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远东;宋宁;唐丹丹;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将APE患者(94例)纳入研究组,非APE患者(48例)纳入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24例)、次大面积肺栓塞组(39例)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31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NLR、血清H-FABP和BNP水平,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NLR、血清H-FABP和BNP水平在AP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NLR、血清H-FAB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大面积肺栓塞组患者NLR、血清H-FAB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均P <0.05),患者NLR、血清H-FABP和BNP水平随肺栓塞面积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NLR、血清H-FABP和BNP水平诊断APE的临界值分别为7.81、7.06、130.61,特异性分别为100%、84.37%、91.67%,敏感性分别为72.34%、70.04%、81.91%。结论 NLR、血清H-FABP和BNP水平在APE患者中异常升高,与APE危险分层有关,具有早期诊断的重要价值。
2019年09期 v.1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冷婷;任惠;周雨婷;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 o lism,P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COPD合并PE老年患者纳入COPD+PE组,选取同期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老年患者纳入AE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OPD严重程度、合并症、吸烟史、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胸痛、咯血、咳嗽、呼吸困难、胸导联T波变化、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COPD+PE组患者静脉血栓史、卧床时间≥1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晕厥、下肢非对称性肿胀、下肢血栓形成、心电图S_ⅠQ_ⅢT_Ⅲ表现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AECOPD组(均P <0.05),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占比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均显著低于AECOPD组(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血栓史和卧床时间≥1周均是老年COPD患者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静脉血栓史和卧床时间≥1周均是老年COPD患者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如老年COPD患者出现晕厥、下肢血栓形成或非对称性肿胀、心电图S_ⅠQ_ⅢT_Ⅲ表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PaCO2降低时,需警惕PE的发生。
2019年09期 v.1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梁国女;赵娜;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截肢手术的55例DF患者纳入截肢组,并选取同期未接受截肢手术的55例DF患者纳入未截肢组。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DSQL)量表评估全部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基线资料、医学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截肢组患者DSQL量表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因素、社会关系各条目平均分与全部条目的平均分均显著高于未截肢组(均P <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条目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截肢组患者年龄≥6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踝关节以下截肢者的DSQL量表全部条目平均分均显著低于年龄<6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踝关节及以上截肢者(均P <0.05)。截肢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 questionnaire,MCMQ)中"面对""屈服"和"回避"评分分别为(11.56±3.30)分、(13.16±3.95)分、(18.43±5.02)分。截肢组患者MCMQ中"面对"评分与DSQL量表中生理功能、心理/精神因素、社会关系评分和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 <0.05),"屈服"和"回避"评分与心理/精神因素、社会关系评分和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 <0.05)。结论 DF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尤其是中青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踝关节及以上截肢者,临床上应加强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使其采取更积极的医学应对方式,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019年09期 v.11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素琼;彭卫群;林秋讯;唐春梅;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Hp阳性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的降血糖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Hp根除四联疗法,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Hp根除情况和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分为对照1、2、3组和观察1、2、3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Hp根除情况、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1、2、3组患者和观察1、2、3组患者Hp根除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 0.05),而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患者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呈上升趋势(均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轻瘫症状与Hp感染有着密切关系。Hp根除疗法能够有效清除Hp,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症状。
2019年09期 v.1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蓉;郑娜;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对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18例足月HIE新生儿纳入HIE组,选取同期4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儿纳入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接受DTI联合ASL横轴位序列扫描,比较各感兴趣区DTI参数值、相对脑血流量,并分析DTI、ASL分度与临床分度的一致性。结果 HIE组患儿基底节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anisotropy,RA)均低于对照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HIE组患儿基底节和丘脑相对脑血流量多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加重其相对脑血流量逐渐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基底节FA、基底节和丘脑相对脑血流量评估HIE病情分度与临床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3.0T磁共振DTI联合ASL能够为新生儿HIE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可靠参考。
2019年09期 v.11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胜林;宋鸿碧;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可溶性P选择素与临床生物标志物和小儿危重症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确诊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13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68例)、重度脓毒症组(45例)和脓毒症休克组(17例)。检测三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乳酸、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可溶性P选择素与上述临床指标和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患儿临床症状的加重,白细胞计数、CRP、血乳酸、D-二聚体、IL-6、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逐渐上升(均P <0.05),血小板计数和PCIS均逐渐下降(均P <0.05)。白细胞计数、血乳酸、D-二聚体、IL-6水平与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应积极关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白细胞计数、血乳酸、D-二聚体、IL-6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改善患儿预后。
2019年09期 v.11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郝伟红;柳敏;程颖;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DRD2)、性激素与儿童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癫痫共患ADHD患儿71例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给予盐酸哌甲酯片,连续服用12周。比较两组受试小儿血清性激素水平及DAT和DRD2基因表达。结果两组受试小儿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儿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和DAT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睾酮(testosterone,TSTO)水平和PRD2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FSH和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E2水平和DAT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 <0.05),而血清TSTO水平和PRD2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 <0.05)。结论癫痫共患ADHD儿童血清E2水平和DAT基因表达降低,而TSTO水平和DRD2基因表达升高;盐酸哌甲酯片治疗后血清E2和DAT基因表达升高,而TSTO水平和DRD2基因表达降低。
