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晓恩;王宇;孟香果;董慧咏;龚肖丽;马银轩;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重度烧伤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zyme-MB,CK-MB)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的影响,探讨其对重度烧伤患者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择期拟行切痂植皮术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分钟后改为0.2~0.5μg/(kg·h)维持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注射方式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I、CK-MB水平及h-FABP阳性率。结果术毕、术后12小时及术后24小时,观察组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与h-FABP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抑制cTnI、CK-MB及h-FABP的表达,显著减轻重度烧伤患者术后心肌细胞的损伤,且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2017年08期 v.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赵峰;欧阳碧山;张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a)及白介素(interleukin,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7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于体外循环下行CABG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20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0.75、1.0μg/kg,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处理。比较四组患者麻醉前、体外循环结束时、手术结束时、术后6小时及术后24小时的LVEF、cTnI、cTnT、TNF-α及IL-10水平。结果体外循环结束时、手术结束时、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cTnI、cTnT、TNF-α、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小时和术后24小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血清TNF-α、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结束时(P<0.05)。结论静脉注射0.5~1.0μg/kg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行CABG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LVEF,降低血清cTnI、cTnT、TNF-α及IL-10水平有关。
2017年08期 v.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贺光宏;李杰华;许涛;周小琼;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术后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70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小时内脑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小时及术后1~3天认知功能。结果术后12、24、48及72小时,两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术后即刻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HR、RR、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24、48及72小时,两组患者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jugular bulb venous oxygensaturation,SjvO_2)较术后即刻均逐渐升高(P<0.05),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rterio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AVDO2)和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CERO2)均逐渐下降(P<0.05);除术后即刻外,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Sjv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VDO2和CER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小时及术后1、2、3天,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P<0.05),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病死率为5.88%(5/85),对照组为8.24%(7/8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TBI患者术后脑氧耗,纠正脑氧代谢紊乱,提高术后认知功能,对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2017年08期 v.9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谈中文;乔俊;张军;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螺钉内固定组(37例)、股骨头置换组(45例)及全髋关节置换组(4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术后满1年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早期褥疮、晚期骨折不愈合及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接近显著(P=0.060),提示有一定差别。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65~80岁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年龄、骨折类型、身体耐受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活动能力要求较高及预计生存期较长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其效果优于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头置换术。
2017年08期 v.9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谭海涛;孟志斌;李俊;黄涛;王挺锐;符国良;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32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TESSYS组),以本院同期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开放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和术后2周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评估两组患者行动能力,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第1天、1周、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开放手术组(P=0.000)。术后2周两组患者TUG结果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TUG结果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t=5.087,P=0.000)。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TESSYS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TESSYS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硬脊膜破裂、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开放手术组1例患者发生马尾神经损伤,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末次随访仍存在鞍区麻木。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可有效维护患者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7年08期 v.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倪欢;冯晶;黄觅;刘伟;夏平;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对患者髓核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人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髓核MMP-1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78,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治疗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髓核中MMP-1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7年08期 v.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小燕;刘先霞;吴曾繁;吴学正;赵勇;张远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冠心病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1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21天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diastolic,LVPW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心房舒张早期充盈最大速率(E峰)与心房收缩期最大充盈速率(A峰)流速比值(E/A)及疗效。结果治疗7天、21天后,两组患者LVEDd和LVESd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LVEDd和LVES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PWd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7天、21天后,观察组患者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A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降低LVEDd、LVESd、EF,提高E/A和疗效,减少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2017年08期 v.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秋杰;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常规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转复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后1、3、6、12个月,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患儿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对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儿的复律成功率高,患儿耐受性好,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8期 v.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武斌;韩正一;
