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俊生;黄震;彭敏;叶春幸;陈莉延;
目的观察单侧迷走神经切断对小鼠咳嗽及相关神经肽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左侧假手术组、右侧假手术组、左侧手术组及右侧手术组,每组各6只。在辣椒素刺激诱发咳嗽的小鼠模型上进行左侧或右侧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假手术,术后第8天统计各组小鼠咳嗽次数,检测所有小鼠肺组织中神经激肽B(neurokinin B,NKB)表达水平。结果左侧手术组小鼠术前、术后咳嗽次数分别为(8.50±2.17)次和(2.00±0.67)次,右侧手术组小鼠术前、术后咳嗽次数分别为(10.33±2.55)次和(3.67±0.34)次,组内手术前后小鼠咳嗽次数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左侧手术组和右侧手术组小鼠肺组织中NKB水平分别为(8.67±1.41)pg/ml和(9.09±0.99)pg/ml,两组小鼠NK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81±1.56)pg/ml]、左侧假手术组[(10.97±2.83)pg/ml]及右侧假手术组[(9.77±0.89)pg/ml](P<0.05)。小鼠术后咳嗽次数与NKB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9,P=0.041)。结论迷走神经在辣椒素刺激诱发咳嗽小鼠中有重要作用,主要通过神经肽的变化发挥作用,单侧迷走神经切断后,NKB水平降低,小鼠咳嗽减少。
2018年03期 v.10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JAFARABDEL-HADI;杨为民;
目的探究人肾癌转移相关转录本(metastasis associated renal cell carcinoma transcription-1,MARCCT-1)对肾细胞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表达水平、肾细胞癌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干扰MARCCT-1的人肾癌细胞系A498,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干扰水平,细胞计数试剂-8(CCK-8)试剂盒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细胞系增殖能力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细胞系侵袭能力变化,划痕修复实验检测干扰细胞系迁移能力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2α表达水平。结果 MARCCT-1干扰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细胞(P<0.05),相对增殖能力在48、72、96小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细胞(P<0.05),克隆形成面积和修复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细胞(P<0.05),穿透基底膜的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细胞(P<0.05)。MARCCT-1干扰细胞HIF-2α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细胞(P<0.05)。结论 MARCCT-1可通过促进人肾癌细胞HIF-2α的表达,增强其增殖转移能力,是肾细胞癌重要的促癌因子。
2018年03期 v.1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辰;周胜利;周军;李洪娥;于明;赵红艳;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及超声弹性应变比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9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就诊的142例患者的159个乳腺肿块(多发病灶若病理性质相同按一个计算)为研究对象。159个BI-RADS4类乳腺肿块均进行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比测定,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9个乳腺肿块中,超声诊断4A类73个,4B类46个,4C类40个。术后病理显示:良性结节66个,恶性结节93个。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诊断BI-RADS 4类乳腺癌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89%(65/93)、71.21%(47/66)、70.44%(112/159)。超声弹性应变比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2.04%(67/93)、81.82%(54/66)、76.10%(121/159)。改良弹性成像评分法及超声弹性应变比的Kappa值分别为0.445和0.689,诊断具有一致性(P≤0.001)。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超声弹性应变比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及超声弹性应变比对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性质均具有指导意义,超声弹性应变比较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更为客观和可靠,对于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性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8年03期 v.10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魏雪;张光勇;刘娇;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联合CT肝脏体积测定对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硬化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及CT肝脏体积测定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68例患者纳入病例组,将肝功能正常、无肝病病史且无门静脉高压症的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分支显示情况、肝脏体积及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肝内门静脉右支、肝内门静脉左支、胃左静脉的直径,分析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上述各指标变化情况。根据患者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28例)和存活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肝内门静脉右支及左支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病例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肝内门静脉右支及左支直径均明显增大(P<0.05),而肝脏体积明显缩小(P<0.05);胃左静脉直径及食管下静脉曲张断面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存活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肝内门静脉右支及左支直径均显著小于死亡组(P<0.05),肝脏体积显著大于死亡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联合CT肝脏体积测定对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硬化程度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8年03期 v.1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龚云;刘晓霞;严瑞;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患者血清新蝶呤(neopterin,Np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初次诊断为CKD 3~5期患者232例纳入CKD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5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Npt、CRP、IL-6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组患者Np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KD组不同分期患者Npt水平:CKD 3期<CKD 4期<CKD 5期(P<0.05);CKD组患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KD患者Npt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753,P<0.01),Npt水平与CRP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571、0.175,P<0.01)。结论 Npt、CRP、IL-6水平在反映CKD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8年03期 v.1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段秀丽;张珍珍;孙银梅;张慢;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行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按照AO组织推荐手术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Barid踝关节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和关节肿胀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P<0.05),且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上述评分均依次降低(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Barid踝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P<0.05),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均显著大于术后第1天(P<0.05),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依次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时间点Barid踝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和跖屈角度均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且可减轻患者疼痛和关节肿胀程度。
2018年03期 v.1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林涛;