2019年09期 v.11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许磊;康亚宁;马静;杨媛媛;黄丽珍;王荣荣;崔晓媛;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3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62例T2DM患者、49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纳入合并组、T2DM组、高血压组。另选取本院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纳入对照组。检测四组受试者ANGPTL4、Hcy和血脂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ANGPTL4、Hcy和血脂水平对Crouse积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T2DM组和合并组患者ANGPTL4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更低(均P <0.05),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更高(均P <0.05);与高血压组和T2DM组相比,合并组患者ANGPTL4水平更低(均P <0.05),Hcy、TC、TG、LDL-C水平、IMT、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更高(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NGPTL4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均呈负相关(均P <0.05),Hcy、TC、TG、LDL-C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并伴血脂异常,上述病理生理变化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视各项指标的早期干预,有望降低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究。
2019年09期 v.11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莫茹;郑平;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将其分为障碍组(48例)和正常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hs-CRP水平和其他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hs-CRP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障碍组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水平升高、高脂血症、左前降支血流量减少均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均P <0.05)。hs-CRP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701~0.896,P <0.001)。hs-CRP水平与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呈正相关(均P <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左前降支血流量均呈负相关(均P <0.05)。结论 hs-CRP对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具有较高价值。
2019年09期 v.11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连彬;陈世鑫;杨哲;张勇;梁家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不同方式游离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受CABG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TA游离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骨骼化组(55例)和带蒂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游离ITA时间、动脉桥血流量、游离ITA长度、手术当天引流量、术后3 d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1年心绞痛分级、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骨骼化组游离ITA时间显著长于带蒂组(P <0.05),动脉桥血流量和游离ITA长度均显著大于带蒂组(均P <0.05),手术当天引流量、术后3 d总引流量、乳糜胸和胸骨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带蒂组(均P <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心绞痛分级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与带蒂法比较,骨骼化法游离ITA的效果更好,术后引流量更少,更适于行双侧ITA游离的患者。
2019年09期 v.11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浩然;刘勇;
目的研究单相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症状发生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为6~10 h的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6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致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症状发生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均为6~10 h。根据入院时单相CTA检查结果,采用区域软脑膜评分(regional leptomeningeal score,rLMC)将入选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21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40例),以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主要疗效指标,以90 d全因死亡率为主要安全性指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影响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患者90 d mRS评分、90 d全因死亡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 <0.05),90 d mRS 0~2分患者占比和入院时Alberta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评分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颅内高密度灶发生率和血管再通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SPECTS、rLMC评分均为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6~10 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 <0.05)。r LMC为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6~10 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52,95%CI:1.110~1.647,P=0.003)。结论对于发病至穿刺时间为6~10 h的大脑中动脉M1段急性闭塞的AIS患者,应用rLMC量表对单相CTA侧支循环结果进行判读能够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9年09期 v.11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居欣开;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脂联素、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与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脂联素、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结果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81%,其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43%。35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46株,包括革兰氏阴性菌28株、革兰氏阳性菌16株、真菌2株。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脂联素、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发生医院感染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且存在细胞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异常,值得临床研究。
2019年09期 v.11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祁斐;王建刚;聂丽霞;任强;
目的探讨持续性肺膨胀(sustained lung inflation,SLI)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ventilation,PEEP)对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肥胖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基础上采用低水平PEEP,试验组患者则采用SLI联合中等水平PEE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气腹后30 min(T2)、拔管前(T3)4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 C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 CO2)、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以及拔管后未吸氧10 min内最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 O2)和拔管后30 min时Sp O2。结果两组患者T0、T1、T2、T3时间点的心率、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3时间点,试验组患者PaO2、OI、Cdy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PaCO2、Pet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试验组患者拔管后未吸氧10 min内最低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时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波动、氧合障碍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结论 SLI联合中等水平PEEP可改善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氧合状态和肺顺应性,提高术后氧储备和恢复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2019年09期 v.11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冠文;林慧;邓小华;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经输液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后以0.2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和2 d心率变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儿茶酚胺水平、术中和术后2 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8.307、4.232,均P<0.05),术后2 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546,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1 h、术后1 d、术后2 d的儿茶酚胺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0.05);术后1 d和2 d,观察组患者多巴胺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在手术开始后1 h、术后1 d、术后2 d,观察组患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术后1 d和2 d,观察组患者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和每5 min RR间期的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术后2 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稳定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控制儿茶酚胺水平变化,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019年09期 v.11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敏;查丽俊;王春红;陆明;张林;
