20%(5/49);B组3例患者复发心绞痛,4例患者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4.29%(7/49),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心脏功能优于阿托伐他汀。
2017年03期 v.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丽媛;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后血压的控制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厄贝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除β受体阻滞剂外,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治疗(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相同:口服美托洛尔,每日1次,每次47.5 mg)。厄贝沙坦组患者加用厄贝沙坦片,硝苯地平组患者加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不应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术后4周疗效,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炎性指标水平变化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左室肥厚相关参数变化,探讨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天,厄贝沙坦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睡-醒晨峰值、睡-谷晨峰值较术前均显著上升(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血压指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硝苯地平组患者血压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硝苯地平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72.3%)(P<0.01)。术后1天,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术后3天有所恢复,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同一时期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厄贝沙坦组、硝苯地平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6.4%(3/47)、4.3%(2/47),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至术后4周,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质量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厄贝沙坦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AD患者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后血压控制的效果更显著,且不会导致明显不良反应,其确切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2017年03期 v.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顾琳;高怡;查丽偲;孙晓培;牛传欣;谢青;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rTMS组(14例)和FES组(1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每天120分钟,每周5天,共3周。FES组患者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增加FES治疗,频率为50 Hz,每天15分钟,共3周,治疗部位为上肢伸肌。rTMS组患者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增加rTMS治疗,频率为1 Hz,每天15分钟,共3周,治疗部位为第一躯体运动区(primary somatomotor area,M1)。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rTMS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BI评分差异均显著大于FES组(P<0.05)。结论 rTMS和FE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和ADL能力的提高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rTMS优于FES。
2017年03期 v.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鹏;何晓东;陈望;曲颖;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A13(homeobox A13,HOXA1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对糖皮质激素耐药将其分为激素敏感组(9例)和激素耐药组(6例),采用半定量评分法评价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小管上皮HOXA1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激素耐药组患儿肾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显著高于激素敏感组(P<0.05),激素耐药组患儿HOXA1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激素敏感组(P<0.05),且激素耐药组患儿HOXA13蛋白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评分呈负相关(r=-0.892,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HOXA1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糖皮质激素耐药有关。
2017年03期 v.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莉;李巧;冯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行MHD的288例患者纳入MHD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3个月的透析治疗,其中108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80例患者未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所有研究对象五聚素3(pentraxin 3,PTX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MHD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和糖尿病病史、透析龄、血压、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透析前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透析前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转铁蛋白、铁蛋白、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 Tn T)水平与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浆PTX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HD组患者透析后血浆PTX3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透析龄>20天、c Tn T水平>0.047 ng/ml及PTX3水平>1.88 ng/ml是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透析龄>20个月、c Tn T>0.047 ng/ml及PTX3>1.88 ng/ml是MHD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
2017年03期 v.9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陶双芬;施娟红;朱美玲;陈思宇;章莉;
目的分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7(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 27,p27~(ki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讨论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肿瘤科和乳腺外科收治的5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3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乳腺良性病变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入选患者PTEN、MMP-9、p27~(kip1)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良性病变组PTEN和p27~(kip1)的表达率(82.86%,85.71%)均显著高于乳腺癌组(45.45%,43.64%)(P<0.05),MMP-9的表达率(42.86%)显著低于乳腺癌组(69.09%)(P<0.05)。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7,P<0.05),与p27~(ki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 PTEN与p27~(kip1)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MMP-9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2017年03期 v.9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宋晨鑫;邓颖冰;邹宝华;于雷;
目的分析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地佐辛治疗癌性疼痛患者阵发痛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50例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地佐辛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患者加用等量安慰剂。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强度、生活质量变化,以疼痛强度差(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PID)判断患者阵发痛改善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3、5、7、14天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I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恶心、呕吐、头晕为主,停药后均自行好转。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82,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地佐辛治疗癌性疼痛,可明显改善患者阵发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虽然该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多以恶心、呕吐为主,对治疗的耐受性无明显影响,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2017年03期 v.9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汤婷;吴艳;张丽;许新才;
目的研究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治疗作用,为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237例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97例)、营养支持组(88例)及对照组(52例)。联合治疗组和营养支持组患者术前给予为期1周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前24小时给予生长抑素。入院时、术后第1、3、7天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血清淀粉酶水平;检测术后各时间点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水平;记录患者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患者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胰瘘、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ALB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PA水平显著高于营养支持组同时间点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和营养支持组患者术后上述各时间点血清PA水平均较本组入院时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三组患者术后上述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水平(P<0.05),术后第1天引流液中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营养支持组(P<0.05),两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与营养支持组患者引流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和营养支持组患者感染(切口及其他部位)、肠梗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前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使用生长抑素,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胰腺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7年03期 v.9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任年胜;朱跃坤;李奭强;王海波;朴大勋;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81(zinc finger protein 281,ZNF28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灶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黏膜标本,比较不同标本中ZNF281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小室观察ZNF28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ZNF281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ZNF281在结直肠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0%,在癌旁正常黏膜中阳性表达率为20.00%,且几乎无强阳性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检测结果提示,ZNF281高表达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ZNF281低表达组和ZNF281阴性表达组(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结果提示,ZNF281高表达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ZNF281低表达组和ZNF281阴性表达组(P<0.05)。