目的分析弹性髓内钉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及青少年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82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弹性髓内钉逆行髓内固定治疗的41例患儿纳入弹性髓内钉组,将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1例患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弹性髓内钉组患儿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6周,弹性髓内钉组患儿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平均随访时间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弹性髓内钉组患儿患侧与健侧肩关节活动度四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患侧外展上举活动度显著小于健侧(P<0.01),弹性髓内钉组患儿患侧外展上举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可为儿童及青少年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患儿提供良好的固定支撑,有利于骨折愈合,其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更少。
2018年03期 v.1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邱福会;平美花;肖昌倩;王军;
目的探讨CT微波消融术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预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和泸州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手术组(40例)和微波消融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肝功能、血清VEGF和MMPs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手术组患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微波消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急剧下降(P<0.05),治疗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升高并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30天血清VEGF水平显著降低并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1天、7天、30天,微波消融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CT微波消融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预后,降低血清VEGF和MMPs水平,患者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生存率高。
2018年03期 v.10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华;李彦磊;高炜;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L)评分、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ⅢB、Ⅳ期NSCLC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未增加不良反应,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8年03期 v.1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小红;李澎;李文;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栓塞治疗65例,支架辅助治疗49例;将预后良好的94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的20例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末次随访结果进行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破裂情况、动脉瘤大小、部位、瘤颈、入院至手术时间、栓塞方式、术后栓塞程度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栓塞方式治疗的患者术后Raymond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Z=1.257,P>0.05)。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直径>10 mm、入院至手术时间≥4天、单纯栓塞治疗均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2018年03期 v.10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芦雪峥;李欣欣;田楠;李楠;王琪;刘亚楠;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训练(motor imagery training,MIT)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7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有氧蹬车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MIT。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采用测力计测量患者下肢肌群肌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记录患者行进10米所需时间,计算平均步速。结果与康复治疗前相比,康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肌群肌力均显著增强(P<0.05),FMA和BB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步速均明显加快(P<0.05)。与康复治疗1个月后比较,康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肌群肌力均显著增强(P<0.05),FMA和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步速均明显加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康复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肌群肌力均显著增强(P<0.05),FMA和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步速均明显加快(P<0.05)。结论 MIT联合有氧运动能够更有效地增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肌力,促进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恢复。
2018年03期 v.10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琳;常翔;王晨;李敏;
目的探究脑窍通方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窍通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B蛋白水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NIHSS评分、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NIHSS评分、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窍通方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2018年03期 v.1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远区;黄嘉年;梁子敬;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干预策略,为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自深圳市某社区随机选取318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140/90 mm Hg为控制目标,计算高血压控制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资料、生活习惯、合并症患者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将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深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318例患者中,166例血压控制良好,152例血压控制不佳,患者血压控制率为52.2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退休、治疗依从性良好、规律运动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保护因素,病程≥15年、高盐饮食、合并冠心病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深圳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这与患者年龄、职业、运动习惯、病程、饮食习惯及合并症均具有密切关联,应加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强调调整运动及饮食习惯的重要性,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开展更为科学和高效的高血压防治工作。
2018年03期 v.1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吕杰;
目的探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胸腺肽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和乳酸脱氢酶(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130例AIDS合并P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平衡电解质、高蛋白饮食、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LDH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天和14天,两组患者血清LDH、白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4天,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后7天(P<0.01)。结论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胸腺肽治疗AIDS合并PCP,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2018年03期 v.1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余平;李叶子;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继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早期行PCI的11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4小时内是否继发IRI将其分为IRI组(48例)和非IRI组(69例),对比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结果 IRI组患者平均年龄、吸烟者占比、高血压患者占比、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e troponin T,hs-c TNT)、乳酸脱氢酶1(lactate dehydrogenase-1,LDH-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冠状动脉狭窄率均显著高于非IRI组(P<0.05),IRI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均显著低于非IRI组(P<0.05)。