目的探究黄石市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黄石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32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本研究,采集患儿的鼻咽抽吸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1、2、3型(PIV-1、PIV-2、PIV-3),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A、B型(IV-A、IV-B),腺病毒(adenovirus,ADV),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 MPV),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 V),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HRV]。收集同期黄石市的平均气温、总降水量、平均湿度、总日照时间及平均风速等气象信息。分析HRV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至少存在1种病原体阳性的患儿有1446例(62.2%),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病原体为MP,其次为RSV、HRV、HBo V、PIV-3、h MPV、ADV、PIV-1、IV-A、PIV-2。所有检出病毒病原体的患儿中,共有HRV感染272例,其中单一HRV感染71例(26.1%),混合感染201例(73.9%);合并感染中最常见的是MP、HBo V及RSV感染。13~36个月患儿HRV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患儿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HRV感染患儿在3岁以内达到215例,占总感染人数的79.0%。HRV感染好发于夏、秋两季;HRV的检出率与当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湿度及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HRV是黄石市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RV感染好发于夏、秋两季,其发病率可能与气温有关。
2017年08期 v.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爱利;龙俊青;
目的分析0~3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和总钙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为儿童佝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咸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常规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25(OH)D和总钙水平及BMD Z值,观察不同血清25(OH)D和总钙水平儿童Z值及BMD异常率,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血清25(OH)D和总钙水平与BMD的关系。结果 425名儿童中,94名儿童BMD异常,BMD异常率为22.12%。随着儿童月龄的减少及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其BMD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随着儿童血清25(OH)D水平的上升,其BMD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血清总钙水平<2.25 mmol/L的儿童BMD异常率显著高于血清总钙水平≥2.25 mmol/L的儿童(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Z值在-1~1时,血清25(OH)D水平(r=0.719)和总钙水平(r=0.685)与Z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0~3岁儿童BMD异常现象较为严重,且其Z值在一定范围内与血清25(OH)D和总钙水平呈正相关,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注重户外活动有望降低儿童BMD异常率。
2017年08期 v.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蔺建娟;刘红燕;张振岳;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_2及TGF-β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typeⅡ,TGFβRⅡ)、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CⅢ、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瘦素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产检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纳入妊娠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接诊的50例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TGF-β_2、TGFβRⅡ、Apo CⅢ、APN、瘦素表达水平及母婴结局。妊娠糖尿病组患者于确诊后进行常规治疗,1个月后记录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不同血糖控制效果的患者TGF-β_2、TGFβRⅡ、Apo CⅢ、APN、瘦素表达水平。结果妊娠糖尿病组患者TGF-β_2、TGFβRⅡ、Apo CⅢ、瘦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的TGF-β_2、TGFβRⅡ、Apo CⅢ、瘦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欠佳患者(P<0.05),AP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欠佳患者(P<0.05)。妊娠糖尿病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终止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糖尿病组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巨大儿、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TGF-β_2、TGFβRⅡ、Apo CⅢ、瘦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P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妊娠糖尿病病的重要指标。
2017年08期 v.9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袁雪;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表达水平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CHF患者纳入CHF组。另将同期本院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E峰)、左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探讨血清galectin-3和H-FAB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HF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LVEF、E峰、LVMI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P<0.01),与E峰、LVMI、LVED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h-FABP检测对CHF死亡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h-FABP表达水平升高与CHF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CHF预后的指标。
2017年08期 v.9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涛;顾江魁;胡一淼;陶立伟;葛阳;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6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43例)和肺叶切除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拔管时间、住院天数、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肺功能下降比率;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中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1年,肺段切除组患者肺功能下降比率明显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中远期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对早期NSCLC患者中远期预后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具有住院天数短、术后胸腔渗出液少以及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的优点。
2017年08期 v.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明迪;李敏;段德鉴;田斌;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普瑞巴林组(单用普瑞巴林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组(单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和联合治疗组(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普瑞巴林组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普瑞巴林组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普瑞巴林组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具有较高安全性。
2017年08期 v.9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华;董林萍;李瑾;公培培;王洪杨;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记录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其手术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无一例死亡,31例(28.18%)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2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合并脑卒中、有无周围血管神经包绕、核分裂象及肿瘤有无侵袭性是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有周围血管神经包绕、肿瘤有侵袭性、核分裂象≥10个/10 HPF是患者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结合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情况及病理学检查等综合判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7年08期 v.9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辛露;袁勇;韦学英;常宏;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Ezrin、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放疗敏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7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Ezrin、MACC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Ezrin、MACC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指标、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Ezrin、MACC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型及分化类型显著相关(P<0.05)。