目的分析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康复训练期间佩戴下肢可调负重支具。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肌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周患肢肌力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周和术后4周患肢肌力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和同期研究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 <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肌力,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9年09期 v.11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利恒;马云杰;孙铭;李亮;门宏亮;罗浩;王鑫众;冯宪发;李凤立;李树里;
目的对比膝关节镜下前路通道扩大术与后内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腘窝囊肿患者196例(200条患肢)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腘窝囊肿192例,双侧腘窝囊肿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98例(100肢)]和B组[98例(100肢)]。A组患者采用前路通道扩大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根据Rauschning和Lindgren腘窝囊肿分级评定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4)。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访10~12个月,平均(11.2±0.3)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两组患肢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膝关节镜下前路通道扩大术治疗腘窝囊肿与后内侧入路治疗效果相当,但前路通道扩大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术后功能训练依从性好的优点。
2019年09期 v.11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红;肖纯玥;周彬;
目的分析893例青年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和随访情况。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93例青年痛风患者纳入青年组,并选取本院同期500例中老年痛风患者纳入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发病诱因、相关指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素氮等)、治疗情况和随访率,总结青年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情况。结果青年组共有2916次发病诱因明确,中老年组共有1320次发病诱因明确。青年组男性、有痛风家族史、嗜酒、高嘌呤饮食、摄入高嘌呤/高蛋白食物、饮酒所致痛风发作的患者占比、血清肌酐/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均P <0.0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劳累/情绪激动/受凉/应用利尿剂等药物所致痛风发作的次数、初诊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均P <0.05),痛风发作次数、累及关节或部位、多次发作累及关节数均显著多于中老年组(均P <0.05),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中老年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4、12、24周时随访率均逐渐下降(均P <0.05),SUA达标率均逐渐上升(均P <0.05),青年组患者各时点随访率均显著低于同期中老年组(均P <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UA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青年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中老年患者存在较大差异,青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少,但酗酒、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使痛风发作频率更高、累及关节和部位更多,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往往较低,应重视针对青年痛风患者的规范化诊治。
2019年09期 v.11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宁;黄志平;邹中辉;李冠华;章伟;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患肢溶栓率、肢体周径差和静脉通畅度评分、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髂股静脉闭塞率和色素沉着率。结果观察组4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大腿消肿率、小腿消肿率、溶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的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髂股静脉闭塞率、色素沉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较传统抗凝、溶栓治疗方案而言,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的效果更为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2019年09期 v.11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赵平;刘小非;佛新艳;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并发肾功能损害对患者血清STOX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1,sFlt-1)、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和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肾功能损害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肾功能损害,43例)和对照组(无肾功能损害,104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STOX1、sFlt-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TOX1、sFlt-1、25(OH)D水平和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STOX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Flt-1和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早产和胎盘早剥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妊娠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母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血清STOX1水平无明显变化,而sFlt-1和25(OH)D水平均显著下降,可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妊娠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及减少母儿并发症提供指导。
2019年09期 v.11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宝侠;方静;
目的探究替勃龙和雌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14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阿仑膦酸钠+雌激素+替勃龙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水平、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4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骨钙素和雌二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碱性磷酸酶、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勃龙和雌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能进一步提高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019年09期 v.11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岐佩;阎仿;刘婷婷;高庆;
目的研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与妊娠高血压孕妇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8例妊娠高血压孕妇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查体的100例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NLRP3、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心脏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n,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淋巴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和NLRP3、BNP、cTn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妊娠高血压孕妇NLRP3水平与其BNP、cTnT、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226、0.229、0.270,均P <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19,P <0.05)。结论 NLRP3在妊娠高血压早期心肌损伤孕妇体内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妊娠高血压孕妇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2019年09期 v.11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锦梅;刁宇红;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92个病灶)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微波消融组(37例)和射频消融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肿瘤直径、术后1年存活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年存活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微波消融组直径≤3 cm的肿瘤消融效果显著优于射频消融组(P <0.05)。术后3、6、9个月,微波消融组患者肿瘤直径均显著小于同期射频消融组(均P <0.05)。结论对肿瘤直径≤3 cm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术后短期可使肿瘤直径明显缩小,更具临床价值。
2019年09期 v.11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