BNP、CK、CK-MB、hs-c TNT、TC、TG、LDL、冠状动脉狭窄率均是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继发I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其余依次为冠状动脉狭窄率、CK-MB、CK、hs-c TNT、TC、TG、LDL。结论 BNP、CK、CK-MB、hs-c TNT、TC、TG、LDL、冠状动脉狭窄率是STEMI患者早期PCI术后继发IRI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8年03期 v.1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翠怡;冯宁娜;邓敏君;陈伟萍;吴佳偿;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探讨其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结果,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乳腺癌,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彩超检查。结果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超声检查所示的病灶直径、边缘、内部钙化、异常淋巴结及血流信号之间对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形态、后方特征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uminal A型乳腺癌病理类型与其他分子亚型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Luminal A型乳腺癌以导管原位癌为主,而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具有一定差异,这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达到早期诊治的目的。
2018年03期 v.1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雨;巴妍·谢开;马亚凌;娜迪热·特列吾汗;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下乳腺癌病灶直径、能量多普勒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原癌基因Cerb B-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行超声检查并接受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肿瘤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处理,分析超声检查下乳腺癌的病灶直径、PDI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erb B-2、ER、PR的相关性。结果90例患者中,Cerb B-2阳性率为35.56%,ER阳性率为40%,PR阳性率为33.33%。Cerb B-2、ER及F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灶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ER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正相关(P=0.004,r=0.972),PDI分级0~Ⅰ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Ⅱ~Ⅲ级患者(P=0.000,χ2=14.24);PR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Cerb B-2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的正相关(P=0.025,r=0.963),PDI分级Ⅱ~Ⅲ级患者占比明显高于0~Ⅰ级患者(P=0.000,χ2=13.33)。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PDI分级的诊断与Cerb B-2、ER及PR具有相关性,可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18年03期 v.1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媛;刘玉梅;邵丽;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比伐芦定组和低分子量肝素钠组,每组各134例,两组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比伐芦定和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比伐芦定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分子量肝素钠组(P<0.05);比伐芦定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分子量肝素钠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比伐芦定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分子量肝素钠组(P<0.05);两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及低分子量肝素钠均安全有效,比伐芦定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量肝素钠。
2018年03期 v.10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文钰;卢焱;王玥;车向明;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行宫颈癌根治术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7例行宫颈癌根治术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手术医师的术中满意度。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气管插管时、气腹起始、气腹后15分钟、气腹后30分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0分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医师术中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行宫颈癌根治术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麻醉效果满意,稳定术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有助于患者尽快苏醒,安全性较高。
2018年03期 v.10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俊红;杨倩;赵凤群;孔丽颖;沈蕾;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诊断性或治疗性ERCP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住院天数及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术前肝脏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凝血功能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结果,术中胰管是否显影及术中诊断情况,术后血淀粉酶及腹痛情况。对上述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有18例发生了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11.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插管次数、有无胰管插管、胰管是否显影、注射造影剂次数及有无鼻胆管引流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插管次数≥3次、胰管显影是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鼻胆管引流是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为避免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临床医师应对采用ERCP诊治的女性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加强术后监控;提高操作技能,尽可能减少插管次数;同时,采用鼻胆管引流的方式进行诊治。
2018年03期 v.10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董林萍;郭芳;安志宇;陈婷婷;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9例心力衰竭合并OSAS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血红蛋白、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B型脑钠肽原(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水平及血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pro-BNP水平、血压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而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对睡眠质量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合并OSAS老年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睡眠质量,降低pro-BNP水平。
2018年03期 v.1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阳慧;李昌叶;张惠娟;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绝经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绝经后PF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患者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仅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子宫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Ⅰ、Ⅱ、Ⅴ级肌力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轻型与Ⅱ度重型子宫脱垂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尿失禁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在增强绝经后PFD患者盆底肌力、减少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018年03期 v.10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春辉;孙国红;
目的比较慢性咳嗽患儿与正常体检患儿血常规指标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诊断为慢性咳嗽的5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将本院同期5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常规指标和CRP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单核粒细胞计数、单核粒细胞百分比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核细胞数量及CRP水平可作为慢性咳嗽患儿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指标,有利于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
2018年03期 v.10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