ZNF28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但其在结直肠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Duke's分期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ZNF28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组织中ZNF281表达有显著差异。ZNF281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同时可影响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检测ZNF281表达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2017年03期 v.9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俞文;艾尼·阿布都热依木;薛莱提·艾孜木;朱琦;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维吾尔族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效果。方法选取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H.pylori阳性的维吾尔族浅表性胃炎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剂量组(82例)、标准剂量组(83例)及大剂量组(83例)。单剂量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40 mg,1次/天)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及胃铋镁颗粒治疗;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2次/天)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及胃铋镁颗粒治疗;大剂量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40 mg,2次/天)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及胃铋镁颗粒治疗。三组患者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H.pylori根除率、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意向处理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ITT)显示,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4.39%(61/82)、81.92%(68/83)及89.16%(74/83)。符合方案集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PP)显示,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9.22%(61/77)、87.18%(68/78)及96.10%(74/77),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H.pylori根除治疗4周后,单剂量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上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入组时均明显降低(P<0.05);标准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各项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明显低于单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上腹胀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标准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H.pylori根除治疗4周后,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5.5%、75.6%及87.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除H.pylori治疗可明显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患者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以大剂量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方案可提高维吾尔族患者H.pylori根除率和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2017年03期 v.9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黎敏;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炎性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均采取基础治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治疗7天后评价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8、IL-13及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患儿IL-8和LTB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_1/FVC)及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联合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降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儿通气功能,缩短哮喘持续时间。
2017年03期 v.9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志玲;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多支病变患者RDW、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患者(P<0.05);完全闭塞患者RDW、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重度闭塞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清RDW、HbA1c水平、糖尿病患病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14、0.15;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RDW、HbA1c水平、糖尿病患病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0.64、0.34;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血清RDW(P=0.01)、HbA1c水平(P=0.001)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与血清RDW、HbA1c水平密切相关。
2017年03期 v.9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鹏;贺西京;吕游;王笑月;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两种术式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取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功能指标,采用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7、11个月ODI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4、7、11个月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1个月,两组患者Cobb角均小于本组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大于本组术前(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微创经皮入路与开放性椎旁入路治疗均可有效减轻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前者术后短期疼痛改善程度更佳,后者手术时间更短。
2017年03期 v.9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季林华;张斌;王超杰;赵刚;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Ki67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行胃癌切除术的1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35例患者完成随访,收集患者胃癌组织中p53、Ki67的表达情况,记录患者转移、复发及死亡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分析胃癌组织中p53、Ki67表达与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035例患者中,p53阳性407例、阴性628例;Ki67阳性306例、阴性729例。p53阳性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p53阴性患者(P<0.05),Ki67阳性患者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Ki67阴性患者(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p53阳性(P=0.03)、Ki67阳性(P=0.02)、TNM分期(P=0.02)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p53、Ki67表达与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密切相关。
2017年03期 v.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刘海波;杨中鑫;范英俊;张杰;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患者脑部病理改变、线粒体蛋白质翻译延长因子Tu和Ts(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Tu and Ts,EF-Tu_(mt)和EF-Ts_(mt))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癫痫组)和20例颅脑外伤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颞叶皮层脑组织,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脑组织EF-Tu_(mt)和EF-Ts_(mt)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免疫电镜检查。结果颞叶癫痫组患者病理组织呈现神经元分布不均、脑皮质分层紊乱;胞质少,细胞核呈现空泡状;病灶组织小血管充血、增生;小血管及胶质细胞增生;有淋巴套形成。颞叶癫痫组患者脑组织中EF-Tu_(mt)和EF-Ts_(mt)阳性表达颗粒数和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且EF-Tu_(mt)和EF-Ts_(mt)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2017年03期 v.9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冷传芳;陈蕊;唐利荣;陈斌;翁永振;马辛;向应强;
目的探讨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对促进患者抑郁症状缓解和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和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抑郁症康复技能和健康教育干预4周,随访12个月,每3个月评定1次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和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结果随访结束时,共有14例患者脱落,干预组和对照组各脱落7例,脱落率为17.5%,脱落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各随访时点HAMD17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P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程式能促进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其早日回归社会。
2017年03期 v.9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陈春梅;谭吉林;余涛;
目的探讨眼挫伤早期高眼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补硒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眼挫伤早期高眼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患者是否接受补硒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伴有2种以上损伤类型,以前房积血最常见,其次为晶状体脱位、虹膜裂伤或粘连、房角挫伤、角膜异物、眶骨折等。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平均眼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感光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12例(27.91%)患者视力≥0.01,明显多于对照组[5例(11.6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2例(4.65%),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18.60%)](P<0.05)。结论眼挫伤早期高眼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前房积血、晶状体脱位、虹膜撕裂或粘连及房角损伤等,在药物降眼压、促进房水循环的基础上,联合抗炎、清除淤血、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眼压,同时补硒可以帮助患者视力恢复,减少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2017年03期 v.9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