鼻咽癌组织Ezrin、MACC1蛋白阳性表达的放疗敏感性显著高于阴性表达(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的放疗敏感性显著高于阳性表达(P<0.05)。三者联合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有效性高于单一指标。Ezrin和MACC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Ezrin、MACC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鼻咽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病情,还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Ezrin、MACC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鼻咽癌治疗的新靶点,为治疗鼻咽癌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2017年08期 v.9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童同;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和T淋巴细胞亚群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急性发作期23例,缓解期37例;哮喘发作频率:<10次/年20例,10~20次/年30例,>20次/年10例;哮喘严重程度:轻度间歇10例,轻度持续25例,中度持续17例,重度持续8例。同时将本院同期60例健康成年人纳入对照组。比较不同研究对象CD3~+、CD4~+、CD8~+、CD4~+/CD8~+及IgE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及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患者CD3~+、CD4~+、CD4~+/CD8~+及IgE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随着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CD3~+、CD4~+、CD4~+/CD8~+及IgE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CD8~+水平逐渐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4~+/CD8~+及IgE水平与哮喘发作频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1、0.521、0.498、0.623,P<0.05),与哮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2、0.465、0.449、0.512,P<0.05);CD8~+水平与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6、-0.427,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CD3~+、CD4~+、CD4~+/CD8~+、IgE水平明显上升,CD8~+水平明显下降,且上述指标水平变化与哮喘发作频率和哮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临床治疗哮喘具有指导意义。
2017年08期 v.9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宇;田小溪;任彬;王伯良;袁福;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急诊及时治疗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溶栓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晕厥及咯血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急诊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2017年08期 v.9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叶静;冯雅建;丁惠霞;
目的分析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复方甘露醇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和14天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肿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
2017年08期 v.9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莹;袁伟峰;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氧合能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101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镇静剂和肌肉松弛药作用下进行俯卧位通气,分别检测记录患者俯卧位通气前、俯卧位通气1小时、俯卧位通气2小时、仰卧位通气1小时、仰卧位通气2小时5个时间点的氧合能力[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_2,FiO_2)]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每搏量、每搏量变异率)变化情况。结果俯卧位通气1小时和俯卧位通气2小时,Pa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俯卧位通气前(P<0.05),至调整为仰卧位通气1小时仍可见明显的改善效应(P<0.05)。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和俯卧位调整为仰卧位时,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2小时内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能力,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2017年08期 v.9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鲍勇;谢青;王国宝;杨帅;高怡;
目的观察新型智能助力肌电反馈电刺激(power-assisted EMG 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FES)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脑梗死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促通技术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新型PEFES治疗仪,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低频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每天20分钟,每周5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次后测量两组患者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下肢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FES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2017年08期 v.9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谷得安;吴娴娴;孙彩丽;
目的探究尤瑞克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青岛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7例分为对照组(67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区域软脑膜评分(regional leptomeningeal score,rLMC)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VEGF和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VEGF和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DL评分和rLM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和rLM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017年08期 v.9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燕玲;何丽;王燕燕;肖艳;黄美珠;向英;吴美燕;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为防治NSCLC患者并发VTE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74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VTE发生情况将患者纳入VTE组和非VTE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凝血状态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NSCLC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274例患者中,181例患者发生VTE,VTE发生率为66.0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血型、病理类型、美国东部协作肿瘤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能状态评分、治疗方案、肿瘤分期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腺癌、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化疗、总胆固醇水平>5.2 mmol/L、甘油三酯水平>1.7 mmol/L及D-二聚体水平≥0.5 mg/L是NSCLC患者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VTE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年龄、体力状态、治疗方案、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密切相关,可据此评价患者VTE发生风险并予以对症干预,降低VTE发生率。
2017年08期 v.9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木尼拉·吾拉木;刘丽学;
目的分析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产妇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力。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剖宫产的产妇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胎妊娠产妇与双胎妊娠产妇各32例,取所有产妇子宫肌样本进行检验。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将肌条纵向固定于麦氏浴管中,给予肌条不同浓度的缩宫素刺激,通过换能器记录并比较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产妇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结果在低浓度缩宫素和高浓度缩宫素作用下,单胎妊娠产妇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均大于双胎妊娠产妇(P<0.05)。在高浓度缩宫素作用下,单胎和双胎妊娠产妇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均大于低浓度缩宫素作用下子宫平滑肌收缩力(P<0.05);在缩宫素浓度为1~10 mol/L时,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变化最显著,且当缩宫素浓度为10 mol/L时子宫平滑肌收缩力达到最大值。结论在不同环境下,双胎妊娠产妇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均低于单胎妊娠产妇。因此,子宫平滑肌收缩力较低的双胎妊娠产妇及时进行定期检查,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08期 v.9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小玲;王利;刘敏龙;韩俊丽;赵玉杰;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iation,CBP)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维持平均脉动压>65 mm Hg。对照组患者采用CB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BP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以20 000 U/h持续静脉泵入,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氧代谢指标、肾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心率(heart rate,HR)、氧耗(oxygen consumption,VO_2)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CEO_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0、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HR和VO_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AP、CEO_2及Scv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IL-6、IL-10、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头痛、过敏反应、恶心、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BP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肾功能和氧合指数,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2017年08期 v.9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史航宇;王涛;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52例脑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低颅压综合征、颅内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182,P=0.021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2017年08期 v.9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信起;王宁;
目的评价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肝脏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扫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临床疑似肝肿瘤、需行肝脏CT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30例。A组和B组患者行常规剂量(120 k V,120 m As)CT扫描;C组和D组患者行低剂量(120 k V,80m As)CT扫描。A组和C组患者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技术进行图像重建,B组和D组患者采用迭代重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记录分析各组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e,DLP)、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图像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评价各组CT扫描图像主观质量。对比分析各组数据,综合评价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结果 B组患者CTDI、DLP、ED均显著低于A组(P<0.01),D组患者CTDI、DLP、ED均显著低于C组(P<0.01)。B组和D组患者噪声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1),CNR均显著高于A组(P<0.05);D组患者噪声值显著低于C组(P<0.01),CNR显著高于C组(P<0.01)。B组和D组噪声和伪影少的患者例数、诊断信心度高的患者例数、细微结构和病变显示清晰的患者例数均多于A组和C组(P<0.05)。结论迭代重建技术可在低于常规扫描剂量条件下提高肝脏CT扫描图像的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2017年08期 v.9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娟;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分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合并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心脏损害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特点,为HFRS合并VM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7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合并VM者纳入观察组(43例),未合并VM者纳入对照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分期心肌酶水平,观察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以出现期前收缩、传导阻滞、T波改变、ST-T改变等为异常心电图表现)。结果在发热期和低血压期,两组患者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均高于多尿期和恢复期(P<0.05);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均低于少尿期(P<0.05)。观察组患者各临床分期LDH、α-HBD、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及恢复期,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RS合并VM心脏损害患者以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为主要表现,并伴有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动态心电图明显异常表现,可据此评估患者是否发生VM心脏损害及心肌损伤严重程度,从而指导心肌保护、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策略的合理制订。
2017年08期 v.9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翠娥;罗娅;周乐友;张苏霞;肖创清;黄志红;鄢义权;
目的分析老年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解放军第163医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98例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结石位置、结石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前尿白细胞数、发热情况、尿细菌培养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将其中38例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余60例患者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纳入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泌尿系统感染主要与女性、结石直径≥13 mm、手术时间≥60分钟、术前尿白细胞数≥45个/ml、术前发热及术前尿培养阳性有关(P<0.05);与年龄、结石位置、基础疾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发热、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60分钟是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发热、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60分钟是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再行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术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2017年08期 v.9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纪郁郁;郭智龙;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术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面部年轻化治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术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自体脂肪移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部衰老评分及患者、医师、第三方评价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衰老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面部衰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师及第三方评价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面部肿胀、视力模糊、面部僵硬及局部坏死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术联合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于面部年轻化,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2017年08期 v.9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陆蓓;吴志敏;
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腔治捷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龈沟液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并口服奥硝唑,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于冲洗牙周袋后注入腔治捷。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s,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1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D、CAL、BI、PLI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龈沟液中hs-CRP、TNF-α、IL-17、IL-2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奥硝唑比较,奥硝唑联合腔治捷更能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有效。
2017年08期 v.9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圣文;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诊的100例(12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和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晶状体后囊切开术能够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善眼压,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
2017年08期 v.9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